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路基施工边桩放样、检测的快速计算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8
第1篇一、施工放样的目的道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目的是将设计图纸上的道路中心线、曲线半径、高程等要素,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准确地标注到实地,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施工放样的依据1. 设计图纸:包括道路中心线、曲线半径、高程、路基宽度、路面结构等要素。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规定,确定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
3. 测量规范:依据测量规范,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4. 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放样点的布设和放样方法。
三、施工放样的步骤1. 控制测量:首先进行控制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后续的细部放样提供基准。
2. 细部放样:根据控制测量结果,进行细部放样,包括以下内容:(1)道路中心线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并利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放样。
(2)曲线半径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曲线半径,并利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放样。
(3)高程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道路高程,并利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放样。
(4)路基宽度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路基宽度,并利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放样。
3. 施工放样检查:对放样结果进行复测,确保放样精度符合要求。
四、施工放样的注意事项1. 精度要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确保放样精度。
2. 放样点布设:合理布设放样点,确保放样点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3. 放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如全站仪放样、GPS放样等。
4. 放样记录:详细记录放样过程和结果,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5. 放样安全:在放样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总之,道路工程施工放样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放样的精度和可靠性。
第2篇一、道路工程施工放样的目的1. 确保道路工程按照设计图纸准确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 为道路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附件:道路中桩、边桩计算公式(fx-5800P程序)主程序:“QXZBJS”“QZH”?B: (线路起点桩号,前一个曲线的HZ或YZ,或是)“LS1”?C:“LS2”?I: (第一缓和曲线与第二缓和曲线,可以不等)”JDZH”?N:”JDX”?G:”JDY”?H: (交点桩号与坐标)”XZH”?M: (下一个曲线的ZH或ZY桩号)“T1”?S:”T2”?J: (第一、二切线长)“QXC”?Z: (曲线全长,含缓和曲线长)“JDPJ”?A: (本交点的转向角)“QDFWJ”?O: (起始点到交点的方位角)“R”?R: (本曲线的圆曲线半径)“W”?W: (曲线偏转信息,左为-1,右为+1)Lbl 0:“K”?K: (所求断面的桩号)If K<B: (比较所求桩号是否小于起点桩号)Then Goto6: (条件为真,转到Lbl 6)IfEnd:If K>N-S:(判定所求桩号是否大于ZH或ZY点,即所求点是否在曲线段)Then Goto 1:(条件为真,转到Lbl 1)IfEnd:(条件为假时运行下例程序,即所求桩号在第一段直线上)G+(N-K)COS(O+180)→X ▲(以上条件都为假是运行该段,所求桩号在直线段,H+(N-K)Sin(O+180)→Y ▲求其中桩坐标)O→T: (起始方位角赋值与T)Prog “ZI-1”Goto 0Lbl 1:If K>N-S+C: (判定所求桩号是否大于HY点)Then Goto 2: (条件为真,转到Lbl 2,即为所求桩在圆曲线或第二缓和曲线上) IfEnd:(条件为假时运行下例程序,即所求桩号在第一缓和曲线上)((K-N+S)2/(6RC))*(180/π) →Q ▲(所求桩中心所占缓和曲线长度的角度)O+3WQ→T:(ZH到所求点的方位角)√(((K-N+S)-(K-N+S)5/(40R2C2))2+(K-N+S)3/(6RC))2)→D:(所求点与ZH点旋长)G+Scos(180+O)+Dcos(O+WQ)→X ▲(根据ZH点坐标和旋长计算中心点坐标)H+Ssin(180+O)+Dsin(O+WQ)→Y ▲Prog “ZI-1”Goto 0Lbl 2:If K>N-S+Z-I:(判定所求桩号是否大于YH点)Then Goto 3: (条件为真,转到Lbl 3,即为所求桩在第二缓和曲线上)IfEnd:(条件为假时运行下例程序,即所求桩号在圆曲线段上)(90(K-N+S-C))/(πR) →Q:(所求占的圆心角的一半,旋的外角)2Rsin(Q) →D:(所求点与HY点之间的旋长)O+W((C/(2R))*(180/π))+2WQ →T:(HY到所求点的方位角)G+Scos(180+O)+ √((C-C5/(40R2C2))2+(C3/(6RC))2)cos(O+W((C2/(6RC))*(180/π)))+Dcos(O+WQ+W((C/(2R))*(180/π)))→X ▲(根据HY点坐标和旋长计算中心点坐标)H+Ssin(180+O)+ √((C-C5/(40R2C2))2+(C3/(6RC))2)sin(O+W((C2/(6RC))*(180/π)))+Dsin(O+WQ+W((C/(2R))*(180/π)))→Y ▲Prog “ZI-1”Goto 0:Lbl 3:If K>N-S+Z:(判定所求桩号是否大于HZ或YZ点)Then Goto 4: (条件为真,转到Lbl 4,即为所求桩在第二段直线上)TfEnd:(条件为假时运行下例程序,即所求桩号在第二缓和曲线段上)((N-S+Z-K)2/(6RI))*(180/π) →Q(所求桩中心所占缓和曲线长度的角度)O+WA-180-3WQ→T(HZ到所求点的方位角)√((N-S+Z-K-( N-S+Z-K)5/(40R2I2))2+( N-S+Z-K)3/(6RI))2) →D(所求点与HZ 