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存货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对存货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对存货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对存货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对存货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摘要]企业现金管理的传统模式是“存货模式”。用“存货模式”计算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与实际执行结果往往相差甚远。“存货模式”的现金流入假设——证券的出售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主流,现实意义不大。每次证券变现转换成本接近于零时,会使“存货模式”失去意义。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是存在的,而且是一个可变值。在确定此可变值时应考虑定期性现金流出,当天的不规则现金流出和上市维持日常运作的每日现金使用量。

[关键词]存货模式;最佳现金持有量;现金流出

企业的现金管理除了做好日常收支,加速现金流转速度外,还需控制好现金持有规模,即确定适当的现金持有量。对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很多,在众多的财务管理教材中目前流行甚广、影响最大的是“存货模式”,如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中国人民大学的教科书等。但笔者认为,“存货模式”对“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不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一、一般教材中“存货模式”的计算方法

“存货模式”的着眼点是现金持有成本最低。在现金持有成本中,管理成本因其相对稳定并同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因此“存货模式”将其视为无关成本而不予考虑。由于现金是否会发生短缺、短缺多少、各种短缺情形发生时可能的损失如何等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不易计量,因此“存货模式”对短缺成本也不予考虑。在“存货模式”下,只考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持有现金所放弃的投资收益,通常用有价证券利息率表示,它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转换成本是指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固定成本,如证券过户费、通讯费、固定手续费等,这种成本只与交易次数有关。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使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机会成本)。

公式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1)货币支出均匀发生;(2)现金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易于预测。按此公式计算出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一般为某一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的1/5至1/3。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现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现金管理,规范现金结算行为,根据国家《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所属分公司、子公司。 第二章现金支出管理 第三条开户单位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1.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 2.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3.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4.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5.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6.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7.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第四条前款结算起点定为1 000元。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 第五条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第六条转账结算凭证在经济往来中,具有同现金相同的支付能力。在销售活动中,不得对现金结算给予比转账结算优惠待遇;不得拒收支票、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 第七条开户银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核定开户单位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 第三章现金收入控制的集中银行方法

第八条集中银行,是指通过设立多个策略性的收款中心来代替通常在公司总部设立的单一收款中心,以加速账款回收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缩短从顾客寄出账款到现金收入企业账户这一过程的时间。 1.具体做法是: (1)企业以服务地区和各销售区的账单数量为依据,设立若干收款中心,并指定一个收款中心(通常是设在公司总部所在地的收账中心)的账户为集中银行。 (2)公司通知客户将货款送到最近的收款中心而不必送到公司总部。 (3)收款中心将每天收到的货款存到当地银行,然后再把多余的现金从地方银行汇入集中银行——公司开立的主要存款账户的商业银行。 2.设立集中银行主要有以下优点: (1)账单和货款邮寄时间可大大缩短。账单由收款中心寄给该地区顾客,与由总部寄发账单相比,顾客能较早收到账单。顾客付款时,货款邮寄到最近的收款中心,通常也比直接邮往总公司所需时间短。 (2)支票兑现的时间可缩短。收款中心收到顾客汇来的支票存入该地区的地方银行,而支票的付款银行通常也在该地区内,因而支票兑现较方便。 3.但集中银行也有如下缺点: (1)每个收款中心的地方银行都要求有一定的补偿余额,而补偿余额是一种闲置的不能使用的资金。开设的中心越多,补偿余额也越多,闲置的资金也越多。 (2)设立收款中心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花费较多。所以,财务主管在决定采用集中银行时,不可忽略这两个缺陷。 第四章现金收入控制的锁箱系统方法 第九条锁箱系统是通过承租多个邮政信箱,以缩短从收到顾客付款到存入当地银行的时间的一种现金管理办法。 采用锁箱系统的具体做法是: (1)在业务比较集中的地区租用当地加锁的专用邮政信箱。 (2)通知顾客把付款邮寄到指定的信箱。

