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武干部考试之必考点知识

专武干部考试之必考点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和其他有关条款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免服兵役。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服兵役。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第五条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现役的称现役军人;编入民兵组织或者经过登记服预备役的称预备役人员。

第六条现役军人和预备役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公民的义务,同时享有公民的权利;由于服兵役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除本法的规定外,另由军事条令规定。

第七条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第八条现役军人和预备役人员建立功勋的,得授予勋章、奖章或者荣誉称号。

第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第十条全国的兵役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由国防部负责。

各军区按照国防部赋予的任务,负责办理本区域的兵役工作。

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警备区)和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武装部,兼各该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办理本区域的兵役工作。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的规定完成兵役工作任务。兵役工作业务,在设有人民武装部的单位,由民武装部办理;不设人民武装部的单位,确定一个部门办理。

第二章平时征集

第十一条全国每年征集服现役的人数、要求和时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规定。

|第十二条每年12月31日以前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和自愿的原则,可以征集当年12月31日紧前未满18岁的男女公民服现役。

第十三条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在当年9月30日以前,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安排,进行兵役登记。经兵役登记和初步审查合格的,称应征公民。

第十四条在征集期间,应征公民应当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通知,按时到指定的体格检查站进行体格检查。应征公民符合服现役条件,并经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批准的,被征集服现役。

第十五条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

第十六条应征公民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不征集。

第三章士兵的现役和预备役

第十七条士兵包括义务兵和志愿兵。第十八条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

第十九条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团级以上单位批准,可以改为志愿兵。

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志愿兵服现役的期限,从改为志愿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五十五岁。根据军队需要,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第二十条士兵服现役期满,应当退出现役。因军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经军队医院诊断证明本人健康状况不适合继续服现役的,或者因其他特殊原因需要退出现役的,经师级以上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出现役。

第二十一条士兵退出现役时,符合预备役条件的,由部队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经过考核,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服军官预备役。退出现役的士兵,由部队确定服预备役的,在回到本人居住地以后的30天内,到当地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

第二十二条按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过兵役登记的应征公民,未被征集服现役的,服士兵预备役。

第二十三条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18至35岁。第二十四条士兵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

第一类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

(一)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三十五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

(二)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三十五岁以下的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

(三)其他编入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二十八岁以下的预备役士兵。

第二类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

(一)除服第一类士兵预备役的人员外,编入民兵组织的人员;

(二)其他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三十五岁以下的男性公民。

本条第一类士兵预备役第(三)项所列人员,二十九岁转入第二类士兵预备役;预备役士兵年满三十五岁,退出预备役。

第四章军官的现役和预备役

第二十五条现役军官由下列人员补充:

(一)军事院校毕业的学员;(二)在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开办的培训军官的机构受训后,经考核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士兵;(三)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四)军队的文职干部和个别接收的非军事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战时,现役军官还由下列人员补充:

(一)可以直接任命为军官的士兵;(二)征召的预备役军官和适合服现役的非军事部门的干部。

|第二十六条预备役军官包括下列人员:

(一)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二)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出现役的士兵;

(三)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高等院校毕业学生;(四)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和民兵干部;

(五)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七条军官服现役和服预备役的最高年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

第二十八条现役军官按照规定服役已满最高年龄的,退出现役;未满最高年龄因特殊情况需要退出现役的,经批准可以退出现役。

军官退出现役时,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转入军官预备役。

第二十九条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退出现役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士兵,以及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高等院校毕业学生,在到达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以后的30天内,到当地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

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民兵干部、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进行登记,报请上级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

预备役军官按照规定服预备役已满最高年龄的,退出预备役。

第五章军事院校从青年学生中招收的学员

第三十条根据军队建设的需要,军事院校可以从青年学生中招收学员。招收学员的年龄,不受征集服现役年龄的限制。第三十一条学员完成学业考试合格的,由院校发给毕业证书,按照规定任命为现役军官或者文职干部。

第三十二条学员学完规定的科目,考试不合格的,由院校发给结业证书,回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同等院校结业生的安置办法安置。

第三十三条学员因患慢性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不宜在军事院校继续学习,经批准退学的,由院校发给肄业证书,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

第三十四条学员被开除学籍的,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按照国家同等院校开除学籍学生的处理办法办理。

第三十五条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从现役士兵中招收的学员。

第六章民兵

第三十六条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民兵的任务是:

(一)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各项任务;(二)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

(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第三十七条乡、民族乡、镇和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民兵组织。

凡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的以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民兵干部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不建立民兵组织的单位,按照规定对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进行预备役登记。

第三十八条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28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余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

根据需要,吸收女性公民参加基干民兵。

除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城市有特殊情况的单位,基干民兵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第七章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

第三十九条预备役士兵的军事训练,在民兵组织、预备役部队中进行,或者采取其他组织形式进行。

未服过现役的编入预备役部队、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和基干民兵,在十八岁至二十岁期间,应当参加三十天至四十天的军事训练;其中专业技术兵的训练时间,按照实际需要适当延长。

服过现役和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士兵的复习训练,普通民兵和未编入民兵组织的预备役士兵的军事训练,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进行。

第四十条预备役军官在服预备役期间,应当参加3个月至6个月的军事训练。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决定预备役人员参加应急训练。

第四十二条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误工补贴。具体办法和补贴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作出规定之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第八章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

第四十三条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

第四十四条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

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的培养预备役军官的短期集中训练,由军事部门现役军官与高等院校军事训练机构共同组织实施。

第四十五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

第四十六条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由教育部、国防部负责。教育部门和军事部门设学生军事训练的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人,承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

第九章战时兵员动员

第四十七条为了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抵抗侵略,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军事机关,在平时必须做好战时兵员动员的准备工作。

|第四十八条在国家发布动员令以后,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军事机关,必须迅速实施动员:

(一)现役军人停止退出现役,休假、探亲的军人必须立即归队;

(二)预备役人员随时准备应召服现役,在接到通知后,必须准时到指定的地点报到;

(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负责人,必须组织本单位被征召的预备役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报到;

(四)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运送应召的预备役人员和返回部队的现役军人。

第四十九条战时遇有特殊情况,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决定征召36岁至45岁的男性公民服现役。

第五十条战争结束后,需要复员的现役军人,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复员命令,分期分批地退出现役,由各级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第十章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出现役的安置

第五十一条现役军人,革命残废军人,退出现役的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优待。

第五十二条革命残废军人乘坐火车、轮船、飞机、长途汽车,优先购票,并按照规定享受减价优待。

义务兵从部队发出的平信,免费邮递。

第五十三条现役军人参战或者因公负伤致残的,由部队评定残废等级,发给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残废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二等、三等革命残废军人,家居城镇的,由本人所在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家居农村的,其所在地区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按照规定增发残废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第五十四条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属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优待,优待的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第五十五条现役军人牺牲、病故,由国家发给其家属一次抚恤金。其家属无劳动能力或者无固定收入不能维持生活的,再由国家定期发给抚恤金。

第五十六条义务兵退出现役后,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由原征集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

(一)家居农村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妥善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农村招收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退伍军人。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按照本条第(二)项规定安排工作。

(二)家居城镇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级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在本地区内统筹安排。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置退伍军人的义务。

入伍前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允许复工、复职。

(三)城镇退伍军人待安置期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发给生活补助费。;(四)城镇退伍军人自谋职业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五)义务兵退出现役后,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优待。