点旋长)G+Jcos(O+WA)+Dcos(OWA-180-WQ) →X ▲(根据HZ点坐标和旋长计算中心点坐标)H+Jsin(O+WA)+Dsin(OWA-180-WQ) →Y ▲Prog “ZI-2”:Goto 0:Lbl 4:If K>M:(判定所求桩号是否大于本次计算的桩号范围)Then Goto 6: (条件为真,转到Lbl 6,即为所求桩超出范围)IfEnd:(条件为假时运行下例程序,即所求桩号在第二段直线上)G+Jcos(O+WA)+(K-(N-S+Z))cos(O+WA) →X ▲(中心坐标)H+Jsin(O+WA)+(K-(N-S+Z))sin(O+WA) →Y ▲O+WA→T:Prog “ZI-1”Goto 0:Lbl 6:“END”:子程序“ZI-1”(求边桩坐标)“L”?L:(输入中心至左右边桩的距离L,左为负,右为正)X+Lcos(T+90) →E ▲Y+Lsin(T+90) →F ▲“ZI-2”(求边桩坐标)“L”?L:(输入中心至左右边桩的距离L,左为负,右为正)X+Lcos(T-90) →E ▲Y+Lsin(T-90) →F ▲。
公路施工放样方法公路施工放样方法是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将设计图纸上的线路、桥梁、隧道等工程要素准确地标定在实地地面上的过程。
它是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公路施工放样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放样前的准备工作在实施施工放样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施工和测量的工具设备。
通常需要准备放样仪、测量仪器、测量杆、测距仪、水准仪等。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确定放样基准点放样基准点是放样工作的起点,所有其他工程要素都以基准点为准确标定的参照。
在选择放样基准点时,需要考虑其位置、地势、稳定性等因素。
通常选择地处平坦、稳定的地方,如高程高、土壤坚实的地方。
3. 确定放样控制线放样控制线是用来进行施工放样的基准线。
它通常是基于设计图纸上的线路、桥梁、隧道等工程要素确定的。
放样控制线通常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用来确定工程的水平位置和高程。
4. 进行放样测量在进行放样测量时,通常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将设计要素的位置和高程标定在地面上。
测量结果需要准确、可靠,并符合设计要求。
测量时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进行放样标识在测量完成后,需要进行放样标识,将测量结果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通常使用标杆、标志牌等标识工具进行标记,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放样结果。
同时,还需要将放样结果进行记录,以备后续的施工和验收。
6. 定期检查放样结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放样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复杂结构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更为频繁的检查和调整。
如发现放样结果出现偏差或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修正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公路施工放样方法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通过严谨的操作和准确的测量,可以保证公路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提高工程质量,保障行车安全。
因此,在实施公路施工放样时,需要严格按照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放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路施工放线中边桩坐标计算1.确定边坡起点和终点坐标边坡起点是指边坡开始的位置,一般是公路平面路面的外边缘。
边坡终点是指边坡结束的位置,一般是边坡与平面路面的交接点。
边坡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2.计算边坡的坡度坡度是指边坡的斜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计算边坡坡度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直接计算斜率值地面上两点的高差除以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再乘以100,即可得到边坡的坡度。
例如,地面上两点的高差为5米,水平距离为100米,则边坡的坡度为5/100*100=5%。
方法二:利用正切值计算斜率值边坡的坡度可以通过测量边坡的倾斜角度来计算。
根据正切函数的性质,tan(坡度角度)=高差/水平距离。
通过测量边坡起点和终点的高差和水平距离,可以计算出边坡的坡度角度,然后再转化为百分比表示。
3.计算边坡的坡高坡高是指边坡的垂直高度,即边坡起点点位的高程和终点点位的高程之差。
坡高的计算可以直接通过实地测量得到,也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注的高程数值进行计算。
4.确定边坡的放线点位边坡的放线点位是根据边坡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坡度和坡高进行计算得出的。
根据边坡起点的坐标、坡度和坡高,可以计算出边坡上每个放线点位的坐标和高程。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确定边坡起点的坐标和高程。
(2)根据边坡的坡度和坡高,计算出边坡上每个等分点的高程。
(3)根据边坡起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等分点的高程,计算出边坡上每个等分点的坐标。
5.检查边坡放线的准确性在计算边坡坐标后,需要进行准确性检查。
可以通过对边坡上的放线点进行测量,然后与计算得出的坐标进行比对,如果两者相差较大,说明计算有误,需要重新计算。
总之,公路施工放线中边坡坐标的计算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计算。