最低、最高、安全库存量的计算公式

最低库存量(成品)=最低日生产量×最长交付天数+安全系数/天 最低库存量=安全库存+采购提前期内的消耗量 最低库存量=日销售量*到货天数+安全系数/天 最高储备日数=供应间隔日数+整理准备日数+保险日数 最高储备量=平均每日耗用量×最高储备日数 当某种物资库存量达到或将超过此定额时,应暂停进货。其超过部分,即构成超定额储备。 客户需求不确定、生产过程不稳定、配送周期多变、服务水平高低等是影响安全库存的重要因素。根据经典的安全库存公式,安全库存SS是日平均需求d、日需求量的标准差σ、提前期L(补货提前期和采购提前期)、提前期L的标准差σL和服务水平CSL的函数,故有: (1) 式中:SS——安全库存,——提前期的平均值,——日平均需求量, z——某服务水平下的标准差个数,σd——日需求量d的标准差,σL——提前期L的标准差。 式(1)即经典的安全库存公式,看起来简单,可是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却颇为复杂,原因是数据收集量难度很大,例如对于具有几千至几万种物料的制造业企业或大中型零售企业而言,收集关于物料或产品的日需求量d和提前期L的数据,其难度之大可以预期。而且,理论或方法越复杂,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越受到限制。我们曾调研了广东省十几家实施了ERP系统的企业,发现这些企业都是根据简单的经验法则来确定安全库存SS。签于此,在需求随机分布并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下。根据提前期不变和提前期可变这两种不同的情况,本文将分别提出两个简洁实用的SS公式。

1.提前期L不变 目前众多企业都重视供应链管理,强调快速响应和协同预测,实施ERP、SCM和电子商务来加强信息交流,并且大幅改善了运输条件和准时交货,强调对提前期变异的管理,因而提前期的变异可以视为很小。在需求随机分布并服从正态分布和提前期不变的假设下,式(1)的第二项为零,故式(1)简化为: (2) 不妨设一个时间单位周期为T(T=周、旬、月、季等),根据统计学中一系列独立事件的方差等于各方差之和,单位周期的需求量标准差σT即与日需求量标准差σd之间有如下关系式: (3) 综合式(2)、式(3),得: (4) 这是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安全库存SS公式。 2.提前期L可变 如果提前期L变化很大,则式(1)的第二项不为零,设式(1)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存在如下关系: (5) 本文把式(5)的k称为调整系数,综合式(1)、式(3)、式(5),得: (6) 式(6)是提出的第二个安全库存SS公式。式中,定义k为调整系数,k∈[O,K](K是一个充分大的正数)。若k=0,则提前期L不变,式(6)就变成了式(4)。

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方法和例题

最佳现金持有量 Ⅰ、考点分析: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随机模式和现金周转模式。 1、成本分析模式: (1)含义: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寻找使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现金持有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现金持有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即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 【提示】成本分析模式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方法,其中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项之和的总成本线是一条抛物线,该抛物线的最低点即为持有现金的最低总成本。 2、存货模式: (1)含义:存货模式是通过分析机会成本与交易成本,寻找使这两者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考虑相关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 种类含义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 同向变化关系 机会成本占用现金的代价,表现为因持有现金不能 将其投资到生产经营领域而丧失的收益。 与现金的平均持有量成反比 交易成本企业每次以有价证券转换回现金是要付 出代价的(如支付经纪费用)。 (3)计算公式: 式中: C*――最佳现金持有量 T――一定时期内的现金需求量 F――每次现金转换的交易成本 K――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率 【提示】 ①现金交易成本假定每次的交易成本是固定的,且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使用量是确定的;②存货模式模式简单、直观;主要是假定现金的流出量稳定不变,实际上这是很少的。 3、随机模式 (1)基本原理:A:测算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B:当持有现金量达到控制上限时,购入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下降;C:当持有现金量降到控制下限时,则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使现金持有量回升;D:若持有现金量在控制上下限之内的,是合理的,不必理会。 (2)应用前提:企业的现金未来需求总量和收支不可预测,此法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存货成本如何计算结转