第五十七条在服现役期间患精神病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视病情轻重,送地方医院收容治疗或者回家休养,所需医疗和生活费用,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负责。

在服现役期间患过慢性病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旧病复发需要治疗的,由当地医疗机构负责给予治疗,所需医疗和生活费用,本人经济困难的,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给予补助。

第五十八条志愿兵退出现役后,服现役不满十年的,按照本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安置;满十年的,由原征集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级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在本地区内统筹安排;自愿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或者自谋职业的,给予鼓励,由当地人民政府增发安家补助费;服现役满三十年或者年满五十五岁的作退休安置,根据地方需要或本人自愿也可以作转业安置。

志愿兵在服现役期间,参战或者因公致残、积劳成疾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办理退休手续,由原征集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

第五十九条军官退出现役后,由国家妥善安置。

第六十条民兵因参战执勤牺牲、残废的,预备役人员和学生因参加军事训练牺牲、残废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民兵抚恤优待条例给予抚恤优待。

第十一章惩处

第六十一条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以处以罚款:

(一)拒绝、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的;(二)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

(三)预备役人员拒绝、逃避参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的。

有前款第(二)项行为,拒不改正的,在两年内不得被录取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业职工,不得出国或者升学。

战时有第一款第(二)、(三)项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现役军人以逃避服兵役为目的,拒绝履行职责或者逃离部队的,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战时逃离部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雇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拒绝完成本法规定的兵役工作任务的,阻挠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拒绝接收、安置退伍军人的或者有其他妨害兵役工作行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十四条扰乱兵役工作秩序,或者阻碍兵役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使用暴力、威协方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兵役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一)收受贿赂的;(二)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三)徇私舞弊,接送不合格兵员的。

第十二章附则

第六十六条本法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六十七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需要配备文职干部。文职干部条例另定。

第六十八条本法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征兵工作条例

1985年10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根据2001年9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征兵工作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征集新兵,是加强部队建设、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军事机关应当认真做好。

第三条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可以征集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7岁未满18岁的男女公民服现役。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公民,免征。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征集。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公民,不征集。

第四条全国每年的征兵人数、要求和时间,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征兵命令规定。

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征兵命令,部署本区域的征兵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分配征兵任务时,应当根据各地应征公民的数量、素质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统筹兼顾,合理分配,优先保证特种条件兵的征集。可以实行按地区或者县轮流征集;对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或者县,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征兵任务。

第六条国家根据动员需要,在全国有计划地划分技术兵征集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队,应当按照划定的区域进行技术兵的征集和补充。

第七条

全国的征兵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由国防部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承办。

各军区负责本区域的征兵工作,具体工作由军区征兵办公室承办。

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警备区)和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以下简称县、市)的人民武装部兼各该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兵役机关和公安、卫生及其他有关部门组成征兵办公室,负责办理本区域的征兵工作。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县、市的安排和要求,办理本单位和本地区的征兵工作。

第八条从非军事部门直接招收志愿兵的工作,由各级征兵办公室负责办理。

第九条各单位应当向广大青年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依法服兵役的教育,认真做好应征公民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应征。

第十条在征兵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兵役登记

第十一条县、市兵役机关,在每年9月30日以前,应当组织基层单位对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进行兵役登记。达到服兵役年龄的男性公民,应当按照县、市兵役机关的通知进行兵役登记。接到通知后,本人因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前往登记的,可以书面委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代为登记。

第十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县、市兵役机关的安排,负责组织本单位和本地区的适龄男性公民进行兵役登记,填写《兵役登记表》,依法确定应服兵役、免服兵役和不得服兵役的人员,并报县、市兵役机关批准。经兵役登记和初步审查合格的,称应征公民。

第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按照县、市兵役机关的安排和要求,对本单位和本地区的应征公民,进行体格目测、病史调查和政治、文化初步审查,选定政治思想好、身体好、文化程度高的应征公民为当年预定征集的对象,并通知本人。

第十四条县、市征兵办公室和基层单位应当加强对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的管理、教育和考察,了解掌握基本情况。

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县、市1个月以上的,应当向所在基层人民武装部报告去向和联系办法,并按照兵役机关的通知及时返回应征。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所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督促其按时应征,并提供方便。

第三章体格检查

第十五条征兵开始时,县、市征兵办公室应当根据征兵任务,有计划地安排应征公民的体格检查工作。

第十六条应征公民的体格检查,由县、市征兵办公室统一组织,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可以指定体检医院,也可以统一抽调医务人员组成体检组,设立体检站。

第十七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应征公民按时到指定医院或者体检站进行体格检查。送检人数,由县、市征兵办公室根据上级赋予的征兵任务和当地应征公民的体质情况确定。

第十八条负责体格检查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国防部颁发的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和有关规定,切实保证新兵的身体质量。

第十九条县、市征兵办公室应当组织对准备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进行体格抽查,抽查人数一般不少于征兵人数的三分之一;经抽查,发现不合格人数比较多的,应当全部进行复查。潜艇人员、水面舰艇人员、坦克乘员、空降兵以及其他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由县、市征兵办公室统一组织,对全部人员进行体格复查。

第四章政治审查

第二十条应征公民的政治审查工作,由县、市征兵办公室统一组织,公安机关具体负责,有关单位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居民)委员会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和公安派出所,应当按照征兵政治审查工作的有关规定,根据县、市征兵办公室的安排和要求,对体格检查合格的应征公民认真进行政治审查,重点查清他们的现实表现。

第二十二条县、市征兵办公室对准备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应当逐个进行政治复审,严格把关,切实保证新兵政治可靠,防止把不符合政治条件的人征入部队。

第五章审定新兵

第二十三条县、市征兵办公室在审定新兵时,应当对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合格的应征公民进行全面衡量,择优批准政治思想好、身体好、文化程度高的服现役。

第二十四条革命烈士和革命伤残军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应当优先批准服现役。

第二十五条依法可以缓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服现役,原就读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其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

第二十六条被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由县、市征兵办公室办理入伍手续,发给《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并通知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其家属凭入伍通知书到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注销应征公民的户口,并享受军属待遇。

第二十七条被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含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的,由原单位发给离职当月的全部工资、奖金及各种补贴。

第六章交接新兵

第二十八条交接新兵工作,可以采取由县、市派人送兵、新兵自行到部队报到或者部队派人接兵的办法进行。

第二十九条由县、市派人送兵的,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一)征兵开始时,部队以军(武警部队以总队,下同)为单位派出联络组,负责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兵办公室联系,商定县、市送兵到达地点、途中转运和交接等有关事宜;(二)新兵分拨应当相对集中,1个县、市征集的新兵补充到部队的单位,一般不超过3个师或者旅;(三)县、市征兵办公室应当根据上级征兵办公室的安排,选派得力人员,负责将新兵送到部队的师或者旅;送兵人员与新兵的比例为一比三十左右;(四)县、市征兵办公室在新兵集中后,应当按照新兵的去向、人数进行编组,并对新兵进行必要的军事常识、安全知识和思想教育;(五)送兵人员将新兵送到部队后,应当向部队介绍新兵的政治、身体、文化、特长等情况,办妥交接手续后及时返回;

