恐高症行为治疗方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恐高症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治疗恐高症也有良好的效果。
恐高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症状,患者在面对高处或高楼时会出现极度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
本文将从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恐高症的治疗方法以及实际案例等方面来介绍如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有效治疗恐高症。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结合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个体对环境刺激的认知和解释产生的,而行为理论则认为个体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的关系。
基于这两个理论,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来减少负面情绪和症状。
二、恐高症的治疗方法1. 认知重建:患者通常在面对高处时会有负面的认知,如“我会从高处坠落”或“高处会导致我死亡”。
通过认知重建,患者和治疗师共同探究这些认知的合理性,提供更合理和客观的替代性认知,如“站在高处不会导致我坠落”或“高处并非致命的危险”。
这有助于患者改变对高处的恐惧与焦虑情绪。
2. 暴露治疗:暴露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让患者逐渐暴露于高处环境中,帮助其逐渐降低对高处的恐惧反应。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暴露计划,逐步引导患者面对高处,并通过放松技巧和认知重建来帮助患者缓解恐高症状。
3. 行为练习:行为练习是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患者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对于恐高症患者,行为练习可以包括逐渐接触高处环境、提高对高处的适应能力,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与高楼相关的活动,如参观高楼景点或进行攀登等。
三、实际案例:小明的恐高症治疗经历小明是一个恐高症患者,每当他站在高楼的阳台上,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和焦虑。
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前,小明对高处的认知方式是“高处是极其危险和恐怖的”。
在治疗的第一阶段,治疗师与小明一起进行了认知重建。
从恐惧到勇敢认知行为疗法在恐高症治疗中的应用从恐惧到勇敢:认知行为疗法在恐高症治疗中的应用恐高症,即恐高症(Acrophobia),是一种常见的焦虑症状,表现为对于高处或者看到高处会产生极度的恐惧和焦虑。
对于患者来说,这种恐惧感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尽管恐高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患者可以逐渐从恐惧中走向勇敢。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在恐高症的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纠正他们的错误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减轻和消除恐高症症状。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重建来解决恐高症的核心问题。
恐高症常常源自于患者对高度的不合理认知和错误观念。
比如,患者可能会过度夸大高度带来的危险性,或者对于自己在高处会失去平衡失足等问题过分担心。
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导致了他们过度的恐惧感。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其认识到这些认知的不合理性,并给予合理和科学的观点和知识。
其次,认知行为疗法还通过暴露疗法来增强患者对恐高症的忍耐力。
暴露疗法指的是患者在安全和受控的环境中,逐渐暴露于他们所害怕的刺激源,以减轻恐高的症状。
在恐高症治疗中,患者可能会被要求慢慢适应高处环境,从低高度开始,逐渐增加高度,直到能够在较高的地方长时间停留而没有过度的恐惧感。
这种暴露训练,虽然在开始时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焦虑感,但是通过反复练习和逐渐增加高度的方式,患者逐渐能够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减轻恐高症状。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可通过技巧性训练来帮助患者掌握应对恐高症的技巧。
比如,患者可能通过深呼吸、积极思考等技巧来减轻焦虑感。
通过这些技巧性训练,患者可以在面对高处或者恐高的刺激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减少恐惧感的产生。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在恐高症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从恐惧到勇敢的转变。
通过认知重建、暴露疗法和技巧性训练,患者能够逐渐改变他们的错误思维和行为模式,增强对恐高症的忍耐力,最终克服恐高症的困扰。
十大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恐高症的技巧恐高症,即恐高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许多人都受到其困扰。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十种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恐高症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受恐高症困扰的人们。
一、正确认知对于恐高症患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症状。
不要以为自己是个怪物或懦弱的人,相反,要明白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来改善。
二、逐渐暴露逐渐暴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恐高症的方法。
患者可以从低高度开始,逐渐增加高度的挑战。
在过程中,患者要保持冷静,并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逐步进行。
三、关注亲友支持在治疗过程中,亲友的支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恐高症患者可以向身边的人倾诉,获得鼓励和支持,这将对康复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是一种常见的缓解焦虑和恐惧的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来平稳自己的情绪,并通过放松训练来减轻身体的紧张感。
