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68.86 KB
- 文档页数:1
低碳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低碳建筑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对环境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因此,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应当有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并积极使用绿色建筑材料,为人们建设舒适且健康的生活环境。
因此,必须要重视“低碳”这个概念,并与建筑设计各个环节结合到一起共同发展。
1建筑设计低碳理念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建筑设计不尽合理,人们生活的空间非常狭窄,且生活环境相对过于“现代化”,绿化环节没有做好、建筑结构过于紧凑、采光情况较差、建材过于廉价导致建筑质量差等现象层出不穷,且越大的城市这种现象越明显,其发展与现代化低碳理念背道而驰。
建筑设计低碳理念并不单单指低碳材料的使用,同时也包括很多方面,如舒适的生活环境、节能环保设计、成本控制、能源优化等。
低碳最主要的是节能设计,一方面要节约能源,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建筑的能耗,另一方面是要优化能源组合,通过合理运用新型能源降低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同时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低碳建筑设计要注重健康的环境,必须要对建筑内部的温度、结构、适度、通风、采光、采暖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和健康。
由此可见,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贯穿着始终,其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且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
2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2.1节能系统的设计“节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低碳建筑的重要手段。
能源的消耗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能耗量,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能源利用方式,并掌握与当地气候特点、地理位置相匹配的能耗方式,然后设计相应的节能系统,呼应低碳的理念,促进建筑向着健康、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如:在冬天,北方的城市非常寒冷,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加大采暖的耗能比重,并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积极寻找新型能源替代传统的煤炭能源,有效实现节能减排。
而对于南方的城市来说,在电能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一些节能的电器设备,保证低碳理念能够贯穿在设计的每个环节。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建筑业的碳排放量也越来越高。
如今,建筑界已经开始探索低碳建筑设计,以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
本文将介绍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一、有助于减少建筑碳排放的设计策略1. 预制化建筑预制化建筑是以工厂为中心,将建筑材料在工厂内制成预制构件,然后再现场组装成建筑物,这种建筑模式对碳排放量的减少有着显著的作用。
预制化建筑由于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能够节约建筑过程中的能源和原材料,并减少建筑材料在现场加工的需求。
2.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设计是指在建筑物屋顶铺设种植植物的设计方案,以达到减少建筑物能量消耗、防止雨水污染并且减少热环境的效果。
通过绿色屋顶设计,建筑物能够增强其隔音、保温、降温和绿化效果,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 系统能源利用建筑物是能源的消耗者,对于节约能耗和减少碳排放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系统能源利用设计方案通过采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和高效率的设备来改进能源效率。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是一种可以转换太阳能为电能供应的设备,因此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清洁的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二、低碳设计的实际落地方案1. 评估项目影响的规划设计设计团队应该使用全面、清晰的方法评估项目的生命周期影响,以实现低碳设计。
确定这些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有助于制定低碳方案。
2. 绿色建筑标准的采用建筑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绿色建筑标准,以建筑的能效、水利和环境清洁为基础,以减少和缓解气候变化,提高建筑的环境和社会性能等作为目标。
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可以更好地降低建筑碳排放量。
3. 使用低碳材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采用低碳排放材料,如可回收材料、再生材料等。
采用低碳材料的好处是它们可以降低建筑物使用中的碳排放量并增加建筑的可持续性。
4. 构建创新化的循环经济设计方案构建低碳设计的关键是通过说服设计团队和业主采用新技术和方法来改进过程,减少能量和资源的浪费。
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应对策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低碳概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建筑师和设计师们纷纷寻求各种新的设计策略来满足人们对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需求。
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节能减排,还要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对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节能、材料选择、自然通风和采光、绿色园林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策略和建议。
一、节能设计在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节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筑的能耗主要来自于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等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如何降低这些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应该在选址、朝向和布局上做出合理的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系统的依赖。