(六)部队在新兵到达时,应当热情欢迎,并妥善安排新兵和送兵人员的食宿。

第三十条

由县、市组织新兵自行到部队报到的,应当做好下列工作:(一)征兵开始时,部队以军为单位派出联络组,负责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兵办公室联系,商定新兵自行报到的有关事宜;(二)县、市征兵办公室应当根据上级征兵办公室的安排,与部队派出的联络组具体商定新兵报到地点、联系办法和接收等有关事宜;根据新兵的去向、人数进行编组,并指定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新兵担任班、排、连长,负责新兵途中的管理工作;(三)部队应当在新兵报到地点的车站、码头和机场设立接待组,负责新兵接收工作。

第三十一条

由部队派人接兵的,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一)部队应当选派思想好、政策观念强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干部和医务人员,组成精干的临时接兵机构,做好接兵工作;(二)接兵人员到达接兵地区后,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征兵办公室做好征兵工作;

(三)各级兵役机关应当主动安排好接兵人员的食宿,并向他们介绍征兵工作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商定交接新兵等有关事宜;(四)新兵的集中与交接,可以在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或者其他交通方便的地点进行。交接手续,应当在新兵起运前1天办理完毕。

第三十二条办理新兵交接手续时,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一)由县、市征兵办公室统一编造《新兵花名册》,一式两份,一份交给部队,一份由县、市征兵办公室保存;

(二)县、市征兵办公室派人送兵或者部队派人接兵的,交接双方应当按照《新兵花名册》当面点交清楚,并在《新兵花名册》上签名盖章,新兵的档案材料和组织介绍信一并交给部队;

(三)组织新兵自行前往部队报到的,《新兵花名册》、新兵的档案材料和组织介绍信应当密封,由指定的连、排长携带,到达报到地点后,交给部队;部队应当按照《新兵花名册》清点人数,并将新兵到达时间、人数及时函告征集地的县、市征兵办公室。

第三十三条县、市征兵办公室对集中的新兵,在起运前应当进行全面观察,发现因政治、身体情况变化不符合新兵条件的,应当及时调换,防止把不合格的新兵送到部队。

第三十四条新兵的被服,由军区、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警备区)联勤(后勤)部负责制定计划并调拨到县、市。武警部队的新兵被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武警总队后勤部负责制定计划并调拨到县、市。县、市负责在新兵起运前将被服发给新兵。

第七章运输新兵

第三十五条在征兵开始日的15天前,部队应当以军为单位,派出联络组到达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规定提出本单位新兵运输计划。

第三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兵办公室,应当根据新兵的人数和乘车、船、飞机起止地点,按照运输的有关规定,向军区联勤部门提出本地区新兵运输计划。

第三十七条铁道、交通、民航部门应当根据新兵运输计划,及时调配车辆、船只、飞机,保证新兵安全到达部队。

第三十八条县、市征兵办公室和接兵部队,应当按照运输计划按时组织起运。在起运前,应当对新兵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防止途中发生事故。

第三十九条驻交通沿线的军事代表办事处及沿途军用饮食供应站应当主动解决新兵运输中的有关问题。军用饮食供应站、送兵接兵人员和新兵应当接受军代表的指导。

第八章检疫、复查和退兵

第四十条新兵到达部队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检疫和复查。经检疫发现患传染病的,应当及时隔离治疗,并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经复查发现入伍前有犯罪嫌疑的,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一条新兵在检疫、复查期间,发现因身体、政治情况不符合条件,不宜在部队服现役的,作退兵处理。退兵的期限,自新兵到达部队之日起至部队批准之日止,属于政治条件不合格的,不超过90天;属于身体条件不合格的,不超过45天。其中患有传染病或者危重病的新兵,部队应当及时给予治疗,同时通知原征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兵办公室,待病情稳定后作退兵处理,退回时间不受限制。退兵后不再补换。

第四十二条属于身体条件不合格退兵的,须经驻军医院(武警部队须经总队医院或者地、市人民医院)检查证明,经师(旅、武警总队)以上单位的卫生部门审查,报师(旅、武警总队)以上单位的司令机关批准;属于政治条件不合格需作退兵处理的,部队应当事先与原征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兵办公室联系查实,确属不合格的,经师(旅、武警总队)以上单位的保卫部门审查,报师(旅、武警总队)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

第四十三条部队对退回的新兵,应当做好思想工作,办妥退兵手续,送回原征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兵办公室。

第四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兵办公室对部队按规定退回的不合格新兵应当予以接收,并通知原征集的县、市征兵办公室领回,注销其入伍手续,当地公安机关应当予以落户;原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原单位应当准予复工、复职,原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原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准予复学。

第九章经费开支

第四十五条国防部开展征兵工作所需经费,列入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兵和兵役登记工作所需经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开支,列入地方预算“兵役征集费”科目。兵役征集费开支范围和使用管理办法,由财政部、总参谋部制定。

第四十六条为武警部队征集新兵所需经费,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新兵被服调拨到县、市所需的运输费用,由军区联勤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武警总队后勤部分别负责报销。县、市下发新兵被服所需的运输费由兵役征集费开支。

第四十八条征集的新兵,实行地方送兵或者自行报到的,从县、市新兵集中点前往部队途中所需的车船费、伙食费、住宿费,由部队按规定报销;部队派人接兵的,自部队接收之日起,所需费用由部队负责。

第四十九条送兵人员同新兵一起前往部队途中所需的差旅费和到部队后在办理新兵交接期间所需的住宿费,由部队按规定的标准报销;送兵人员在部队办理新兵交接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和返回的差旅费,由县、市兵役征集费开支。

第五十条部队退回不合格新兵的费用,在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征兵办公室办理退兵手续之前,由部队负责;办理退兵手续之后,由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负责。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拒绝完成征兵任务的,阻挠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或者有其他妨害征兵工作行为的,依照兵役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拒绝、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的,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依照兵役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或者部队人员在办理征兵工作时,应当严格执行征兵命令,确保新兵质量。对收受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依照兵役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依照兵役法和有关法规实施的处罚,由县级人民政府兵役机关具体办理。

第五十四条本条例由国防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颁发《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的通知(〔2004〕政联字第1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征集公民服现役的政治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征集义务兵和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的政治审查。

第三条征兵政治审查工作,是确保兵员政治合格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军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稳定的重要保证。

第四条征兵政治审查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全面衡量、质量第一的原则。

第五条征兵政治审查的内容包括:应征公民的年龄、户籍、职业、政治面貌、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现实表现以及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成员的政治情况等。征兵政治审查应当以应征公民本人现实表现为主要内容。

第六条征兵政治审查工作在地方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根据各该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统一安排,由同级机关具体负责。

第二章征集公民服现役的政治条件

第七条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人民军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决心为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而英勇奋斗。

第八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公民,不得征集服现役

(一)散布带有政治性错误的言论,撰写、编著、发表、出版带有政治性错误的文章、著作的。(二)曾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行政拘留的;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罪,依法不予刑事处罚的,或者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有严重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三)因涉嫌违纪、违法正在被调查处理,或者正在被侦查、起诉或者审判的;(四)因犯严重错误被开除公职、勒令辞职、开除学籍或者被开除党籍、留党察看、开除团籍的;

(五)有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犯罪团伙标志、有损国家形象、有损社会公德文身的;

(六)与国外、境外政治背景复杂的人员关系密切,政治上可疑的;