通过正确计算边坡的坐标和坡度,可以确保公路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道路工程测量加桩计算公式在道路工程建设中,测量和加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测量和加桩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掌握道路工程测量加桩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道路工程测量加桩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讲解。
一、测量加桩的基本概念。
测量加桩是指在道路工程建设中,通过测量的方法确定道路的位置、高程和横断面,并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加桩,以保证道路的准确位置和平整路面。
测量加桩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测量加桩的基本概念包括:1. 测量,通过测量的方法确定道路的位置、高程和横断面。
包括经纬度测量、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
2. 加桩,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加桩,以标示道路的位置和方向,保证道路的准确位置和平整路面。
二、测量加桩的计算公式。
1. 经纬度测量公式:经纬度测量是确定道路位置的基本方法。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以东西方向为正负,单位为度。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赤道之间的夹角,以北南方向为正负,单位为度。
经纬度测量公式如下:经度 = arctan(Y/X)。
纬度 = arctan(Z/√(X^2+Y^2))。
其中,X、Y、Z分别为测量点的三维坐标。
2. 高程测量公式:高程测量是确定道路高程的基本方法。
高程是指地面某一点的垂直距离,通常以海平面为基准。
高程测量公式如下:高程 = √(X^2+Y^2+Z^2)。
其中,X、Y、Z分别为测量点的三维坐标。
3. 横断面测量公式:横断面测量是确定道路横断面的基本方法。
横断面是指道路在垂直方向上的剖面形状。
横断面测量公式如下:横断面 = (a+b)/2。
其中,a、b分别为道路横断面的宽度。
4. 加桩计算公式:加桩计算是确定道路加桩位置的基本方法。
加桩位置通常根据测量结果和设计要求确定。
加桩计算公式如下:加桩位置 = 起点里程 + (测量距离方向)。
其中,起点里程为道路起点的里程数,测量距离为测量点到起点的距离,方向为测量点的方向。
公路工程路基横断面边桩放样的几种方法横断面边桩放样就是路基施工前,在地面上把路基轮廓表示出来,以确定路基施工范围,保证路基的正确施工。
边桩的位置与路基的填挖高度、边坡率、排水方式、防护型式以及地形有关,放样时主要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或路基设计表)和路基中心填挖高度进行。
由于设计与实际放样的路基中心位置和高程有一定的误差以及拆迁、伐树等人为影响,因此常根据路基中心实际填挖高度进行放样边桩。
一、根据路基中心填挖高度进行边桩放样1.平坦地面的边桩放样。
(1)路堤放样。
如图1所示,H为中桩填筑高度,B为路基全宽,边坡率为l:ml和1:m2的高度分别为h1、h2;b为护坡道宽,高为h3,边坡率为1:n2。
则路堤坡脚至中桩的距离为:L1=B/2+m1×h1+nl×(H-h1)L2=B/2+b+m2×h2+n2×h3(2)路堑放样。
如图2所示,H为中桩填筑高度,B为路基全宽,第一层边坡率为l:ml厚度为hl变坡处碎落台宽为bl;第二层边坡率为1:m2厚度为h2,护坡道宽为b2,边沟顶宽为b3。
则路堑坡顶至中桩的距离为:Ll=L2=B/2+b3+b2+m2×h2+bl+m1×h1如果路堑边坡不止两处变坡,则应按各变坡层的厚度和边坡率计算路堑坡顶至中桩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路堑坡脚处设有矮墙等防护,则上式不一定适用,应根据设计图纸对路堑坡脚处的宽度按设计进行调整得出新的计算式。
同样路堤坡脚处设有重力式挡土墙、加筋挡土墙等防护,也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调整。
如遇曲线有加宽时,放样应在加宽一侧加上加宽值。
对填方路基,为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和修坡的需要,路基两侧设计时都要宽出至少20Cm,放样时须把此值加在L1、L2xx。
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沿横断面方向丈量或测距,即可放出路基边桩。
2.倾斜地面的边桩放样。
倾斜地面上的边桩放样,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逐渐趋近法、边坡放样器法或坡脚尺法。
第二节公路中桩、边桩放样一、本节重点1.已知平面点位的放样2.已知设计坡度线的放样二、本节难点1.极坐标法2.角度交会法3.距离交会法公路中桩、边桩施工放样就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点的空间位置标定到实地上,它包括平面定位和高程定位两个方面。
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是距离放样、水平角放样和高程放样。
1.平面定位可分解为已知距离放样和已知水平角放样两项基本工作。
已知距离放样可采用钢尺丈量或全站仪(测距仪)测距两种方法。
已知高程点的放样主要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当放样点过高或过低,超出水准尺的工作长度时,则需借助钢尺量取垂距。
2.用极坐标法放样平面点位时,先以已知方向为基准,拨已知水平角得放样点方向,再沿该方向量测已知水平距离即可定出放样点位置。
3.用角度交会法放样平面点位时,先在两个控制点分别拨角定出方向线,两方向线的交会点即是放样点的位置。
4.用距离交会法放样平面点位时,是利用放样点至两已定点的距离,用钢尺(或皮尺)分别按已知距离在实地画弧,两弧线的交点即是放样点。
5.已知坡度线的放样方法是:先根据坡段两端点的高程,用已知高程放样的方法定出其位置,在其中一点安置仪器,在另一点立水准尺,照准水准尺上读数为仪器高处,此时视线与已知坡度线平行,将水准尺移至该坡段的其他位置,上下移动水准尺,只要十字丝横丝对准仪器高处,尺底即在设计坡度线上。
一基本放样方法一、已知距离的放样距离放样是在量距起点和量距方向确定的条件下,自量距起点沿量距方向丈量已知距离定出直线另一端点的过程。
根据地形条件和精度要求的不同,距离放样可采用不同的丈量工具和方法,通常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钢尺或皮尺量距放样,精度要求高时可用全站仪或测距仪放样。
1.尺量法距离放样当距离值不超过一尺段时,由量距起点沿已知方向拉平尺子,按已知距离值在实地标定点位。
如果距离较长时,则按第四章第一节钢尺量距的方法,自量距起点沿已知方向定线、依次丈量各尺段长度并累加,至总长度等于已知距离时标定点位。
渐进法路基中边桩放线在铁路路基或是公路路基土方施工中,对于路基的填筑是整个路基施工中的主要工作;那么路基填筑时路基中边桩的控制在整个施工中是最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控制整个路基线路的方向,更控制整个路基的填挖方量,所以对与路基中边桩的控制牵涉整个施工的质量和投资。
