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综合儿童少年卫生学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15
儿少卫生学题库绪言(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法规和重要指导依据是A、《学校卫生工作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E、《义务教育法》(二)多项选择题2、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是A、问卷调查B、身体测量C、生理生化功能的检测D、人体诊察E、体力测试5、少儿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什么样的群体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青春期E、青年期(三)填空题6、少儿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重点对象是。
(四)名词解释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五)简答题8、少儿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与哪些学科有关系?9、如何采取正确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来学好少儿卫生学?10、少儿卫生学的定义、研究目的是什么?11、在少儿卫生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哪些特点?12、少儿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和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案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A(二)多项选择题2、答案:ABCDE5、答案:CD本题考点:少儿卫生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少儿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是0-25岁,但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即处于童年期和青春期的少年儿童。
(三)填空题6、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中小学生群体。
(四)名词解释7、少年儿童卫生学,简称少儿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8、少儿卫生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生长发育、疾病防制、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等。
少儿卫生学的两大基础学科是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少儿卫生学的实践工作中,常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少儿卫生学与预防医学的其他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相互联系,这些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方法,提高了本学科对生长发育和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水平,充实和扩充了有关学校卫生领域在保健、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研究生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对于选择攻读这一专业的研究生来说,他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简而言之,是一门致力于保障儿童和妇女身心健康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从基础的医学知识到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多个层面,旨在为少儿和妇幼群体提供全面、系统的健康服务和保障。
对于研究生而言,选择这个专业意味着要深入探究许多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首先,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从胎儿时期开始,一直到青春期结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研究生需要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身体发育规律以及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
比如,婴幼儿时期的营养缺乏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和身体的发育,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在妇幼保健方面,孕期保健是重中之重。
研究生需要研究如何保障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均衡、心理健康以及预防各种孕期并发症。
产后的母婴护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包括母乳喂养的指导、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等。
同时,社会环境对少儿和妇幼健康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现代社会,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儿童和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生需要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制定、社会支持和健康教育等手段,来减轻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工作,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统计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能够揭示出少儿和妇幼健康问题的规律和趋势。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情况,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与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和合作,包括家长、医生、教育工作者以及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的研究生来说更是如此。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 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和研究动态。
(2) 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3) 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 适用对象:儿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临床医生。
3.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小组讨论、病例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1. 儿科学基本概念和发展(1) 儿科学的定义和范围(2) 儿科学的发展历程(3) 儿科学的研究动态2. 儿童生长发育(1)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体格生长指标及其测量方法(3) 生长发育异常的诊断和处理3. 营养与喂养(1) 儿童营养需求和食物来源(2) 喂养方式和技巧(3) 营养不良和喂养困难的诊断和处理4. 儿童保健(1) 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策略(2)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接种(3)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管理5. 儿童常见疾病(1) 新生儿疾病(2) 呼吸系统疾病(3) 消化系统疾病(4) 心血管系统疾病(5) 神经系统疾病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表、动画和实例,生动展示儿科学知识。
2.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病房、门诊,参与临床操作和病例讨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儿科学热点问题和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病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团队协作表现。
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