五、积极思考积极思考是另一种重要的认知行为疗法。
患者要学会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消除负面的自我评价,培养乐观和自信的态度。
六、寻求专业帮助对于恐高症患者来说,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的心理医生和治疗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七、社交支持参加支持小组或社交活动是帮助恐高症患者逐渐恢复自信的有效方法。
在这些活动中,患者可以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分享情感,互相支持,找到共鸣和安慰。
八、改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对于身心的健康非常重要。
恐高症患者要注意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以提高睡眠质量。
九、饮食调理适当的饮食调理对于缓解焦虑和恐高症也有一定的帮助。
患者可以适量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B、镁和铁的食物,如坚果、海鲜和绿叶蔬菜。
十、坚持治疗最后,恐高症患者要保持耐心和坚持,不要放弃治疗。
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恐怖症行为治疗方案设计一、案例介绍某男生,21岁主要症状是:怕被人看,不敢看人,尤其是只有一面之交的人。
怕老师、怕同学(室友),不习惯集体生活。
不敢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别人投来的目光,自己的表现得很凶,不温和,不礼貌,说话的语气特别不友好。
经心理老师诊断为恐怖症,计划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
二、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的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
恐怖症是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情绪紧张,这种刺激与紧张情绪形成条件反射,因而患者一想到这只能够刺激情境就会产生焦虑。
三、治疗目标的制定(1)近期目标:学习自我放松疗法,减少恐惧情绪(2)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追求。
四、治疗方案的制定(1)第一阶段: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立治疗目标。
(2)第二阶段:治疗阶段。
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适应的认知。
(3)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
使求助者把在治疗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治疗过程1、讲解系统脱敏法的原理和工作程序,增强其对系统脱敏法的理解,增加其对行为矫正的信心。
与求助者进行深入谈话,分析其恐惧的利弊,并具体陈述继续下去的危害,帮助求助者建立对自己正确的认知。
2、对求助者实施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与肌肉放松法,帮助求助者熟练掌握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
3、帮助求助者在想象中进行系统脱敏法的实验,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直到在想像验证中成功为止,治疗者在开始时可陪在一旁,直到最后完全离开。
4、当求助者的恐惧症得到有效缓解或者完全治愈后,对其进行不定时观察,以确定求助者是否需要支持性治疗。
5、结束治疗。
六、治疗效果评估某男生对于社交的恐惧已经消除,现在可以像以前一样正常学习生活,求助者可以和同学正常交往,交到了朋友,同时更加自信,对集体生活更加热衷参与,已达到治疗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警察恐高训练方案警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有时候还需要在高空环境下执行任务。
但是有些警察却因为恐高而无法完成高空任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警察恐高训练方案,以帮助这些警察克服恐高心理,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恐高的危害恐高是一种心理障碍,常见于现代社会。
恐高者在面对高处时,会感到异常的恐惧和不适,症状包括:出汗、心跳加速、恶心、眩晕等。
这种状况在警察这一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影响了警察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
恐高训练方案为了帮助警察克服恐高的心理障碍,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训练方案:1. 适应性训练适应性训练是恐高训练的第一步,旨在让警察逐渐适应高处环境。
首先,训练场地选择应具有一定的高度,例如,停车场、楼顶等。
警察应在场地内进行熟悉环境的活动,包括参观、观察等。
在逐步适应后,警察应按照规定进行绳索攀爬练习。
2. 坚定信心训练坚定信心训练是让警察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步骤。
在此训练中,警察需要增强自信,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恐高症状。
训练课程中,教练会使用各种方式让警察克服恐惧,例如:鼓励、肯定和给予支持。
同时,还会引导警察通过心理训练,增加自信。
3.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让警察提高在高空环境下任务执行的能力的重要步骤。
在此训练中,警察应学习攀岩技巧、绑扎绳索等方式,以保证在工作中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
训练结束后,还应在具体工作中模拟练习,以加深记忆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训练注意事项•训练前应对警察进行健康体检,以保证身体健康•训练中应加强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对于恐高严重者,应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避免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总结恐高是影响警察效率的重要心理障碍之一,在警察的日常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于警察恐高训练方案的制定,需要注重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保证训练效果的显著提高。