建筑外墙和屋顶应该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建筑内部的照明系统也可以采用LED灯,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材料选择在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材料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铁等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可以选择使用竹木、稻草等天然材料,或者采用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在材料选择中也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维护成本,选择具有良好循环利用性的材料,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通风和采光在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筑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和窗户布置,利用自然气流和日照,实现建筑内部空气的流通和光照的充足。
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也应该考虑通风和采光的效果,避免出现死角和阴暗空间,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四、绿色园林设计在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园林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究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低碳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包括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材料选择、绿色植被的整合以及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等方面,以期为可持续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低碳建筑;建筑设计;节能设计;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低碳建筑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低碳建筑要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
1.节能设计策略在建筑规划之初,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风向、日照时间等因素。
比如,在寒冷地区,建筑布局应紧凑,减少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从而减少热量散失。
在炎热地区,则要注重建筑的遮阳和自然通风设计,降低冷却能耗。
注重利用地形地貌,如在山坡地建造建筑时,可利用地形高差进行自然通风和采光。
建筑的外墙、屋顶和门窗等围护结构是能量传递的主要途径,因此应选择使用聚氨酯、岩棉等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外墙和屋顶的保温层。
采用双层或三层玻璃、断桥铝合金等高性能门窗系统,减少能量的传递和散失。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布置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利用天窗、光导管等设备,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深处,减少人工照明的能耗。
合理设计建筑的开口和布局,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实现自然通风,减少机械通风的能耗。
例如在建筑中设置通风廊道、天井等空间,利用热压效应促进室内空气的流动和更新。
2.可再生能源利用策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传统的化石能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和高碳排放量,正逐渐被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所替代。
在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能降低能源成本,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使用价值。
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筑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供建筑内的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使用。
太阳能发电方式清洁环保,减轻电网的负担,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其发电量甚至可以满足建筑的全部用电需求。
解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解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一、建筑设计中引入低碳概念的基本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低碳理念主要是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①实现能源优化利用。
针对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各种能源来分析,要注重对这些能源实现优化利用,通过组合或循环利用的形式促进能源最大限度优化利用。
例如,积极应用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利用新型能源促进碳排放量的有效降低。
②实现能源节约。
建筑设计中引入低碳概念出了要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外,还要注重能源节约。
例如,建筑设计中对空调的设计的应用,要以空调系统设计为主,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减少采暖空调的使用频率。
另外,也要注重建筑资源的节约,包括对建筑材料应用的节约,避免资源浪费。
③实现健康材料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环境质量的好坏以及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低碳建筑设计要积极引进天然材料,杜绝有毒、有害建筑或装饰材料的应用。
天然材料应作为低碳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应用材料。
对其他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也要进行严格筛选,经过无害处理后方可考虑使用。
二、低碳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探究(一)建筑设计的环境规划中低碳概念的应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环境的规划设计要严格遵循低碳理念,要实现建筑设计与环境发展相统一。
首先,要注重建筑环境实际情况,要尽量避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设计。
同时通过低碳建筑设计的应用促进周围环境改善和发展,推进整体环境向低碳发展。
其次,建筑环境规划中要注重绿化设计,。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积极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即是对环境的优化,也是有效实现低碳设计。
2.建筑材料选择与使用中低碳概念的应用低碳概念的应用要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低碳建筑设计中主要以绿色建筑材料为主,即低能耗、清洁材料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都是由材料的使用引起的,如涂料以及胶状材质应用中产生的甲醛,直接污染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变暖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低碳概念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之一。
低碳建筑的核心目标是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1.选材与建筑节能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很大,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应该优先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比如可回收的再生材料。
