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17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前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既有山川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沃土肥沃的耕地,还有海洋、湖泊、草原等各种自然资源。
在中国,有着三个很重要的自然区。
第一部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总面积达230万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000米左右,这里气候寒冷,独有的高原风光和神奇的地质景观也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和研究者。
青藏高原以高原湖泊的数量和面积闻名于世,如青海湖、纳木错等,无数的河流和湖泊在青藏高原孕育出了许多动植物,如藏羚羊、藏马、藏野驴等,而诸如青海亚洲野牦牛,藏羚牛等珍禽、珍兽种类居多。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雪水融化、河流涌动,充满繁茂的生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内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的自然资源主要依靠青藏高原的水利资源,但是高原生态环境之脆弱性也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第二部分:亚热带地区我国的亚热带地区是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比较适合居住的区域之一,具有独有的生态和文化特色。
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各种水果、蔬菜、特产遍布此地。
亚热带地区有美丽的海岸线、热带雨林、热带海洋等多种自然景观,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亚热带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如华南虎、白鹇、白金龟、刀鱼等都是珍稀的野生动物,可供旅游观赏,而风靡全球的海南岛也是中国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有绚烂的珊瑚礁、清澈的海水,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和度假区。
第三部分:东北平原我国的东北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资源区,其中以东北平原最为著名。
东北平原面积广阔,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土地肥沃,气候温凉,四季分明,恰好适合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此外,东北平原的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如长白山、张广才草原、锦州湾等。
东北平原的动植物资源也丰富多彩,如东北虎、秋沙鸭、赤兔等都是珍稀的野生动物,吸引着无数研究者和游客前来探险、观赏。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经济特区与开发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明确地确定了"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多层次、梯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具体内容包括: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江和沿边地区、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一、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
中国政府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主要是:1、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体;2、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和入出境方便;3、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国务院确定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为综合性经济特区。
二、沿海开放城市自1984年起,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即大连、秦皇岛、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浦东、宁波、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港口城市。
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
自1984年开始到200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大连、天津、宁波、北京、哈尔滨等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的是充分发挥其所在城市的优势,用较短的时间,创建吸引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加速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中国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
中国三⼤⾃然区⾃然区是指由于⾃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形成⼀系列等级⾼低不同的、⾃然地理特征相对⼀致的区域。
中国的三⼤⾃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旱半⼲旱区和青藏⾼寒区。
1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是指⼤兴安岭以东、内蒙古⾼原以南、青藏⾼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区。
(1)地形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级阶梯的黄⼟⾼原、四川盆地、云贵⾼原、横断⼭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以下。
(2)⽓候本区背靠⾼原,⾯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温多⾬,冬季受北⽅冷⽓流影响,⼤部分地区寒冷⼲燥,风向与降⽔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本区的秦岭—淮河⼀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壤冻结。
降⽔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此线以南,⼀年四季⽔绿⼭清,变化不明显,降⽔丰富,⽓候湿润、温暖。
(3)⽔⽂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河⾃西向东注⼊海洋,且河湖众多。
地表⽔的补给以⾬⽔为主,绝⼤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资源⽐较丰富。
(4)⼟壤、植被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现状多为农作物和⼈⼯林等⼈⼯植被。
⼟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壤,⼟质肥沃。
⽣物种类繁多。
(5)⼈类活动⼈类对⾃然界的影响⼴泛⽽深刻,使⾃然⾯貌发⽣了巨⼤的变化。
除极少数的地⽅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2西北⼲旱半⼲旱区西北⼲旱半⼲旱区地理位置是⼤兴安岭以西,青藏⾼原和黄⼟⾼原以北内陆地区。
(1)地形包括内蒙古⾼原、塔⾥⽊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总体海拔较⾼,但差别显著。
(2)⽓候因位于亚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海洋湿润⽓流被⼭岭阻隔,难以深⼊,⽓候⼲燥。
年降⽔量东部在400毫⽶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以下。
⽓温年较差、⽇较差⼤,多⼤风天⽓。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之一,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只有50米左右,地形较为单一。
该区域土地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华北平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以草原为主。
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季节性干旱,因此水资源短缺是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2.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之一,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该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
由于高原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处东亚季风区和印度洋季风区的交汇处,气候复杂多变。
青藏高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富含丰富的物种资源和文化遗产,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开发等因素,该区域的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
3.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我国自然区中面积最小但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主要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其地形多样化,沿海地区山区和盆地交错。
