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低碳生态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谈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引言:建筑业作为地球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大户,在材料生产、建造、建成后使用、废弃物的处理等全过程都存在着巨大的能耗。
我国处于建设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还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更为突出。
一、低碳设计1、低碳设计的概念低碳建筑设计是把全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元素进行调整优化,重新组合,融入具体的建筑实施初期设计、实体建筑、后期物业管理等。
其秉承的理念就是合理有效地降低对传统材料和能源的依赖度和消耗量,通过减少其有害化学气体的排放量,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最终营造低能耗、低碳量的环保型人居环境。
2、绿色建筑设计中低碳设计的重要性(1)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对建筑进行低碳设计注定成为必然。
低碳建筑设计主要考虑三点:“四节”:节水、节地、节能、节材,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减排,强调的是减少建筑物排放的固体、气体、液体等环境污染;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提高环境质量。
(2)低碳节能建筑再现新型建筑艺术。
传统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产技术设计和建设过程。
低碳节能建筑突出强调了将本地的文化和原材料融入建筑设计之中,不违背当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展现出本地风格并形成新的建筑美学。
(3)低碳节能建筑明显地降低了能量的消耗。
经相关人员研究表明,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大于50%,同时生成34%的污染物。
低碳节能建筑能有效地减少能耗,据统计数据,低碳节能建筑的耗能与一般的建筑相比能耗降低超过70%。
论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应用及探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何采用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成为了当前建筑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就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一、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必要性1. 环保意识的提升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空间之一,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觑。
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运而生,以适应社会对环保的需求。
2. 资源的稀缺性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所需的资源也在不断减少。
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的使用,延长资源的利用寿命,降低资源的浪费。
3. 减少能源消耗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耗的相当大比例,因此采用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筑材料的选择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
应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如可回收、可降解、资源可再生的材料,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2. 设计理念的创新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需要在设计理念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的供能,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
3. 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减少建筑的体量和面积,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内部设计中,也应采用符合节能要求的设计思路,如合理设置采光、通风等系统,降低室内能耗。
4. 建筑设施的智能化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需要将建筑设施智能化,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建筑的能效。
采用智能化照明系统、智能化空调系统等,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效性能。
2024年浅谈低碳生态建筑设计引言在当今世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低碳生态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一大趋势。
低碳生态建筑旨在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原则、实践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低碳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
它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采用节能、减排、可再生、可循环等技术手段,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1. 尊重自然低碳生态建筑设计强调尊重自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在建筑选址、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地形、气候、光照等自然因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 节能高效节能高效是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
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通风等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减排环保低碳生态建筑设计注重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碳排放。
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产生、实施雨水回收利用等手段,降低建筑的环境负荷。
4. 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通过采用可循环、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合理设计建筑空间,使其在未来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5. 人文关怀低碳生态建筑设计还强调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
通过创造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同时,注重建筑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建筑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的实践近年来,低碳生态建筑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实践。
浅谈低碳环保建筑未来发展趋势一、前言在当前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低碳环保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样式,在工程建筑中得到了大力发展。
从国外低碳环保建筑的设计和研究来看,低碳环保建筑不但具有低能耗多功能性的特点,同时在建筑样式和建筑理念上都比较新颖,是建筑设计在传统基础上的重要创新,对建筑设计而言意义重大。
结合当前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低碳环保建筑的优势和特点,认真研究低碳环保建筑的具体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促进低碳环保建筑发展,满足低碳环保建筑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展低碳环保建筑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筑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要求,以及建筑发展实际,低碳环保建筑既符合建筑业发展需要,同时又能够满足节能减排要求,因此这一建筑形式必然会得到广泛应用。
