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波鄞州区南部商务区综合体地块商业定位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32.22 MB
- 文档页数:48
鄞州万达商圈分析一、商圈形态鄞州万达广场由国际购物中心、国际商务酒店、城市公寓三大功能板块构成。
万达广场的建设将加速鄞州中心区地块的成熟和人口、资源聚集,并使之成为继天一商圈之后宁波市的又一商业中心。
鄞州万达属于商业区。
商业行为集中之区,其特色为商圈大、流动人潮多、热闹、各种美容院林立。
如:一些商业广场,城市主要商业街,其消费习性具有快速、流行、娱乐、享受及消费额不低等特色。
一、人口规模及特征鄞州中心城区目前的人口密度还不高,尚达不到支撑万达广场所需的市场容量。
二、经济基础和购买力分析万达项目定位中高消费群体,地理位置很好,经济也发达,鄞州万达广场目前针对的主要还是鄞州中心城区及海曙、江东的部分消费者,购买力不大。
三、竞争状况分析万达广场整体开业后,将成为继三江口商圈之后的第二大商圈。
与天一广场竞争不可避免,万达宁波项目与宁波传统核心商业天一广场相隔不远,两个商业体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从位置上来说,万达项目要差一些,万达项目定位中高消费群体,天一广场以中低端消费为主。
按照万达的定位,15 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的服务半径是周围10 公里之内,覆盖人口50万左右。
万达对项目做好两年培育期的心理准备。
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天一广场,被誉为了宁波的“商业航母” 。
除天一广场外,宁波老外滩、和义路滨江休闲广场,是继天一广场之后宁波市政府的两个大型旧城改造项目,均处于沿江滨水区域,是宁波市政府打造“三江六岸,百里长廊”的中心地块,与宁波天一广场一起,构成三江口精品消费商圈。
从万达广场开车至市中心,普通时速的情况下,大约要20分钟左右。
这20分钟的车程,在万达广场“新鲜劲”过去后,就阻挡了不少消费者的脚步。
此外,万达广场原先一直希望“笼络”的县(市)、区居民,忠诚度明显不高。
对于很多县(市)、区居民而言,来宁波市中心的方便程度与万达广场相差不大,而由于市中心交通发达,有时候去天一广场更为方便。
鄞州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鄞州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作为宁波市的主要城市功能区之一,鄞州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市政府的要求,鄞州区政府计划开展一项新的项目,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水平。
本报告将对鄞州区的这一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市场需求分析1.市场潜力鄞州区作为宁波市的其中一个主要城市区域,其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娱乐休闲、文化艺术、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2.市场供给目前,鄞州区在娱乐休闲、文化艺术、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市场供给相对不足,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
因此,开展相关项目将能够有效弥补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3.竞争状况由于市场供给不足,目前鄞州区相关领域的竞争状况相对较弱。
但随着市场潜力的逐步释放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竞争将随之加剧。
因此,项目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需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思考。
三、资源条件分析1.人力资源鄞州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才储备充足,技术水平较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本地人才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2.自然资源鄞州区地处沿海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尤其在旅游、养生、休闲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充分利用地区特色资源,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长期发展。
3.社会资源鄞州区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包括优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成熟的社会组织、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在项目实施中,可以积极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地和持续发展。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技术水平鄞州区处于宁波市的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成果丰富,技术水平较为先进。
在项目实施中,可以依托本地技术力量,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
宁波市鄞州区首南地段(YZ08)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宁波市鄞州区首南地段(YZ08)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
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4)《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5)《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6)各类专项(专业)规划;(7)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的其它法律法规;(8)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南起鄞州大道,西至奉化江,北连鄞县大道,东接高教园区到钱湖南路。
规划用地面积766.71公顷。
1.4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至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
1.5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
1.6法律效力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02、功能定位、发展思路、控制规模和规划结构2.1功能定位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现状分析、因素分析,确定本区的功能定位为:宁波鄞州新城区的核心区,是以行政职能、商业商务、文化休闲、生活居住作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复合功能区块。
宁波中心城鄞州片区分区规划1. 背景宁波市中心城区鄞州片区是宁波市的主要发展区域之一。
为了统一规划和管理该区域的发展,制定了宁波中心城鄞州片区的分区规划。
2. 目标该分区规划的目标是为中心城鄞州片区的发展提供指导,优化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3. 分区原则分区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合理布局:合理划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使不同区域的发展相互补充、协调配合。
- 产业优化:结合鄞州片区产业特点,将不同产业分布在适宜的区域,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水平。
- 资源保护: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公共服务: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 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传承鄞州片区独特的历史文化。
4. 分区划定根据鄞州片区的地理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将中心城鄞州片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分区:1. 商业中心区:集中发展商业、金融、办公等业态,打造宁波市中心城的商业核心。
2. 产业园区: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等,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3. 居住区:规划住宅区域,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4. 教育科研区:发展教育科研机构,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平台。