该区域受到广东湾和南海气流的影响,气候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可以种植一些要求高的经济作物。
华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也有一些环境问题,比如台风、洪涝灾害等。
同时,由于该区域工业化程度高,过度开发难以避免,导致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和交错之处。
因此,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方面,应该识别自然区间的差异和相同之处,推动地区间的合作,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我国三大自然区
一、亚热带自然区
亚热带自然区是指我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南、江南、华中等地区。
这一
自然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植被覆盖茂盛,以森林、灌木丛和草原为主,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亚热带自然区,农作物种类繁多,以水稻、茶叶、桑蚕、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产量丰富。
二、温带自然区
温带自然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植被类型多样,有森林、草原、草甸等。
在温带自然区,农业发展比较发达,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畜牧业也十分兴旺。
三、寒带自然区
寒带自然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区域,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植被稀疏,以冰川、草甸为主。
在寒带自然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养殖牛羊等畜禽。
此外,寒带自然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
希望这篇文档符合您的要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三大自然区地理分区是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概念,本文就来介绍我国5种主要的地理分区。
一、三大自然区1.区划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分类依据:自然要素(气候、地形)。
3.划分界线:(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2)3000米等高线(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
(3)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三大自然区二、四大分区1.师名:北、南、西北、青藏。
2.分类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3.划分界线:(1)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主导因素是气候,即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和400mm等降水量线。
(2)秦岭—淮河。
主导因素是气候,即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
(3)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即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四大地区三、六大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和台湾省。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5)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分区依据:解放时期,中央下属设立了六个地方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
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
各大区分别管辖若干省级行政单位,中央不直辖省级行政区。
3.分区撤销: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单位改由中央直辖。
历史上的六大地区四、七大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
(2)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省、福建、台湾。
第二节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巩固夯实基础一、三大自然区1.划分的主要依据(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二、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2.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和发展三大经济区练习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的2.关于工业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是综合性工业基地B.珠江三角洲是重要轻工业基地C.环渤海经济区是基础工业很发达的地区D.环渤海经济区是轻工业基地3.东部经济地带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能源、原材料不足③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④部分城镇环境污染较重⑤长江中游洪涝问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A.陕西、河南、重庆B.山西、河南、四川C.内蒙古、河北、山东D.湖北、吉林、江西5.关于东部三大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B.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C.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都临海,区位条件优越世纪之交,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开始实施。
据此回答11~13题。
6.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A.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C.促进城乡结构调整,逐步消灭城乡差别D.实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①生态环境建设②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③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教育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8.图为我国某经济区,读后请回答。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根据我国自然情况的最主要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个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点为:1.东部季风区,约占全国面积的46%①季风影响显著,风向、降水、温度均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更替。
夏季风影响明显,湿润程度比较高。
②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岭不多。
在呼玛—北京—郑州—钦州一线以东,新构造运动以沉降为主,其间500米以下的面积很大,有广阔的堆积平原。
③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少部分为草原。
④地表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
水力侵蚀、堆积和溶蚀作用突出,沿海还有波浪和潮汐的破坏和堆积作用。
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的地方有冻裂作用,部分地域有风沙及风尘的搬运和堆积。
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要来源,潜水较丰富。
⑤在第四纪冰期受冰川影响不大,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比较混杂,并且有不少是从中生代末及第三纪保存下来的植物。
红色风化壳分布很广,长江以南尤为普遍。
⑥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
凡可开垦的地方,几乎全部辟为农田。
天然森林大多破坏。
本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域,但有很大面积应该经营林业。
⑦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湿润情况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湿润情况南北各地虽相近似,但降水量的绝对值差异很大,低者不足400毫米,高者2000毫米以上,对于自然区的分异也有影响。
2.西北干旱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7.3%。
①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
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O0米之间。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
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
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
②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
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