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_王雷_姚洪心
- 格式:pdf
- 大小:203.01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吕越;吕云龙【摘要】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刻画了2001-2009年间我国14个工业行业与全球38个主要国家间的价值链嵌入度和贸易隐含碳排放程度,并实证研究了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全球价值链嵌入会显著减少工业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但是参与价值链会加剧污染密集型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通过参与国际分工给中国的环境造成恶化效应,反而促进了环境的改善.此外,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改善效应更强.其次,分位数回归发现随着价值链嵌入程度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环境污染的改善效应表现得更为突出.最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环境的改善效应主要来源于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的积极作用,全球价值链后向嵌入则会提高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也就是说,提高中国中间品间接出口的比重将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但国内增加值率的下降将恶化我国的环境状况.【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9(029)007【总页数】10页(P91-100)【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环境效应【作者】吕越;吕云龙【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北京100029;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随着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简称GVC)在各国之间不断延展细化,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新体系得以重塑[1-2](Gereffi;Humphrey and Schmitz)。
与之相伴随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嵌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时,因为资源禀赋和资源配置的客观条件,在经济发展起始阶段承接的是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生产任务,引发了愈来愈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经典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一国处于经济增长上升期向平稳期转型时,往往会导致环境恶化程度加剧。
1研究基础及问题提出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本地集群的创新问题。
按照这一研究范式,来自全球化网络的先进知识——跨国公司带来的管理方法、技术、思想成为本地集群获取全球化资源避免地方知识锁定的有效途径[1]。
然而,通过全球化网络获得先进知识并进行整合重构,不仅与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和知识积累密切相关,更需要企业通过国际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研究机构等外部联系及时准确地搜寻符合其战略需求和技术特征的知识源[2]。
这种通过外部联系获取知识资源的活动被界定为知识搜寻[3]。
事实上,知识搜寻一直被视为企业学习、积累、整合及重构知识基础的有效机制,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3-5]。
将知识搜寻纳入集群创新的研究框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解释本地企业通过全球化网络获取先进知识的机制,从而阐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
关于知识搜寻的研究大多从宽度搜寻和深度搜寻两个维度展开[3-4]。
尽管两种搜寻策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均已得到验证,但相关研究却很少探讨知识搜寻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基于知识搜寻前因变量的讨论也很少涉及。
köhler 等认为[2],知识搜寻是企业对外部市场及竞争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
基于知识的资源观认为,不同属性的知识将对不同的创新类型产生不同的影响。
异质性的知识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或是进入新市场,从而促进自主创新;同质性的知识则有利于现有技术的深入挖掘与利用,从而促进模仿创新[6]。
显然,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导致不同的知识搜寻策略,进而对企业创新类型产生不同的影响。
由此,本文认为,知识搜寻在全球价值链嵌入与集群企业创新类型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深度搜寻和宽度搜寻作为中介变量引入模型,并将集群企业的创新类型划分为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进而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知识搜寻(宽度搜寻和深度搜寻)—创新类型(自主创新和模仿)的理论模型,并以较早嵌入全球价值链且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的绍兴纺织业集群为样本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类型的影响——知识搜寻的中介效应摘要:以知识搜寻为中介变量,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类型的概念模型,基于绍兴纺织业集群的实证检验表明:(1)全球价值链嵌入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负相关,与集群企业模仿创新正相关。
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的综述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球价值创造体系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产品价值的增值过程被分割成片,传统的企业内部产品价值链突破了企业和国家的界限,转变为全球分配与转移,形成了全球价值链。
本文对已有文献大致梳理,揭示当前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问题。
一引言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产品内分工、外包等一系列国际产业新形势而产生,该理论诞生于上世纪年代,经历了不到二十年的发展。
全球价值链理论结合了当前的产业发展形势,技术进步和知识传播手段的改进等,使得产品更新周期缩短,竞争日趋激烈。
现代企业的竞争己经超越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价值链和价值链之间的竞争。
国内外学者对于价值链地位测量采用不同方法,这些方法出发的角度不同,所采取的基本假设也是千差万别,对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会产生不少影响,明确全球价值链及其地位测算和影响因素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有着积极意义。
二价值链理论的文献1. 国外相关研究:最早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的是波特教授,他在1985年所著的《竞争优势》中提出,企业活动分为生产、运输等基础性活动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支持性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创造价值形成价值链,价值链对形成公司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Kogut(1985)基于波特教授提出价值链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在国际大环境中,价值链上的不同活动可料由不同国家来承担,每个国家可承担其要素禀赋具有相对优势的部分,如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可承担对劳动程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或某道工序的生产活动。
Gereffi(1999)为代表的学者发展了新的理论——全球商品链理论。
他将商品链的驱动力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规模、研发优势的生产者驱动为,这类企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另一类是具有良好分销渠道、品牌效应的消费者驱动力,这类企业对人为劳动要求较高。
