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地域文化的旅游整合
- 格式:pdf
- 大小:115.84 KB
- 文档页数:2
秦皇岛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摘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
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为核心研究目标,深入各县区、相关企业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走访调研,探索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更优路径和方法。
一、文旅融合对城市定位的意义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创新文化形态,丰富文化内涵,加速文化繁荣。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向全市发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动员令,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任务要求,标志着我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上升到新高度。
秦皇岛市先后荣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国际旅游名城”“十佳宜游城市”“最佳休闲城市”“最佳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等称号,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全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休闲标准化验证城市”和“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些荣誉充分说明我市在文旅融合发挥上做出的努力。
秦皇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城市文明,但目前开发不够、融合不深,没有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
2020年我市游客人均消费为1001.2元,比肩文旅融合领跑城市桂林、大连、青岛的游客人次和人均1203.3元、1531.4元、1605.8元的消费水平,文旅消费潜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市先后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城市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美誉度和知名度持续跃升。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将秦皇岛历史文化、城市精神深度植入、嵌入、融入旅游活动载体之中,有利于全面展示秦皇岛城市形象,广泛传承弘扬长城精神、开埠地精神等精神特质,擦亮滨海休闲之都、康养旅游名城、海洋经济强市名片,塑造秦皇岛独特的城市精神品格,促进文化强市建设加速提质,让城市更具“颜值”和“气质”。
二、文旅融合对激活我市特色优势资源的重要性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是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协同推进的过程,其本质是带来“1+1>2”的增值效应,形成优势互补的文旅融合状态。
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研究【摘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市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的现状和策略。
研究发现,秦皇岛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资源,但在文化旅游形象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以提升秦皇岛市的文化旅游形象。
文章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建能够帮助秦皇岛市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
【关键词】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研究、资源分析、现状、策略、效果评估、实施建议、展望未来、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秦皇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秦皇岛市正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文化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秦皇岛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例如山海之城的独特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目前秦皇岛市的文化旅游形象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秦皇岛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探讨其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的现状与策略,以期为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通过对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发挥秦皇岛市的文化和旅游潜力,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2 研究意义研究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升秦皇岛市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通过对秦皇岛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本地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浅谈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李慧玲秦皇岛人杰地灵,是我国惟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以山、海、关、城、港与一体的独特魅力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秦皇岛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立市”的建设目标,提升秦皇岛的旅游文化品位,不仅要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同样重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历史传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1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价值,展示文化个性,把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之中,形成国家或区域的个性和竞争力,文化与旅游、经济、休闲结合,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2023秦皇岛旅游攻略(十大景点)秦皇岛旅游攻略必玩景点推荐1、秦皇岛黄金海岸秦皇岛黄金海岸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沿海路15号,海岸线全长52.1公里,具有沙细,滩软,水清,潮平的特点,是进行海水浴、阳光浴、沙浴、森林浴、空气浴、水上运动的理想地点。
另外,秦皇岛黄金海岸作为是河北最好玩的地方之一,还可以乘游船出海,感受海的风情,静观起伏的海浪,翱翔的海鸥;还可以亲手在海里捕鱼,领略海上渔民的情调;还可以驾驶快艇、摩托艇追风逐浪,释放激情;富有无限冒险精神的水上帆板、水上风筝更会令人获得挑战自然的无边快感。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沿海路15号2、乐岛海洋公园乐岛海洋公园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龙海大道,是以蓝天、碧海、绿树、金沙为依托,集观赏、娱乐、休闲、动态刺激、运动参与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环保生态型主题公园。
公园将各种与海洋相关的旅游产品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按照不同的服务功能划分为海底总动员、爱琴海音乐广场、未来水乐园、美食卡布里、夏威夷海滩、海洋嘉年华、搏海湾、海洋剧场八大功能区域。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龙海大道148号3、鸽子窝公园鸽子窝公园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东山鸽赤路,主要景点有鹰角亭、鸽子窝大潮坪、鸳鸯湖、主席雕像、望海长廊,观日出和观鸟是这里好玩之所在。
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理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常常会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公园还是观鸟的好去处,每年春秋时节,数以万计的珍稀候鸟在这里觅食、停留,景象壮观。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赤路25号4、老虎石海上公园老虎石海上公园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来这里玩水嬉戏、洗海水澡、沐日光浴和观景垂钓的旅游者及赋诗作画的文人墨客有很多。