3. 实践能力评价:根据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诊断、治疗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儿科学教材。
2. 辅助资料:提供儿科学相关的期刊、论文和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 临床资源:充分利用医院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和实践。
4. 师资队伍: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儿科学专家担任主讲教师。
卫生综合考研科目卫生综合考研科目是指卫生领域中涉及到的各个学科内容,在考研备考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卫生综合考研科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预防医学、营养学、儿童卫生学、卫生法学等。
公共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学科,主要包括公共卫生的基本概念、公共卫生系统的构建和组织机构、流行病学方法、健康统计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等内容。
备考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流行病学指标、疫情监测和预警、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等内容。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病因和预防的学科,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内容。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和控制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健康与环境卫生、环境污染与卫生、室内环境与健康、环境危害与防护等内容。
职业卫生学是研究职业与健康关系及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学科,主要包括职业病基本概念、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病病因学、职业病流行病学、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内容。
预防医学是研究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学科,主要包括预防医学基本概念、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健康教育与宣传、疫苗接种与免疫等内容。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主要包括营养学基本概念、营养物质的分类与功能、膳食营养素的需求、营养与健康、营养不良与疾病等内容。
儿童卫生学是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学科,主要包括儿童卫生基本概念、儿童生长与发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儿童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内容。
卫生法学是研究卫生领域法律法规与实践的学科,主要包括卫生法学基本概念、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行政管理等内容。
卫生综合考研科目的考试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分析问题等,考试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卫生学科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备考时,考生需要通过学习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实践应用,深入理解和把握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了解国内外的前沿动态。
⼉童少年卫⽣学(⽂本)(1)第⼀章⼉童少年⽣长发育第⼀节⽣长发育指标和研究内容⽣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长发育是⼉童少年群体的基本特征之⼀,也是社会发展的⼀⾯镜⼦。
个体的⽣长发育⽔平是健康状况的反映,群体的⽣长发育⽔平则是社会发展、卫⽣保健和社会⽂明的⼀⼤标志。
对该群体发育规律的全⾯了解,对其影响因素的深⼊研究,不仅可丰富⼉少卫⽣学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也是制定⼉童少年卫⽣保健政策和⾏动纲领的基础和前提。
⽣长发育包括⾝体和⼼理两个⽅⾯的统⼀,这⼀复杂的⽣物学现象需要运⽤不同的指标。
随着基础医学和⼼理学、神经科学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长发育的研究内容呈现出从整体⽔平到基因与代谢⽔平的整合。
⼀、⽣长、发育的基本概念(⼀)⽣长(growth)⽣长是指⾝体各部分以及全⾝在⼤⼩、长短和重量上的增加以及⾝体化学成分的变化。
即⽣长包含形态⽣长(morphological growth)和化学⽣长(chemical growth)。
(⼆)发育(development)发育是指⾝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在功能上不断分化与完善的过程,也包括⼼理、⾏为和体⼒的成熟过程。
发育⼀词,通常在⽣理功能和⼼理⾏为⽅⾯使⽤较多。
⽣长和发育密不可分,⽣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寓于⽣长之中。
对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形态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功能的分化和增强。
因此,常常把⽣长发育⼀起表述,或⽤“发育”⼀词代替“⽣长”或“⽣长发育”。
(三)成熟(maturity)成熟是指⽣长和发育达到⼀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理功能、⼼理素质达到成⼈的⽔平,具备独⽴⽣活和⽣殖养育下⼀代的能⼒。
成熟⽔平或称之为成熟度(maturity degree)是指特定的⽣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平,即当时的发育⽔平与成⼈⽔平的百分⽐。
(四)⽣长发育可塑性(plasticit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活经历⽽发⽣改变的能⼒,也就是⽣长发育的可能性,意味着⽣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活经历塑造。
来源:网上整理重医卫生综合08年真题单项选择题100个名词解释:热岛效应,生物转化作用,生物富集,职业性有害因素,必需脂肪酸,环境应答基因,生物监测,RNI,食物中毒,向心率,蛋白质互补作用简答题:1.高温中暑的症状及影响因素2.介水传染病3.化学性致癌物的分类4.雌激素5.儿童心理健康卫生指述论述题: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是否合理2.病例分析:某鞋厂女工,32岁,因月经过多就诊,疑为节育器所致,吃药无效。
复查血液生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综合分析,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问:1,该病可因什么污染引起?那些工种可被污染?2,如何得出结论?请写出分析步骤3.水富营养化4.大气污染物的转归重医卫生综合09年真题单项选择题70个,每个1分名词解释(14个,每个5分)健康监测(health survillance),社区营养,catch-up growth,Heazzi body,RNI,维生素边缘缺乏,V ocs,物质蓄积,水分活度,生物转化作用,诊断性驱铅实验,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简答题(6个,每个10分)1.素食主义者存在什么样的营养问题,如何解决?2.大气污染物的转归3.水富营养化的表现及危害4.什么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何特点5.何为生长长期变化?论述题(5个,每个20分)1.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3.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意义4.病例分析:患者服用乐果自杀…问:1是何种农药中毒?2作用机制3抢救措施5.食物中毒的处理程序2013重庆医科大学卫生综合353真题回忆名词解释:ZPP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生长发育家庭聚集现象动力定型(职业卫生和儿少都考了)地氟病采光系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环境风险管理的概念内容。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概念,分类。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以及分类。
什么是生物标志及其分类。
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和预防措施。