结合我国建筑发展实际,在我国目前的建筑领域积极发展低碳环保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低碳环保建筑,对满足节能减排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低碳环保建筑自身特点来看,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对能源消耗较少,能够更好的适应建筑需要,是满足节能减排要求的重要措施。
基于低碳环保建筑的突出优点,在建筑业中大力发展低碳环保建筑,推动建筑业的全面创新,能够有效满足节能减排要求。
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发展低碳环保建筑的重要意义。
2、发展低碳环保建筑,对创新建筑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低碳环保建筑在建筑结构和设计方法上都与传统的建筑设计存在明显差异,从设计内容和设计技巧上来看,低碳环保建筑是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全面创新。
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发展低碳环保建筑对创新建筑设计方法的促进作用和重要意义,做好低碳环保建筑的推广工作,推动建筑设计方法创新全面有效进行。
3、发展低碳环保建筑,对促进建筑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碳环保建筑的增多,不但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也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方法,对建筑业的发展和快速增长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论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低碳”理念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低碳理念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设计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以达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低碳理念。
一、低碳材料的应用建筑设计中,低碳材料的应用是实现低碳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代建筑设计推崇的低碳材料主要有木材、竹材、大麻等天然生物材料以及由废旧材料再生而来的环保材料,比如再生木材、再生钢材等。
采用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达到低碳化的目的。
二、绿色能源的使用现代建筑设计尤其注重采用绿色能源,比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等。
这些绿色能源不仅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物和排放物,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绿色能源的使用还可以降低房屋的运营成本,减少了对能源的浪费。
三、使用可再生资源现代建筑设计强调使用可再生资源,比如雨水、太阳能、地热等等,这些资源不仅可以节约环境资源,还能减少碳排放。
在设计中采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比如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减少清洁饮用水的浪费。
四、减少生产和建设过程的碳排放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也是需要考虑的。
因此,设计师需要注重选择低能耗、低碳排的建造技术和建筑工艺。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注重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采用可再生资源生成材料,减少碳排放量。
五、推广“绿色建筑”理念现代建筑设计强调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倡导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低碳的认知水平。
同时,设计师应该注重设计美观、实用、低碳、环保、节能、生态等方面的建筑,才能在实践中推广低碳化建筑理念。
总之,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低碳化理念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建筑设计趋势,设计师需要注重选择低碳材料、采用绿色能源、节约可再生资源、减少碳排放等方面的工作。
浅谈低碳建筑“低碳”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广的概念,所有能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都可以统称为低碳。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统计,人类每年所消耗的能量中建筑能耗最大。
推行低碳建筑和研发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最瞩目的课题之一。
低碳建筑主要技术要求外墙节能技术: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
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
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
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
国内外经典低碳建筑案例●英国伦敦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位于伦敦西南的萨顿镇,在一片曾是荒芜废弃的污水处理厂址上,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社区,在这里诞生。
她占地1.65公顷,包括82套公寓和2500平方米的办公和商住面积,于2002年完工。
“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永续发展社区,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设计一个高生活品质、低能耗、零碳排放、再生能源、零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的未来。
”设计师将生命的三大重要元素:阳光、空气和水,和建筑进行永续的对话。
阳光——BedZED的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太阳能光电板,由于光电板的造价较高,因此设计者将它尽量用于多种用途,家中的热水和电车充电都来自阳光。
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可为40辆汽车提供电力,这种用太阳能电力供应汽车的模式将太阳能光电板的投资回收周期从通常的75年缩短到BedZED中的6.5年。
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绿色低碳建筑已成为建筑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绿色低碳建筑是指采用先进技术和建筑设计理念,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为原则,通过最低限度地消耗能源和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传统消耗型建筑材料,从而在设计、建筑、使用和拆除阶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建筑对于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创造更加健康、安全和宜居的生活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讨论:1. 消耗能源减少绿色低碳建筑运用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和装备,从而能够显著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首先,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择朝南布置建筑、固定装置遮阳及使用双层隔热玻璃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减少空调、供暖等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此外,绿色低碳建筑还应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从而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2. 减少碳排放绿色低碳建筑采用绿色建材、可再生材料等独特材料,主动减少传统建筑行业对环境和气候带来的潜在影响。
同时,绿色低碳建筑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这有助于缓解改变着世界气候系统的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以支持双赢方式优化人类居住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绿色低碳建筑是在考虑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建筑的。