同时,也需要加强警察的心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养,以提高警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大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恐高症的策略恐高症,也被称为特定恐惧症之一,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对于身处高处的极度恐惧和焦虑。
这种症状常常限制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其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通过一些认知行为疗法,患者可以学会控制和减缓对高度的恐惧感。
本文将介绍十种认知行为疗法,帮助缓解恐高症的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积极心态调整”。
患者应该尽量在积极的心态下对待自己的恐高症。
他们可以告诉自己,恐高症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并不代表自己的弱点。
患者还可以经常用积极的语言对自己进行鼓励和肯定,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
第二种策略是“逐步暴露自己于高度”。
患者可以从小到大、由低到高的方式,逐渐暴露自己于高度的环境中。
比如,他们可以先从登上一层楼的楼梯开始,然后逐渐提高到更高的楼层,直到到达可以看到高度的地方。
这种渐进式的暴露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和克服对高度的恐惧。
第三种策略是“正确认知恐高症”。
患者应该明确地了解自己的恐高症是一种心理异常,不是现实的威胁。
他们可以通过对高处的科学了解和调查,理性地分析与高度相关的风险,以减轻恐高症带来的焦虑和压力。
第四种策略是“深呼吸法”。
当患者感到焦虑和害怕的时候,他们可以尝试深呼吸法来冷静自己的情绪。
深呼吸可以帮助平抚患者的神经系统,减少焦虑感和紧张感,让患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第五种策略是“快速放松法”。
患者可以学习一些快速放松的技巧,以帮助他们在面对高度时保持平静和放松。
比如,他们可以练习一些肌肉放松的动作,或者通过聆听柔和的音乐来缓解紧张和恐惧感。
第六种策略是“认知重构”。
这种疗法旨在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改变其对高度的不适感和负面思维。
通过识别和挑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消极思维模式,患者可以逐渐改变对高处的恐惧感,并重新建立更积极的认知。
第七种策略是“注意力转移法”。
当患者感到害怕和担心时,他们可以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分散注意力。
比如,他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些适当的身体锻炼,或者专注于一些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以减少对高度的关注和焦虑。
一、引言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
恐惧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将详细介绍恐惧症的治疗方案。
二、心理治疗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行为。
具体方法如下:(1)暴露疗法:让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下逐渐面对恐惧对象,逐渐减少恐惧情绪。
(2)放松训练:教会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帮助患者在面对恐惧时保持冷静。
(3)认知重构: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错误认知,使患者认识到恐惧对象的危险性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2. 人际关系疗法人际关系疗法强调患者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缓解恐惧情绪。
具体方法如下:(1)改善家庭关系:帮助患者与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增强家庭支持。
(2)增强社交技能:教授患者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3)团体治疗:让患者在团体中分享自己的恐惧经历,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三、药物治疗1.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情绪,常用的抗焦虑药物有:(1)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
2. 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1)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
(2)SSRIs: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四、综合治疗1. 生活方式调整(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
(3)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提高身体素质。
2. 社会支持(1)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共同面对恐惧。
(2)参加心理互助组织,与其他患者交流心得。
(3)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五、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处理恐高症恐高症,也被称为患高处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患者在面对高度或高处时会出现强烈的不适和恐惧感,甚至可能导致身体发抖、呼吸急促和心悸等生理反应。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包括恐高症。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处理恐高症并提供相关示例。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是,人们对自己和环境的认知会影响情绪和行为。
因此,通过改变不合理或负面的认知,可以减轻或克服心理障碍。
对于恐高症的治疗,CBT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重构: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恐高症相关的负面思维和信念,以减少或消除对高处的恐惧。