这里建有娱乐公园,园内设有海上飞伞、帆板、冲浪板、儿童乐园等娱乐项目及设施。
此外,公园里的老虎石浴场是北戴河海滨的中心浴场,滩宽海阔,入海坡度平缓,水质良好,暑期为旅游的高峰期。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5、北戴河风景名胜区北戴河风景名胜区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东部沿海区域,在北戴河海滨悠缓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沙质细软的缓坡海滩,这里海水清澈,盐度适中,是天然优良海滨浴场。
秦皇岛旅游攻略_秦皇岛自助游全攻略秦皇岛的旅游景点大多集中在三个区域: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
先来说说海港区吧,海港区是秦皇岛市的市区,多数的常住人口集中于此,到了这里您不得不来秦皇求仙入海处,它位于秦皇岛市区东南侧的海边,相传是历史上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等人出海的地方。
如今的秦皇求仙入海处是一处以秦皇求仙入海和战国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景区内修建了大量的仿古建筑,还有众多雕像、碑文等,很多秦皇岛的旅游团均会来到这里。
接下来您可以带着家人来到秦皇岛西浴场,这里是开放的海边浴场,到访的人数众多,最新修建的步行海边栈道和自行车骑行道都可到达北戴河旅游景区。
秦皇岛新澳海底世界也坐落在西浴场,是秦皇岛市老牌的海洋水族馆。
海底世界内有众多的海洋动物,可以观看动物表演,还能够在沿海的景观餐厅内观景用餐,是很多游客来到秦皇岛游玩的去处之一。
海底世界景区分为海底世界主馆和海豚表演馆两处。
海洋世界主馆内,分为小池区、企鹅馆、海豹馆、触摸池、娃娃鱼池、海龟池、海底隧道、表演休息、科普教室以及海洋精品店、观海餐厅等基础展馆。
在馆内可以看到企鹅、海豹等海洋动物,可以体验用手触摸小鱼小贝的感觉,还可以在海底隧道观光,在沿海餐厅用餐,适合带小朋友前来娱乐游玩。
在馆内还可以观看海豹表演、美人鱼剧目表演。
继续向西,通过滨海大道您可以来到著名的旅游胜地北戴河,这里的天然景观众多,气候宜人,在此为您推荐几个必来的旅游景点。
第一站可以观赏鸽子窝公园,这里几乎是每个去北戴河的游客必去的景点。
必去的原因之一是在鹰角亭看“浴日”海上日出。
虽然北戴河拥有观日最佳的地理位置,可日出也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清晨海面能见度不高,有时会起雾,9月后看到日出的概率比较大。
必去的原因之二是在浅滩观鸟,这里有秦皇岛著名的观鸟湿地,中国有1200多种鸟,在北戴河就发现了416种,每年的春季3月中旬-5月下旬和秋季9月上旬-11月中旬数以万计的候鸟迁徙,停留在这,是观鸟最好的时间,为此也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前来取景。
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研究【摘要】秦皇岛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之一,其文化旅游形象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以秦皇岛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形象建设理论、实践案例以及策略探讨等内容。
通过对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弘扬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
本文还对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并总结了研究成果。
展望未来,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为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论证与实践,能够为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的提升以及其他文化旅游城市的形象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研究、现状分析、理论探讨、实践案例、策略探讨、成效评估、成果总结、展望未来、建议和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的建设不仅关乎市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也直接影响着游客对城市的印象和游览体验。
而城市的文化旅游形象建设,需要在整体规划、景点管理、服务水平、宣传推广等方面齐头并进,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
对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1.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秦皇岛市的文化旅游形象建设,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软实力。
对于提升秦皇岛市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
建设秦皇岛市的文化旅游形象还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声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通过对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的研究,可以为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旅游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进一步推动秦皇岛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上山,下海,入村”!秦皇岛文旅产业结出繁花硕果9月22日,我市召开“迎庆二十大壮大产业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闻发布会。
实况如下:王海东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二级调研员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同媒体界的朋友见面,向大家介绍秦皇岛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
首先,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秦皇岛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秦皇岛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独特、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优势明显、前景光明、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为统领,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满足美好向往的幸福产业、彰显美丽秦皇岛的魅力产业、激发城市活力的优势产业和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支柱产业,不断构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和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59家,年营业收入突破36亿元。
全市现有A级以上景区32家,星级饭店20家,旅行社213家,各语种导游员3613名。
培育打造了山海关长城文化产业园区、中瑞设计港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11家,卢龙县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3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1984文化创意产业园),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3家(集发农业梦想王国吉吉集市、1984文化创意产业园、阿那亚),山海关景区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我市入选“2021文旅高质量发展城市”,北戴河滨海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
北戴河区、山海关区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北戴河新区、昌黎县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全省领先。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文旅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全市谋划实施文旅项目40个,1至8月完成投资18.4亿元,文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2%。
重大文旅工程加速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建设高质量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的“一号工程”——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主体结构已成功封顶。
秦皇岛旅游路线景点
秦皇岛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路线。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旅游路线和景点:
