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检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抚顺市中心医院评审自查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考核表科室:评审检查日期:评审标准评审要点资料查阅3.1.1.【C】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门诊就诊与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规定。
完善( ) 不完善( )【B】符合'C',并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在识别患者身份使用条码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内容与执行记录;完善( ) 不完善( )【A】符合'B',并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如在重点部门(急诊、新生儿、ICU、产房、手术室)使用条码管理。
3.1.2.【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1诊疗活动中患者身份确认与查对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度方面的规定,重点查阅标本采集、给药、输血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环节的规定。
完善( ) 不完善(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1.识别患者身份制度规定。
完善( ) 不完善( )【B】符合'C',并1.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1.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工作方案及履行职责实施督导检查纪录(包括会议纪要、分析报告等)、总结、反馈和整改意见。
完善( ) 不完善( )【A】符合'B',并。
CHAPTER患者安全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责任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受到伤害。
保障基本人权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患者安全水平有助于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
减少医疗纠纷通过预防和控制患者安全事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约医疗资源患者安全的重要性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第三季度国际趋势国内需求实践经验总结政策推动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背景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患者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和行动计划,以推动患者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出十大安全目标以回应社会关切。
十大安全目标是在总结国内外患者安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针对当前患者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和目标。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规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也是对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CHAPTER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查对制度应涵盖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操作项目、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关键信息。
应建立标准化的查对流程,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并遵循。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腕带应清晰标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关键信息,且不能被随意取下或更改。
床头卡也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重要诊疗信息,方便医务人员随时查看。
除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外,还应使用至少两种标识来认定患者身份,如腕带、床头卡等。
至少使用两种标识认定患者身份在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关键流程中,应制定针对性的患者识别措施,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性。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2、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严格执行手术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4、建立与完善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5、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6、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7、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8、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9、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0、提高用药安全。
护理核心制度:1.早会制度。
2.交接班制度。
3.护理查对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护理查房制度。
6.护理会诊制度。
7.执行医嘱制度。
8.护理缺陷制度。
9.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0.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特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护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2023年患者十大平安目的及内容目的一、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 在诊疗活动中, 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核对制度”, 确保对正确的患者施行正确的操纵。
〔二〕 施行有创〔包含介入〕 诊疗活动前, 施行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 病房、 手术室、 ICU、 产房、 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方法, 建全转科交接挂号制度。
〔四〕 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 对沾染病、 药物过敏、 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记〔腕带床头卡、 指纹等〕。
〔六〕 职能局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 并有记录。
目的二、 强化手术平安核查, 防止手术患者、 手术部位及术式缺点〔一〕 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前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 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 建立手术平安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 并提供必须的包管与 有效的监管方法。
〔四〕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适宜标准。
目的三、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 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一〕 建立标准化信息沟通法度, 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 包含医疗护理交接班、 患者转诊转运、 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 标准医嘱开具、 审核、 执行与监管惯例和/或处理流程。
〔三〕 在施行紧急抢救时, 需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 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好复诵确认, 在执行时双人核查, 事后及时补记。
〔四〕 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 结果时, 接获者必须标准、完好、 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 检查〔验〕 结果和陈述者的姓名与德律风, 复述确认无误前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 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 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法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法和沟通渠道, 确保沟通准确、 通畅、便捷。
目的四、 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一〕 按照手卫生标准, 正确配臵有效、 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生提供必须的包管与有效的监管方法。
护理十大安全目标查检表内容护理十大安全目标查检表1. 确认患者身份•确保每位患者在接受护理前都经过身份确认,防止发生患者身份混淆或错误。
2. 交流•有效的沟通是护理过程中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确保双方的信息交流准确和清晰。
3. 用药安全•在给患者使用药物时,护理人员必须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包括核对患者身份、药物标记、药物计量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4. 手术安全•在准备和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手术用具的正确使用和手术过程的标准操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相关的风险。
5. 感染控制•护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正确处理和存储医疗废弃物等,以防止感染在医疗环境中传播。
6. 安全的移动和定位•当患者需要移动或定位时,护理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包括使用适当的辅助工具、判断患者的能力和风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7. 预防跌倒•跌倒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导致跌倒的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和监测患者的活动能力。
8. 预防烧伤、烫伤•在使用热源和化学制剂时,护理人员应谨慎操作,确保患者不会受到烧伤或烫伤。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以增加患者对烧伤、烫伤的意识和防护能力。
9. 预防压疮•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定期翻身、使用合适的床垫和减少长时间的压力接触等。
10. 异常事件报告与分析•当发生异常事件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找出事件的原因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以上是针对“护理十大安全目标查检表内容”的详细阐述。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重视这些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护理前,护理人员应进行身份确认,以确保将护理措施提供给正确的患者。
抚顺市中心医院评审自查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考核表科室:评审检查日期:评审标准评审要点资料查阅3.1.1.【C】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门诊就诊与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规定。
完善( ) 不完善( )【B】符合'C',并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在识别患者身份使用条码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内容与执行记录;完善( ) 不完善( )【A】符合'B',并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如在重点部门(急诊、新生儿、ICU、产房、手术室)使用条码管理。
3.1.2.【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1诊疗活动中患者身份确认与查对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度方面的规定,重点查阅标本采集、给药、输血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环节的规定。
完善( ) 不完善(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1.识别患者身份制度规定。
完善( ) 不完善( )【B】符合'C',并1.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1.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工作方案及履行职责实施督导检查纪录(包括会议纪要、分析报告等)、总结、反馈和整改意见。
完善( ) 不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