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绩效影响研究作者:高赫张影郭晓宇孙梦圆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0期摘要:针对全球价值链(GVC)双向嵌入对各地区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双向嵌入模型,然后利用2013-2018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按地理区域划分测算了各区域GVC的生产率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GVC双向嵌入的生产率效应强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GVC双向嵌入的生产率效应不显著。
为此,我国应努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东部地区技术延伸进程,最终实现各区域整体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全要素生产率;区域效应一、文献综述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是指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进入更大市场可以使企业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模仿、消化和吸收更有效率。
(高越、李荣林[1])目前,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生产率效应的影响方面,国内外相关学者均开展了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多关注于GVC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途径与动态传导过程。
而国内有关GVC嵌入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研究则主要基于功能架构单一维度,量化GVC对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参数关系,如刘维林等 [1]基于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并通过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实证得出中国制造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过程中推动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
同样,郑玉等 [4]采用工具变量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得出,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产生的促进作用略大。
上述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受到的限制较多,因此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各地区企业生产率变化具有地区异质性。
因此,本文拟利用2013-2018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按地理区域划分测算各区域GVC的生产率效应,希望可以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GVC双向嵌入深度的测算结合参考文献,可以将国家s的i行业到国家r的j行业的平均嵌入深度表示为:分子是从国家s的i行业到国家r的j行业的增加值,分母是全球价值链上由分子所产生的总产出。
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与影响力分析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众多中国企业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市场拓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被誉为“世界工厂”。
中国企业通过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大量生产各类商品,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廉价产品。
这一定位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往来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
近年来,众多中国企业通过不断提升品质和技术创新,成功跻身全球知名品牌之列。
例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
这些企业不仅在产品和服务上具备竞争力,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影响力。
然而,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这使得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相对较低。
其次,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时常面临质量和信誉问题,这对其影响力的扩大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另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
其次,企业应注重质量和信誉的提升,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积极改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企业有望在技术领域和高附加值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科技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基于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分析赵梦垠;钟昌标【摘要】运用2004-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在区分推动效应与抑制效应带来的影响差异基础上,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结论表明,全球价值链(GVC)嵌入水平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呈负相关,技术依赖和发达国家技术封锁使GVC对技术创新的负面抑制效应占主导.分别引入政策补贴与行业内部科研投入交叉项后,调节变量显著,从而对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期刊名称】《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地位;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低端锁定【作者】赵梦垠;钟昌标【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全球化浪潮的演进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深化使全球价值链(GVC)逐步成型。
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学习、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条可行路径。
但长期以来,中国以低端要素禀赋优势切入GVC,形成“依附经济”,这导致中国尤其东部沿海地区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境,难以实现向GVC高端攀升(王玉燕和林汉川,2015)[1]。
因此,理清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创新的影响是中国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创新活动的龙头和主体。
其高附加值、高增长率的特征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其科技创新的质量和速度也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并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那么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会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带来怎样的影响?哪些因素决定了高技术产业在GVC中的地位及变动?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1 文献综述有关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统一认识。
NANKAI ECONOMIC STUDIESNo.5 2020DOI:10.14116/j.nkes.2020.05.004 66全球价值链嵌入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环境绩效?苏丹妮∗摘 要:21世纪兴起和繁荣的全球价值链(GVC )既是生产分工链,也是利益分配链,还是与生产和利益分配紧密关联的污染制造链。
随着中国嵌入GVC 的日益加深以及国内环境形势的日趋严峻,本文首次从污染防治的主体微观企业视角,阐明了企业GVC 不同嵌入方式影响企业减排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生产和贸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企业GVC 的不同嵌入方式具有不同的环境效应,企业GVC 上游环节嵌入通过实施环境管理战略和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实现减排;企业GVC 下游环节嵌入在GVC 领导者的技术俘获下抑制企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加剧污染排放。