它可以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提高未来建筑生命周期经济效益、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价值等方面的效益。
4. 保障室内环境健康绿色低碳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室内环境健康,为人们提供最适宜的生产、办公和生活空间。
其中包括使用新材料、构筑具优化排通气机制的墙体、采用建筑材料抑菌、防火等特点,让室内空气质量更加健康,提高了人们的舒适感。
此外,它还可以降低偏高温度、潮湿、低颜值等环境带来对人们的影响,从而让人们在更加健康和愉悦的环境中生活。
总之,绿色低碳建筑具有显著價值,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浅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中低碳概念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建筑物环保性能的建筑形式。
本文将从节能、绿色材料、科技应用和建筑布局等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节能设计在低碳概念下,节能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建筑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建筑能源消耗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进行节能设计。
1.优化建筑构造: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双层玻璃窗、隔热墙体、防水层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能量在传递笛路上受到损失,使得建筑内部减少能源损失,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了舒适度。
2.合理设计照明系统:照明系统的高效运用同样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方法,因此建筑设计师可以优化照明设计,例如利用天窗增大自然采光面积,同时采用节能灯泡等新技术进行照明,以此减少能耗。
3.科学利用暖通系统:在暖通系统中,可以采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节能设备,并且合理设计室内温度控制,科学利用节能设备以便节约能源。
二、绿色材料的应用低碳建筑中绿色材料的应用也非常重要,绿色材料应用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
绿色建筑材料包括多种类型,如再生材料、可持续性材料等等。
1.再生材料:再生材料的利用同样是低碳建筑中绿色材料的一种,它们是指物理和化学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弃物,如工业产生的木屑、玻璃、钢铁等可再利用的材料,它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2.节能材料:节能材料指的是那些能节能减排、保持环境清洁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如高性能玻璃、保温砖等。
采用这些绿色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三、科技应用低碳概念下,科技应用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科技应用的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下述科技应用方法:1.智能控制系统:如数字化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感应器等设备实现对建筑设备的快速智能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低碳建筑的理念与实践在当前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下,低碳建筑已成为全球建筑行业的热点话题。
低碳建筑以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为目标,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等手段来实现。
本文将探讨低碳建筑的理念与实践,介绍其对环境和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低碳建筑的理念低碳建筑的理念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致力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它强调的是在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低碳建筑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低碳建筑的实践1. 节能设计与技术低碳建筑的实践包括采用各种节能设计和技术,如优化建筑朝向、采用高效隔热材料、设计合理的通风和采光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建筑物的热量传输和热能损失,实现节能的目标。
2. 使用可再生能源低碳建筑的另一个实践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物的能源需求,例如太阳能、风能等。
这些能源在获取过程中不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3. 循环利用与减少废物低碳建筑还倡导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产生。
这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拆除旧建筑时回收利用材料等方式实现。
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还可以减少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
4. 绿色景观与生态系统保护低碳建筑的实践也包括对建筑周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如建设绿色景观、保护生态系统等。
通过增加绿色植被和水源,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空气质量,并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
三、低碳建筑的环境影响低碳建筑的实践具有显著的环境影响。
首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以降低建筑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减缓全球变暖进程。
其次,通过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等举措,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此外,低碳建筑的绿色景观和生态系统保护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低碳建筑的经济影响低碳建筑的发展也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低碳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减少能源费用支出。
试论低碳生态建筑改完保持在3000字摘要:本文分析了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阐明了树立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性,应用生态共生原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共生建筑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生态原理低碳建筑生态设计当前全球气候的发展态势的危机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节能减排作为主流话题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建筑领域中,低碳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的概念和趋势越来越被人们认可。
如何在建筑领域降低碳排放,是重中之重。
一、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据有关权威数据统计,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占全球总能源消耗的40%。
在我国,建筑物能源消耗大约占国民生产总消耗量的28%。
城市中的碳排放量中的60%来自于建筑物的维持功能上。
从当前数据统计看来,我国社会总能源消耗量中与建筑有关的消耗所占比重最大。
建造一平方米的建筑,大约会产生0.8吨的碳排放量。
由于我国社会正在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巨大,对老旧建筑的拆除、修正和重建率非常高。
与欧美国家相比,他们的建筑平均使用寿命在百年左右,而我国只有40年。
并且我国建筑拆除率约占新建筑面积的35%,由于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就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
并且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这些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建筑将导致碳排放量和能耗持续上升。