此外应考虑对建筑围护系统的设计,通过保温材料的选择、构造技术的应用等措施降低能耗。
在建筑物的使用阶段,应采用智能控制系统、LED灯光等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和排放。
2.建筑外墙隔热降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心地带温度快速上升,尤其是高层建筑。
因此,在设计建筑外墙时,应考虑使用隔热降温技术,如建筑外墙太阳能反射与吸收技术等,来减少建筑物的热量摄入,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
3.可持续用地与城市绿化城市绿化不仅能够提高居住环境,还能够带来生态和节能的优势。
建筑设计师应注意合理规划建筑的用地,较少地使用建筑面积来制订绿地计划,以创造出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和更为健康的城市环境。
同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树种,不断增添城市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4.增设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物和居民的能源需求是低碳建筑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增设具有环保和清洁能源标签的可再生能源设备,比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供暖等。
5.提高环保意识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所有岗位的人员对低碳建筑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能降低碳排放和节约能源。
总之,低碳建筑目前是建筑设计的趋势之一,从选材、节能、隔热降温、城市绿化、增设可再生能源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对建筑设计进行低碳化改造,能够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增加,低碳概念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低碳建筑设计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以下是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1. 能源效率设计:通过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节能设备以及优化建筑布局,减少能源消耗。
设计师可以选择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等技术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2.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如使用再生木材、可回收的混凝土、环保涂料等。
避免使用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建筑材料,如石膏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
3.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照明控制系统根据光线强度调节灯光亮度,通过温度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温度调节空调运行。
4. 雨水回收系统:设计并安装雨水回收系统,收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洗衣、浇灌植物等。
这样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降低水资源消耗。
5. 可持续运输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考虑交通运输的影响,例如在公共交通便利的地点建设建筑物,设置自行车道和停车位,鼓励住户使用可持续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
6. 绿色屋顶设计:在建筑顶部设计绿色屋顶,种植植物可以提供附加的绝热效果和净化空气的功能,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7. 建筑废弃物处理: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废弃物的减少和处理。
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如何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以及在拆除建筑物时进行废弃物的分离处理。
8. 教育和宣传: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的方式提高人们对低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举办研讨会、发布建筑设计案例、制作宣传资料等,向公众宣传低碳建筑的重要性,促使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是多方面的,包括能源效率设计、建筑材料选择、智能控制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可持续运输设计、绿色屋顶设计、建筑废弃物处理以及教育和宣传等。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分析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注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原则。
下面是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的分析。
一、节能减排策略1. 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量浪费。
2. 提升建筑的隔热性能: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隔热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供暖或制冷系统的使用。
3.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选择能效比较高的设备和系统,如节能灯具、高效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降低能源消耗。
4. 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设计中融入可再生能源设施,如太阳能光伏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等,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
5. 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在建筑设计中考虑交通便捷性和可达性,设计合理的交通设施,鼓励使用低碳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排放。
二、环境保护策略1. 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降低环境对资源的依赖和破坏。
2. 循环利用废弃物和减少垃圾产生:建筑设计中考虑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方案,减少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垃圾产生。
3. 保护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绿化空间和自然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
4. 降低环境污染: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环保材料和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三、社会效益策略1. 提高居住和工作舒适性: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舒适性和人体健康,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光照条件,提升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
