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 格式:doc
- 大小:589.50 KB
- 文档页数:4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1883年5月18日生,1969年7月5日卒。
格罗皮乌斯原籍德国,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
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
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
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
奥地利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2、路斯:斯坦纳住宅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4、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5、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汉堡天际线大楼美国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哥伦布会议中心福斯特住宅住宅I,II,VII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布拉格尼德兰大厦巴黎美国中心航空宇宙博物馆在圣·莫尼卡的自宅东京的鱼餐馆维斯曼艺术博物馆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波特兰市市政厅休曼那大厦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谢尔顿艺术纪念馆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所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盖蒂中心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史密斯住宅9、查尔斯·莫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国银行11、西萨·佩里: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米格林·贝特勒大厦12、鲁道夫: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13、斯通:(雅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14、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老年公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6、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罗伯茨住宅约翰逊公司总部流水别墅拉金公司大楼罗比住宅西塔里埃森威利茨住宅《不可救药的城市》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18、斯蒂文霍尔英国1、福斯特:(高技派)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大楼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柏林国会大厦改建信托控股公司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巴塞罗那通讯塔伦敦斯坦斯梯德机场2、哈迪德:东京札幌餐厅维特拉消防站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方案3、帕克斯顿:“水晶宫”展览馆4、史密斯夫妇: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5、斯特林:(重视应用遗产,右后现代主义手法,古典传统)兰根姆住宅(&戈文)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莱斯特大学工程管(&戈文)斯图加特州美术馆扩建工程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6、魏布:红屋巴西尼迈耶: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SOM建筑事务所:(注意表现和坚持从使用、环境和文脉出发,强调专业与其他专业协调)布鲁塞尔的兰伯特银行大楼科罗拉多空军士官学院的教堂芝加哥汉考克大厦利华大厦——第一座全玻璃外墙建筑西尔斯大厦上海金茂大厦芬兰1、阿尔瓦·阿尔托2、小沙里宁:(主张个性与象征)耶鲁大学冰球馆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圣路易斯的杰弗逊公园的国土扩展纪念碑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实验剧院美国驻伦敦大使馆3、老沙里宁:赫尔辛基火车站(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城市:其生长、衰败与未来》德国1、贝伦斯: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2、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第三章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3.1 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并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一起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3.1.1柯布西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基础中的形式美学勒·柯布西耶作为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
“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体块,赞美简单几何体。
”秉承这样的理念,他一直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普通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设计模式。
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体现了他对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精确控制。
正如勒·柯布西耶在1911年写到:“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
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他成功地利用明暗光线的对比,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使用大量的图样产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
3.1.2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柯布西耶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革命”。
他始终强调机器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因为他们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所以更加具有合理性。
他曾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
著名建筑大师的经典言语评论一、现代建筑的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代表作有马赛公寓、朗香教堂、萨伏伊别墅等。
1、建筑风格评价: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2、经典言语:⑴"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他们使我们能够清晰的辨认"⑵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评论: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
他是第一个提倡巴黎提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Ieoh Ming Pei)贝律铭(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律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等。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主题词现代主义建筑格罗佩斯米斯柯布西耶阿尔托莱特现代主义设计首先在建筑领域产生,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60年代达到了高潮。
欧洲以德国为中心,二战后转向美国,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在材料上大胆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工业化提供技术、材料代替传统木材、石头、砖瓦。
在设计形式上反对任何装饰,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
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现代主义建筑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在基本特征相同的情况下,结合各国各地的特点又有相对的差异。
各个建筑家也有自身的特点和思想,本文主要介绍欧美现代主义建筑名家,来展示现代主义建筑的面貌。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德国的格罗佩斯和米斯〃凡〃德〃罗,法国的勒〃柯布西耶,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都是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特别是在建筑设计领域,他们的设计艺术思想和设计实践代表这一个时代的设计特征。
一、格罗佩斯格罗佩斯是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设计艺术教育家、思想家和理论家。
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至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1914年在科隆举办的现代工业设计大展上他依据预制设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他在建筑界名声大噪。
1919年3月20日,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
1928年,他与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至1959年间,任协会副会长。
著名建筑大师的经典言语评论一、现代建筑的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代表作有马赛公寓、朗香教堂、萨伏伊别墅等。
1、建筑风格评价: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2、经典言语:⑴"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他们使我们能够清晰的辨认"⑵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评论: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
他是第一个提倡巴黎提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Ieoh Ming Pei)贝律铭(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律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等。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1883年5月18日生,1969年7月5日卒。
格罗皮乌斯原籍德国,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
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
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