这里就自己个人现场工作心得对用渐进法放路基中边桩的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渐进法渐进法的原理是,先实测大概是设计某里程处S,且为大概边桩处的实地1点的高程H1,再看该里程处设计路肩顶标高H0,再看路基边坡坡率P和路肩半宽d,而后由:D=d+(H0-Hi ) ÷ P (i=1,2,…) (1)得出S里程处第一次计算的路基半宽D1,有(S,D1)为坐标代入到(JZBJS)坐标反算程序中,计算出方位角FWJ和平距PJ,有FWJ和PJ找出该点2,再第二次实测2点的高程H2,(由于第一次所实测的H1只是大概的位置,其高程H1可能和要放的准确点的高程有一定的误差,故反复的用到H2…….,故称为渐进法)再将H2代入到(1)中计算出D2,对于地面高差很小,比较平整的,可直接有D2和D1相比较,确定出再有2点左右移动(D2-D1)即可定出该里程的一边桩;对于地面不平整高差较大的,还要继续将(S,D2)代入到(JZBJS)程序中,重复上述的步骤,反复计算才能确定。
二.实际操作过程1. 带标高测的原理:一般我们在路基放线的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自由设站方法,如果我们所用的后方交汇的两个控制点的标高都是准确的,那么我们直接控制后视棱镜的高度和仪器高,后方交汇所得的测站的标高就基本正确,或直接设站,架在有准确标高的控制点上也可;但当后方交汇的两个控制点最多只有一个有准确标高或直接设站时的控制点没有准确标高的时就得用带标高测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后视镜最后架在一个有准确标高的控制点或水准点上,盘左,盘右两次瞄准棱镜中心,得竖直角VR1和VR2(设VR1小于VR2,理论上VR1+VR2=360,但实测的时候有误差,下面的介绍就是为了平这个误差),将两个角度的秒数相加得V,再与60秒相比较:如V大于60秒:取A=(V-60)/2,将VR=VR1+A作为最终的竖直角;如V小于60秒:直接取两个实测竖直角中小的那个(VR1)作为最终的竖直角VR;利用公式:h=COS(VR)*SD+HI-LG (2)h:后视的有准确标高的控制点或水准点与测站点高差;VR:后视的最终竖直角;SD:测站点到后视点的斜距;HI:仪器高;LG:棱镜高;如h为“+“说明测站点比后视点低,那么测站点的标高即为:后视点标高-h如h为“-“说明测站点比后视点高,那么测站点的标高即为:后视点标高-h (h为“-“)这样就可以算出测站点的标高,而后对仪器里的测站坐标的高程重新调整即可,此为带标高测。
公路施工中放样测量的基本方法探讨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们公路运输事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处处都在兴修道路的今天,对我们的公路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的放样测量方式,才能使得我们道路设计工作更加的完美。
放样是属于道路测量的一部分,是通过采用特定的一起,把人为设定好的点在实际的道路上给标定出来,通俗的说,放样点的标定就是用仪器,把设计图上的点在实际中给标定出来。
公路主要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针对于这种情况,本文介绍了距离放样和已知点放样两种方法关键字:公路施工,放样,距离,已知点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许多的道路面临着修缮改造,很多地方的道路需要拓宽。
这就面临着道路的施工和测量和设计方法的问题。
而放样是属于道路测量的一部分,是通过采用特定的一起,把人为设定好的点在实际的道路上给标定出来,通俗的说,放样点的标定就是用仪器,把设计图上的点在实际中给标定出来。
公路主要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针对于这种情况,下文,就来介绍几种公路施工中基本的放样测量方法:一:距离放样法距离放样法一般针对于直线型道路,是在公路地面上测得已知水平距离,从一点开始按照给定的方向,进行测量,从而测量出图纸设计中所需要的距离,该点定位终点。
1 钢尺侧距若要在地面上测量已有两点的直线距离时,首先用尺子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地面高低,钢尺的实际长度等等,考虑到这些情况,把负数改成正数,从而计算出实际的水平距离。
而如果知道地面上的水平距离,需要测量实际距离时,情况恰恰与上面的相反,根据已知的距离,同时考虑地面高低问题,测量时的温升问题,从而计算出实际的距离。
如图一所示图一:钢尺测距计算图根据以上理论,其计算公式为: ab’ = ab-δlo -δlt-δlh(式一)以下对(式一)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解释:ab’——名义标定长度,就是我们要测量的长度;ab——实际长度,即水平距离;δlo——尺长改正数,即在恒定标准拉力、标准温度下钢尺的实际长度为:lt,而钢尺的标定长度为lo,δlo=lt-lo;δlt——温度改正数,δlt=α(t-t0)×ab,α为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一般用1.25×10-5 /℃,t 为当前测设温度,to 为钢尺的标准温度(一般为20℃);δlh——倾斜改正数,δlh=- h2/2d ,h 为两端点的高差。
路基边桩测设的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
1.图解法: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用皮尺沿横断面方向将边桩丈量并标定出来。
在填挖土方不大时,使用此法较多。
2.直接法:通过现场原型试验直接获得检测项目结果或为施工验收提供依据的检测方法。
在桩身完整性检测方面主要是钻孔取芯法,承载力检测包括了单桩竖向抗压(拔)静载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3.半直接法:在现场原型试验基础上,同时基于一些理论假设和工程实践经验并加以综合分析才能最终获得检测项目结果的检测方法。
主要包括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
CASIO fx5800P公路施工放线测量公式及程序一、已知座标,求平距和方位角(座标反算):公式:D=√(Xp-Xo)2+(Yp-Yo)2α=arctg(Yp-Yo)/(Xp-Xo) 程序:“A”?→A:“B”?→B:Lbl 0:“X”?→X:“Y”?→Y:(X-A)→M:(Y-B)→N:“D=”:√(M2+N2)⊿ tan-1(N/M) →C:If M<0:Then “Q=”:180+C →Q ⊿ Else If N>0: Then “Q=”:C→Q ⊿ Else “Q=”:360+C→Q ⊿ If End : If End : Goto 0 说明:(A,B)为测站点坐标,(X,Y)为所求点坐标。
输出:D为平距,Q为方位角。