2. 强调社区互动与分享:在建筑设计中营造社区环境,鼓励社区居民互动和分享,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方式。
3. 提高建筑品质和形象: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注重建筑的品质和形象,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独特性,增强城市形象。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主要包括节能减排策略、环境保护策略和社会效益策略。
通过合理的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可以实现建筑的高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建筑设计领域,低碳概念成为了热门话题,建筑设计应对策略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设计等方面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能耗和环境影响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低碳概念下,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的原则。
例如,在选择木材时,应优先选择来自良好管理林场的材料,以确保木材的可持续性;在选择钢材时,应优先选择回收钢材,以降低采矿和原材料开采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此外,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应考虑到其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等因素,避免选择能耗高、排放量大的建筑材料。
二、能源利用能源利用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来源,因此对于低碳建筑来说,能源利用的限制和优化至关重要。
低碳建筑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来满足建筑能源需求。
同时,建筑的节能设计也应发挥作用,如选择高效的节能设备、建筑外墙的热隔离保温等。
此外,建筑的运营管理也需要优化,如建筑物自动化控制技术、灯光调节器、智能空调等技术的应用,都能在减少能源浪费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室内环境设计建筑室内环境对于低碳建筑来说同样重要。
首先,室内照明设计应考虑利用自然光,降低照明设备的使用时间,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其次,空调和通风系统的设计也应遵循节能的原则,如避免出入口处的温度流失、选择有效的空调调度方法、空调设备的节能优化等。
最后,在室内装修方面,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碳、环保的材料,如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自然材料、减少化学气味的涂料等。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低碳生活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产生源之一,必须加以重视。
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建筑。
一、优化建筑功能优化建筑功能,可通过精密计算和分析实现。
在设计建筑布局和结构时,应根据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和通风采光等。
在建筑内部,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来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建筑设备方面,应选择低能耗、高效率的设备,建立维护保养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选用环保材料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选用环保、节能的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考虑材料的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产生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选择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使用国家指定的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建筑材料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
三、节约用水水资源是越来越紧缺的,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节约用水。
在建筑排水系统设计中,采用更环保、节约的排水系统,实现富余水的回收和利用。
同时,在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水的浪费。
四、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节能是很重要的。
采用节能型灯具和建筑隔热材料可以减少暖通费用和能耗。
通过引入新的节能技术和技术设备,优化建筑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节能目标。
同时,根据不同季节调整空调和采暖系统温度,实现节能的效果。
低碳建筑设计策略是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建筑设计时,应秉持绿色环保理念,注重节能和环保。
这不仅有益于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还促进了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低碳建筑将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变暖与环境恶化,碳排放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全球性问题。
而低碳概念的兴起,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如何在设计中,发挥低碳的特性及优势,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建筑师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绿色材料、能源利用、节能技术等方面探讨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1. 挑选绿色材料建筑物在建造及其后维护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高能耗,大量使用化学制品及其他资源,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上的重要问题。
因此,开发和使用绿色材料已经成为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策略之一。
绿色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能耗、污染以及废弃物的产生,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如利用回收材料、生物产品等。
在建筑设计中,使用绿色材料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及其性能。
举例来说,使用结构性木材可以将碳吸收至木材中,并避免将此碳释放至环境中,又或是利用多孔陶瓷或生物石材来制造建筑。
这些绿色材料可以有助于减少建筑物的太阳能吸收及热量辐射,从而减少建筑物对空调及其他冷却设施的依赖。
2. 突破能源利用建筑物的能源利用已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热点。
建筑物所耗费的能源通常包括运行中的电力、温水、通风、照明等,而且这些能源只是建筑物总能量消耗的一小部分。
如果建筑能量的增长与碳排放量的下降相反,那么低碳战略显然就是建筑家们新的方向。