(一)降低碳排放的奋斗目标2009年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为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绿色经济成为主导,这要求作为国家支柱产品的建筑业亦全面参与到低碳减排行动中来。
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5个省和8个市进行节能减排等低碳活动的试点。
《通知》要求其指定的省和市等试点地区积极参与研究制订“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浅谈低碳建筑设计低碳建筑作为我国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人类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一种最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是城市节能建筑的主流。
本文主要对低碳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标签:低碳建筑;建筑设计;策略引言:低碳建筑设计将减少建筑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建筑废水、废气、废弃物排放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目的,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高科技的节能减排技术,使用绿色材料,为居民提供健康、绿色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建筑设计者常常投入更多的经历于建筑物的外表以及功能使用中,却很少考虑建筑的节能功能,造成目前我国出现了许多具有低效益、高能耗特点的建筑。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者们必须贯彻低碳理念,将其运用至设计当中。
一、低碳建筑发展概况1、低碳概念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特别是使用过程中,保证满足室内热湿环境等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利用节能技术和产品来减少能源的使用,这就是低碳建筑的理念。
用提高能源使用率的方法来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建筑设计是通过空间组织、体量设计、绿化设计、构造及围护结构设计,采光设计、照明控制、通风组织等一系列适宜技术来用以降耗过程,从而形成综合的低碳效应,使建筑内的空气良性循环,并形成微气候自循环系统。
此种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即经济又有效。
目前,节能建筑多使用玻璃幕墙,但对于屋顶、外墙以及楼地板等方面的研究就比较欠缺了。
在夏热冬冷地区对低碳建筑的研究时,偏重于寒冷地区的研究,因为夏热冬冷地区采暖和空调能耗均属于高能耗,而且外围结构的保温层设置时,是本着保温和隔热的目的,这二者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要想使建筑物即保温又隔热,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目前关于建筑物体排放二氧化碳的研究表明:建筑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绝大部分是有建筑物的日常耗能造成的,同时,建材的生产与运输阶段也是二氧化碳排放较多的阶段,所以,节能减排要先从减低日常能耗做起,然后再从建材的生产和运输等方面逐步改善。
浅析低碳环保建筑设计引言现阶段,随着低碳理念的倡导与推行,低碳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低碳建筑设计是指将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以及绿色施工材料用于建筑设计中,以降低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建筑的三废排放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然而,部分建筑设计者往往将过多的精力投置于建筑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的设计上,而忽视了对建筑节能降耗的考虑,导致当前低效益、高能耗的建筑层出不穷。
因此,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1低碳节能理念下建筑设计的内涵建筑设计环节中,设计师为具体方案意图的执行人,其思想理念会在一定层面影响建筑工程总体格调、建设质量以及综合品位。
由建筑设计师角度来讲,应有效的引入节能低碳环保设计理念,方能确保建筑工程有效的实现节能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现代城市管理规划阶段中,应基于非扩张开发建设的工作原则,将低碳节能与环保理念引入到整体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视为核心策略。
合理的保护大自然环境,进而最大化提升土地应用效率。
令开发建设对自然环境品质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而开创一个良好优质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环境,保障节能低碳理念的科学实施。
2建筑设计中引入低碳理念的意义2.1有利于改善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化建设中,将近1/2 的能源损耗于建筑工程施工中。
这不仅加剧了能源短缺,随着建筑耗能的增加,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必须加强建筑节能,尽可能地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
2.2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表明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从而积极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探析建筑设计中低碳环保理念一.低碳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内涵所谓“低碳建筑”,是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筑过程中,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尽可能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低碳建筑的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环境保护、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应自觉将低碳经济、环保节能的理念融进入,在设计方案中多加入一些复合型、绿色、环保建材的使用,注重建筑设计的系统作用,尽可能地降低设计成本,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
另外,低碳建筑设计还需要因地制宜,尊重周围环境,在确保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生态统一、协调。
二.低碳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必要性就目前建筑的现状来看,耗能较多的地方主要是外墙、屋顶、楼顶等,它也是目前建筑业研究欠缺的方向。
其主要的低碳材料就是使用玻璃幕墙。
但,作为低碳建筑所要解决的就是冬冷夏热这对矛盾对立问题。
因此,对于解决这对高能耗的矛盾,建筑的外围结构设计是关键,以及相关的诸多问题。
且这种建筑的能耗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消耗,以及生产运输的各个环节。
由此可知,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应当从上述两方面做起。
目前城市建筑往往存在着设计者在因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驱使下,设计上存在建筑物间距离较近,影响采光,太阳光未被有效利用,致使热损失增大。
而楼群的相对密集,容积率过高,也降低了居住环境质量。
因此,现在建筑中,坚持和执行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尤为必要的。
三.建筑中低碳设计所应坚持设计的基本要素3.1 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筑建材的生产制造上应处处渗透节能减排的低碳理念和特点,创新创造新能源,可替代能源、再生能源等产品,以此推动甚至达到资源能源的使用方式方法。
而对于建筑的设计,需要统筹兼顾建筑主体和室内设计,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充分将材料的特性利用和发挥。
例如:采用方便建筑现场的拼装和使用搭建的新型建筑材料,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筑周期,从时间上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生态建筑绿色低碳环保措施随着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建筑业也开始关注节能降耗、环保绿色建筑。