1. 北戴河区美丽乡村特色游线路:沿着这条线路,你可以欣赏到北戴河区的美丽乡村风光,包括花海、果园、渔港等。
2. 海港区休闲观光采摘游线路:这条线路涵盖了海港区的各种旅游资源,包括山林、溪流、果园等。
3. 卢龙县春观花休闲游线路:春季时,这条线路沿途可以看到盛开的桃花、杏花等。
4. 卢龙县踏青赏花采贝垂钓游线路:在贝类养殖基地和海洋牧场中体验采贝垂钓的乐趣。
5. 青龙满族自治县“春韵满城”游线路:在青龙满族自治县欣赏到山野林海的美景。
6. 青龙满族自治县“满城拾萃”游线路:这条线路带你领略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生态之美。
7. 山海关区大樱桃园区休闲游线路:在山海关的大樱桃园区内品尝新鲜的大樱桃。
此外,秦皇岛还有碧海金沙之旅、秋韵长城之旅、欢乐冰雪之旅等旅游路线,这些路线涵盖了秦皇岛的各个角落,包括西港花园、金梦海湾、鸽子窝公园、碧螺塔酒吧公园、老虎石公园、阿尔卡迪亚滨海度假区、华贸蔚蓝海岸、黄金海岸风景区等著名景点。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秦皇岛城市景观设计为例秦皇岛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海滨城市,秦皇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城市景观设计是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和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秦皇岛城市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可以更好地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推动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首先,秦皇岛的城市景观设计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秦皇岛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建筑风格、景观布局等方面的设计,展现出秦皇岛悠久历史的魅力。
例如,在城市中心地标性建筑的设计上,设计师们融入了传统建筑元素,并采用了古典的设计风格,让游客在欣赏景观的同时感受到了秦皇岛悠久历史的独特魅力。
其次,秦皇岛的城市景观设计注重创新和现代化。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传统的城市景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也注重融入现代元素,采用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使城市景观更具现代感和创新性。
例如,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上,设计师们引入了现代艺术装置,打造了与传统景观完全不同的现代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另外,城市景观设计也注重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秦皇岛作为一个以海为主题的城市,城市景观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海洋文化特色。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通过采用海洋元素的装饰、蓝色的主题色调等手段,展现了秦皇岛独特的海洋文化魅力。
同时,设计师们还注重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当地民俗文化,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展览等方式,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秦皇岛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的。
综上所述,秦皇岛城市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既展示了城市悠久历史的魅力,又体现了现代化和创新性,同时也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
通过城市景观设计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可以更好地展示秦皇岛的地域文化特色,推动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秦皇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作者:李杨来源:《商情》2014年第49期【摘要】秦皇岛市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秦皇岛旅游资源为基础,分析秦皇岛这两大产业的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秦皇岛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现。
文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近几年来,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旅游现已成为国内外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之一。
可以说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发展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秦皇岛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秦皇岛虽然城市规模不大,但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在方圆大约50公里、车程在1小时的范围内,集中了大海、海滩、湖泊、温泉、青山、森林、湿地和特殊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古长城、历史古城以及历史传说等文化旅游资源,既有现代港口、别墅疗养度假区,也有独特的田园风光,形成资源的集合。
秦皇岛的文明史可上溯到殷商时期的孤竹国,秦始皇东巡求仙赋予了秦皇岛地名,使其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
汉武、唐宗、魏武的临幸为这片土地延续了历史的文脉,长城山海关的修筑与经历使其在明、清以及民国史中留下了多彩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自清政府开放秦皇岛口岸和批准建设北戴河避暑地以来,引来无数中外名人续写春秋。
新中国建立后,北戴河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地方,名人、名地和重大事件使它充满着神秘感。
二、秦皇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秦皇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现状秦皇岛市拥有得天独厚、种类齐全的自然旅游优势,但该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秦皇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探讨坐落在渤海之滨的秦皇岛,历来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众多游客,文化作为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正担当起推动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秦皇岛文化产业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其对推动文化旅游的重要作用。
标签:文化产业;旅游业;秦皇岛2012年6月29日,秦皇岛召开市委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工程,提升产业结构、提高集约水平、优化区域布局、扩大文化消费。
在秦皇岛的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一直与旅游业互为依托,二者相辅相成,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互为促进的密切关系。
在秦皇岛的文化产业布局中,形成了以不同地域风情为主的地区布控,它们在各自地区的旅游发展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产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与发展秦皇岛地域特殊,民族众多,移民活动频繁,各地、各族人民在此居住、生活和繁衍、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文艺。
例如,孟姜女故事传说、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抚宁吹歌等四项民间文化都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有19项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抚宁剪纸、核雕等许多民间工艺,更是一绝。
其中昌黎地秧歌多次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并对海内外播放,这一举措也吸引了众多的民间文化爱好者到昌黎旅游、观光。
这些文化活动都为地方带来了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同时也弘扬了地方文化。
关隘长城文化在秦皇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海关长城举世闻名,它集山地长城、平原长城和海上长城于一地,被长城学家誉为“万里长城中最为精粹的地段”。
依托“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古城构造独特,军事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是世界军事防御史上的奇迹。