存货成本如何计算结转?4种方法3个案例一文讲清! 计算结转存货成本总出错,“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总是分不清,应如何解决?在实务中,各位财务小伙伴是否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呢?别急,今天小编就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相关规定来帮您答疑解惑啦!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例1.2019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商品购销情况如下: 12月1日结存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万元;12月15日购入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1.1万元;12月18日销售商品100件;12月20日购入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2万元;12月28日销售商品250件。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与月末结存的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本月可供发出的商品成本 =100*1+200*1.1+100*1.2=440万元 本月发出商品成本 =100*1+200*1.1+50*1.2=380万元 月末结存成本=440-380=60万元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例2.2019年12月甲公司持有的某商品购销情况如下: 12月1日结存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万元;12月15日购入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1.1万元;12月18日销售商品100件;12月20日购入商品100件,单位成本为1.2万元;12月28日销售商品250

库存现金管理制度

库存现金管理制度 一、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1、钱账分管制度: (1)现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的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 (2)出纳人员不得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和保管。 (3)出纳人员不得负责非现金账户的记账工作。 2、库存现金开支审批制度: (1)各种报销凭证,必须至少有经手人、证明人、批准人三人及以上签字。 (2)职工因公借款必须经过相关领导签字批准。 3、库存现金日清月结制度:“现金日记账”要做到日清,出纳人员应对当日的库存现金收付业务全部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结出当日发生额和账面余额,并与库存现金的实存金额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月结是指出纳人员必须对库存现金日记账按月核对。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制度。 1、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库存现金”总分类账,由负责总账的会计人员进行总分类账核算。 2、库存现金的明细分类核算。为了加强库存现金的管理与核算,“现金日记账”应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收款或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

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结出账面余额,并与实际库存额核对相符。 三、库存现金收支的控制制度。 1、单位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困难的,不得在个人手中停留超过一个工作日。 2、单位支付库存现金应从限额中支付或从银行提取,不得坐支现金收入。 3、应尽可能多地使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款项。 4、各单位购买国家专控的商品一律采用转账的方式支付,不得以库存现金支付等。 四、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制度。 库存现金的清查应采用实地盘点法。通过对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现金日记账余额相核对,查明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 1、现金出纳人员应于每日营业终了结出现金日记账余额并实地盘点现金,如发现账实不符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2、专门财产清查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在现金出纳人员日常盘点的基础上,还应由专门财产清查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复核、检查性盘点。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成本就是那些物品和资源所需成本,它还包括订货费、购买费、保管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考虑如何为企业开源节流。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通过提高库存周转次数、加快资金回转、降低运营成本。这里为您整理了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帮助您通过管理库存来改善客户服务水平、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通过节流增加利润。 一、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 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 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 入存货数量) 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 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 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 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 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 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库存现金管理内控制度

库存现金管理内控制度 (1)钱账分管制度。注意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库存现金开支的审批制度; (3)库存现金日清月结; (4)库存现金保管制度,注意限额内的库存库存现金当日核对清楚后,一律放入保险柜中。 会计凭证的假账手法之白条顶库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就不得不知道会计常见的造假方法。只要知道了这些方法,才能更好的审查公司账务。白条顶库,就是公司常见的一种会计凭证作假方法。 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项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主要手法有: 1、打白条子,即以个人或单位的名义,在白纸上书写证明收支款项或领发货物的字样,作为发票来充当原始凭证。 2、以收据代替发票 这种手法经常用来偷逃税款,一些个体私营业主,当面对消费者为个人时,只开具收据来证明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不开发票,以避免税务机关的检查而偷逃税款。 3、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如以零售、批发商业发票来代替饮食服务行业发票。

