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编码与调制
- 格式:ppt
- 大小:6.18 MB
- 文档页数:44
无线通信技术中的编码与调制无线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技术,而编码与调制则是在无线通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编码与调制的目的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本文将详细探讨无线通信技术中的编码与调制,包括原理、步骤以及使用中的考虑因素等。
一、编码的原理和步骤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编码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将数字信号映射到一组合适的模拟波形上。
编码有许多种方法,常见的编码方法包括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振幅移移键控(ASK)编码、频移键控(FSK)编码、相移键控(PSK)编码等。
编码的步骤如下:1. 确定所需的编码方法。
根据传输的要求和通信系统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编码方法。
2.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进行编码的基带信号,通常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信号。
3. 进行特定编码方法的映射。
根据选择的编码方法,将基带信号映射到模拟波形上,生成模拟信号。
二、调制的原理和步骤调制是将编码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调制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模拟信号的某些特性,如振幅、频率或相位,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调制有许多种方法,常见的调制方法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调制的步骤如下:1. 确定所需的调制方法。
根据通信系统的要求和信道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调制方法。
2. 将模拟信号进行调制。
通过改变模拟信号的某些特性,如振幅、频率或相位,将模拟信号进行调制,生成调制信号。
3. 将调制信号传输至无线信道。
将调制信号通过无线设备传输至无线信道,进而传输至接收端。
三、使用中的考虑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编码与调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带宽效率。
编码与调制方法应尽可能提高带宽效率,即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能够传输更多的信息。
2. 抗噪声性能。
编码与调制方法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性能,能够在存在信道噪声的情况下保持信号的可靠传输。
3. 多路复用能力。
数据的编码与调制如前所述,网络中的通信信道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分别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而依赖于信道传输的数据也分为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两类。
为了正确地传输数据,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编码或调制,将原始数据变成与信道传输特性相匹配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后,才能送入信道传输。
如图6-20所示,数字数据经过数字编码后可以变成数字信号,经过数字调制(ASK、FSK、PSK)后可以成为模拟信号;而模拟数据经过脉冲编码调制(PCM)后可以变成数字信号,经过模拟调制(AM、FM、PM)后可以成为与模拟信道传输特性相匹配的模拟信号。
图6-20 数据的编码与调制示意图6.3.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利用数字通信信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作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而基带传输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方式及收发双方之间的信号同步。
在数字基带传输中,最常见的数据信号编码方式有不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3种。
以数字数据011101001为例,采用这3种编码方式后,它的编码波形如图6-21所示。
1.不归零码(NRZ,Non-Return to Zero)NRZ码可以用低电平表示逻辑“0”,用高电平表示逻辑“1”。
并且在发送NRZ码的同时,必须传送一个同步信号,以保持收发双方的时钟同步。
2.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曼彻斯特编码的特点是每一位二进制信号的中间都有跳变,若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就表示数字信号“1”;若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就表示数字信号“0”。
曼彻斯特编码的原则是:将每个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和后T/2,前T/2取反码,后T/2取原码。
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是每一个比特中间的跳变可以作为接收端的时钟信号,以保持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同步。
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ce Manchester)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对曼彻斯特编码的改进,其特点是每比特的值要根据其开始边界是否发生电平跳变来决定,若一个比特开始处出现跳变则表示“0”,不出现跳变则表示“1”,每一位二进制信号中间的跳变仅用做同步信号。
编码和调制目录信道信道的分类信道上传送的信号基带信号宽带信号编码与调制的概念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非归零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归零编码(RZ)反向不归零编码(NRZI)4B/5B编码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
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输信息的介质,因此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射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信道的分类信道由其传输的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其中模拟信道用于传输模拟信号,数字信道用于传输数字信号,由传输介质可分为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