进一步分析发现,提升国内环境规制水平和企业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有助于GVC 下游环节嵌入企业破解技术俘获困局,削弱企业GVC 下游环节嵌入对企业减排的抑制作用。
本文为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秩序下通过调整GVC 嵌入战略进行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GVC 嵌入;嵌入方式;企业减排;绿色技术进步一、引 言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贸易成本的快速下降和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 )在世界范围铺陈开来,覆盖全球的生产网络日益繁荣。
事实上,作为一种组织和治理机制,GVC 通过国际分工网络对生产要素和贸易流向空间再配置的过程亦是环境污染全球再布局的过程(Ahmad 和Wyckoff ,2003;Nakano 等,2009;Arce Gonzalez 等,2012)。
因此,以“生产的全球解构”和“贸易的全球整合”为显著特征的GVC 既是生产分工链,也是利益分配链,还是与生产分工和利益分配紧密关联的污染制造链,这意味着承担不同分工任务和占有不同利益分配的GVC 生产环节嵌入可能会呈现出异质性的环境污染特征(Glachant 等,2013;De Marchi 等,2013)。
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就业效应研究:中国的经验分析
李强
【期刊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嵌入全球价值链是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的主要方式,文章通过图形分析得出我国企业以“贸易型”和“产业型”两种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就业数量、工资水平、技能劳动力需求和女性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理论假设,并利用我国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认为:企业以两种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能够显著提高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数量、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平和女性劳动力的雇用数量,但是对雇用高技能劳动力具有不同的影响,“贸易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雇用高技能劳动力影响不显著,“产业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雇用高技能劳动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总页数】9页(P28-35,59)
【作者】李强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安徽蚌埠233100;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
【相关文献】
1.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节能减排双重效应——来自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王玉燕;王建秀;阎俊爱
2.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就业效应分析 [J], 卢仁祥
3.OFDI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嵌入效应研究 [J], 李媛; 李孟佳; 冯荣凯
4.嵌入全球价值链、非正式环境规制与中国企业ISO14001认证——基于2004—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张三峰;卜茂亮
5.生产投入服务质量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J], 江璐;汪子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创新要素与STBI创新孵化绩效--在孵企业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姜骞;刘强【摘要】Based on regional innovation theory, innovation network theory,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theor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we constructed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regional innovation factors, resource bricolage and innovation incubation perform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through a large research sample, implemented construct validity with smart PLS and AMOS software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and rationa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regional innovation factors (regional innovation initiatives, incub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chain information sources)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resource bricolage. Resource bricolage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incubation performance.%文章以区域创新理论、创新网络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区域创新要素、在孵企业资源拼凑与科技企业孵化器(STBI)创新孵化绩效的概念框架及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的数据调查,运用区间数拓展DEMATEL、smartPLS软件对概念框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者:王之越刘怡赵晨露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32期摘要:中國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得了相应的资本积累与技术升级,但也存在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转移污染产业将中国制造业锁定在价值链底端的风险。
文章采用2000~2014年中国17个制造业的统计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GVC嵌入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及行业异质模型,实证分析检验了GVC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文章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制造业低碳转型和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地位指明了经验建议。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前向嵌入度;后向嵌入度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垂直化分工逐渐被取代,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分工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
参与GVC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拉动了经济增长。
但与此同时,产业间及产业内关联也为占据GVC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碳排放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发展中国家面临极大的环境压力。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成为中国实现产业高端攀升和碳减排双重目标的最佳选择。
本文结合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影响制造业部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梳理优化,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制造业细分行业影响的差异性,这对于我国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提升、经济的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纵观国内外既有相关文献,许多学者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嵌入GVC会对产业TFP产生双向作用。
正向促进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技术溢出效应。