4、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 如:不加盖财务专用章,有关人员不签字等。 在当今经济生活中,使用“白条”报账的情况较多,有的单位购进商品,支付劳务费用没有取得正式发票,而以收据或手写白条入账;有的单位个人通过一些借口借用单位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由于种种原因,钱花掉了,又无正式发票,为了弥补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出现的短缺,大都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白条”(如由业务经办人员写一纸说明,有的甚至经办人员都不签字而由会计人员作一说明等)顶库,对“白条”的真实性、合法性没有严格审核和把关。例如,有的单位为了给职工多搞“福利”,由经办人以付给某公司劳务费2万元名义取出现金,直接发给职工,但并未从对方公司取得劳务费发票,而是由其出具一说明并加盖总经理办公章印章入账。 招待费审计的窍门 招待费审计的窍门主要有: 首先,要进行纵横比较,分析发现是否存在支出异常现象。 在审计初期,对账面反映的招待费支出先要进行比较分析,所谓“纵”是指将被审计期间的招待费发生数额与以往年度数额进行比较;所谓“横”是指将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招待费发生数额与情况类似的其他单位比较。通过比较,查看是否有突然的增减变化,借此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二,要跟进资金流向,查找是否存在转移资金进行吃喝。

安全库存评估计算

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Safety Stock,简称SS)也称安全存储量,又称保险库存,是指为了防止不确定性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临时用量增加、交货误期等特殊原因)而预计的保险储备量(缓冲库存)。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在给定安全库存的条件下,平均存货可用订货批量的一半和安全库存来描述。 安全库存(又称保险库存)是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突发性大 安全库存 量订货或供应商延期交货)影响订货需求而准备的缓冲库存,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零库存生产,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零库存生产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一般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每日需求量、交货时间、供应商的配合程度,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控制不好的话,企业很容易因为断货,而影响生产,进而影响企业的交货,给企业造成损失。所有的业务都面临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各异。从需求或消费者一方来说,不确定性涉及到消费者购买多少和什么时候进行购买。处理不确定性的一个习惯做法是预测需求,但从来都不能准确地预测出需求的大小。从供应来说,不确定性是获取零售商等的需要,以及完成订单所要的时间。就交付的可靠性来说,不确定性可能来源于运输,还有其他原因也能产生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带来的结果通常是一样的,企业要备有安全存货来进行缓冲处理。在给定安全库存的

条件下,平均存货可用订货批量的一半和安全库存来描述。安全库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动用,只有在库存量过量使用或者送货延迟时,才能使用。 安全库存的确定是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基础上的。首先,假设库存的变动是围绕着平均消费速度发生变化,大于平均需求量和小于平均需求量的可能性各占一半,缺货概率为50%。 安全库存越大,出现缺货的可能性越小;但库存越大,会导致剩余库存的出现。应根据不同物品的用途以及客户的要求,将缺货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允许一定程度的缺货现象存在。安全库存的量化计算可根据顾客需求量固定、需求量变化、提前期固定、提前期发生变化等情况,利用正态分布图、标准差、期望服务水平等来求得。 产生根源 安全库存 1、为缩短交期(Lead time) 2、投机性的购买 3、规避风险 4、缓和季节变动与生产高峰的差距 5、实施零组件的通用化.

存货核算方法

存货核算方法 计划成本法核算 计划成本法1.1--购入原材料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计划成本法1.3--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法--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法--购入原材料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购入原材料2.1--票到货未到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购入原材料2.2--货到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购入原材料3.1--货到票未到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购入原材料3.2--冲销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购入原材料3.3--票到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购入原材料3.4--票到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法核算 外购商品--货款已支付,材料已验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1.1--采购时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1.2--货到时 借:库存商品 贷:在途物资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2.1--货到票未到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2.2--冲销暂估入账 借:库存商品(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外购商品(一般纳税人)2.3--收到发票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小规模纳税人(料票同时到达的实际成本法核算)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小规模纳税人(料未到票到的实际成本法核算) 借:在途物资 贷:应付账款 小规模纳税人(料到的实际成本法核算)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存货的其他核算 周转材料的核算 购入包装物1.1 借:周转材料 贷:银行存款 生产领用包装物1.2 借:生产成本 贷:周转材料

