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孟子简介课件PPT

  • 格式:pptx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意 进思 。是
形 容 自 己 甘 心 落 后 , 不 求
心意 。思 ,是 比象 喻孩 人提 心时 地代 纯那 洁样 善的 良一 。颗
孟 子
能形 。容
超 出 同 类 , 多 指 人 的 品 德 才
的塞现意 启的在思 发思忽为 ,路然心 忽,被里 然由打好 想于开像 通得了有 了到。茅 。了现草
某在堵 种形塞 事容着 物闭,
问 《孟子》知多少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曝十寒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茅塞顿开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为富不仁 左右逢源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夜以继日
到比意 目wenku.baidu.com思 的方是 。向爬
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 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 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 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 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 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 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 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战国 邹国
思想家 教育家 散文家
孟子被加封为“亚圣 公”以后就称为“亚 圣”其思想与孔子思想
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
性善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 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
其次,君在最后。
• 孟母三迁

• 孟子受教

• 断织喻学
典 故
• 杀豚不欺子 • 始作俑者 • 五十步笑百步
断织喻学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 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 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 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 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 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 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 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 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 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 刻苦读书。
或到 办没 法有 不鱼 对的 ,树 不上 可去 能找 达鱼

又比晒意 懒喻一思 散学天是 ,习,即 没或冻使 有工十是 恒作天最 心一,容 。时也易
勤不生 奋能长 ,生的 一长植 时。物

孟 子
大加意 。倍思
的是 功只 效用 。一 形半 容的 用力 力气 小, 而而 收收 效到
合原 。指 后言 指行 跟与 坏不 人良 一的 起习 干俗 坏、 事世 。道

缘木求鱼
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 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成语故事 缘木求鱼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 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 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 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 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 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 “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 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啊!”

一曝十寒
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 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 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

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
也。”
成语故事 一曝十寒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 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 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 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 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 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 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 品质好起来呢?”
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 劣风气的创始人。
一曝十寒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 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 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 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 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 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 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 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 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 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 样啊。”后人将孟子所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曝十寒”一 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 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 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 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 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 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 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 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 姓活活地饿死呢?”
杀豚不欺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 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 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 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译: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 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 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 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 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 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 一曝十寒
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 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 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 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 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 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 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 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 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 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 “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 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后人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 法。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一)《梁惠王》上、下 (二)《公孙丑》上、下 (三)《滕文公》上、下 (四)《离娄》上、下 (五)《万章》上、下 (六)《告子》上、下 (七)《尽心》上、下
《孟子》的影响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 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 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 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 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 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 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与孔子并称 “孔孟”
• 尊称为“亚 圣”
孟子
• 战国时期哲学家、 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
52岁
大约45岁
奔赴魏国
游说齐宋
早年受教
▪ 二度奔齐
54岁
60岁
▪ 再游宋国
60+岁
▪ 去宋赴鲁
▪ 贵族出身 ▪ 早年经历 ▪ 步入仕途 ▪ 周游列国 ▪ 返回鲁国 ▪ 卒葬泗上

事半功倍
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 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

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成语故事 一曝十寒
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 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 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 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 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 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 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 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 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 时机呢!”
VS
▪ 早年受教 ▪ 游说齐宋 ▪ 奔赴魏国 ▪ 二度奔齐 ▪ 再游宋国 ▪ 去宋赴鲁
孔 丘
孔子 仲尼
公元前 551年— —公元 前479年
春秋 末期 鲁国
思想家 教育家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 “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 族教育
《春秋》 《十翼》
VS
孟子
孟 轲
子舆 子车 子居
亚圣
公元前 372年— —公元 前289年
国 学
经 典
孟第 十
子一 讲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
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
•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 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孔 孟”。
• 有《孟子》一书,与《论语》、《大学》、 《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 (孔子的孙子)的门下。
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 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把 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 亲眼看见的。”孟母 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 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 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 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 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 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 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 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同流合污
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指跟坏人 一起干坏事。

《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

世。”
成语故事 同流合污
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很厌恶那些八 面玲拢,惯会奉承讨好的人。这种人虽然在乡里被称作 好人,但实际上是言行不符、伪善欺世的伪君子,是道 德的破坏分子。万章问道:“慨然人们都称他们是好人, 他们自己也处处表现出是个老好人,为什么孔子还要称 之为道德败坏者呢?”孟子答道:“这种人‘同乎流俗, 合乎污世’(对世俗的不合理现象只会附和),看似好 人,实际根本不能起好的作用。”“同乎流俗,合乎污 世”简化为“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