(七)参加过邪教组织或者进行过活动的,参加过有害功法组织或者积极进行过活动的;

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是邪教或者有害功法组织骨干分子的;

(八)本人或者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参加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非法组织、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或者进行过活动的;

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是上述非法组织骨干分子的;

(九)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有被刑事处罚、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或者有严重违法问题尚未查清,本人有包庇、报复言行的;

(十)家庭主要成员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或者严重政治性问题,本人不能划清界限的;

(十一)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政治条件情形的。

第九条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的单位征集的新兵除执行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外,对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不得征集;

(一)在言行上同情或者支持非法组织或者非法活动的;

(二)收听、收看境外反动广播、电视等传媒,传看过反动宣传品、淫秽物品,思想受影响,是非界限不清的;

(三)有偷窃、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等不良行为的;(四)参加各种宗教组织或者进行过迷信活动的;

(五)文身的;(六)长期在外地,现实表现不易查清的;

(七)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不满言行的;

(八)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被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

(九)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因涉嫌违法犯罪正在被调查处理,或者正在被侦查、起诉或者审判的;

(十)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参加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非法组织、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或者进行过活动的;

(十一)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是邪教、有害功法组织骨干分子或者顽固不化人员的;

(十二)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者严重政治性问题的;

(十三)其他不符合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情形的。

第十条应征公民应当在其常住户口所在地应征,其户籍、出生日期、入户时间、公民身份证号码等以居民户口簿登记的事项为准。

自愿应征入伍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和报名应招士官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院)的应届毕业生在其就读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应征(招)。

第十一条应征公民的文化程度认定,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标准和规定,以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准。

第十二条应征公民的党籍、团籍认定,以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制发的《入党志愿书》、《入团志愿书》以及党、团组织关系为准。

第十三条应征公民的职业技能认定,以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准。

第三章机构与职责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从兵役机关、公安机关、教育等有关部门抽调政治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征兵政治审查组,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担任组长,兵役机关派人担任副组长。

乡(镇、街道)以及村(居)委会和有征集任务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以下统称为基层单位)应当指定分管领导负责并组织专门人员具体办理征兵政治审查工作。

第十五条各军区征兵办公室负责本区域征兵政治审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监督。

第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及其政治审查组履行下列职责:(一)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征兵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本行政区域征兵政治审查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二)安排部署本行政区域的征兵政治审查工作;

(三)指导和检查监督下级征兵政治审查工作;(四)对下一级参加征兵政治审查工作的骨干人员进行培训;

(五)总结、推广征兵政治审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第十七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及其政治审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落实征兵政治审查工作的政策、法规和上级的指示,部署实施本地区的征兵政治审查工作;

(二)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配合开展征兵政治审查工作;

(三)指导和监督乡(镇、街道)以及基层单位的征兵政治审查工作;

(四)组织专门人员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的单位征集的新兵进行政治审查;

(五)组织培训征兵政治审查工作人员。

第十八条乡(镇、街道)以及基层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实施对本行政区域、本单位参加兵役登记的适龄公民政治情况的初审;

(二)组织实施对预征对象的跟踪审查,对体检合格的应征公民的政治情况逐一审查。

第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在本行政区域的媒体上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各级征兵政治审查工作人员应当挂牌办公。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组织乡(镇、街道)以及基层单位张榜公布政治审查合格拟批准入伍的应征公民名单。

第四章兵役登记期间的政治审查工作

第二十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组织乡(镇、街道)以及基层单位,结合兵役登记工作,建立对应征公民的登记、审查、考核制度,为征兵政治审查工作打好基础。

兵役登记期间的政治审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乡(镇、街道)以及基层单位应当对本行政区域、本单位参加兵役登记公民的年龄、户籍、职业、现实表现、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外出去向以及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成员的政治情况进行初步审查。

(二)乡(镇、街道)人民武装部应当会同公安派出所和教育等部门,按照征集公民服现役的政治条件,对经过兵役登记的公民的政治情况进行审查,建立档案,并定期向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报告。

(三)公安派出所应当重点掌握本辖区应征公民及其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有无违法犯罪问题或者其他不良行为,及时向乡(镇、街道)人民武装部通报,并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四)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由专人负责汇总公安机关以及基层单位对应征公民的审查、考核情况,并会同公安机关和教育等部门对基层单位推荐的预征对象的政治情况进行审查,建立和完善档案材料。

第二十一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对确定为预征对象的青年,应当组织乡(镇、街道)以及基层单位进行跟踪审查,掌握其现实表现、外出去向,重点审查人户分离、外出务工经商等人员,做到去向明、情况清。

第二十二条对于外地征兵办公室需要调查本辖区内适龄青年受过刑事处罚、治安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等情况的,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及时回复。

第二十三条乡(镇、街道)人民武装部、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把兵役登记期间对预征对象政治审查工作与年度征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优先推荐、确定现实表现好的预征对象上站体检。

第五章征兵期间的政治审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征兵期间对预征对象的政治审查工作实行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县(市、区)三级审查和区域联审,严格落实谁审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

对预征对象政治审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村(居)委会应当按照征集公民服现役的政治条件对体检合格的预征对象的政治情况进行审查,作出鉴定意见,及时向乡(镇、街道)人民武装部推荐政治审查合格者。

(二)预征对象最后就读的学校应当对其在校期间的表现和文化程度出具证明,并提出鉴定意见。

(三)公安派出所应当认真审查预征对象的年龄、户籍、户口迁移记录、现实表现等情况及其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成员的政治情况,并提出审查意见。

(四)乡(镇、街道)应当认真核查村(居)委会、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公安派出所对预征对象的政治审查情况,并提出审查意见。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政治审查组应当会同司法、工商、税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部门,对经过乡(镇、街道)以及基层单位政治审查合格的预征对象进行政治审查,签署政治审查结论意见。

(六)各级负责政治审查工作的机构、单位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见附录1)中签署审查意见。

第二十五条对人户分离、在本县(市、区)区域以外务工、经商或者就读的预征对象政治情况的审查,应当在平时跟踪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区域联审,必要时可派人或发函调查;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和基层单位应当予以积极配合。

第二十六条对自愿应征的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的政治审查工作,主要由其就读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公安机关负责,学校分管部门具体承办。入学前和就读返乡期间的政治审查工作,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公安机关负责。

应征在校大学生所在院(系)应当对其在校期间的现实表现进行初审;学校分管部门在初审的基础上,对应征大学生进行复审;学校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对其政治情况签署审查意见;学校签署综合审查意见。

应征在校大学生入学前和就读返乡期间的政治审查工作,由其就读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将《应征在校大学生协查函》(见附录2)和《应征在校大学生入学前和就读返乡期间政治表现情况调查表》(见附录3),寄往其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其入

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公安机关对其入学前和就读返乡期间的政治表现情况进行审查,并在《应征在校大学生入学前和就读返乡期间政治表现情况调查表》上签署审查意见,按时限要求发回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

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政治审查组综合各方面意见,签署政治审查结论意见。《应征在校大学生入学前和就读返乡期间政治表现情况调查表》作为《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附件一并装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七条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单位征集新兵的政治审查工作,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政治审查组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实施。

第二十八条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其政治审查工作的实施办法按照本规定的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接兵部队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对拟批准入伍的应征公民实施征接双方共同参与的走访调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反映。

