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中国2017年各地区油菜籽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_
- 格式:xls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情况分析作者:俞书傲樊爽爽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3年第23期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普遍采用集约化发展模式。
但化肥尤其是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过度施用,对农业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已然成为水体富氧化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对照指标,采用“区域化肥(氮肥)施用负荷”和“化肥(氮肥)施用相对适宜度”评价化肥和氮肥施用对我国九个农业区的环境影响程度,作为不同地区化肥和氮肥施用的参考,是科学、合理施用化肥,缓解我国农业环境压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化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施用负荷;相对适宜度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3-0027-04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向好,农业生产普遍呈集约化发展模式,即通过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以及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作物产量。
其中,化肥尤其是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对作物增产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表明,施用化肥使作物单产增幅55%—65%(Muhammad,2021)。
但化肥尤其是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过度施用,对农业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2020)显示,农业源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来自农业的氮、磷排放量分别为141.49万和21.20万吨,分别占总氮、总磷排放量的46.5%、67.2%。
可见,农业面源污染已然成为水体富氧化的主要原因(李万青,2014;杨巧云,2021)。
2018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 653万吨,其中,氮肥2 065.43万吨,磷肥728.88万吨,钾肥590.28万吨,复合肥2 268.84万吨。
一、我国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氮肥施用现状分析根据《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按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及行政单位的完整性,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农业区,即黄淮海平原区、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云贵高原区、华南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
1 / 1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法规类别】统计综合规定粮食管理
【发布部门】国家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7.12.08
【实施日期】2017.12.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如下:
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220千公顷(168329万亩),比2016年减少815千公顷(1222万亩),下降0.7%。
其中谷物[1]播种面积92930千公顷(139395万亩),比2016年减少1464千公顷(2196万亩),下降1.6%。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506公斤/公顷(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54公斤/公顷(3.6公斤/亩),增长1.0%。
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6075公斤/公顷(405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85公斤/公顷(5.7公斤/亩),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