在低碳概念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冷热能利用,也就是通过有效的能源利用系统,将废弃的能量转化成有用的能量。
例如,将建筑物所生产的废热转化用于暖气与温水供应,这样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结合分散热源采取微电网、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停车场屋面光伏等方法,能够进一步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3. 推广节能技术节能技术的推广对于低碳设计有着很大的益处。
通过安装节能设备,在建筑中降低能源消耗,是推广节能技术的基本方法。
低碳理念下建筑设计应对措施近年来,低碳理念发展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措施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对低碳环保的贡献。
一、趋向能源节约型建筑建筑物是耗能较大的设施之一,建筑业也是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的主要来源。
因此,建筑业做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环境的健康状况,采用能源节约型建筑设计,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不仅可以减轻能源供需压力,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环保材料也变得越来越受到建筑界的关注。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如木材、水泥、玻璃等),是实现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要方向,既可以减少碳排放,又可以有效地避免资源浪费。
三、尽可能减少建筑中的能量消耗在建筑设计中,还应尽可能地减少建筑能量消耗。
可以通过多重厚度的保温材料隔离建筑、设计通风和照明等方面来降低热量和能源的损失。
在行政机构及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进低碳环保的倡议下,建筑设计行业应该更加注重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减少环境与天然资源的危害,做到低碳环保。
总之,建筑设计在实践中应该以低碳理念为尺度,寻求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平衡,打造更具环保性质的建筑。
其过程,需要着重通过能源节约型建筑、选择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建筑能量消耗几个方面来实现,从而做出对低碳环保贡献的表率。
数据分析是现代社会运作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展现,可以更好地发现规律、洞察趋势、提高效率、优化决策。
以下列出一些相关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1、城市人口流动情况城市人口流动情况是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总数已达8.17亿人,比上年增加1437万人。
其中,一二线城市人口量已开始趋于饱和,而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城市人口增长显著。
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应对策略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可以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能源利用和节水措施等方面进行考虑。
在建筑设计方面,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比例适度:合理设置建筑面积、布局和空间使用,避免过度建设和资源浪费。
2. 自然通风与采光:合理设置建筑朝向、窗户和通风口,利用自然气流和太阳能实现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3. 空间灵活性:设计灵活的空间布局,使得建筑能够适应不同使用需求,减少改建时的能源消耗。
4. 绿色景观设计:合理规划绿化区域,增加建筑周边植被,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室外环境质量。
5. 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建筑多功能、易模块化和可拆卸,以便于未来的维护和更新。
1. 可持续材料:选择来自可再生资源的材料,例如竹木、可回收的金属和生态砖。
2. 低碳材料:选择能耗低、二氧化碳排放少的材料,例如高效绝热材料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
3. 生态建材:选择自然、可降解的材料,避免使用有毒材料,例如可抗尘、抗菌、防腐封闭材料。
1. 太阳能利用:在建筑屋顶或立面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将剩余的电力供应给其他能源需求设施。
2. 高效绝热:采用高效绝热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物热量的散失,降低冷暖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
3. 能源回收利用:将建筑内部产生的热量、水热和机械设备排放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供给其他能源需求设施。
1. 高效节水设备:采用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抽水马桶等高效节水设备,减少水的使用量。
2. 雨水利用: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植物浇灌等非饮用用途。
3. 灌溉系统优化:合理设计植物园林的灌溉系统,根据植物对水需求的不同,灵活调整水的供给。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的快速建设和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施工过程和施工后的装饰材料都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低碳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低碳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何将低碳理念贯彻到工程建筑的设计中,减少建筑的能耗、污染物的排放,同时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在建筑设计阶段,一些人忽视了低碳的概念,导致建筑设计中的能耗增加。
基于此,建筑设计师需要合理选择绿色材料和良好的施工工艺。
建筑业需要以低碳理念为核心,开展建筑结构设计,降低能耗,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建筑业节能发展目标。
关键词: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一直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不断发展经济建设,在政策的支持下,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在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绿色、健康、环保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追求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着眼于生态效益,以“低碳”为设计工作的核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1低碳建筑设计概念低碳建筑设计通常是指在保证建筑功能和建筑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和使用环保材料,充分考虑建筑项目施工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问题。
低碳建筑会涉及到很多内容,包括生态问题、土地资源节约问题、节能问题等。
一般情况下,低碳建筑设计应实现体验式建筑方案和先进可持续发展技术的融合,以达到更好的绿色环保建筑效果。
此外,低碳建筑的设计应体现绿色、低碳、环保和科技的特点,有效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节约建设用地、水资源和建筑材料。