例如,患者可能会认为站在高处会发生不可避免的事故,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过度夸大的。
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逐步反思和重新评估这些想法,以减少不合理的恐惧。
2. 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一种逐步暴露患者于高度环境的方法,以帮助其逐渐适应和减少对高度的恐惧。
治疗师可以与患者一起制定一个暴露计划,从较低的高度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高度。
在每个暴露环节中,治疗师会教导患者应对和放松技巧,以帮助其逐步减轻对高度的恐惧感。
3. 行为技能培训:除了认知重构和暴露疗法,CBT还强调培养应对高度恐惧的行为技能。
患者可以学习和练习放松技巧、深呼吸和正念等方法,在面对高度时调节身体和情绪反应。
此外,治疗师也会教授患者如何有效地使用自我对话和积极的自我肯定语,以增强其面对高度挑战时的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CBT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个案例研究:小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时常遭受恐高症的困扰。
他决定求助于心理治疗师,并开始接受CBT治疗。
治疗师首先与小明进行了初次咨询,了解了他对高度的恐惧、过去的经历和应对策略。
治疗师发现,小明对高处的恐惧源自童年时的一次意外事件。
在其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逐渐引导小明识别并改变他的负面思维。
十种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恐高症的技巧恐高症,或称为高所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它使人无法面对高处,产生剧烈恐惧和不适感。
如果不及时缓解和治疗,恐高症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幸运的是,有一系列的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渐渐克服这种障碍。
本文将介绍十种认知行为疗法,帮助缓解恐高症,让患者重获安心和自信。
1. 身心放松法通过练习身心放松法,如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松弛,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感。
这些技巧可以让身体放松,缓解心理压力,逐渐增加对高处的容忍度。
2. 逐步暴露治疗法逐步暴露治疗法是一种常见的认知行为疗法,可通过逐渐接触高处来减少恐高症状。
患者可以从低高度开始,逐步增加高度,让自己适应高处环境,提高对高处的容忍度。
3. 变换观点法恐高症患者通常会有过度担心和消极思维,通过在面对高处时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可以减少恐惧感。
例如,将高处视为挑战,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增强自信心。
4. 改善自我对话自我对话是人们内心中常常进行的一种对话形式,通过改变自我对话中的消极和恐惧的内容,转而用积极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减轻恐高症症状。
患者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处理这种情况”,“我有能力克服恐高症”。
5. 现实检验恐高症患者常常对高度有夸大的恐惧感,通过真实的现实检验来证明高处并没有那么危险,可以减轻恐惧感。
患者可以尝试站在安全高处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并没有受到威胁,逐渐改变对高处的恐惧心理。
6. 视觉导向通过使用视觉导向技巧,如注视前方的目标点,而非低头看下方,可以减少恐高症患者的焦虑感。
注视目标点可以使注意力从自身的紧张感转移到外界环境中,减轻恐高症症状。
7. 社交支持寻求社交支持是重要的恐高症治疗方法之一。
与亲人、朋友或恐高症患者互相支持,分享经验和情绪,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感。
8. 规律的锻炼规律的锻炼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并提高对恐高的适应能力。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通过活动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克服恐高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内容1. 引言恐高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克服恐高症,本教案设计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提供患者所需的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
2. 课程目标- 了解恐高症的定义、原因和常见症状- 掌握缓解恐高症的方法和技巧- 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恐高症-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3. 课程内容3.1 课程一:了解恐高症- 恐高症的定义和分类- 恐高症的原因和成因- 恐高症的常见症状和表现- 恐高症的影响和后果3.2 课程二:缓解恐高症的方法和技巧- 恐高症暴露疗法介绍- 恐高症认知重建技巧- 恐高症应对策略和放松训练- 恐高症自我暗示和积极心理状态的培养3.3 课程三:心理支持和鼓励-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困扰- 提供情绪支持和倾听患者的心声- 提供患者案例分享和成功经验分享-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恐高症,树立自信心和勇气3.4 课程四: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培养患者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形象- 提供认知重建和情绪调节的技巧- 鼓励患者探索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可能性4.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和示范- 小组讨论和互动- 个案分析和模拟练- 案例分享和成功经验分享- 角色扮演和反馈训练5. 教学评估- 课堂小测验和练- 研究笔记和总结报告- 学生反馈和评价调查- 课程成果展示和展览6. 参考资料- 张晴. (2015). 如何克服恐高症. 北京: 人民出版社.以上是本教案的内容大纲,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教学安排和设计。
通过本教育课程,我们将帮助患者克服恐高症,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恐高症行为治疗的方案设计
一、基本资料