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充分发挥接兵部队的作用,主动安排走访调查。预定的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的单位征集的兵员,未经接兵部队走访调查的,一律不得批准入伍。

第三十条对已批准入伍的新兵,发现有不符合征集公民服现役政治条件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及时向部队通报情况,按照规定办理退兵手续。

第六章政治复查与退兵

第三十一条新兵到达部队后,部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应当组织对新兵进行政审检查。对不符合征集公民服现役政治条件的,应当作退兵处理;对入伍前有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依法采取控制措施。

对作退兵处理的,由师、旅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与原征兵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联系,先行调查核实。原征集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当及时将核实结果通报部队。

第三十二条经查实确属政治条件不合格的,由师、旅级以上单位的保卫部门审查,报师、旅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作政治退兵处理。退兵的期限,自新兵到达部队之日起至批准退兵之日止,不超过90天。对超过期限发现的政治条件不合格的新兵,按照军队有关规定处理。退兵后不再补换。

对作退兵处理的新兵,部队应当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办妥退兵手续,并派专人送回原征兵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

政治复查期间,属于思想原因不安心服役的,一般不作退兵处理,部队应当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对经教育仍拒绝服兵役的,在与其原征集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商妥后可作退兵处理。退回的新兵由原征集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按拒绝服兵役处理。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三条对在征兵政治审查工作中严格执行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无责任退兵,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或者公安机关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四条征兵政治审查工作人员和部队接兵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征兵政治审查的条件和规定,严守征兵规律。凡违反规定,擅自放宽条件、降低标准,徇私舞弊、失职渎职,收受钱物、以权谋私以及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将不符合服现役政治条件的人征入部队的,对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等有关法规以及党纪政纪军纪的有关规定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1990年10月6日《关于征集公民服现役的政治条件的规定》、1993年10月9日《对<关于征集公民服现役政治条件的规定>的几点说明》、1996年9月18日《颁发<关于征兵政治审查组织实施工作的规定>的通知》即行废止。

其他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人武部正规化建设

一、人民武装部正规化建设的宗旨,应着重于提高人民武装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坚持从严治部、依法治部,科学管理。

二、人民武装部正规化建设的方针,应当把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坚决贯彻人民战争思想,坚持劳武结合,坚持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民兵工作与战时动员准备工作的结合。

三、人民武装部正规化建设的原则,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四、县人民武装部是本辖区的军事指挥机关,负责本辖区的民兵、预备役工作。

五、乡(镇)人民武装部属于国防体制的的组成部分,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基层指挥机构。

(一)乡(镇)人民武装部的工作任务

1、按时完成年度整组任务,确保整组工作落实。连、排、班建制齐全,编组合理,人员落实,干部齐强,官兵相识,制度健全。基干民兵年龄结构合理,退伍军人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比例达到95%以上。

2、负责民兵政治思想教育。坚持以增强国防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四课”(即每季度一堂政治课)教育,对民兵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提高政治觉悟。

3、按规定落实参训人员。做到无漏训、重训、替训现象,负责参训人员误工补帖的筹措。组织民兵参加战备执勤,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开展护厂、护村、护林和巡逻放哨活动。

4、完成年度征兵工作。做好适龄青年兵役登记,落实预征对象;落实优抚政策,解除服现役战士的后顾之忧;按时完成年度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工作。

5、积极组织和带领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广大民兵在生产建设、移风易俗、学习科学文化、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作用。积极开展以劳养武活动,努力减轻政府和人

民群众的负担。

6、负责检查督促民兵营(连)部的基础建设。按照“七有”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抓好落实。(二)工作秩序

1、工作计划。根据县(市、区)武装部的指示,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好年度工作规划,安排好季度、月份工作、学习和活动,并负责抓好落实。

2、办公、会议。建立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不推诿、不拖拉、不误时、不误事。每月召开一次民兵营、连长碰头会,检查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布置工作,处理有关事项。

3、请示汇报。凡不属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都必须请示报告,不提各行其是,自做主张。一般每月向县人民武装部汇报一次工作,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汇报。

4、请假、销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外出必须按级请假。干事请假须经部长批准,三天以上者,应报县人民武装部批准;部长请假,要说明去向和事由,由县人武部领导批准。

5、安全保密。严密组织民兵训练执勤,加强训练期间的武器管理,防止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的丢失、损坏。对秘密以上文件、资料和内部刊物,应造册登记,妥善保管,严防失密泄密。

6、工作交接。干部调动工作时,必须将工作完成情况和文件资料,配备的训练器材、工具和营具等进行移交。

7、抓点检查。结合本地实际,有重点地抓好一个行政村的民兵连,作为乡人民武装部的民兵工作联系点。坚持用典型指导工作,每季度对各民兵连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保证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的落实。8、开展活动。建立和坚持各项活动制度,紧密配合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和重大节日,有计划地组织民兵开展活动。活动应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增强民兵工作的活力。

(三)基础设施

乡人民武装部的基本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抓好落实,逐步达到“六有”:

1、有办公室:有固定的办公用房,桌、凳、柜齐全。室内悬挂乡人民武装部职责、部长职责、干事职责和请示报告、学习、会义、开展活动等制度。字体、式样统一、排列有序。

2、有门牌:悬挂××县××乡人民武装部。

3、有会议室、资料室:配有固定使用的桌椅和资料专用柜。资料、图表的存放和布局,要规范统一。资料柜应有民兵组织统计表、基干民兵花名册、普通民兵花名册、基干民兵登记卡、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卡、预征对象登记卡;有基干民兵营、连简史,民兵工作有关文件、资料,历

年征集新兵数量、质量统计;民兵工作大事记和《解放军报》、《陕西日报》、《中国民兵》、《西北民兵》。

4、有各种工作图表:资料室要悬挂“一图”:基干民兵分布示意图;“一案”:民兵执勤行动方案;“四表”:基干民兵数量质量统计表,民兵营、连编制序列表,退伍军人预备役情况统计表,退伍军人开发使用一览表和以劳养武企业情况简介。

5、有年度工作规划:应根据县人民武装部年度工作指示,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月、

季度工作、学习、活动安排,认真抓好落实。

6、有以劳养武企业:应建立乡镇武装部管理的,以基干民兵、退伍军人为主体的,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实体。经费管理使用良好,无浪费、贪污、挪用现象。

(四)作风纪律

1、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要模范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

2、专职人民武装干部不准酗洒、赌博、参加迷信活动。

3、乡人民武装部要重视和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坚决纠正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

(五)着装、举止1、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在上班时间、组织训练、参加集会和外出执行任务时,一律着制式服装。佩戴人民武装干部专业符号,帽徽、领花、肩章缀钉要符合规定。2、着制式服装时,不得外套风衣、皮夹克,不得军便服混穿,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不

准蓄长发、留胡须,不得插手、袖手、背手。外出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尊重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3、专职人民武装干部之间通常称职务,或姓加职务,或职务加同志,或姓名加同志。上级对部属和下级以及同级间的称呼,可称姓名或姓名加同志。

4、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要讲文明,有礼貌。进见和遇见上级人武系统的领导干部时,应当敬礼;与地方党政机关领导人接触时,应当敬礼。

六、民兵营、连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基层单位。各级人民武装部必须在抓基础上下功夫,使基层民兵营、连做到组织落实,官兵相识,制度健全,资料完整,活动经常。在基础建设上应逐步达到“七有”:

1、有营、连部(发兵活动室或青年民兵之家)

2、有牌子和队旗(连或营的门牌:××县××乡××村民兵连队旗)

3、有连队简史(组建时间,民兵组织变革情况,历任干部变化情况,服现役人数及复退军人数)

4、有职责、制度(连长、指导员职责;学习活动、例会等制度)

5、有年度工作规划(整组、训练、政治教育、各种活动等)

6、有民兵编组序列表

7、有图书资料(报刊、书籍、民兵工作资料、民兵花名册、会议记录)

七、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民兵整组知识

一、为什么要进行民兵整组?