二、已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Q和直线起点坐标(Xo,Yo),求直线上任一点的中桩坐标(X, Y),左右边桩坐标(XL,YL)、(XR,YR):公式:X =Xo+LcosQ Y=Yo+LsinQ程序:“C”?→C:“D”?→D:“Q”?→Q:“Z”?→Z:“U”?→U:“T”?→T:“V”?→V:Lbl 1: “L”?→L:Abs(L-Z)→W:“X=”:C+W*cos(Q)→X ⊿“Y=”:D+W*sin(Q)→Y ⊿ If U≤0:Then Goto1:Else “XL=”:X+U*cos(Q-V)→A ⊿“YL=”:Y+U*sin(Q-V)→B⊿“XR=”:X+T*cos(Q+V)→E⊿“YR=”:Y+T*sin(Q+V)→F⊿ Goto 1 说明:(C,D)为直线起点坐标,Q为直线方位角,Z为起点桩号,L为所求坐标点桩号。
“U”为左边距,“T”为右边距,“V”为偏角;U=0时不算边桩坐标。
输出:(X,Y)为中桩坐标,(XL,YL)为左边桩坐标,(XR,YR)为右边桩坐标。
三、已知圆曲线起点坐标(U,V),切线方位角Q,桩号Z和圆半径R,求圆曲线上桩号为 L的点中桩坐标(X,Y),左右边桩坐标(XL,YL)、(XR,YR):公式:ψ=90L/(лR) (偏角公式) C=2Rsin ψ (对应弧的弦长公式)弦的方位角:Q=Qo±ψ(曲线左转时为“-”)程序:“U”?→U:“V”?→V:“Q”?→Q:“R”?→R:“Z”?→Z:“W=-1,1”:?→W:“ZJ=”:?→Z[1]:“YJ=”:?→Z[2]:“PIAN JIAO”:?→T:Lbl 2:“L”?→L:180*(L-Z)/(2π*R)→J:R*2sin(J)→K:If W=-1:Then“X=”:U+K*cos (Q-J)→X⊿ “Y=”:V+K*sin(Q-J)→Y ⊿“Q=”:Q-180*(L-Z)/(πR)→O⊿ Else If W=1:Then“X=”:U+K*cos(Q+J)→X⊿“Y=”:V+K*sin(Q+J)→Y ⊿ “Q=”:Q+180*(L-Z)/(πR)→O⊿ IfEnd:IfEnd:T=0=>Goto 2:“XL=”:X+Z[1]*cos(O-T)→F⊿“YL=”:Y+Z[1]*sin(O-T)→P⊿“XR=”:X+Z[2]*cos(O+T)⊿“YR=”:Y+Z[2]*sin(O+T) ⊿ Goto 2 说明:W=-1时曲线左转, W=1时曲线右转。
前言在工程测量中当施工控制网建立以后,为了满足工程的需求,需要将已设计好的资料在实地标出,以便施工,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放样.也就是说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的设计方案“搬”到实际现场的过程.放样的结果是得到实地上的标桩,标桩定在哪里,庞大的施工队伍就在哪里进行挖土、浇捣混凝土、吊装构件等一系列工作。
如果放样出错且没有及时纠正,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当工地上有几个工作面同时开工时,正确的放样是保证它们衔接成整体的重要条件.由于施工时以放样出的标桩为依据,故放样的过程不允许有任何一点差错,否则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而且在实际放样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建筑物复杂多样,有时往往需要将几种方法综合应用,才能放出该建筑物的点﹑线.因此,放样方法的选取显得十分重要.放样方法的选择与工程建筑的类型,工程建筑物的施工部位,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方法以及放样精度要求和控制点的分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地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队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多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
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工程的总体布局和细部结构设计图,找出工程主要设计轴线和主要点位的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结合现场条件和已有控制点的布设情况,分析具体放样方案,并作出最优化的处理,使放样精度达到最高。
通常情况下,平面放样的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
高程放样可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和水准高程放样。
根据拥有设备的情况来确定放样实施方案。
本设计论文主要根据本人在海口绕城公路白莲立交至机场段工程中实习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经过查看相关文献和请教老师同学们,做了一个应用型的设计论文.本设计论文所主要讨论的问题有,放样的基本方法和工作,高等级公路路线中线的施工放样,公路中桩边桩统一坐标的计算方法,缓和曲线在公路施工中放样的应用,公路施工放样中特殊区域的放样方法和全站仪放样同GPS—RTK放样方法的比较等等,以便我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更有效率的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工作。
公路路基施工测量放样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收集路基施工设计图表、现场交验控制点、控觎电复测和加密实际操作、核算逐桩坐标表、核算线路中桩设计高程及计算边桩设计高程、征地红线放样等公路路基施工测量放样施工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测量;放样施工1、收集路基施工设计图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测量人员,进驻工地首要任务是:收集本施工标段相关的设计图表,认真熟悉、研究和分析这些图表。
在公路施工实践中,路基施工的设计图表主要有以下内容。
1.1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通过对设计图的研究分析,主要掌握以下几点:(1)施工公路的名称:例如依七公路七勃段;(2)公路的线形组合:直线、圆曲线、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等;(3)公路沿线地形、地物、填方段、挖方段分布状况等;(4)明晰主线与支线、主线与匝道关系等;(5)主线与桥涵关系等。
1.2路线纵断面图通过研究分析,要掌握以下几点:(1)线路中线纵向高低起伏状况;(2)线路中线原地面高低起伏状况;(3)线路中线里程桩号及相应的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等;(4)线路纵向竖曲线分布状况及竖曲线形式、竖曲线要素等;(5)线路超高段分布状况,超高方式、超高要素等;(6)线路填方段起点、终点里程桩号、填方长度等;(7)线路挖方段起点、终点里程桩号、挖方长度等。
1.3路基横断面图通过研究分析,应掌握以下几点:挖方横断面图路面以上挖方情况:堑顶、边坡比、挖深、坡脚、碎落台、平台、面积、排水沟、横坡度等;填方横断面图路面以下填方状况:原地面、边坡比、填高、坡脚、护坡道、平台、边沟、面积、横坡度等。