2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2.1加强环境特征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环境资源根据对以往建筑设计经验的分析,低碳建筑的设计质量还有待提高。
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近年来,低碳概念在建筑领域中变得越来越流行。
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
建筑作为能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减少能耗,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就是低碳概念的重要性所在。
为应对低碳概念的要求,建筑设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1. 采用高效能源系统高效能源系统的采用是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筑物的能源系统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这些系统的能源消耗占建筑能耗的大部分。
因此,对于代表高效能源系统和技术的采用需采用合适的系统,如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波动速度控制器等。
此外,高效能源系统需要充分研究和确定室内能源的消耗量,以避免过度消耗能源,减少排放。
2. 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是减少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筑外观可以影响太阳辐射直接进入室内的数量,如果建筑面积受到充分的控制,例如采用战略地板和墙面材料,建筑的光线可以充分被利用,从而减少对附加内部灯光的依赖。
同时,建筑的天窗和窗户也可以被充分利用,带来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3. 绿色材料的使用建筑内部的材料也可以对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做出贡献。
多种绿色材料,如可回收材料、低VOC涂料、自然石材、竹制材料等,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采用。
这些材料可以在环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提供更持久、更安全,更健康的建筑材料。
4. 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能够为建筑能耗的降低做出很大贡献。
例如,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建筑的照明、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从而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此外,智能化系统和智能家居技术的配合也可以充分利用建筑能源的消耗,降低建筑能耗。
综上所述,低碳概念的引入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筑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这一主题,采用高效能源系统、精心设置建筑外观、采用绿色材料、应用智能化系统等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产业蓬勃发展,环境污染也愈发严重。
为了控
制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推行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
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是指将低碳性能融入建筑设计的过程,旨在减少能源消耗、改善
环境状况及提高室内舒适性水平。
建筑的低碳施工要求从整体上考虑环境因素,从而提高
建筑的能源效率,降低由于建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首先,要充分利用节能材料。
节能材料包括太阳能反射镜、太阳能聚光灯等,它们具
有低耗能、高反射效率和耐高温特性,可有效减少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灰尘污染,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和环保的效果。
其次,要强化建筑通风设计,采用空气能、利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获得建筑的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状况,减少能源消耗。
另外,要采用外投射太阳能遮阳系统,减少建筑
物对室内环境产生的影响,有效地节约能源,促进建筑物能源综合利用。
此外,要改变耗能的设计方式,重视节约能源性能,努力减少能源的消耗。
比如,在
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能源高效冷暖气机组,将太阳辐射材料作为采暖与空调的传统能源
装置的替代品,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最后,要把低碳建筑的概念贯彻运用到实践当中,以
实现建筑本身全过程温室气体减排。
可以看出,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是朝着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
展的,应当推行有效的应对策略。
如果在设计技术上十分艰苦,改变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改进建筑工程的节能理念,加强能源管理,利用物理原理和绿色能源,提升建筑系统
的能源效率,发挥其本源的环境友好性,形成内在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低碳概念的建筑
设计。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低碳概念是指在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地球环境的破坏程度。
以下是一些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第一,选择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的能源来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供应建筑内的用电需求。
第二,优化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材料选择和设备配置,减少建筑的能源浪费。
在建筑的外墙采用隔热材料,可以减少室内外热量的传递,降低室内空调的能耗。
降低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选择低碳材料,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使用可再生材料代替传统的混凝土,减少碳排放。
在建筑的拆解过程中,可以将废弃材料进行分类和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提高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增加建筑的开窗面积,提高自然通风效果,减少使用空调的需求。
合理布置建筑的采光窗户,利用自然光线照明,减少使用人工照明的时间和能耗。
第五,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合理规划建筑附近的交通设施,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可以在建筑内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和步行道,方便居民使用绿色出行方式。
第六,加强建筑的水资源管理。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厕、浇花等非饮用水需求,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可以采用节水器具和水质循环利用系统,减少建筑对水资源的消耗。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要从能源、材料、通风采光、交通出行和水资源等方面出发,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伤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策略,可以建造出更环保、节能的建筑,为未来的世代留下一片更美好的环境。