1、搞好民兵组织建设,是做好民兵其他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民兵工作“三落实”首先是组织落实。

2、搞好民兵组织建设,是民兵队伍自身巩固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3、搞好民兵组织建设,是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有效措施。

二、民兵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1、建立和巩固民兵组织,提高民兵军政素质,配备和管理民兵武器装备,储备战时所需的后备兵员。

2、发动民兵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民兵担负战备执勤,维护社会治安。

3、组织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三、参加民兵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凡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的以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一是政治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思想觉悟高等,是参加民兵的基本政治条件。基干民兵参照征兵的政治条件执行。

二是年龄条件。根据《兵役法》的规定,参加民兵的年龄为年满18-35岁,其中基干民兵为年满18-28岁。

三是身体条件。有健康的身体,没有残疾,没有明显慢性病的人,才能参加民兵组织。基干民兵参照应征青年体格条件执行。

四、民兵整组的主要内容、方法是什么?

(一)整组的主要内容:对民兵进行宣传教育、民兵出入转队、调配干部、总结工作、清点装备、健全制度、集合点验。民兵整组的主要内容包括13个方面。

1、制定工作计划。县(市)、乡(镇、办)根据上级民兵整组工作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拟制民兵整组工作计划、方案,对民兵整组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2、作出安排部署。县(市)、乡(镇、办)逐级召开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和地方政府及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会议,对整组工作进行部署,进行业务培训,统一整组工作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工作标准和要求。

3、搞好宣传教育。组织对民兵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使民兵了解和掌握民兵的性质任务、参加民兵的条件及对民兵的要求等,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4、调整民兵组织。根据新的形势和条件,随着地方行政、生产组织的调整,民兵人员年龄增长、身体条件的变化,以及兵员的合理流动和干部的更换调整,对民兵组织进行调整。

5、进行政治审查。组织对作战队伍、应急队伍和新入队基干民兵,认真填写《政治审查表》,并进行跟踪考察,及时掌握其现实表现情况,清除和调整不合格人员,确保民兵队伍纯洁可靠。

6、确定出入转队人员。出队,就是要对超龄或不符合民兵条件的人员做好工作,让其退出民兵组织。入队,就是把符合民兵条件的青年和退伍军人,吸收到民兵组织中来;转队,是把超过基干民兵年龄但符合普通民兵条件的基干民兵,转入普通民兵组织。

7、调配民兵干部。对民兵干部的变化,按照民兵干部调配原则,以正式文件下达,原则上民兵干部保持相对稳定,只对个别确需调整的干部予以明确。

8、清点武器装备。对民兵武器装备和器材认真进行清点,及时调整补充,确保能执行任务。

9、组织点验民兵。组织点验民兵时,通常应以连(队)、排建制为单位,将各民兵队伍集中起来,宣布建制和干部任命,呼点人员,抽考政治教育落实情况、民兵工作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兵”的观念,达到官兵相识的目的。

10、组织入队宣誓。组织新入伍的基干民兵宣读民兵誓词,强化当民兵的责任感和光荣感。

11、确定参训对象。新入队的基干民兵要进行新兵训练,其他基干民兵根据要求进行复训。

12、健全有关制度。组织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分析哪些制度符合实际,对不符合实际制度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13、总结上报工作。对民兵整组工作认真进行总结,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找出不足,并按要求汇总统计报表和上报情况。

(二)整组的方法:1、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拟制民兵组织整顿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整组重点、工作时限、方法步骤及要求;2、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召开专武干部会议,布置任务,培训骨干,明确做法;3、深入民兵连队,检查指导,督促落实;4、组织检查验收,搞好总结评比,表彰先进并及时上报工作总结和民兵组织实力。

五、民兵组织整顿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一是认真搞好调查研究,不断掌握民兵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使整组工作年都有新内容、新要求、新成果。二是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出入转队、编组配干、集合点验等环节的工作,真正做到人员落实。三是认真搞好检查指导和验收,确保整组质量。四是整组中,各级人武部门都要组织力量,由领导带队,对基层单位整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整组后期,要搞好验收,把好质量关,对“走过场”的,一定要补课。

六、民兵组织整顿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一是充分做好组织准备。包括: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召开党委会或办公会,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明确本单位整组工作的指导思想、整组重点、工作时限及要求,拟制整组指示、计划和方案。在此基础上,召开专武干部会议,布置任务,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骨干,培养一批整组工作明白人。二是抓好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要通过会议、广播、墙报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国防教育,使其关心支持民兵预备役建设。对全体民兵和适龄青年进行民兵性质、任务和依法服兵役的教育,使他们认识依法参加民兵组织服预备役是我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对因年龄等原因退出民兵组织或由基干民兵转为普通民兵的人员,要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愉快的出队、转队。三是扎实搞好调查研究。整组展开前,各单位要组织力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切实摸清社会、经济、人员及民兵组织等现状,为民兵组织布局的调整,人员的出入转队,编组配干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搞好出入转队和编组配干。出队是指民兵因年龄、政治条件、身体情况等原因退出民兵组织;入队是符合条件的人员加入民兵组织;转队是指基干民兵因年龄等原因由基干民兵转为普通民兵;调配干部要将那些年龄轻、军政素质好、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同志选为民兵干部。五是健全制度,完善资料。各单位要在编组和调整干部的基础上,发动

干部和民兵检查一年来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做到切实可行。同时,对整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存档,为战时兵员快速动员打下基础。六是点验队伍。点验主要是检查队伍的人员落实、民兵军政素质情况。七是搞好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不仅有利于工作的提高,而且对广大民兵是一次再教育,特别是对民兵干部的一种责任强化。

七、民兵干部选配的要求是什么?