企业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联合研发等路径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溢出。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李青;张立钱;赵文燕;马晶
【期刊名称】《产经评论》
【年(卷),期】2024(15)2
【摘要】数字全球化时代,企业不再是信息孤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密切相关。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机制表明,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价值共创特征和全球资源配置特征,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溢出以及数字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匹配2005—2016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
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溢出与数字资源优化配置是全球价值链嵌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原因。
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强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而管理者短视则会削弱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嵌入更能促进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价值链地位较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因此,企业应融入全球价值链,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积极作用,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
【总页数】20页(P53-72)
【作者】李青;张立钱;赵文燕;马晶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F062.9
【相关文献】
1.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理论与实证
2.农产品企业价值链嵌入、开放式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基于组织柔性的调节作用
3.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理论与实证
4.嵌入全球价值链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投入结构转型效应的解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球创新网络融入的企业价值创造效应作者:张树山张佩雯谷城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24年第01期[摘要]融入全球創新网络促进企业以全球视野谋划和统筹国内外创新要素,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驱动力。
基于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一决策行为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
研究表明: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价值创造,在多重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机制检验发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企业价值创造效应主要通过促进创新资源获取、拓展市场战略布局和增加高管海外经历等3条路径实现。
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控制水平高的企业、产业链下游、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高的地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价值创造效应更加明显。
一系列结论为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能力、塑造发展优势、提升企业价值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全球创新网络;价值创造;创新资源获取;市场战略布局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科技创新领域应“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近年来,数字经济推动不同地理空间的生产要素与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全球价值链逐渐向全球生产网络与全球创新网络演变。
截至2022年11月,中国已经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1。
中国正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国际科研环境建设,但与世界创新强国相比,中国仍面临着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要素匮乏、创新环境有待加强等问题。
理论上,创新不该是“独角戏”,更应该是“大合唱”,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才能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如何深度参与全球创新协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以驱动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成为理论界和务实界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开始注重从外部寻求可用资源,创新逐渐向“开放式创新”转变,不同组织与不同区域层面对数字技术、产品应用、科学研究等创新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创新价值网络形态[1]。
全球价值链嵌入推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机制、效应及其路径研究-回复题目中提到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于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机制、效应及路径进行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对国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和发展进行介绍,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其带来的效应,并最终讨论在此过程中的路径。
一、国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和发展1.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通过国际贸易,各个国家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生产和供应商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2. 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产品和服务生产的一系列环节。
这些环节包括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组装、物流和销售等。
全球价值链的实施者通常是一系列通过商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企业。
二、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1. 技术转移和创新:全球价值链嵌入使得区域内企业能够与国际上的知识和技术资源进行接触和合作。
这种接触和合作可以促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
而技术转移和创新对于提高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效率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2. 产业集群建设:全球价值链嵌入促进了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这种合作和协同在形成产业集群,集中了相关行业的企业和资源,并促进了经验和知识的共享。
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3. 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全球价值链嵌入使得区域内企业能够通过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来接触到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组织模式。
这种接触促进了对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需求。
通过培训和发展人力资源,区域内企业能够提高创新的能力和效率。
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效应1. 提高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全球价值链嵌入使得区域内企业能够与国际上的企业进行合作和竞争。