库存现金管理.doc

甘肃销售分公司库存现金管理流程说明 流程编号及名称:R/CM13.02.05库存现金管理 一、流程简介: 1、流程内容 本流程描述库存现金的收支、盘点等日常管理工作。 2、流程的起止点 库存现金管理流程自现金收支开始,至现金盘点工作完成处理为止。 3、术语解释: 现金:本流程所指现金是狭义的现金,即库存现金。 二、流程涉及部门及职责 1、业务主管部门及职责: 财务资产处、财务资产部:负责确定现金使用范围和库存现金定额,办理现金支付业务,负责将超定额的现金和收到的现金交存银行,负责现金的管理,负责现金的安全,组织现金的日常和抽查盘点工作。 2、业务参与部门及职责: 三、流程涉及的相关制度和记录 1、制度:《现金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8月16日国务院发布) 2、记录:《现金盘点表》 四、涉及风险和相关控制 此处暂不填写,待内控项目组确定统一方法后补充和完善。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阑珊灯火,映照旧阁。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流年为祭。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寂寞琉璃,荒城繁心。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安全库存量的计算

安全库存量的计算 安全库存量的大小,主要由顾客服务水平(或订货满足)来决定。所谓顾客服务水平,就是指对顾客需求情况的满足程度,公式表示如下: 顾客服务水平(5%)=年缺货次数/年订货次数 顾客服务水平(或订货满足率)越高,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越少,从而缺货成本就较小,但因增加了安全库存量,导致库存的持有成本上升;而顾客服务水平较低,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较多,缺货成本较高,安全库存量水平较低,库存持有成本较小。因而必须综合考虑顾客服务水平、缺货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安全库存量。 对于安全库存量的计算,将借助于数量统计方面的知识,对顾客需求量的变化和提前期的变化作为一些基本的假设,从而在顾客需求发生变化、提前期发生变化以及两者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分别求出各自的安全库存量。 1.需求发生变化,提前期为固定常数的情形 先假设需求的变化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由于提前期是固定的数值,因而我们可以直接求出在提前期的需求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或者可以通过直接的期望预测,以过去提前期内的需求情况为依据,从而确定需求的期望均值和标准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让人容易理解。 当提前期内的需求状况的均值和标准差一旦被确定,利用下面的公式可获得安全库存量SS。 σ SS=Z L D σ---在提前期内,需求的标准方差; 其中: D L---提前期的长短; Z ---一定顾客服务水平需求化的安全系数(见下表) 例: 某饭店的啤酒平均日需求量为10加仑,并且啤酒需求情况服从标准方差是2加仑/天的正态分布,如果提前期是固定的常数6天,试问满足95%的顾客满意的安全库存存量的大小? 解:由题意知: σ=2加仑/天,L=6天,F(Z)=95%,则Z=1.65, D

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方法和例题

I 、考点分析: 最佳现金持有 量的确定方法 有成本 分析模 式、存货 模式、随机模 式和现金 周转 模式。 1成本分析模式: (2)现金持有成 本:机会 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成本种类 含义 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 机会成本 占用现金的代价,表现为因持有现金不能将其 投资到生产经 营领域而丧失的收益。 同向变化关系 管理成本 管理现金的各种开支,如管理人员工资、安全 措施费 等。 无明显的比例关系 短缺成本 缺之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 使企业蒙 受的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 反向变化关系 (3) 决策原则: 现金持有总成本最低时的现 低时的现金持有量。 金持有量即机会成本、 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之 和最 【提示】成本分析模式是一 种传统 的分析 方法,其 中机会 成本、 管理成本 和短 缺成本一项之和的总成本线是一 条抛物 线,该 抛物线的 最低点 即为持 有现金的 最低 总成本。 2、存货模式: (1)含义:存货 模式是通 过分析 机会成 本与交易 成本,寻找使 这两者总 成本最 低的现金持有量。 (2)考虑相关成 本:机会 成本、交易成 本。 种类 含义 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 最佳现金持有量 (1)含义:成本 现金持有量。 分析模式 是通过 分析持 有现金的 成本, 寻找使持有成本最低的