此外,九门口的水上长城、抚宁及山海关的北齐古长城和抚宁长城砖窑遗址等都是研究、观光和体验我国长城文化不可多得的素材。
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被誉为“河北省一号文化工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近30亿元。
秦皇岛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渤海之滨,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提升城市形象,秦皇岛市制定了全域旅游实施方案。
二、整体目标。
秦皇岛全域旅游实施方案的整体目标是打造秦皇岛市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
1. 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
提升景区、景点的服务水平,改善游客的游览体验。
2. 丰富旅游产品。
结合秦皇岛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选择。
推出海洋休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等多样化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加强宣传推广。
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加大对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精准营销和定制化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秦皇岛的风土人情。
4. 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
建立健全旅游服务监督体系,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5. 强化产业融合。
将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的产业链条。
推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
四、实施保障。
1.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加大对全域旅游实施方案的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和运营。
2.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身旅游业发展。
3. 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全域旅游实施方案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实施进展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
五、总结。
秦皇岛全域旅游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秦皇岛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通过全面实施各项措施,秦皇岛将成为一座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秦皇岛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与本土旅游发展融合研究作者:张群娄春谊董威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城市永葆魅力,提高城市发展后劲及潜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在数量及分布上较为广泛,应将其充分加以利用。
秦皇岛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厚,其在城市发展中可将传统文化遗产与本土旅游发展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其传统文化遗产在审美、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秦皇岛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本土旅游融合途径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具有较为悠久的沿袭及传承历史,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巨大。
随着文化热的持续升温,各城市在做好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应根植城市特色,注重对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使其与本土旅游紧密贴合,以此促进城市经济及文化的共生共荣。
一、秦皇岛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概述秦皇岛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蕴含的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多,品种精。
秦皇岛现存的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中,市级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名目达到51项,省级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数量达到19项,国家级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有5项。
秦皇岛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在类型上涵盖了民间手工艺、口头及民间传说、风俗舞蹈、节庆艺术等多种门类,其中,民间手工艺有青龙水豆腐、卢龙粉条加工、杨肠子制作、剪纸技艺、绣花鞋手工等;口头及民间传说囊括了玄鸟生商、伯夷叔齐传说、孟姜女传奇、萧显题匾等;风俗舞蹈中的抚宁抬皇杠、抚宁鼓吹乐、山海关喇叭、昌黎皮影、青龙猴打棒、地秧歌等艺术价值高,文化韵味浓;而天马山、孟姜女及山海关庙会,节庆氛围及地方色彩浓郁。
二、秦皇岛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及意义分析秦皇岛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所具备的价值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秦皇岛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诸如伯夷叔齐、碣石山、萧显题匾等文化故事,可以体现出秦皇岛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特色文化。
其次,秦皇岛传统文化遗产凸显出强烈的审美价值。
浅析秦皇岛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河北省地处华北,外绕渤海,内环京津,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其中秦皇岛更是河北省的特色旅游资源集中地,然而与其他旅游大省相比,其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却不是很乐观。
本文以2012年团省委、省社科联’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为依托,通过实地调研对秦皇岛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秦皇岛;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一、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秦皇岛北依燕山,南襟渤海,东与重工业基地辽宁省接壤,西北与承德市相连,西与唐山市毗邻,距首都北京仅270公里,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的枢纽。
秦皇岛因境内的特色旅游资源如山海关段长城、北戴河海滨风景区、黄金海岸、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使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级景区所在地等。
近年来,秦皇岛市先后投资82亿元,实施了旅游景区通道综合整治、游客组织系统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改造、自助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住宿餐饮设施提升等8大重点工程,城市旅游功能日臻完善。
另外还谋划和实施了旅游立市7大类200余项工程,其中,黄金海岸体育休闲滑沙公园、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南戴河国际森林体育俱乐部、浅水湾浴场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相继建成运营。
2011年秦皇岛星级饭店数增至69个。
2011年5月1日秦皇岛正式发行”一卡通”旅游年票,年票包含二十个景区,如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野生动物园、集发观光园、燕塞湖、黄金海岸国际滑沙中心、长城文化奇观园等。
凭年票可以在一年内无限次去以上景点,这是秦皇岛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第一步,初有成效。
2011年,秦皇岛的旅游市场呈现异常火爆的景象。
据秦皇岛市旅游局最新统计显示:2012前10个月全市接待游客2056万人次,比2011年全年1880万人次高出9.4个百分点;旅游创汇13093.42万美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66.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