第六章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第一节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定义与学科任务一、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简称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儿童青少年年龄范围:0~25岁,以中小学群体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任务:1.研究儿童少年机体(健康和发育状况)与教育及生活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找出影响儿童少年健康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各种积极的有利因素,以增强体质控制各种消极的不利因素以减少疾病。
3.根据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并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
二、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特点(一)研究的对象为生长发育期间的儿童少年。
(二)生活环境特殊(受教育期间),制定干预措施时要考虑到身心发育特点和实际需要。
(三)儿童少年各方面均未定型,具有很大可塑性,生理和心理状况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
第二节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解放前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我国最早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以健康检查、缺陷矫治、预防接种和环境整洁为主要内容。
多数学校卫生设备简陋,沙眼患病率为60%,农村高达75%,沙眼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
30年代,部分小学增设了卫生课。
在全国从事卫生工作的人员很少。
二、儿童少年卫生学起步和发展阶段1951-1959年:学科初建、学习苏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武汉医学院、山西医学院等相继于1951年设立了由高年教师主持的学校卫生教研组。
1952年后,全国各地陆续建立省、市、地、县级卫生防疫站,下设学校卫生科(组)。
1955年以后,各校学校卫生学授课多在50学时左右,理论与实习各半,并安排2周生产实习。
所用教材最初是翻译苏联医学院采用的学校卫生学。
1957年后多使用4院校编写的联合教材。
自1953年起,如中国医科大学组织了大规模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调查。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预防专业使用)目录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绪论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三章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第五章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第六章教育过程卫生第七章儿童少年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第八章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第九章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第十章学校卫生监督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以下简称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研究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状况以及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为成年期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本课程内容包括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儿童少年卫生服务等三部分。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儿少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儿少卫生学的相关技能操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在儿少卫生学方面具有初步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医师。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课堂讲授、自学、演示、讲座、实际操作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提问、作业、考核等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建议本课程理论课为54学时,实验课为18学时,共72学时。
课程目标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新发展,培养学生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独立工作的卫生医师。
1.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流行特征与群体预防、儿童少年脑力负荷特点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2.掌握人体测量与评价方法、学生常见健康问题筛查方法,学习疲劳评价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监督方法,熟悉骨龄评价和心理测验基本原理与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儿少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儿少卫生(学校卫生)工作实践。
教学时数分配表内容学时分配绪论2儿童少年生长发育4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4儿童少年心理卫生8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8教育过程卫生8儿童少年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4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4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8学校卫生监督2合计54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儿童少年卫生学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熟悉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学科特点、学习技能和研究方法。
了解儿童少年卫生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形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简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儿童少年卫生学学科理论基础及主要研究内容。
难点:儿童少年卫生学学科自身的学科理论和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儿童少年卫生学)五、思考题1.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2.在儿少卫生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哪些特点?3.如何采取正确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来学好儿少卫生学?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掌握青春期的概念、青春期体格与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发育的年龄性别特点以及性发育的主要表现。
熟悉生长发育的年龄分期;熟悉大脑发育的基本进程和儿童少年各年龄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了解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青春期的启动机制。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
难点: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和启动机制。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Growth(生长)Development(发育)Maturity(成熟)Cephalo-caudal pattern(头尾发展律)Centripetal pattern(向心律)Peak height velocity(生长速度高峰)Growth pattern(生长模式)Canalization(生长轨迹现象)Catch-up growth(赶上生长)Critical growth period(关键生长期)Adolescence(青春期)五、思考题1.简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简述青春期的分期及各期发育的主要表现。