通过参与全球竞争,区域内企业能够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2.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全球价值链嵌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完善我国企业创新机制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企业创新机制分析二、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的措施建议三、加强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策略四、健全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五、创新集群的建设与推广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企业创新机制分析全球化发展导致了我国企业与全球市场直接相关,全球价值链成为企业创新的热门话题。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我国企业创新机制需要适应全球市场趋势,推动企业创新转型。
首先,我国企业应不断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其次,我国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整合和创新链协同,加强合作创新,强化创新共性技术培育,共享技术研究中心和共性技术平台的创新成果。
另外,加强企业环节创新,提高企业管理和组织方式,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最后,我国企业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积极应对互联网、机器人、物联网等新科技变革,推动创新和自主可控技术的变革。
二、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的措施建议政策环境是企业创新的基础,我国应加强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建构,建立更为优化和完善的政策机制。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在全球价值链上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和创新平台,应给予奖励性资金支持。
另外,对于创新企业,政府应提供各种便利和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和融资支持等,以推动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策略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我国企业需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人才优化和结构优化。
企业应将人才培养作为长期战略性任务,为此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招聘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企业创新需求,积极开展专业知识教育和兴趣培养。
四、健全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专利和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我国企业应建立健全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破突破性技术瓶颈。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企业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合法保护,推进多元化专利策略,加强企业专利布局,将专利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提高企业本地创新绩效。
第35卷第6期2014年6月科研管理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Vol.35,No.6June ,2014收稿日期:2012-12-05;修回日期:2013-09-12.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10CGJ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1373040);2012年东华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批准号:12D10815);东华大学励志项目(批准号:B201315)作者简介:王雷(1974-),男,河省内黄县人,经济学博士,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集群创新及升级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0-2995(2014)06-006-0041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王雷,姚洪心(东华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51)摘要:以学习效应为中介变量,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以绍兴纺织业集群中134个外向型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三个维度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结构嵌入促进关系嵌入,并通过关系嵌入推动认知嵌入的提高。
(2)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三个维度均不直接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但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通过利用式学习间接改善创新绩效。
研究认为集群企业应从战略层次关注全球价值链嵌入三个维度的内在关系,并通过学习能力的培育更好的利用外部创新资源。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创新绩效中图分类号:F267文献标识码:A1引言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和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使知识创造的世界日趋扁平化,以空间集聚为特征的集群网络正逐渐被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所取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关集群创新的研究视角逐渐由本土化转向全球化[1],嵌入全球价值链成为本地集群获取全球化资源实现持续升级的有效途径[2]。
按照这一研究范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不仅使本地企业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知识和信息共享,从而避免本地知识锁定的发展困境[3],而且,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互动还会产生良好的知识创造效应,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集群创新能力的持续升级和价值链攀升[4,5]。
尽管全球价值链嵌入为集群获取外部资源实现技术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将来自全球价值链的外部知识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与企业获取的知识类型及领先程度有关,更有赖于企业对新知识的筛选、提炼、消化和吸收,这种对外部知识进行整合重构的活动被界定为学习效应[6]。
事实上,学习效应一直被视为联结外部创新资源与内部创新绩效的重要中介变量,其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7]。
因此,将学习效应纳入集群创新的研究框架,有助于更加清晰的解释本地企业通过全球化网络获取先进知识的机制,阐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
此外,当前针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本身展开的研究尚不多见。
根据嵌入性理论,可以将全球价值链嵌入划分为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三个维度[8]。
不同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维度将产生不同的网络关系和价值链治理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知识转移和创新效应。
因此,并非所有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都能得到均等的知识转移和升级机会[9]。
部分企业通过全球价值链嵌入获得了有效的知识转移并成功实现价值链攀升,另一·42·科研管理2014年些企业却有可能因为有限的知识转移而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
由此可见,笼统的讨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集群创新的影响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有必要对全球价值链嵌入进行分类研究和测量。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力求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组织学习及集群创新等相关理论的有效整合,深入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