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干部职数在4人(含)以上的,原则上要配专职民兵连长,不具备配专职的应配备专职副连长。民兵连(排)长,要优先从年纪轻(原则上不超过45岁)、文化程度高、有一定军事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的优秀基干民兵和复退军人中挑选,是党员的参加村党支部,不是党员的参加村民委员会,均享受副村级待遇。基干民兵排、班长由民兵连长兼任;应急分队连长由现役干部兼任,排长由专武干部担任;应急排排长由所在单位武装部长担任。

八、基干民兵组织的分类

自2006年起,基干民兵组织包括作战队伍、勤务保障队伍、应急队伍等。

九、流动民兵管理

外出一年以上或经常不在住地的基干民兵,不编入基干民兵组织。对流动兵员,坚持落实“六个一”管理制度(利用请销假登记的时机,对外出民兵进行一次教育,写一个请假条,写一份保证书,确定一种联系方法,要求他们每月给乡镇武装部写一份思想汇报,报告一次可靠的联系地址),同时,与公安、工商、计划生育、劳动等部门和村民兵连加强联系,切实掌握兵员流动情况。

十、几个基本概念

(一)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

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兵役法》规定,28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根据需要,吸收女性公民参加基干民兵。其余18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

(二)士兵预备役

1、兵役法规定士兵服预备役的年龄是18-35岁;

2、士兵预备役可分为一类、二类;

一类:(1)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35 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2)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35 岁以下的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3) 其它编入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28岁以下的预备役士兵。

二类:(1)除服第一类士兵预备役的人员外,编入民兵组织的人员;(2)其它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35岁以下的男性公民。

第一类士兵预备役第(3)项所列人员,二十九岁转入第二类士兵预备役;预备役士兵年满35岁,退出预备役。

(三)兵役登记

1、概念:兵役登记是指对条例服兵役年龄的公民进行的注册管理。

2、目的:兵役登记的主要目的是掌握适龄公民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为组织公民服兵役作准备。

3、对象和范围:兵役登记对象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行业青年、个体工商者、在校学生以及农村适龄公民。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至22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登记;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7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男生本人自愿,也可进行登记。

4、应征公民定义:经过兵役登记条例服兵役条件的公民称应征公民。

5、预征对象定义:预征对象是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单位推荐,市征兵办公室审批,预选确定的现实表现好、身体健康、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应征公民。

6、把握事项:兵役登记包含18至22岁的所有男性公民;预征对象是符合兵役条件的青年,往年发现有的单位把不满18岁和超过20岁的青年列为预征对象(具体情况要看文凭确定),从年龄上就不符合兵役条件。

国防工程维护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防工程维护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市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确保国防工程的安全和使用效能,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国防工程维护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乌兰察布市境内军队与地方共同维护管理(以下简称军民共管)的国家直接用于国防目的的永备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

国防工程包括各类坑道、码头、洞库和掘开工事及其工程营房、工程进出道路、军用水井等附属设施。?

第三条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维护管理组织,落实维护管理制度,对国防工程实施经常性的维护和看管,保持国防工程的良好状态和使用效能。?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应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国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纳入“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评比,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乌兰察布市、各旗县市区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七条乌兰察布军分区司令部及各旗县市区人武部是同级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主管辖区内的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

第八条乌兰察布军分区司令部和各旗县市区人武部军事科在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二)制定本辖区内的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规划、计划和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三)组织开展军事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四)组织检查指导本辖区内的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五)与当地人民政府协调处理好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六)负责国防工程档案资料的建设与管理;(七)上级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九条旗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在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二)组织完成国防工程维护管理任务;(三)与同级人民政府协调处理好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四)负责对国防工程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五)上级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在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二)制定和发布有关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的决定;(三)依法协调、处理地方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与国防工程维护管理的矛盾和纠纷;(四)检查、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五)上级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十一条国防工程管护员履行下列职责:(一)掌握国防工程维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二)熟悉管护区域、工程数量、位置、技术状况和有关标志;(三)对国防工程进行检查、维护;(四)发现在国防工程周边进行开山采石、采矿、爆破、采伐林木以及修筑物、构筑物、道路和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武装部;(五)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保护国防工程的宣传工作;(六)上级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三章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会议制度。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人武部每年召开两次联席会议;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和军分区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研究确定国防工程军民共管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本辖区内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的有关问题,总结和部署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等。军地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由地方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办理:对超出本级权限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第十三条宣传教育制度。各级军事设施保护组织要制定保护国防工程宣传教育计划,结合普法教育,国防教育、军事日等活动,采取电视讲话、张贴宣传标语、在工程密集地区制作永久性宣传教育载体等形式,开展保护国防工程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民依法保护国防工程意识,提高人民群众保护国防工程的自觉性。

第十四条责任承包制度。旗县市区人武部与有管护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及管护人员签订管护承包合同,实行“三定、三包”(即:定人员、定标准、定工程,包质量、包经费、包任务)的工程管护承包责任制。

第十五条岗位培训制度。军分区每两年组织一次国防工程维护管理骨干培训;各旗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每年对国防工程管护人员进行一次技术培训或业务指导,有计划地培训管护骨干,不断提高国防工程维护管理水平。

第十六条建档与交接制度。对管护工作中的重大活动、主要工作、工程现状、经费开支等有关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要建立工程档案柜,采取图、表、证、照片、录像相结合的配套管理办法,做到资料齐全,数据准确,规格统一,长期保存。管理任务调整和管护人员变动时,要及时组织交接,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第十七条请示、报告制度。涉及国防工程的改建、拆迁、报废等重大问题,必须逐级请示、报告,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越权处理;对国防工程遭自然灾害损坏、人为破坏等情况,要逐级上报,对超出本级权限的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苏木乡镇武装部每季,旗县人民武装部每半年上报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情况。

第十八条检查制度。各级军事设施保护组织,对辖区内的国防工程军民共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保密、工程质量、经费使用、落实制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军分区每年普查一次,旗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每季度普查一次,乡镇苏木武装部每月普查一次,村每半月,管护员每周巡查一次。出现自然灾害及管护重点区域发生情况,应随时进行检查。

第四章安全保密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好国防工程的安全保护工作,制止损害、侵占或者危害国防工程安全和使用效能的行为,严厉打击破坏国防工程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各业用地和进行经济建设或制定城乡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和尽量避开国防工程,实在无法避开的要同国防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协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解决。

第二十一条根据保护工程安全的需要和不影响工程作战功能的要求。无论是单个划定,还是连片划定的工程,在距工程200米范围内和对工程作战功能受到影响的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采石、开矿、伐木、取土、建房等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地方因经济建设,需占用、拆迁、报废或进入国防工程保护范围内开山采石、采矿、爆破、修筑建筑物、道路和水利建设等生产作业,建设或使用单位必须持有市(地)或自治区以上职能部门的批准材料,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地方政府应以公函形式向军事机关提出申请,待报请上级军事机关批准后,由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单位的上级军事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工程性质、规模、用途进行现地勘察,划定区域,并依据有关规定提出经费补偿事宜,双方签订协议(建设或使用单位与管理单位的上级军事机关),同时,建设或使用单位将补偿费交国防工程管理单位的上级军事机关。严禁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进行以上活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在军事管理区附近进行修筑通信设施、修筑建筑物及其它经营性活动,必须经国家安全部门审查认定后,由军事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三条承担国防工程管护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工程的具体位置、用途:未经国防工程主管部门批准,禁止私自开启封闭的国防工程,禁止私自复制国防工程档案资料;除国防工程主管部门和主管人员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工程进行摄影、录像、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不准无关人员进入工程内部,不得擅自对工程开发利用。

第二十四条当国防工程安全保密受到威胁时,国防工程管理单位可采取下列强制措施予以制止:?