1.4路面横断面结构图通过研究分析,主要要掌握以下几点:(1)路面层厚度;(2)水稳层厚度;(3)垫层厚度;(4)路面层至路基厚度;(5)路面层宽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中央分隔带等宽度;(6)边坡度;(7)路拱:路面横坡度。
1.5路基设计表通过研究分析,要掌握以下几点:(1)每一横断面各里程桩号;(2)每一横断面各里程中桩的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3)路面左、右幅宽度、中央分隔带宽度;(4)路面边缘、硬路肩外和行车道外边缘、中央分隔带边缘的设计高程;(5)竖曲线变坡点桩号及高程,纵坡度及纵坡坡长、竖曲线要素等。
适用范围:单圆曲线、基本型缓和曲线、非对称基本型缓和曲线、卵型曲线、回头曲线(转角大于180 度)特点:1 .任意半径曲线、任意交角边桩2.子程序可独立执行F 5P rog “9 ' X=G+Ccos (P+Q): Y=H+Csin ( P+Q): V=P+VF 6L=Z-B : Q=90L+jR : C=2RsinQ : Prog “ 9”X=X+Ccos(AbsV+Q ) : Y=Y+Csin (AbsV+Q ) : V=AbsV+2QH<广J-GT)X=I+Ccos ( P+W-180-Q) Y=J+Csin (P+W-180-Q): V=P+W - V测站(XO,YO)X=l+Ccos ( P+W) : Y=J+Csin ( P+W) : V=P+W 源程序:F 2 (文件名:2)“ O=0 X Y Q SO O 丰 0 X Y ORS “ LSTU “ LS2” P-Q'ZHW'ZG' T -'J'B=A+S : F “ HZ: E=F- U : G “X- ZH' H “¥ ZH' I “X HZ ” J “Y HZ' M “XO' N “ YO' XHX Y “-HS': Prog A ” : Prog D ” : Lbi0 : {Z} : Z :D=0=>Goto1 : 丰>®to2 : Lbi2 : {D} : D : Lbi1 : Z< A=>Prog “ 3:' Prog “ 0:”Goto0 :丰>> A=>Z < B=>L=Z - A : K=RS : Prog “ 4' Prog “ 5:” Prog “ 0 ” Goto0 :工> > B=>Z w E=>L=S : K=RS : Prog “4' Prog “5'' Prog “6' Prog“ 0:”Goto0 :工> > E=>Z w F=>L=F -Z : K=RU : Prog 4” : Prog “9:" Prog “ 7:' Prog “ 0:" Goto0 :工> > F=>C=Z - F : Prog “ 8” Prog “0” Goto0W > 0=>Q : V :丰 >Q=Q : V= -V F 0X=X+Dcos (V+T ): Y=Y+Dsin (V+T ): O=0=> “ X=': X : Pause0: Y=Y 丄Prog A ”: Prog D ”:丰 >3 0=> “ X=:X : Pause0:Y=Y丄V=V丄F AX > M=>Prog “ B:Goto0 :丰 >X=M=>Prog “ C:丰 >X < M=>Prog “ B:Q=Q+180 : Lbi0 :Q=Q+360 : Q >360=>Q=Q-360 丄丰 >Q=QJF 3C=A-Z : X=G+Ccos (P +180): Y=H+Csin ( P +180): V=PF BQ=tan-1(Y-N)」(X-M)S=0=>X=0 : Y=0 : C=0 : Q=0 : V=0 :丰 >Gto1 : Lbi1 : X=L-L5詔0K2+L9£456K4- L13^599040K6+L17-17547 2640K8- L21-7.80337152E10K10 :Y=L3-)K-L7-336K3+L11^42240K5-L15-)676800K7+L19- 3530096640^- L23-.88024094712K11: C= V( X2+Y2): V=90L 2-J K : XM0>Q=tan-、」X :丰 >Q=0 " Y > N=>Q=90 丄丰 >Q=270JF D、边桩坐标计算及放样程序W(Z-G)后视(X-HS,Y-HS)A “ ZH'C= 2(( X-M ) 2+ (Y-N) 2)):“ SO= : Pause0CASIO fx4800 程序集杨小杰攀枝花公路建设公司R :圆曲线半径;LS1( S ):第一缓和曲线长 LS2( U ):第二缓和曲线长一、 程序中字母及符号意义:ZH-Q (P ):直缓(直圆)点切线方位角 Z-G ( W )弯道转角(左转为负,右转为正)J-G (T ):中桩至右侧某点方向与中桩切线方位角 的夹角(大于等于 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当正交 时为90度)ZH ( A ):直缓或直圆点桩号 HZ ( F ):缓直或圆直点桩号X-ZH Y-ZH X-HZ Y-HZ XO( M ):测站X 坐标; X-HS :后视点X 坐标;X 、Y :计算或放样点坐标 Q ( Q ):计算或放样方位角 SO ( C ):计算或放样距离 Z ( Z ):计算点桩号 D ( D ):边桩距中桩宽度(左为负值,右为正值) V( V ):中桩切线方位角 二、 输入、计算要点1.该程序一次只可输入一个弯道的参数,计算段落为上一弯道终点 (HZ 或YZ )至下一弯道起 点(ZH 或ZY )2 .计算单圆曲线时LS1、LS2输入时输03 .当只计算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不计算 第二缓和曲线时,弯道转角只需输入正或负值(左 转为正、右转为负)即可,可不输入准确的角度。
路基边桩与边坡的放样一、路基边桩的放样放样路基边桩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道路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
边桩的位置由两侧边桩至中桩的水平距离来确定.常用的边桩放样方法如下:1。
图解法就是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平距,然后在实地用钢尺沿横断面方向将边桩丈量并标定出来。
在填挖土石方不大时,使用此法较多。
2.解析法就是根据路基填挖高度、边坡率、路基宽度和横断面地形情况,先计算出路基中心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按距离将边桩放出来。
具体方法按下述两种情况进行:(1)平坦地段的边桩放样:图1为填土路基,坡脚桩至中桩的距离D 应为:H m B D ⋅+=2 (1)图2为挖方路堑,坡顶桩至中桩的距离D 为:H m s B D ⋅++=2 (2)以上两式中: B 为路基宽度;m 为边坡率;H 为填挖高度;s 为路堑边沟顶宽。
以上是断面位于直线段时求算D 值的方法。
若断面位于弯道上有加宽时,按上述方法求出D 值后,还应在加宽一侧的D 值中加上加宽值。
沿横断面方向放出求得的坡脚(或坡顶)至中桩的距离,定出路基边坡。
图1 填土路基 图2 挖方路堑(2)倾斜地段的边坡放样:在倾斜地段,边桩至中桩的平距随着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3,路基坡脚桩至中桩的距离D 上、D 下分别为:()()下下上上=h H m h H m B D -+-+=2B D 2 (3)如图4所示,路堑坡顶至中桩的距离D 上、D 下分别为:()()下下上上==h H m s B D h H m s D -++-++22B (4)两式中:h 上、h 下 分别为上、下侧坡脚(或坡顶)至中桩的高差.其中B 、s 和m 为已知,故D 上、D 下随h 上、h 下变化而变化。