信道上传送的信号基带信号将数字0、1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再送到数字信道上去传输(基带传输)。
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频分复用模拟信号,再送模拟信道上传输(宽带传输)。
编码与调制的概念将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
将数据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非归零编码(NRZ)编码方式:高1低0编码特点:编码容易实现,但没有检错功能,且无法判别一个码元的开始和结束,以至于收发双方难以保持同步。
曼彻斯特编码编码方式:将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前低后高表示1,前高后低表示0,也可以采用相反的规定。
编码特点:能实现时钟自同步,数据的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1/2。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编码方式:常用于局域网传输,其规则是:若码元为一则前半个码元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的后半个码元的电平相同,若为零,则相反。
0不变1变。
编码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于曼彻斯特编码,可实现自同步。
归零编码(RZ)编码方式:信号电平在一个码元之内都要恢复到零。
编码特点:处于低电平的状态较多。
反向不归零编码(NRZI)编码方式:信号电平翻转表示0,信号电平不变表示1。
编码特点:全1时难以同步。
4B/5B编码编码方式:用5bit的数据编码表示4bit的数据,只采用16种对应16种不同的4位编码,其余16种作为控制码或保留。
《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结课论文编码与调制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编码与调制交大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
编码的核心是频谱的整形,调制的核心是频带的搬移。
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叫做编码。
编码的码型有很多种,包括:二进制码、不归零码、不归零反转码、单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曼切斯特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AMI编码、HDB3编码、B3ZS编码、B8ZS编码、CMI编码、4B/5B编码、5B/6B编码、MLT-3编码、8B/10B编码、8B/6T编码、64B/66B编码、128B/130B编码和PAM-5编码。
A. 二进制码最普通且最容易的方法是用两个不同的电压值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
用无电压(或负电压)表示0,而正电压表示1。
优点:技术实现简单,计算机是由逻辑电路组成,逻辑电路通常只有两个状态,开关的接通与断开,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1”和“0”表示;简化运算规则:两个二进制数和、积运算组合各有三种,运算规则简单,有利于简化计算机内部结构,提高运算速度;适合逻辑运算:逻辑代数是逻辑运算的理论依据,二进制只有两个数码,正好与逻辑代数中的“真”和“假”相吻合;易于进行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数易于互相转换;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
因为每位数据只有高低两个状态,当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时,仍能可靠地分辨出它是高还是低;一位二进制代码叫做一个码元,它有0和1两种状态.N个码元可以有2^n种不同的组合;每种组合称为一个码字.用不同码字表示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二进制编码.B. 非归零码(NRZ编码)不归零编码效率是最高编码。
光接口STM-NO、1000Base-SX、1000Base-LX采用此码型。
NRZ是一种很简单的编码方式,用0电位和1点位分别二进制的“0”和“1”,编码后速率不变,有很明显的直流成份,不适合电接口传输。
不归零码缺点:存在直流分量,传输中不能使用变压器,不具备自动同步机制,传输时必须使用外同步。
调制与编码策略调制和编码是数字通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调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的形式,而编码则在传输中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们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对于实现高效、可靠的通信至关重要。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改变信号的某些特性,以便在通信中传输。
主要有以下几种调制方式:1.振幅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AM):通过改变信号的振幅来传递信息。
AM广泛应用于广播和短波通信。
2.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FM):3.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传递信息。
FM常用于广播和音频信号传输。
3.相位调制(Phase Modulation,PM):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来传递信息。
PM在一些数字通信系统中使用。
4.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结合振幅和相位的调制方式,常用于数字通信系统,提高信道利用率。
编码(Coding):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特定的形式,以便在传输或存储中使用。
在数字通信中,编码通常是将数字信号映射为符号序列。
主要的编码策略包括:1.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常用于音频信号的数字化。
2.差分编码(Differential Coding):通过编码相邻样本之间的差异,减少数据传输中的冗余信息。
3.哈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通过变长编码方式对不同符号进行编码,以减少整体传输数据量。
4.循环冗余检测(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在数字通信中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通过添加冗余信息实现。
5.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ing):通过在数据流中引入冗余信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