目前,生态建筑在全国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绿色低碳环保措施来确保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 节水措施生态建筑注重的是低碳环保,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水资源的节约。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雨水,而不是将其流失到下水道。
此外,水龙头、洗手池和淋浴器的节流器等节水设备也得到广泛使用,尽量减少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2. 能源节约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更加环保的建筑材料,例如使用能源集中型建筑材料,对土壤热容性有较大影响的材料、节能隔热材料等等。
可以通过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装置节能设备来减少能源消耗。
3. 绿化建筑在生态建筑的建设中,往往会有一个合理的绿化规划。
绿化不仅能使建筑绿化,降低城市的温度,同时还能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使居民更有精神愉悦感。
因此在建筑时,我们可以种植一些不同种类的花卉、草木、灌木等,在此基础上使用雨水和中央空调水冷却废水浇灌,而不是使用自来水浇灌。
4. 废气废水的处理生态建筑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
所以,在生态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如何减少废气废水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废气废水处理。
因此,对于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向机动车辆排放进行彻底的处理,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危害,这将是我们更加认真的思考。
5. 建筑体验和舒适生态建筑不仅需要环保,同时也需要有使人感到舒适的空间体验。
在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以创造一个舒适的、有利健康的空间。
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光和天然气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植树、绿化、水体、自然风景也可以提供视觉享受,并增加人们的归属感。
6. 照明系统的优化照明消耗的电力占建筑能源总耗电量的比重相较而言比较大,根据建筑设计的需求,合理使用天然光线和绿色照明来降低对电力的需求,并在施工时就使用节能中国境内的照明设备和灯具。
浅议低碳生态建筑
摘要:分析了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阐明了树立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性,应用生态共生原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共生建筑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生态原理低碳建筑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对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意义尤为重大。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社区,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的主要策略。
如何降低碳排放量,至关重要。
1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的能耗。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
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
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
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35%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
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
1.1降低碳排放的奋斗目标。
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
正视产业的现状。
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5个省和8个市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
《通知》要求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研究制订“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将“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议程。
1.2加速低碳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
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
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
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
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
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1.3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
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
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
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
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
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
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2生态位原理与低碳建筑探索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
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
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
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
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
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
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3建筑生态化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
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
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3.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3.2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
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
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
3.3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
西欧和北欧是发展较好的地区,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
目前,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
从建筑设计上看,首先是将建筑融入自然,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其次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总之,生态建筑代表了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低碳绿色生态建筑,有助于推动全球生存品质的改善。
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低碳绿色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可持续的角度都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欧阳东.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研究[j].电气应用,2006(25):5~9
2钟光明.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j].山西建筑,2007(31):52~
5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