同向变化关系 机会成本 占用现金的代价,表现为因持有现金不能将其投资 到生产经营领域而丧失的收益。 交易成本企业每次以有价证券转换回现金是要付出代价的 与现金的平均持有量成反比 (如支付经纪费用)。 (3)计算公式: C= J(2C 旳/恳 式中: C 最佳现金持有量 T――一定时期内的现金需求量 F——每次现金转换的交易成本 K――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率 【提示】 ①现金交易成本假定每次的交易成本是固定的,且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使用量是确定的;②存货模式模式简单、直观;主要是假定现金的流出量稳定不变,实际上这是很少的。 3、随机模式 (1)基本原理:A:测算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B:当持有现金量达 到控制上限时,购入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下降;C:当持有现金量降到控制 下限时,则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使现金持有量回升;D:若持有现金量在控制上下限之内的,是合理的,不必理会。 (2)应用前提:企业的现金未来需求总量和收支不可预测,此法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库存现金管理制度

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f-j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它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本章所说的现金指库存现金,属于狭义的现金概念。 一、现金的使用范围 现金的使用范围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可以使用库存现金进行结算的范围,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现金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现金的使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 2.个人的劳务报酬,包括如设计费、装潢费、安置费、制图费、化验费、测试费、法律服务费、技术服务费、代办服务费及其他劳务费费用等。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174会计基础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库存现金支出,如退休金、抚恤金、学生助学金、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 5.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如金银、工艺品、废旧物资等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按规定结算起点为1 000元,超过结算起点的,应实行银行转账结算。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库存现金的其他支出。 凡不属于国家库存现金结算范围的支出,一律不准使用库存现金结算,而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二、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是指为保证企业日常零星支付按规定允许留存的库存现金的最高数额。由银行核定,核定的依据一般是企业3~5天的正常开支需要量,远离银行机构或交通不便的企业可以依据情况适当放宽,但最高不超过l5天的开支需要量。企业每日结存的库存现金不能超过核定的库存限额,超过部分,应按规定期限及时送存银行。 三、库存现金收支的规定 1.企业库存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当日送存如有困难,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2.企业支付库存现金,可从企业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中提取,不得从本企业的库存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库存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库存现金,应事先提出限额和用途,报请开户银行核定,并在事后将坐支情况通知银行。 3.企业在规定范围内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出库存现金支票,经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 4.企业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库存现金的,应向银行

安全库存量的计算方法

安全库存量的计算方法 安全库存量的大小,主要由顾客服务水平(或订货满足)来决定。所谓顾客服务水平,就是指对顾客需求情况的满足程度,公式表示如下: 顾客服务水平(5%)=年缺货次数/年订货次数 顾客服务水平(或订货满足率)越高,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越少,从而缺货成本就较小,但因增加了安全库存量,导致库存的持有成本上升;而顾客服务水平较低,说明缺货发生的情况较多,缺货成本较高,安全库存量水平较低,库存持有成本较小。因而必须综合考虑顾客服务水平、缺货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安全库存量。 对于安全库存量的计算,将借助于数量统计方面的知识,对顾客需求量的变化和提前期的变化作为一些基本的假设,从而在顾客需求发生变化、提前期发生变化以及两者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分别求出各自的安全库存量。 1.需求发生变化,提前期为固定常数的情形 先假设需求的变化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由于提前期是固定的数值,因而我们可以直接求出在提前期的需求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或者可以通过直接的期望预测,以过去提前期内的需求情况为依据,从而确定需求的期望均值和标准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让人容易理解。 当提前期内的需求状况的均值和标准差一旦被确定,利用下面的公式可获得安全库存量SS。 SS=Z* SQRT(L) * STD 其中: STD ---在提前期内,需求的标准方差; L ---提前期的长短; Z ---一定顾客服务水平需求化的安全系数 例: 某饭店的啤酒平均日需求量为10加仑,并且啤酒需求情况服从标准方差是2加仑/天的正态分布,如果提前期是固定的常数6天,试问满足95%的顾客满意的安全库存存量的大小? 解:由题意知: STD =2加仑/天,L=6天,F(Z)=95%,则Z=1.65, 从而:SS=Z* SQRT(L) * STD=1.65*2.* SQRT(6) =8.08 即在满足95%的顾客满意度的情况下,安全库存量是8.08加仑。 2.提前期发生变化,需求为固定常数的情形 如果提前期内的顾客需求情况是确定的常数,而提前期的长短是随机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SS为 SS=Z* STD2 * d