(一)驱逐非法进入国防工程的人员;(二)对用于实施非法行为的器材、工具或其他物品予以扣押;对违法情节严重的人员予以扣留,立即移送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三)清除严重危害国防工程安全和使用的障碍物。

第五章维护管理

第二十五条各旗县市区人武部要按照《国防工程军民共管质量评定标准》的要求,定期对辖区内的国防工程实施质量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及时报上级机关。

第二十六条国防工程维护管理质量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工程设备设施性能良好,零部件齐全,无损坏、变形和锈蚀现象,面漆完整,颜色统一;(二)工程内部整齐、清洁,无堆积杂物、积水和坍塌;(三)工程口部封闭完好,复土(砂、石)厚度不应少于50厘米,排水畅通,外部植被良好,伪装与背景协调,定位标志齐全;(四)土建工程和附属设施完好。无开裂、下沉、坍塌、积水、堵塞。

第二十七条国防工程维护管理任务较重,工程分布相对集中的旗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应组建民兵专业化维护分队,其主要任务是:每年在封冻和雨季前集中对工程进行维修,并搞好封闭伪装;遇有特殊情况,随时执行维护、抢修任务。

第二十八条根据本辖区内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需要,旗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可以从当地聘请思想进步、责任心强的乡村干部、民兵或者其他人员担任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员。

聘用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员,由乡镇苏木人民政府推荐,旗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审批。经批准担任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员的,由旗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与其签定聘用合同,发给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员证书,明确任务和要求。

第六章经费保障

第二十九条国防工程的正常维护管理经费列入军费开支,主要用于国防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国防工程普查和正常维护管理。各级军事机关对维护管理专项经费应单独建帐,严格预决算制度,合理使用,禁止挪作它用。

第三十条国防工程因自然灾害遭到损害和整治改造等特殊需要,应主要向中央财政申请专项经费解决,专项经费仍难以保障时,由军事主管部门商请地方政府给予补助。

第三十一条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员按照下列规定享受与其履行职责相应的补贴:?

(一)农村民兵担负国防工程维护管理任务的,根据其承担任务的工作量,按照当地同等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享受误工补贴;

(二)企业、事业单位民兵担负国防工程维护管理任务的,原享受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

(三)其他人员担负国防工程维护管理任务的,由军队国防工程维护管理部门给予补贴。

第三十二条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员履行职责的伤亡抚恤,有工作单位的,按照所在单位的因公伤亡办法办理;无工作单位的,参照伤亡民兵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三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地方人民政府、军事机关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一)与危害国防工程的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二)在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者有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显著的;(三)国防工程维护管理质量评定全部达到优良以上的;(四)在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中做出其他显著成绩的。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破坏国防工程的;(二)盗窃、抢夺、抢劫国防工程内部装备、物资、器材的;(三)泄露国防工程秘密的,或者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防工程有关资料的。

第三十五条现役军人、军内在编职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军纪处分:(一)破坏国防工程的;(二)盗窃国防工程内部的装备、物资、器材的;(三)泄露国防工程秘密的;(四)擅离职守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国防工程遭受破坏或者造成其他后果的。?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规定,危害国防工程、妨碍国防工程维护管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由乌兰察布军分区司令部负责解释。

民兵规范化训练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民兵规范化训练,提高民兵军事素质,增强民兵作战能力和为战储备合格的后备兵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和总参谋部《民兵军事训练大纲》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民兵军事训练,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贯彻人民战争思想,立足现有武器装备和训练条件,着眼未来发展,本着突出重点,改进方法,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规范化训练。

第三条民兵军事训练是对民兵进行军事理论和作战技能培养的实践活动,是提高民兵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储备合格后备兵员的重要途径,是民兵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兵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统筹安排民兵预备役建设,使民兵军事训

练工作纳入地方工作计划,保证训练落实。

第四条民兵军事训练,必须以干部、专业技术兵为重点,结合当地实际,从实战需要出发,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落实。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五条省军区负责制定全省民兵军事训练规划,部署年度训练任务;指导、监督、检查全省民兵军事训练工作,总结推广民兵军事训练的经验;组织有关军事训练活动;承担县级人民武装部科以上干部和预提专职武装干部的培训;办好省人民武装干部学校;指导全省训练基地建设;

安排训练经费,印制、订购训练教材、器材。

第六条军分区负责本辖区民兵军事训练工作,部署训练任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民兵军事训练工作,总结推广军事训练经验;组织民兵军事训练的活动及训练保障工作;负责县级人民武装部科(不含)以下干部、专职武干、教学骨干和难度较大的专业技术兵的训练;抓好教导队、

师属专业技术兵训练基地和县级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指导乡(镇)以劳养武企业的发展;分配下发训练教材、器材和经费。

第七条县(市、区)人民武装部负责本辖区民兵军事训练工作。组织实施民兵训练计划,负责训练教材、器材的保障和管理,民兵训练基地的管理和使用。组建预备役部队地区的人民武装部,协助预备役部队完成训练任务。

第八条各级军政首长是军事训练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适时部署安排军事训练,领导部属贯彻执行训练方针、原则;协调训练与其它工作的关系;决定军事训练的重要措施和事项;部署训练任务、审定训练计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训练落实;组织机关各部门做好训练保障工作

,保质保量完成上级赋予的训练任务。

第九条司令机关是军事训练的主管机关,负责安排民兵训练任务,指导、检查训练实施;组织集训、考核;制定有关军事训练规章制度;负责登记、统计、总结、报告军事训练情况,提出对单位和个人实施军事训练的奖惩建议;负责军事训练保障的计划、组织、调配和管理。

政治机关要根据民兵训练任务和民兵的思想实际,做好思想政治、文化活动工作,会同司令机关承办训练奖惩事宜和考核等活动。

后勤机关负责民兵军事训练中的经费、物资、弹药、油料的供应、管理和生活保障。

第三章任务、对象、时间、内容

第十条训练任务的分配原则。基干民兵的军事训练任务分配,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既要有利于坚持民兵制度、巩固民兵组织,又要符合平衡负担的要求。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及重点人防城市适当多安排;组建有预备役部队的地区和贫困地区少安排;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区报请省军区批准,可以减免当年的训练任务。

第十一条训练对象与重点。民兵训练必须坚持组训一致的原则,选择年龄小,政治、身体、文化素质较好,家庭负担较轻的民兵参加。也可以组织符合民兵条件的企业技校学生和上岗前的新工人参加民兵训练,经考核合格后,编入民兵组织。

民兵训练的重点是民兵干部和专业技术兵。民兵干部主要是基干民兵连(排)长。没有经过训练的民兵干部,应在任职的当年或第二年内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专业技术兵训练要本着组、装、训、储协调配套的原则。主要抓好地炮、高炮、高机、通信、工兵、防化、侦察以及部分空军

专业技术兵的训练,储备步兵团属以下的技术兵员。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增加师属以上专业技术兵的训练比重。

第十二条训练时间。专职武装干部60天;预提专职武装干部二年(由省人武干部学校培训);专职武装干部在普训一遍后,每年安排三分之一进行10至15天训练。基干民兵连(排)长30天。基干民兵20天。训练难度较大的专业技术兵可以按实际需要适当延长。每个训练日

按8小时计算。

训练时间是指用于民兵军事训练的时间,不包括集训往返时间和训练中节假日休息时间。利用民兵军事训练的时机,对参训民兵进行科技生产知识学习,应在军事训练时间之外安排,以确保民兵军事训练时间的落实。

第十三条训练内容。严格按照总参谋部颁发的《民兵军事训练大纲》施训,不得随意减少内容或降低标准。要按规定完成实弹射击、实弹设掷、实爆作业。民兵干部主要进行指挥和教学法训练,达到能组织发兵训练和执勤,能带领民兵执行战斗任务;专业技术兵在搞好单兵专业技术

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协同训练,掌握执行战斗或保障任务的基本技术、战斗技能;步兵主要进行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