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四位大师1、格罗皮乌斯[德]与“包豪斯”学派(1)代表作: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A·迈尔)特点:①非对称的构图②简洁整齐的墙面③设有挑檐的平屋顶④大面积的玻璃窗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这些手法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致,符合玻璃和金属的特征,也适合实用性建筑的功能需要,同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美)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2)主要观点: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用工业化方法解决住房问题,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并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手法和新语汇(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3)包豪斯学派建筑特点: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4)包豪斯校舍:按功能性质,分为三个部分:①教学用房(主要是工艺车间,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②生活用房(6层,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③职业学校(4层,用过街楼与教学楼相连)设计特点:①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③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5)创立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倡导既要个人分工负责又要相互讨论协作的制度2、勒·柯布西耶[法]主要观点:(1)《走向新建筑》中心思想:激烈否定19c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的主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①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②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艺术家,他并且把当时艺术界中正在兴起的立体主义流派的观点移植到建筑中来,他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2)住宅中的“建筑新五点”①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主要使用部分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架空,留出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3)机器美学:追求的并非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外部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4)模数理论(Modular):使建筑的整体和细部的尺寸与从人体尺度出发形成的比例关系相符合。
第三章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3.1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
师,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
筑的旗手”,并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一起
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3.1.1柯布西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基础中的形式美学
勒·柯布西耶作为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自
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
一格。
“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
了解体块,赞美简单几何体。
”秉承这样的理念,他一直
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普通的方形、圆
形以及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设计
模式。
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体现了他对
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精确控制。
正如勒·柯布西耶在1911年写到:“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
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他成功地利用明暗光线的对比,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使用大量的图样产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
3.1.2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柯布西耶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革命”。
他始终强调机器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因为他们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所以更加具有合理性。
他曾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
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
”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
他是第一个提倡巴黎提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
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
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
设计。
这幢白房子使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简单
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
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
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
部件的是那个长条形排窗,完全不
同于早期中世纪时期的建筑给人
的那种印象。
建筑表面平整,但光
影变化丰富,从不同的方向看过
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
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
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
这种不同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而是其实内部功能空间的外部体现。
在这座建筑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神的体现,包括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
著名建筑师崔恺用这样诗意的语言来描述它:“那一天小雨,当我们推开院门穿过绿篱,亭亭玉立的白色小楼便静静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绕过架空的门廊,走进宜人的门厅,循坡道而上,在屋室中徘徊,空间在流动,视线在流动;别致的楼梯,多变的隔断,浴室的躺衣,厨房的壁柜,室外的条案,室内的家具,以及白色、黑色、蓝色、绿色,一切都是那么质朴、简单,一切又都是那么新颖别致,独具匠心,不要说70年前,就是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落伍和逊色,这才是大师!”
萨伏伊别墅深刻地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所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
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相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合乎逻辑性,构图上灵活均衡而非对称,处理手法简洁,体型纯净,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等,这些建筑设计理念启发和影响着无数建筑师。
即便是到了今天,现代主义的建筑仍为诸多人士所青睐。
因为它代表了进步、自然和纯粹,体现了建筑的最本质的特点。
3.2 密斯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生于德国亚琛,是最著
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
斯齐名,并称二十世纪中期现代建筑四大师。
3.2.1 密斯的建筑美学观
青年时的密斯·凡·德罗便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
为德国的上流阶级设计传统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
当时他非常敬
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特别是卡尔所
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有散布的、折衷
的经典空间配置,让密斯感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
他的
设计作品高贵、雅致,唯美主义倾向明显,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格罗皮乌斯大力推动的新的现代结构建筑。
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实用功能为主,运用新材料钢、混凝土、玻璃等重新塑造建筑形象的现代建筑手法。
作为现代建筑派的主要代表,密斯一直坚持建筑要符合时代特征,外表形体简单但重视内部功能的建筑学美观。
3.2.1 密斯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
在二十世纪以前,建筑形式在受到结构限制的同时也受到当时的建筑拥有者的思想限制。
在西方建筑的各种形式中,繁多的装饰件,庞大的结构体是其统一象征。
只有当新的结构技术和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时,建筑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二十世纪是钢的世纪、电的世纪,当钢铁和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之前,一批思想先进的建筑师走在了运动的前列。
无疑,密斯正是这样一位先行者。
“少就是多”就是居于这样一种环境而产生的。
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我们无从得知密斯是在怎么样的灵光一现之下找到了这句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
总之,现在它影响我们这个世界已经七十年了。
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很难想象这位西方建筑大师与东方传统美学没有丝毫瓜葛。
国画的精髓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在于留白,国画最有意境的地方在于利用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勾勒出一幅令人充满无限想象的画卷。
但密斯显然没有东方人的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
在他眼中,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他曾对学生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
”在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下,密斯完成了西格兰姆大楼、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等世界闻名的作品。
这其中,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绝对是一个最能体现“少即是多”理念的建筑设计。
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三个展示空间、两部分水域组成。
会馆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
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平
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
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
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
的空间相互贯
穿;在建筑立
面形式处理上
也突破了传统
的砖石建筑的
以手工业方式
精雕细刻和以
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
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体现出建筑最本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