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准则_基本准则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71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5)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8)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9)第一节资产 (9)第二节负债 (11)第三节净资产 (12)第四节收入 (12)第五节费用 (13)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4)第六章附则 (15)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7)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7)第一章总则 (17)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7)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7)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19)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20)第六章附则 (20)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21)第一章总则 (21)第三章长期投资 (22)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2)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2)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5)第五章附则 (26)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7)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8)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0)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0)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2)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2)第六章附则 (33)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4)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6)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7)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7)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39)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39)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42)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3)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5)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5)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7)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7)第六章附则 (48)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50)第一章总则 (50)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50)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51)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2)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4)第六章附则 (54)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6)第一章总则 (56)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7)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59)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60)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2)第七章附则 (63)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4)第一章总则 (64)第二章举借债务 (65)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67)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69)第五章预计负债 (70)第六章披露 (72)第七章附则 (73)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关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要求,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我部加快了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
本着立足我国国情、适当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原则,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起草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征求意见稿)。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起草背景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于年前后,主要涵盖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有关基金会计制度等。
在会计核算基础上,现行政府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
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基础上还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双分录”的记账方式,同时记录非现金资产和负债,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
随着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对政府权责发生制财务信息需求的日益凸显,现行预算会计信息无法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存量情况,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情况,导致一些政府资产管理基础信息缺失,一些政府债务管理不够科学规范,政府单位的运行成本不透明,难以准确反映政府财务状况,也难以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与此同时,在政府会计领域引入权责发生制也成为国际公共财政管理的发展趋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也纷纷敦促各国政府尽快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政府会计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目标是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6)第一章总则 (6)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8)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9)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10)第一节资产 (10)第二节负债 (12)第三节净资产 (13)第四节收入 (14)第五节费用 (14)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5)第六章附则 (17)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8)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8)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9)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20)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21)第六章附则 (21)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22)第一章总则 (22)第二章短期投资 (22)第三章长期投资 (23)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3)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4)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6)第五章附则 (27)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8)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30)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1)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1)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3)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4)第六章附则 (34)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5)第一章总则 (35)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5)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7)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8)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8)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40)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40)第六章附则 (41)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42)第一章总则 (42)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43)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5)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6)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6)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8)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9)第六章附则 (50)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51)第一章总则 (51)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52)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53)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4)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6)第六章附则 (56)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8)第一章总则 (58)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9)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61)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62)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4)第六章披露 (65)第七章附则 (65)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6)第一章总则 (66)第二章举借债务 (67)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69)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72)第五章预计负债 (73)第六章披露 (75)第七章附则 (76)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最新政府会计准则及解读2017年1月1日执行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5年10月23日,楼继伟部长签署财政部令第78号公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称《基本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以下是《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
前款所称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本准则。
第三条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
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附件:政府会计准则第9号——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财务报表是对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表至少包括下列组成部分:(一)资产负债表;(二)收入费用表;(三)附注。
政府会计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政府会计主体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规定;其他政府会计主体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其他相关会计制度。
其他政府会计准则有特殊列报要求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持续运行为前提,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相关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政府会计主体不应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也不能通过充分披露相关会计政策而纠正不恰当的确认和计量。
如果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特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对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的影响时,政府会计主体还应当披露其他必要的相关信息。
第五条除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外,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第六条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和财政部发布的其他有关规定(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要求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除外。
第七条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某些项目的重要性程度不足以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中单独列示,但对理解报表具有重要性的,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第八条财务报表某些项目的省略、错报等,能够合理预期将影响报表主要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
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点:政府会计基本准则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点要扎实掌握,夯实基础。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复习,也就是多花些时间,用功夫,彻底弄懂记牢。
也要劳逸结合,学习四十分钟就可以休息五分钟。
像这种立志说自己今天不学完五个章节就不睡觉,感觉自己学的很多,但是什么都没记住,其实是在浪费201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
政府会计基本准则2015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政府会计主体《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即“政府会计主体”)。
各级政府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负责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
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基本准则》。
(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及目标《基本准则》确立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1.“双功能”。
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预算收入和全部预算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财务会计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
2.“双基础”。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3.“双报告”。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1]部长:楼继伟2015年10月23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
前款所称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本准则。
第三条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
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六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为前提。
第八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按规定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5)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6)第一节资产 (6)第二节负债 (8)第三节净资产 (10)第四节收入 (10)第五节费用 (11)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1)第六章附则 (13)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4)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4)第一章总则 (14)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5)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5)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17)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18)第六章附则 (18)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短期投资 (19)第三章长期投资 (19)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0)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0)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3)第五章附则 (23)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4)第一章总则 (24)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5)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6)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28)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28)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0)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0)第六章附则 (31)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1)第一章总则 (31)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2)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4)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5)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5)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36)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37)第六章附则 (38)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38)第一章总则 (38)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39)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1)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3)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3)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5)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5)第六章附则 (46)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48)第一章总则 (48)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48)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49)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0)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2)第六章附则 (52)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4)第一章总则 (54)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5)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57)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58)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0)第六章披露 (60)第七章附则 (61)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2)第一章总则 (62)第二章举借债务 (63)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65)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67)第五章预计负债 (68)第六章披露 (70)第七章附则 (7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全文及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楼继伟2015年10月23日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
前款所称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
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不适用本准则。
第三条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
第五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政府决算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六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条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为前提。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6)第一章总则 (6)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8)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9)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10)第一节资产 (10)第二节负债 (12)第三节净资产 (14)第四节收入 (14)第五节费用 (15)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5)第六章附则 (17)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8)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9)第一章总则 (19)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9)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9)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21)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22)第六章附则 (22)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23)第一章总则 (23)第二章短期投资 (23)第三章长期投资 (24)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4)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5)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7)第五章附则 (28)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9)第一章总则 (29)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30)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31)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3)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3)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4)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5)第六章附则 (36)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7)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9)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40)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40)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41)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42)第六章附则 (43)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44)第一章总则 (44)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45)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6)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8)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8)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50)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51)第六章附则 (52)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53)第一章总则 (53)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54)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55)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6)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8)第六章附则 (58)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62)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64)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64)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6)第六章披露 (67)第七章附则 (68)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8)第一章总则 (68)第二章举借债务 (70)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72)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75)第五章预计负债 (76)第六章披露 (77)第七章附则 (78)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