由于边桩未定,所以h 上、h 下均为未知数。
实际工作中,采用“逐点趋近法”,在现场边测边标定.如果结合图解法,则更为简便。
图3斜坡上路堤图4 斜坡上路堑二、路基边坡的放样在放样出边桩后,为了保证填、挖的边坡达到设计要求,还应把设计的边坡在实地标定出来,以方便施工。
第1章道路放样测量1.1 道路放样简介1.1.1道路放样简介所谓道路放样测量是道路施工部门根据道路设计部门提供的道路设计数据,在地面上实地找到要施工的道路,获取道路的中桩数据和横断面数据,从而按设计要求施工。
道路放样功能是测地通软件的核心部分,该模块的开发广泛征集了行业客户的建议,集实际工程和GPS作业经验于一体,能够满足道路工程测量行业的应用需求。
其功能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道路的平断面、横断面、纵断面的放样与采集;2 道路编辑提供PC版和手簿版两种方式,PC版编辑的道路数据可以拷到手簿里调用;3 平断面编辑方式灵活,支持交点法和元素法两种方法;4 PC版软件支持三点圆弧数据的编辑,用户可选长度/角度/三点定圆的任意一种方式。
5 道路放样点实时计算,里程投影实时显示,可以设置任意里程加桩;6 支持各种道路曲线的放样,包括一些复杂曲线,如卵形曲线、凸曲线、C曲线等;7 直观快捷的放样指导方式, 道路放样作业与中桩、横断面测量作业可以同时进行。
1.1.2简易操作流程一般道路放样前道路设计单位须先提供道路设计数据,施工单位根据道路设计数据,首先在道路放样软件中输入道路文件,然后到现场施工放样。
以下提供的是道路放样的简易操作流程,详细使用步骤请参照接下来的详细说明。
1 道路数据编辑使用PC版道路编辑软件在计算机上编辑道路,打开道路软件,【道路】菜单下选择【平曲线】,编辑方式选择元素法或交点法,编辑完后直接拷到手簿里以备调用;也可以直接在手簿上编辑道路,在手簿道路放样界面,打开【新建】任务中的【新建道路】,编辑方式与PC版软件道路编辑操作类似。
2打开手簿测地通软件,设置好GPS主机工作模式,利用已有的坐标转换参数或点校正方法,将测出的WGS84坐标转换成当地坐标。
3 打开测地通【测量】模块的道路放样界面,新建一个任务,选择已有的道路文件,中桩和横断面文件自动生成。
4 新建或者打开已有的任务之后,设置道路的起始里程桩号,根据右侧道路放样距离提示,放样道路点,点击【测量】进入测量模式测量并保存道路点。
公路施工放线中边桩坐标计算边坡校核是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公路边坡的坡度和迁移长度,以保证其稳定和安全。
边坡校核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黄土边坡、砂土边坡和岩石边坡等几种常见的方法。
黄土边坡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黏滞性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和强度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计算。
黏滞性黄土边坡的计算可以根据黄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将土壤的重力和水力力求平衡,并根据边坡的重力力和摩阻力进行校核;强度黄土边坡的计算主要考虑黄土强度参数,根据摩阻力和压力平衡求解边坡的稳定性。
砂土边坡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根据砂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求解边坡的稳定性。
砂土由于其较大的内摩擦角,其稳定性主要考虑土体的重力平衡。
根据土体的重力和边坡的几何形状,求解边坡的稳定性。
岩石边坡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岩石的抗剪强度和内摩擦角求解边坡的稳定性。
岩石的密度和抗剪强度是决定岩石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将岩石边坡划分为若干个滑动面,根据滑动面的摩阻力和重力求解边坡的稳定性。
边坡边桩的坐标计算是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公路边坡边桩的坐标位置,以便后续的放线工作。
边坡边桩的计算主要包括水平边桩的位置计算和纵向边桩的位置计算。
水平边桩的位置计算是指根据设计要求,根据公路横断面图和放线基准线,确定边坡边桩在线路横断面图上的位置。
水平边桩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放线基准线的坐标和边桩与基准线的距离来实现。
纵向边桩的位置计算是指根据设计要求,根据公路纵断面图和放线基准线,确定边坡边桩在纵向上的位置。
纵向边桩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放线基准线的高程和边桩与基准线的高差来实现。
总之,公路施工放线中,边坡的校核和边坡边桩的坐标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们直接关系到公路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只有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准确的放线工作,才能确保公路工程的正常进行和边坡的安全稳定。
路基施工边桩放样、检测的快速计算程序王海军(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水南路七标)摘要:本文重点结合现场施工条件,介绍路基施工边桩放样及检测的快速计算程序。
关键词:边桩放样;检测程序。
1.引言:公路路基的边桩放样,效率受地形特征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地形复的路段,常规的定断面放点移位法就很慢,而且对相邻断面间的地形变化无法准确、全面地兼顾。
因此,一个能适应任何地形的主动计算模式才是解决办法,编程计算才是快速、不易出错的良方。
现将笔者在数年公路施工测量实践基础上编成的程序介绍。
2.施工条件概况:2.1. 编程依据的设计参数(广西水南路七标):主线路基设计宽26米,路堑地段含边沟是31米;上边坡坡比是1∶1和1∶1.25,下边坡坡比是1∶1.5和1∶1.75;平台设置:宽1.5米,上边坡每10米设一级,下边坡每8米设一级;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是4000米;横坡度由-2%过渡到+2%的路段长度是80米,中央分隔带宽2米,土路肩宽0.75米,标准横坡度是2%,土路肩横坡3%;互通立交匝道(以A匝道为例说明),路基宽度的1/2就是A匝道程序中的Y,无中央分隔带,标准横坡度2%,超高方式见程序,余同主线;改道路基宽度的1/2是程序中的Y,无中央分隔带,无超高,边沟宽1.4米,余同主线。
2.2.测量装备:计算工具是CASIO fx-4800P计算机,仪器是全站仪。
3.编程思路:自动计算出地面特征点的对应桩号,距中桩距离、高程,该桩号对应的路基边缘设计高程,高差及应距中桩距离,以及应距中桩距离和实测中桩距离的差值,移位、复核、完成放样。