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17-05-19T11:19:59.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郑健挺1 肖长耀2
[导读] 本文将浅谈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1身份证号码:33252619820401xxxx 杭州 310000
2身份证号码:32072119820915xxxx 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变暖问题逐渐被全民重视,低碳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筑行业也将低碳环保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应用、实施。
本文将浅谈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高,低碳环保问题是困扰城市发展建设的一大难题。
建筑行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建筑行业的低碳环保问题也备受瞩目。
低碳概念,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生活理念,伴随着生活环境变差,人们越来越关心环保问题,低碳概念应运而生。
低碳概念,主要理念是低功耗、低排放、低污染,体现在建筑行业就是让建筑保证基础功能的同时兼顾环保理念:节能、减排、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一、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的现状
随着北、上、广、深等大都市的经济迅速发展但环境却严重恶化的情况,低碳节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影响着全行业。
体现在建筑行业就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使用先进的建筑施工工艺达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尽可能实现自选循环利用的理念。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使用周期中减少对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功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
低碳概念如今建筑行业处于一个认知错误的时期,开发商人为低碳概念增加成本却并不能让收益同比增长,客户人为低碳概念房价凭空上调,并没有实际效益。
为了改善这种认知错误应该积极的介绍已经成功的低碳概念建筑示范区,例如申城的“印象钢谷”、北京电视台高楼。
在国外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公司,如德国的SBA公司、德国FTA公司、日本的日建设计,而国内的低碳建筑设计尚处于发展中。
目前中国正在开展的泡沫聚苯板外墙体保温策略正是参照德国建筑占比高达80%的外墙保温建筑,而其中70%采用的泡沫聚苯板。
中国低碳概念建筑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监管环节、行业操作流程、公众关注度都有待提高。
因低碳概念建筑涵盖专业众多、技术体统复杂、建筑质量要求高,所以常规设计、施工手段不能满足低碳概念建筑需求[2]。
提高低碳建筑的设计水平,合理应用高科技节能材料、科学施工、智能管理是我国目前低碳建筑发展的关键。
二、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发展的生存产生影响,而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
据统计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六成是来自建筑维持功能,汽车排放只占三成,为了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势在必行。
结合现在设计方法,利用成熟的3D建模系统,在设计阶段制作出整个工程项目的3D实景图,合理使用VR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可以体验到整个低碳建筑的与众不同,如果用数字来统计人一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制作成图像,看见这些图像可以提醒自己亏欠了大自然,算是社会责任心的体现。
建筑是城市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作为低碳建筑是节能、环保建筑前沿理念的体现。
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主要围绕外墙、门窗、屋顶、采暖、制冷和照明的节能,利用科学和生态技术来实现能源消耗的减少,增加新能源的发开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外墙体、光电屋面板、光电遮阳板等减少维持建筑的能源自给自足。
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运用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使用先进建筑材料、施工方法,最终构成节能、高效的低碳建筑[3]。
目前国外的优秀低碳建筑设计公司不多,国内的优秀低碳建筑设计公司更是凤毛麟角,在大的市场环境趋势下,低碳建筑设计必定会得到空前的发展。
三、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相应可持续发展政策,低碳建筑设计的发展可谓是历史的潮流滔天而来不可阻挡。
目前只有日本、德国的少数建筑设计公司在系统的做低碳建筑设计,还没有更多的建筑设计公司把低碳设计标准化[4]。
按照日本日建设计的节能标准设计,如果客户选择全部节能项目,那么会让总造价提高5%左右,却能提高30%~40%的减排效果。
这5%的造价提高对于一个动辄上十亿的项目来说是不少的预算提高,但是经过相关统计和跟踪调查,这5%的造价成本五到六年就可以收回,而一般建筑的平均寿命是三十年到五十年。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焦点。
随着人们对低碳经济体系的不断深入了解,低碳经济会被市场认可,没有低碳理念的产品项目迟早会被市场经济体系淘汰[5]。
欧洲的先进低碳建筑可在几乎不利用二次能源的基础,满足室内能源供应达到人类正常生活水平。
而在我国也有诸如:世博中国馆、成都来福士广场、重庆幻山商业中心区、杭州低碳科技馆等优秀成熟的低碳概念建筑。
这些建筑充分利用了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低耗,地源热泵或水源社泵技术实现采暖、制冷,低辐射中空节能玻璃的高透光性与太阳热辐射的低透过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对比普通玻璃能耗降低70%以上。
优秀的减排的效果、良好的经济投资收益比、舒适的生活体验,低碳概念建筑无论是从客观的发展角度,还是主观的人文体验上都是领先于传统现代建筑的,所以未来的建筑行业低碳建筑会成为主流项目,而低碳概念的建筑设计也会随之蓬勃发展。
结束语: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低碳建筑也势必会走向主流建筑市场,低碳、高效的设计理念,科学、节能的建筑建造会为建筑发展迎来又一个新时期。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低碳建筑不断地深入研究,结合客户要求、建筑建设环境不断提高设计质量,我国低碳建筑设计会不断发展和技术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赵琪.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低碳世界,2016(22):178-179.
[2] 王文锡.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6(28):84-84,85.
[3] 郭婵姣,王祖远.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7):797.
[4] 李鹏,郝颖.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5(21):10-11.
[5]王祥生,李亚丹.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63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