本研究拟进行以下工作:①以全球价值链嵌入为自变量,学习效应为中介变量,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为因变量,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完整刻画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②以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对全球价值链嵌入进行分类和测量,选择较早嵌入全球价值链且与国际市场保持密切联系的绍兴纺织业集群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运用结构方程系统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章结论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并指导集群企业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不同维度的有效管理和学习能力的积极培育提升创新绩效。
2研究设计2.1研究假设2.1.1全球价值链下的学习效应与创新绩效根据march[10]的研究,公司资源分配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
利用式学习(exploitative learning)是指那些可以用筛选、提炼、生产、选择、效率和执行等术语来描写的学习行为,其目的是通过对现有技术领域的知识积累和整合提升生产效率。
探索式学习(explorative learning)指那些可以用探索、尝试、试验、变化、应变、承担风险和创新等术语来描写的学习行为,其目的是通过对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方案的探索和试验进入新的技术领域或开辟新的市场。
在稳定的环境下,利用式学习有助于拓展企业原有的技术基础,改善企业对内部知识的整合能力,并通过对既有知识的提炼与深化获得更多创新收益[11]。
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式学习有助于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和发展现新的技术机会,引入与竞争对手或现有客户完全不同的技术及产品,或是帮助企业用新的方法处理现有问题,迅速改善和提升创新绩效[12]。
显然,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均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改善,只是适用于不同的技术及市场环境。
上述推论得到部分实证结论的支持,如Baker和Sinku-la[13]的研究表明,组织学习与新产品成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朱朝晖[14]的实证研究证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都对创新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此提出假设:H1a:探索式学习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利用式学习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1.2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不同维度对学习效应及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关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分类与测量,本文延续Nahapiet and Ghoshal[8]的研究,从结构、关系、认知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分别用以表示集群企业与海外客户、供应商及其合作机构建立的网络联系、信任关系及认知程度。
结构嵌入程度的提高表现为集群企业与海外客户、供应商及其合作机构联系密度的增加和合作程度的深化。
一方面,集群企业与海外客户和供应商在产品开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越深入,则越有利于复杂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15],从而增强企业理解、吸收和消化外部知识的能力,并促进利用式学习和创新绩效的提升。
另一方面,集群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构建的网络节点越多,与海外客户的联系越广泛,则集群企业发展和获取外部新知识的机会也越多[16],从而有利于尝试、试验和选择企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促进探索式学习和创新绩效的提升。
如王雷[17]、Pi-etrobelli等学者[18]的实证研究均表明本地企业与海外客户及供应商的联系越多,合作越深入,其创新效率就越高。
由此提出假设:H2a: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利用式学习有正向影响。
H2b: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探索式学习有正向影响。
H2c:结构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
第6期王雷,姚洪心: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43·关系嵌入可以用集群企业与链上主导企业的信任程度来衡量。
信任关系的构建将会增强内外资企业彼此间的认同感,加速知识分享和信息交流的透明化[19],大大提升隐性知识和复杂知识的转移效率,从而有利于利用式学习和创新绩效的改善。
同时,信任关系的建立使集群企业与海外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有利于集群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搜寻外部知识,从而避免了对单一知识来源的过度依赖,更容易吸收新的观念、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有利于探索式学习和创新绩效的改善。
由此提出假设:H3a:关系嵌入对集群企业利用式学习有正向影响。
H3b:关系嵌入对集群企业探索式学习有正向影响。
H3c:关系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
认知嵌入表现为集群企业与链上主导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建立的共同愿景、共同目标、共同语言及相似的组织结构等。
Capello[20]指出,机构之间技术、组织、制度及行为方面的相似性有利于信息及技术诀窍的共享。
内外资企业在语言习惯、企业文化、组织管理等方面趋于相似,一方面有助于强化链上主导企业对集群企业的认知程度,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为,减少沟通上的障碍,从而有助于利用式学习。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集群企业得到更多海外客户和供应商的认可,不断扩大和拓展外部关系网络,提高集群企业获取新知识和开辟新市场的成功机会,从而有助于探索式学习,并最终推动创新绩效改善。
为此假设:H4a:认知嵌入正向影响集群企业利用式学习。
H4b:认知嵌入正向影响集群企业探索式学习。
H4c:认知嵌入正向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
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全球价值链嵌入不同维度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三个维度并不是毫无关联的。
根据Nahapiet等学者[8]的研究,结构资本通过资源互补、整合而形成的协同效应提供了增加价值的机会,进而对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产生了促进作用。
同时,通过加强信息交换的频度、深度与广度,企业之间的互动能够促进特殊的共同语言的产生。
因此,结构嵌入将会推动关系嵌入与认知嵌入。
此外,由于信任关系会将明确内外资企业的认同感,维持网络成员的稳定性和行动的相对一致性,使网络成员自愿为组织或网络这一局部的公共物品做出贡献,从而提高网络成员认知程度的一致性[17]。
因此,关系嵌入程度的深化将进一步促进认知嵌入。
由此提出假设:H5a:结构嵌入正向影响关系嵌入。
H5b:结构嵌入正向影响认知嵌入。
H5c:关系嵌入正向影响认知嵌入。
2.2数据获取本研究选择绍兴纺织业集群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
绍兴纺织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时间较早,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密切,较好的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特征。
问卷样本选择从事出口业务超过2年并从事制造环节的集群企业。
问卷收集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主要形式为上门访问,指导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并及时收回。
此外,部分问卷通过东华大学MBA、EMBA学员及校友关系交给被调查者,经其填写后在规定时间内寄回。
被调研者主要为企业CEO或其指定高层管理人员。
两种渠道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161份,问卷回收率40.55%,其中有效问卷占83%,剔除填答不全等无效问卷27份,实际有效问卷134份。
受访公司成立时间的分布大致呈正态分布,在公司中具有中高级职位的受访者占86%,89%的受访者是公司技术及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研究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