3.男女青少年平均身高最高差异约10cm,结合体格发育的年龄性别特点,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掌握生长长期变化的概念及主要表现。
熟悉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原因。
了解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遗传因素和营养、体育锻炼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难点:生长长期变化的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Twin study(双生子研究)Nutrition(营养)Physical exercise(体育锻炼)Daily life system(生活作息制度)Secular growth change(生长长期变化)五、思考题1.简述遗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2.试述营养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3.生长长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有何影响?第三章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生长发育调查的目的、原则和指标的选择;横断面调查及追踪性调查的概念和目的;生长发育评价的内容。
熟悉生长发育调查的实施步骤;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曲线图法、相关回归法、营养状况评价法、指数法及发育年龄评价法等)。
了解半纵向调查方法;常用指数及派生指数的评价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长发育调查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难点:现场检测和质量控制;相关回归法。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Surve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生长发育调查)Morphological parameter(形态指标)Functional parameter(功能指标)Constitution parameter(身体素质指标)Psychology parameter(心理指标)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横断面调查)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追踪性调查)Semi-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半纵向调查)Appraisal standard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生长发育评价标准)Index method(指数法)Deviation method(离差法)Percentile method(百分位数法)Standard deviation score method(标准差分法)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method(相关回归评价法)Growth velocity(生长速度)Development age appraisal(发育年龄评价法)Nutritional status appraisal(营养状况评价法)五、思考题1.试比较横断面调查和追踪性调查。
2.在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时,应如何加强质量控制?3.如果让你组织本地区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调查,请你制订出一个周密的调查计划。
4.若对两个集体儿童发育进行比较,请列出常用的两种方法,并说出其优缺点?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心理卫生的概念;掌握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掌握儿童行为指导的概念、原则和技能。
熟悉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熟悉学校心理教育的概念和原则。
了解儿童少年心理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青春期心理咨询的概念、形式和原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儿童行为指导。
难点:儿童少年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鉴别;心理咨询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实习。
四、专业外语词汇Mental hygiene(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problem(心理卫生问题)Behavior problem(行为问题)Behavior disorder(行为障碍)Behavior guidance(行为指导)Psychological counseling(心理咨询)五、思考题1.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目标是什么?2.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3.儿童行为指导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4.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五章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健康监测的含义和指标及其实施方法;掌握与学习、生活习惯关系密切疾病(近视眼、龋齿)的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熟悉儿童少年患病率特点及主要死因;熟悉营养相关疾病和成年期疾病的预防。
了解近视的形成机制;了解沙眼、弱视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近视、龋齿的防治。
难点:健康监测的质量控制;近视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Health surveillance(健康监测)Myopia(近视眼)Refractive error(屈光不正)Refractive myopia(屈光性近视)Axial myopia(轴性近视)Dental caries(龋齿)Trachoma(沙眼)Amblyopia(弱视)Obesity(肥胖)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Iron-deficiency anemia(缺铁性贫血)Ascariasis(蛔虫病)Adulthood diseases(成年期疾病)五、思考题1.健康监测的含义和指标。
2.简述儿童少年时期的患病特点。
3.近视、龋齿的防治方法。
第六章教育过程卫生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体质的概念;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卫生意义;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制定作息制度的原则;一日生活制度各要素的卫生要求。
熟悉体育锻炼对儿童青少年各系统的影响;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疲劳、疲倦和过劳的概念;学习疲劳的表现和评定方法。
了解学校体育的医务监督;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心理基础;生产劳动教育卫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
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点及其卫生意义,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
难点:体育锻炼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点;学习疲劳的评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实习。
四、专业外语词汇Educational process(教育过程)Health of educational process(教育过程卫生)Physical exercise(体育锻炼)Health of physical exercise(体育锻炼卫生)Constitution(体质)Sports loading(运动负荷)Sports trauma(运动创伤)Dominant rule(优势法则)Starting regulation(始动调节)Dynamic finalization(动力定型)Mosaic situation(镶嵌式活动)Protective inhabit(保护性抑制)Final arouse(终末激发)Fatigue(疲劳)Defatigation(过劳)Daily regime(作息制度)五、思考题1.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有哪些?2.体育锻炼对人体各系统会产生哪些影响?3.如何对一个儿童的体质发育进行综合评价?需选用哪些指标?4.影响学生脑力活动的因素有哪些?5.评价学习负荷的生理学依据是什么?第七章儿童少年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儿童少年伤害的概念、分类;掌握儿童少年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掌握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