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
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
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
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
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
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
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
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
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
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
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前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既有山川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沃土肥沃的耕地,还有海洋、湖泊、草原等各种自然资源。
在中国,有着三个很重要的自然区。
第一部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总面积达230万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000米左右,这里气候寒冷,独有的高原风光和神奇的地质景观也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和研究者。
青藏高原以高原湖泊的数量和面积闻名于世,如青海湖、纳木错等,无数的河流和湖泊在青藏高原孕育出了许多动植物,如藏羚羊、藏马、藏野驴等,而诸如青海亚洲野牦牛,藏羚牛等珍禽、珍兽种类居多。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雪水融化、河流涌动,充满繁茂的生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内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的自然资源主要依靠青藏高原的水利资源,但是高原生态环境之脆弱性也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第二部分:亚热带地区我国的亚热带地区是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比较适合居住的区域之一,具有独有的生态和文化特色。
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各种水果、蔬菜、特产遍布此地。
亚热带地区有美丽的海岸线、热带雨林、热带海洋等多种自然景观,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亚热带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如华南虎、白鹇、白金龟、刀鱼等都是珍稀的野生动物,可供旅游观赏,而风靡全球的海南岛也是中国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有绚烂的珊瑚礁、清澈的海水,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和度假区。
第三部分:东北平原我国的东北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资源区,其中以东北平原最为著名。
东北平原面积广阔,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土地肥沃,气候温凉,四季分明,恰好适合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此外,东北平原的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如长白山、张广才草原、锦州湾等。
东北平原的动植物资源也丰富多彩,如东北虎、秋沙鸭、赤兔等都是珍稀的野生动物,吸引着无数研究者和游客前来探险、观赏。
中国三大自然区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就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互相联络,在地球外表形成一系列等级上下不同的、自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就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互相联络,在地球外表形成一系列等级上下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
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阔地区。
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局部地区寒冷枯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局部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局部上升很大,形成广阔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
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
植被大局部为荒漠,一局部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
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那么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
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挪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
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异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枯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非常普遍。
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局部是咸水湖和盐湖。
气候由东部温暖潮湿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
我国三大自然区
一、亚热带自然区
亚热带自然区是指我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南、江南、华中等地区。
这一
自然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植被覆盖茂盛,以森林、灌木丛和草原为主,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亚热带自然区,农作物种类繁多,以水稻、茶叶、桑蚕、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产量丰富。
二、温带自然区
温带自然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植被类型多样,有森林、草原、草甸等。
在温带自然区,农业发展比较发达,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畜牧业也十分兴旺。
三、寒带自然区
寒带自然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区域,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植被稀疏,以冰川、草甸为主。
在寒带自然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养殖牛羊等畜禽。
此外,寒带自然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
希望这篇文档符合您的要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三大自然区地理分区是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概念,本文就来介绍我国5种主要的地理分区。
一、三大自然区1.区划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分类依据:自然要素(气候、地形)。
3.划分界线:(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2)3000米等高线(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
(3)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三大自然区二、四大分区1.师名:北、南、西北、青藏。
2.分类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3.划分界线:(1)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主导因素是气候,即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和400mm等降水量线。
(2)秦岭—淮河。
主导因素是气候,即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
(3)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即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四大地区三、六大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和台湾省。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5)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分区依据:解放时期,中央下属设立了六个地方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
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
各大区分别管辖若干省级行政单位,中央不直辖省级行政区。
3.分区撤销: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单位改由中央直辖。
历史上的六大地区四、七大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
(2)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省、福建、台湾。
中国区域差异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2)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3)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mm降水量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1)东部季风区:①海拔较低,平原广阔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③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生物种类多④河流为外流河,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⑤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②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远,气候大陆性明显。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少。
④大部分为内流河,河流短小。
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⑤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有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分布。
(3)青藏高寒区:①高、寒为本区最显著的特点。
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
②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③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域,多冰川湖泊,多大河源地。
④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3、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1)原因:热量条件的变化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北部地区,气候湿润程度随距海里程的增加而较少也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自然分区: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④华南热带湿润地区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1)原因:深居内陆,加上山地、高原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被层层截留,形成了干旱少雨的气候。
(2)植被差异:从东往西,本区的植被大体上依次分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第二节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巩固夯实基础一、三大自然区1.划分的主要依据(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二、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2.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和发展三大经济区练习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的2.关于工业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是综合性工业基地B.珠江三角洲是重要轻工业基地C.环渤海经济区是基础工业很发达的地区D.环渤海经济区是轻工业基地3.东部经济地带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能源、原材料不足③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④部分城镇环境污染较重⑤长江中游洪涝问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A.陕西、河南、重庆B.山西、河南、四川C.内蒙古、河北、山东D.湖北、吉林、江西5.关于东部三大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B.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C.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都临海,区位条件优越世纪之交,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开始实施。
据此回答11~13题。
6.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A.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C.促进城乡结构调整,逐步消灭城乡差别D.实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①生态环境建设②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③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教育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8.图为我国某经济区,读后请回答。
第二节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二、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三大经济区练习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的
2.关于工业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是综合性工业基地B.珠江三角洲是重要轻工业基地
C.环渤海经济区是基础工业很发达的地区D.环渤海经济区是轻工业基地
3.东部经济地带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能源、原材料不足③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④部分城镇环境污染较
重⑤长江中游洪涝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重庆B.山西、河南、四川
C.内蒙古、河北、山东D.湖北、吉林、江西
5.关于东部三大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B.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C.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都临海,区位条件优越
世纪之交,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开始实施。
据此回答11~13题。
6.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
A.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C.促进城乡结构调整,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D.实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
①生态环境建设②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③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教育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
8.图为我国某经济区,读后请回答。
(1)写出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D地是________(全称),虚线内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
(3)目前本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三类产业(按我国最新产业划分)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80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为()
A.90% B.85% C.50% D.40%
(2)1980年第二产业的产值比1995年第二产业的产值________(大或小)。
(3)该地区经济要跻身发达前列,近期发展规划应努力调整增大第________产业的比重。
(4)在第二产业的采掘业、电力、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部门中,使当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增加就业人口,对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其他部门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哪一个部门()
A.采掘业B.电力C.制造业D.建筑业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边疆,其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可以促进种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1)为加快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新疆提出重点发展“一白一黑”的战略。
其中“白”是____________,“黑”是____________。
从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分析,该战略实施的地区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区铁路建设的经济意义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严重;农业生产应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发展“________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