5. 文化旅游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区域吸引力与知名度。
6. 生态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绿色生态空间,促进可持续发展。
5. 实施措施为了有效实施分区规划,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详细的分区规划方案,明确各个分区的具体功能和要求。
- 加强跨部门协调,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 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
- 完善相关法规和管理措施,加强对规划的监管和执行力度。
分区规划是中心城鄞州片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的实施将为区域的经济繁荣、城市品质提升和居民生活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该规划,实现中心城鄞州片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xxxx中xx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一、调整依据和背景随着宁波市轨道3号线、4号线的方案深化调整,线形站点及轨道敷设方式的变化,需要对涉及地块做出调整;另一方面,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其对实体商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原规划商业用地面积呈现过量的趋势,需作出调整;中河街道近期建设计划的调整要求对原控规局部地块进行调整。
经研究,拟对《宁波市鄞州区中河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局部调整。
二、调整范围论证调整地块主要为YZ06-03-a4、a6,YZ06-02-c2、c3,YZ06-01-h4,YZ06-11-a5,YZ06-10-b3、b4,YZ06-09-c2、c3、c5、c6,YZ06-13-a1、a2、a3、a5,YZ06-10-b7、b9,YZ06-08-d4、d5,YZ06-08-b5,YZ06-14-e3、e8、e10、e11,YZ06-13-e1,YZ06-13-e3,YZ06-13-d4,YZ06-12-e5,YZ06-12-e1、e2,YZ06-16-b5、b6,YZ06-16-b1、b2,YZ06-16-c2等地块。
三、主要调整内容1.YZ06-03-a4、a6地块内的原规划住宅混合用地及现状的行政办公用地调整为中小学用地。
2.YZ06-02-c2、c3地块内的原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商业用地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和综合用地。
3. YZ06-01-h4地块内的原现状商业用地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
4.YZ06-11-a5地块内的原规划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和绿地,配置一处菜场及社区配套商业。
5.YZ06-10-b3、b4地块内的原规划行政办公用地调整为综合用地,对综合用地与绿地广场用地之间的界线作出了微调。
6. YZ06-09-c2、c3、c5、c6地块内原规划商业用地调整为商住混合用地,与南部的商住用地统一开发。
1、a2、a3、a5地块内原现状供电设施用地和规划商业用地、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商住混合用地调整为商住混合用地,打通规划堇山东路,配建社会公共停车场库一处。
商业项目产品定位报告
一、项目的立地条件分析
◆人文
◆地理
◆居民构成
◆交通
◆配套设施
◆行政管理
◆参考项目对比分析
二、项目所在商圈的确定和研究
◆商圈范围的确定
◆商圈的构成及顾客来源
◆商圈的发展趋势
◆商圈内竞争分析
◆商圈内业态组合分析(分业种、分楼层、分品牌做交叉分析,得出该区域内消费特性及欠缺的
市场空间)
◆商圈范围内消费者特性分析(问卷调查、深访、小区居民结构研究等,研究结果包括购物平率、
客单价、就餐习惯、用车习惯、家人团聚习惯等)
三、项目的市场定位
◆档次定位
◆规模定位
◆主题定位
◆诉求对象定位
◆产品组合定位
四、初步业态规划建议:
◆业态比例建议
◆楼层主题
◆主力店、半主力店引进策略拟定
◆品牌店区域规划
◆参考案例分析
五、建筑规划设计建议(室外、室内、软装、推广物料等)
◆建筑
◆景观
◆室内装饰
◆软装
◆推广物料
◆标识系统
六、初步推广策略
◆案名
◆主题
◆推广策略
◆计划
七、招商策略建议
◆计划
◆执行
八、运营管理建议
◆计划
◆执行
九、财务评价
◆租金评估
◆物业费评估
◆推广费评估
◆运营费评估
◆管理成本评估
◆财务模型
◆财务指标
十、结论
◆项目可行性评价
◆项目规模及定义。
宁波下应商业综合体规划
1、明确规划片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2、将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城市空间,从功能、空间、景观及建筑形态方面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和引导。
突出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
商业经营规划布局重点突出以创新城市主题、形成经营差异、立足周边社区、影响辐射全区的指导思想,并按以下六个原则进行:统一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文化原则、整合原则、集客原则和满足租赁方、投资方、管理方的盈利原则。
3、规划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以及政府战略规划导向,创造既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与现代功能有机结合的新城市模型。
4、规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从业态配置、功能分区和动线结构等方面,为项目营运提供条件,有利于项目整体业态规划。
集中开发地块人防工程与普通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整合建管模式研究——以宁波南部商务区为例同济大学同技联合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20XX.03目录一、研究概述1.1立题背景浙江省是长三角区域中的三大发展核心区域之一,经济社会基础好,城市化发展迅速,自钱江新城成功地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综合开发建设之后,宁波南部商务区,已将多个公共用地和权属地块的地下空间资源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人防工程与普通地下室整合建设,从“连通”上升为“合建”,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成片连网、互联互通、整合建设”的新途径,成为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新创举。
宁波市南部商务区的先行先试及创建的集中开发地块人防工程与普通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整合建设管理经验,在20XX年7月举行的“浙江省城市地下空开发利用现场会”中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浙江省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整合开发建设与管理的新样板。
为了进一步调研分析和总结提炼宁波南部商务区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整合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省民防局设立本课题,把宁波南部商务区列为示范案例,开展深入调研分析。
1.2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宁波南部商务区为示范案例,通过系统深入调研,进一步系统梳理分析集中开发地块人防工程与普通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整合开发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试点做法与模式创新,总结提炼成可以分享的经验模式。
同时,结合对浙江省新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需求的调研分析,探讨宁波南部商务区的“整合建管”模式在全省其他类似片区实施“集中开发地块人防工程与普通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整合建管”(简称:“整合建管”)模式的基本体系;并对“整合建管”模式产生的综合效益创建基本评估体系,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整合建管”模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3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采取以下技术路线:二、“整合建管”的现状调研2.1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的现状趋势2.1.1地下空间成片联网与集约化发展趋势80年代,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主体是人防工程,大多是结建的民用及公共建筑的防空地下室,缺乏连通,单体规模比小,总体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