企业存货的成本核算方式

企业存货的成本核算方式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承德会计资格考试网上公布相关企业存货的成本核算方式等内容总结如下: 在存货计算的实务中,先进先出的采购发票与暂估不一致,存货核算出库成本如何计算呢?例如:物料A上月采购1000件,发票未到,估计价格6元入库;本月发票入账价格为8元,类似此种情况在存货计算上如何处理? 一般企业存货有两种核算方式——标准成本制和实际成本制。对于标准成本制的结算模式,进出库存的单位成本均以标准成本入账,月中如遇标准成本更改,月底计价时,将追溯至月初的第一笔交易信息,保证标准成本的统一性。 在ERP系统中,与标准成本计算相关的单据主要包括领料单、退料单、入库单、进货单、退货单和调拨单等单据,最终均以同一价格核算。标准成本多用于生产入库模式计算,一般需要给定标准人工费、标准的制造费、标准材料费和标准加工费用等,通过逐级卷算确定存货成本。 实际成本制的计价方法有如下几种:月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分批认定法等。月加权平均的目的是让本月份耗用的单位成本一致化。如果两次进货的进价不同,为了让同一月份的领料单位成本一致,那月底一般要对进货的材料重新统一计价,ERP系统会依照系统设置自动完成。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分析(表一): 月加权平均单价=(2000+3000+1500)/(100+100+100)=21.667 月加权计算后的单价及金额变动如(表二): 先进先出法是按照存货的流转顺序,采取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或存货变质度的影响较大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来确定其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仓库实务上的先进先出和财务存货核算上的先进先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文里的先进先出,指的是财务存货核算意义上的先进先出的计价方法。与加权平均法比较,先进先出法对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主要体现如下:当存货总体上升时,存货核算结果是最高的期末存货结存、最低的销货成本和最高的毛利;当存货成本下降时,存货核算结果得到最低的期末存货、最高的销货成本和最低的毛利。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分析: 9日以10元价格购入50件产品A,10日以9.5元价格购入10件产品A. 11日领出30件A产品,11日的领料细节为: 领出9日入库物料30件,单价10元,金额300元。 12日以11元价格购入20件产品A. 15日领出35件产品A,15日的领料细节为: 领出9日购入物料20件,单价为10元,金额200元。 领出10日购入物料10件,单价为9.5元,金额95元。 领出12日入库物料5件,单价为11元,金额55元。 合计:领出35件,总金额350元,单价即为10元。 分批认定法,又称个别计价法或具体辨认法,指对每次出库的物料进行个别辨认,看属于哪批或哪几批入库,然后分别按照所属各批的入库成本来确定出库成本。通常适用于体积大、成本高、数量较少的物料,或需要进行订单成本核算的业务背景(例如CTO)。在ERP系统中运用分批认定法,一般是结合“批号”来实现。由于同一批号可能存在多笔入库,分批认定法的出库成本就有多种计算方式以供选择:批内先进先出,批内加权平均等。批内先进先出,本质上仍是先进先出核算方法。只是在“品号+批号”两个维度,进行先进先出核算。 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企业在日常采购活动中,暂时未收到结算发票,但已拥有所采购的生产原料或商