某学生,20岁,每天到教学楼的第四层、第五层的各个教室去上课,晚上要回到学生公寓第六层去睡觉。
这一般人很平常的日常生活小事,对于他来讲感到一种压力、一种痛苦、一种恐惧与不安,心里的担子很重,每次登楼总是夹在同学们中间去完成,从来不敢单独行动。
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带来了一些躯体疾病,失眠、饮食不振、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劳动课、体育课、实验实习课等都要请假,看上去有点虚弱的感觉。
经心理老师诊断为恐高症,计划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
二、系统脱敏法的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末期,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在实验室中电击小铁笼中的猫,每次电击之前先制造一阵强烈的声响。
多次实验之后,只要听到强烈响声或看见那只铁笼,即使不受电击,猫都会出现明显的植物性神经反应。
他将这只猫禁食几天,然后送回放着鲜鱼的铁笼。
虽然猫极度饥饿,却不肯食用鲜鱼。
在铁笼外面甚至是实验室戈壁的房间里,猫的进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沃尔普认为,这是猫对实验环境产生了泛化的防御性条件反射的缘故,即产生了实验性神经症。
他首先将猫放在了离实验室很远的地方,此时在猫的眼里实验室只是依稀可见,因而猫只出现轻微的焦虑恐惧反应。
这时给猫喂食,猫虽然能进食但起初并不十分自然,不过呆一会儿便能恢复常态,自如地进食了。
到了下次该进食的时候,沃尔普把猫实验的方向挪近一段,这时猫又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焦虑恐惧,他立即给猫喂食。
同第一次一样,猫起初进食时不太自然,但不久便适应了。
沃尔普让猫渐渐接近实验室。
最后,猫到了铁笼也能平静的生活了。
换句话说,猫的焦虑和恐惧已被“治愈”。
沃尔普认为,这是交互抑制的作用。
饥饿的猫进食后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意,这种满足和快意抑制焦虑紧张反应。
不过这种抑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能对付比较轻微的焦虑。
所以沃尔普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每次只增加一点焦虑,逐步增加,最终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对于人类来说,肌肉松弛技术就有对抗焦虑的作用。
于是沃尔普以全身松弛代替食物作用,以想象自己暴露于可怕的刺激物面前代替实际暴露,创建了系统脱敏疗法。
三、治疗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资料和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治疗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纠正错误观念,建立正确认知
②学习自我放松疗法,减少恐惧情绪
③保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追求,达到人格完善。
三、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治疗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立治疗目标。
第二阶段:治疗阶段。
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适应的认知。
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
使求助者把在治疗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工作程序:
1、学习放松技巧
2、建构焦虑等级
3、系统脱敏
四、治疗过程
1、治疗阶段大致分为: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
第二阶段(中期)——治疗阶段
第三阶段(远期)——巩固阶段
2、讲解系统脱敏法的原理和工作程序
3、学习放松技巧:先让求助靠在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放在沙发扶手上,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状态中,达到安静、平和的状态。
然后用轻、柔、愉快的声音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重点为面部肌肉的放松)颈,肩,背,胸,腹及下肢。
治疗作业:在家中反复练习放松技巧,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每次20—30 分钟)
4、建立焦虑等级量表
在治疗师帮助下建立了焦虑等级量表
要求某学生把引起焦虑的情景排一个顺序,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给每个情景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焦虑是0,代表完全放松,最大焦虑是100,要注意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每个等级的级差要均匀。
(1)把某学生带到学生公寓五楼。
(50分)
(2)把某学生带到教室三楼(40分)
(3)和同学一块在学生公寓三楼(30分)
(4)站在一个高台子上(20分)
(5)想象自己站在二楼上(10分)
5、进行系统脱敏
程序:
(1)让学生靠在沙发上,全身放松,治疗师说,我现在要求你反复想象自己站在二楼上,一定要清晰,他们也许会干扰你的放松,如果你感到焦虑想让我注意,你随时可以告诉我,如果你已经清楚的完成了一个情景,举起左手让我知道。
示意已经进行到那个场景并感到焦虑时,治疗师令其停止进行,全身放松,待恢复平静时,问评估焦虑场景时焦虑增加了多少分,某学生回答增加了10分,然后治疗师要求某学生继续进行,待出现焦虑时停止、放松,评估该场景这次焦虑增加了多少分,这次的增加值为5分。
到第三次是,焦虑分数增加为0分。
(2)用同样的方法,再处理等级表中的第二个等级,即站在一个高台子上的情景。
(3)用同样的方法,再处理等级表中的第三个等级,即和同学一块在学生公寓三楼的情景。
(4)用同样的方法,再处理等级表中的第四个等级,即把某学生带到教室三楼的情景。
(5)用同样的方法,再处理等级表中的第五个等级,即把某学生带到学生公寓五楼的情景。
6、总结、巩固治疗效果
方法:系统脱敏法、会谈法
过程:
1)系统脱敏:用系统脱敏法处理某学生制定的焦虑等级量表的剩余等级的焦虑。
2)总结、巩固治疗效果:要求某学生继续坚持放松练习,并把学会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结束治疗
五、治疗效果评估
某学生对于高的恐惧已经消除,现在可以像以前一样正常学习生活。
通过回访发现,已达到治疗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六、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心理治疗(三级).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心理治疗(二级). 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