3.程序4.1.程序基本参数测站坐标:纵坐标:x=77389.806,横坐标: y=24313.871;N—偏角因子,右偏取正1,左偏取负1,直线取零;M—缓和曲线参数的平方值,直线、圆曲线取零;I—ZH(HZ)或ZY(HY)点桩号;S、T—I点坐标,若为圆曲线则是圆心坐标;A—I点对应于计算模式的方位角(A或A±180);E—竖曲线模型参数,直线取零,凸曲线取正1,凹曲线取负1;C、B—变坡点的桩号,高程;P—竖曲线起始段路线前进方向的纵坡;U、V—竖曲线的切线和半径;R—圆曲线半径;Q—仪器计算高程;F—超高横坡度;Z—超高过渡段长度即缓和曲线长;G—子程序选择参数;施工加宽—填方0.5米,挖方0.3米。
4.2.变量:O、D、H—仪器到前视点的方位角、距离、高差.4.3.计算记录参数K—桩号;Z[3]—距中桩距离;Z[5]—路基边缘设计高程;Z[6]—前视点高程;X—填挖高度;J—计算距中桩距离;Y—基于高程不变的位移量,也即偏差值.4.4.主程序LbI0N:M:I:S:T:A:B:P:U:E:F:Q{ODH}Z[1]=77389.806+CosO×DZ[2]=24313.871+DSinOL=√((S-Z[1])2+(T-Z[2])2)W=tan-1((S-Z[1])/(T-Z[2]))Z[2]>T=>W=90-W:≠>W=270-W△Z[7]=P:Z[8]=U:Z[9]=E:Z[10]=FN=0=>GotoZ△M=0=>GotoY△LbI1R=M/LX=L-L3/40/R2+L5/3456/R4Y=L2/6/R-L4/336/R3+L6/42240/R5E=S+√(X2+Y2)Cos(A+Ntan-1(Y/X))F=T+√((X2+Y2)Sin(A+Ntan-1(Y/X))Z[3]=√((E-Z[1])2+(F-Z[2])2)W=tan-1((E-Z[1])/(F-Z[2]))Z[2]>F=>W=90-W:≠>W=270-W△U=Abs(A+90NL/R/л-W) U>180=>U=360-U△P=Z[3]CosUK=I+(L+P)L=Abs(K-I)U>90.00001=>Goto1△U<89.99999=>Goto1△K=I+L▲Z[3]=Z[3]▲GotoTLbIYK=I+Abs(A-90N-W)×R×л/180▲Z[3]=Abs(L-R)▲GotoT LbIZK=I+LcosAbs(A-W)▲Z[3]=LsinAbs(A-W) ▲LbITZ[6]=Q+H▲P=Z[7]:U=Z[8]:E=Z[9]:F=Z[10]Z[4]=B+P(K-C)-E(K-(C-U))2/2/VG=0=>GotoX△G“A:1, G:8”G=8=>Prog“G”:≠>G=1=>Prog“A”△△Goto0LbIXN=0=>GotoP△M≠0=>GotoH△R≥4000=>GotoP△L>R=>Goto3△Z[5]=Z[4]-12F▲Goto2LbI3Z[5]=Z[4]+11.25×F-0.75×0.03▲Goto2LbIPZ[5]=Z[4]-0.248▲Goto2LbIHAbs((W-90N)-(A+90NL/R/л))<1=>GotoN△Abs(360- Abs((W-90N)-(A+90NL/R/л)))<1=>GotoN△Abs(K-I)>80=>GotoQ△Z[5]=Z[4]+11.25(0.0005 Abs(K-I)-0.02)-0.75×0.03▲Goto2LbIQZ[5]=Z[4]+11.25(0.02+Abs(K-(I+80))×(F-0.02)/(Z-80))-0.75×0.03▲ Goto2LbINAbs(K-I)≤80=>GotoP△Abs(K-(I+80))×(F-0.02)/(Z-80)+0.02<0.03=>GotoJ△Z[5]=Z[4]-12(Abs(K-(I+80))×(F-0.02)/(Z-80)+0.02)▲Goto2LbIJZ[5]=Z[4]-11.25(Abs(K-(I+80))×(F-0.02)/(Z-80)+0.02)-0.75×0.03▲ LbI2Prog“TWK”Goto04.5.子程序4.5.1 TWK 填挖宽度计算(半幅)X=Z[5]-Z[6]▲X<0=>Goto1△G=0=>Y=13:≠>Y=Y△X>8=>Goto2△J= Y+X×1.5+0.5▲Goto3LbI2X>12=>Goto4△J=Y+12.5+(X-8)×1.75▲Goto3LbI4X>20=>Goto5△J=Y+(X-8)×1.75+14▲Goto3LbI5J=Y+(X-8)×1.75+15.5▲Goto3LbI1X=AbsXG=8=>Goto6△G=0=>Y=15.5:≠>Y=Y+2.5△Goto7LbI6Y=Y+1.7LbI7X>10.6=>GotoA△J=Y+X×1.00+0.3▲Goto3X>12.6=>GotoB△J=Y+10.9+(X-10.6)×1.25▲Goto3LbIBX>20.6=>GotoC△J=Y+(X-10.6)×1.25+12.4▲Goto3LbICX>30.6=>GotoD△J=Y+(X-10.6)×1.25+13.9▲Goto3LbIDJ=Y+(X-10.6)×1.25+15.4▲LbI3Y=J-Z[3]▲4.5.2 A(A匝)K>113.149=>Goto1△Y=5.25GotoSLbI1K≥140.786=>Goto2△L>R=>Y=5.25:≠>Pause8△GotoSLbI2K>335=>Goto3△K≥265=>Y=12.25△K<265=>Goto0△GotoSLbI0K≤245=>Y=5.25:≠>Y=8.75+1.1674sinh-1(K-255)△GotoSLbI3K>486.003=>Goto4△K<355=>Y=11.25+0.3335309 sinh-1(345-K):≠>Y=10.25△GotoS LbI4K>587.654=>Goto5△W>A=>Goto6△K>526.416=>Goto7△Y=10.25GotoSL=K-526.416:R=8100/LY=5.25+5/cos(90L/R/Л)+L2/6/R-L4/336/R3+L6/42240/R5GotoSLbI6L=K-486.003:R=31675.84/LY=5.25+5/cos(90L/R/Л)+L2/6/R-L4/336/R3+L6/42240/R5GotoSLbI5K>876.601=>Goto8△Y=5.25GotoSLbI8Y=5.25+0.05(K-876.601)LbISK>695.843=>GotoC△Z[5]=Z[4]-0.02Y▲Goto9LbICK≥854.107=>GotoY△Abs((W-90N))-(A+90NL/R/л))<1=>GotoN△Abs(360-Abs((W-90N)-(A+90NL/R/л)))<1=>GotoN△K>748.64=>GotoG△Z[5]=Z[4]+Y(0.00076(K-695.843)-0.02)▲Goto9LbIGZ[5]=Z[4]+Y(0.02+0.00019(K-748.64))▲Goto9LbINK≤748.64=>Z[5]=Z[4]-0.02Y▲:≠>Z[5]=Z[4]-Y(0.02+0.00019(K-748.64))▲△ Goto9L>R=>Z[5]=Z[4]+0.04Y▲≠>Z[5]=Z[4]-0.04Y▲△LbI9Prog“TWK”4.5.3 G(改道)Y=3.75Z[5]=Z[4]-0.02(Y-0.75)-0.75×0.03▲Prog“TWK”5.运行条件:变数记忆器扩充不得少于10个。
6.结束语本程序只要把基本参数和变量输入,之后的计算便自动、快速、全面,准确的完成;检测与放样方法相同且更快速(不需移位、复核);使用它还可算出任意点和路线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道路勘测设计张雨化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