库存现金管理规定

库存现金管理规定 1、库存现金限额概念,是指国家规定由开户银行给各单位核定一个保留现金的最高额度。核定单位库存限额的原则是,既要保证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合理需要,又要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开户单位由于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现金限额,应按必要手续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2、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管理。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规范现金管理,同时又能保证开户单位的现金正常使用,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库存现金限额由开户银行和开户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商定,凡在银行开户的单位,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数额作为该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其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天数可以适当放宽在5天以上,但最多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量。 库存现金限额每年核定一次,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其核定具体程序为: (1)开户单位与开户银行协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每日零星支出额×核定天数每日零星支出额=月(或季)平均现金支出额(不包括定期性的大额现金支出和不定期的大额现金支出)/月(或季)平均天数(2)出开户单位填制“库存现金限额申请批准书”。 (3)开户单位将申请批准书报送单位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再报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开户单位凭开户银行批准的限额数作为库存现金限额。 3、各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准“坐支”现金。所谓“坐支”现金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自接用于现金支出。各单位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当日确有困难,由开户单位确定送存时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

应该在现金日记账上如实反映坐支情况,并同时报告开户银行,便 于银行对坐支金额进行监督和管理。 4、企业送存现金和提取现金,必须注明送存现金的来源和支取 的用途,且不得私设“小金库”。 5、现金管理“八不准”。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 细则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现金管理应遵循“八不准”即: (1)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2)不准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 (3)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 (4)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 (5)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6)不准保留账外公款; (7)不准发生变相货币; (8)不准以任何票券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分销商安全库存和补货数量计算法

分销商安全库存和补货数量计算法 主持人:张先生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您的库存管理方法? 张强:我公司的库存管理也属于探索和完善阶段,不过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分销商安全库存和补货数量的计算方法,在这里拿出来,供大家参考。 1.要求分销商将自己各月的销售数量和当前库存数量发给总经销。 2.经销根据预测公式计算分销商的合理安全库存建议值。具体计算方法为: 假设我们从1月开始计算, A=1月份的安全库存, B=月销售量, Ci=i月安全库存, C1=A C2=(C1+B1)×2/3 C3=(C2+B1+B2)×2/4 …… Ci=(Ci-1+∑Bn-1)×2/(i+1) 根据分销商的不同情况,总经销在初始阶段为其设定一个安全库存值,等运作起来之后,总经销计算出安全库存建议,并参考实际情况(如促销或者季节因素)进行相应的修改,下发给分销商。如果分销商许可总经销进行供应商库存管理,则总经销可直接进行补货。 3.分销商将总经销给定的安全库存建议值作为参考,制定个人的安全库存数量。并计算补货数量,假设为X。补货数量=安全库存建议值+在途库存数量-当前库存-在库未提库存。 4.总经销接到分销商的补货单后,测算分销商的补货数量是否合理,总经销根据分销商的剩余库存数量以及安全库存建议值计算补货数量,假设为Y。 Z=(Y-X)/Y×100%

如果Z在±20%的范围内,则分销商的补货数量是合理的,可继续执行。 5.总经销继续判断该补货数量是否满足最小补货数量标准,以及分销商的信用状况,如果不满足则不执行。 主持人:这套计算方法是一个比较详细的流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总经销和分销商信息系统及时提供的相关数据,总经销要做好业务员管理和下级分销渠道的数据采集。 1.5倍安全库存法则 主持人:分销商安全库存和补货数量计算方法有点复杂,有没有更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 魏庆:有,1.5倍安全库存法则。举个例子:假如一家商店上次你拜访时他的存货是10箱,然后他又进了5箱货,一周后去拜访发现他的存货是12箱,那么这次他应该进多少货?——答案是不进货。因为这一周他的实际销售量是10+5-12=3箱,而库存数12箱远远大于他一周的销量,所以在你下周拜访之前,他不可能断货。 这就是运用了1.5倍安全库存法则,原则是这样的: 1. 上周期的实际销量=上期存货+上期进货量-本期存货量; 2. 客户的安全库存量应该≥客户在上一个拜访周期内的实际销量,(为了确保不断货不积压,一般以安全库存量的等于一个拜访周期客户实际销量的1.5倍为标准); 3. 客户的进货量=安全库存数-现有库存量。 即:合理进货量=[(上期库存量+上期进货量)-本期库存量]×1.5倍-本期库存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