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任务一(子任务1:归集与分配材料费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5
费⽤的归集和分配第三章费⽤的归集和分配【本章教学⽬的】:(1)掌握原材料费⽤、燃料、动⼒费⽤的归集对象的确定和多种产品共同耗⽤⼆种材料费⽤的具体分配⽅法;(2)掌握应付职⼯薪酬的组成内容,明确职⼯薪酬中计时⼯资、计件⼯资的计算⽅法,能根据结算表和分配表进⾏会计处理。
各种费⽤分类的作⽤;(3)掌握折旧费⽤、保险费、报刊费、利息费等相关费⽤分配表编制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成本明细账的登记⽅法。
(4)掌握基本⽣产成本、辅助⽣产成本和制造费⽤等基本成本计算账户总账和明细账户的设置⽅法和结构。
【本章教学重点】:(1)原材料、燃料、动⼒费⽤的分配⽅法及会计分录;(2) ⼯资结算表、其他费⽤分配表的编制;(3)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4)⽣产成本、制造费⽤账户的设置和结构。
【本章教学难点】:(1)定额消耗量、定额⽐例法;(2)记账凭证的填制和明细账的登记(3)核算程序先后过程的理解(4)成本账户明细账户的设置【本章内容简介】:本章及下⼀章按照成本核算的⼀般程序,详细、系统地讲述各项要素费⽤、预付费⽤和预提费⽤、辅助⽣产费⽤、制造费⽤、废品损失和停⼯损失等的分配、归集的程序和⽅法。
实际上讲述的是各种类型企业都适⽤的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因⽽⾮常重要。
第⼀节各项要素费⽤的分配(⼀)【教学⽬的】: 掌握原材料费⽤的归集对象的确定和多种产品共同耗⽤⼆种材料费⽤的具体分配⽅法。
【教学重点】: 原材料费⽤的分配。
【教学难点】:定额消耗量、定额⽐例法。
【课堂类型】:理论课【教学过程】:⼀、材料费⽤的归集和分配核算:材料:企业通过采购或其他⽅式取得的,⽤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以及取得的供⽣产使⽤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材料、修理⽤备件、燃料和外够半成品等。
(⼀)原材料费⽤分配对象的确定:⼀般按照⽤途、部门和受益对象来分配的。
具体如下:基本⽣产产品负担的计⼊“基本⽣产成本”总账和相关的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辅助车间由产品或劳务承担的计⼊“辅助⽣产成本”总账及明细账;⽤于维护设备等发⽣的计⼊“制造费⽤”,最后分配计⼊成本账户;销售或管理等部门领⽤的计⼊“营业费⽤”“管理费⽤”等账户。
2019年第12期(总第228期)百家论点《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教学单元设计李文艳(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摘要:《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会计核算岗位能力。
本教学单元选自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子任务二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用时2课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企业材料费用归集分配业务分析、判断、处理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课程设计;归集和分配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并结合实际岗位工作流程,教师将教学任务划分成以下三个部分:1审核发料凭证汇总表,2编制材料耗费分配表,3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过《会计基础》,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但没有系统学习过成本核算。
本课程前期学习通的运用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被动灌输,喜欢“做中学,学中做”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三)重难点结合岗位工作技能要求,确定的重点是填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明细账。
结合学生课前学习通测试结果反馈,确定的难点是编制材料耗费分配表。
针对教学难点,我们采用“析”原理、“明”去向、“解”疑问、“重”实践四步来突破。
针对教学重点,我们要求学生反复强化练习来解决。
(四)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手段,(1)超星学习通平台:用于发布任务并进行在线答疑、讨论和测试,(2)i实习实训平台:用于学生的实训,(3)多媒体:主要用于演示及疑难问题的解析。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辅之演示法、讨论法完成相关部分的教学。
二、教学过程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前置学习,课中实施,课后拓展。
(一)前置学习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课前任务单,并上传学习指南、知识点视频、课前自测题等学习资料;发起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包括什么和共耗材料费用如何分配的讨论;统计学生课前测试题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案第一篇: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案第6章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下)第二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教学目标】1.了解制造费用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内容。
2.了解制造费用的归集3.重点掌握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制造费用的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讲授课时】 45分钟【教学步骤】一、导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品直接耗用的各种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外,还会发生各种间接费用,也就是制造费用。
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就必须要正确地核算制造费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6章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下)第二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教学过程(一)制造费用的内容1.制造费用的概念指为组织管理产品生产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这类费用虽然也是由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但是不能直接归集于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而是通过先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登记和归集,而后向分批成本单位分配转账。
2.制造费用包括的项目包括三部分:一是间接原材料;二是间接人工;三是其他费用;(二)制造费用的归集1.制造费用的归集,可以在制造费用发生时,通过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银行存款等”科目,把所发生的费用都归集起来。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制造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制造费用则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1.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基础(如生产工时、人工工资、机器工时)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机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在此只以生产工时比例法为例。
例1:苏达公司的基本生产车间12月份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为145 952元,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为12 000小时,乙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为6 244小时。
3.2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课题:项目三任务二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学情分析本课程适用于中职三年级的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对产品生产成本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许多疑问。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材料费用分配的计算方法,带学生走进实践操作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已有的学习疑问,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能力目标:通过重点讲解材料费用分配的计算方法,巩固前面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材料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学习,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共同耗用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教学难点】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和定额费用比例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讲练结合、实战演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讲授、练习共4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复习任务一要素费用分配的一般方法的内容,将前面所学到的费用分配一般方法综合运用起来,引出本章学习内容,即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讲授新课项目三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任务二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材料也称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外购半成品等。
原料及主要材料是指经过加工以后能够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和材料。
辅助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或有助于产品的形成,或便于生产顺利进行,但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材料,如染料、油漆、润滑油、防锈剂等。
外购半成品是指从外部购进需要本企业进一步加工或装配的,已经完成一定生产步骤的半成品。
“活动7.1 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品种法)”教学设计课程导航:第3部分运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任务7 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活动7.1 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课程《成本业务核算》课题活动7.1 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品种法)授课班级授课时间2学时授课类型讲练课使用教材1、《成本业务核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2、《成本业务核算同步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企业生产类型。
②了解品种法的概念及其成本计算程序。
③理解品种法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①能按产品品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②能进行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③会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和材料费用分配表。
④能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填制记账凭证。
⑤能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
(3)职业素养目标①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②树立执业风险观念,正确认识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对产品成本、财务成果和税费计算的重要影响。
2、重点难点:重点: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
学情分析1、本次课所教授的学生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实务》等课程,基本具备了企业一般经济业务核算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学生已学习“第2部分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学习方法实践操作、讨论探究法教学准备1、理实一体化实训型教室:2、教学设计,PPT教学课件,U盘(或笔记本电脑),教学光笔;3、投影仪;4、教材《成本业务核算》、《成本业务核算同步训练》等。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本次课共为90分钟,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执行环节一至四,第二课时执行环节一、五~七,各环节时间可以按两课时内容需要作适当分配(如第一课时环节一为1分钟,第二课时环节一为0.5分钟)。
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分配环节一组织教学 1 分钟环节二引入新课 2 分钟环节三知识讲解20 分钟环节四解析工作案例(新知做中教)22 分钟环节五学生同步实训36 分钟环节六评讲与小结,表扬与纠偏8 分钟环节七布置作业(含布置预习) 1 分钟合计90 分钟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预测及调控课前1、充分备课。
工作任务分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分配的基本概念,掌握任务分配的原则与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特长和资源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3. 帮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中的沟通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任务分配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团队成员特点,进行合理分工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有效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的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凝聚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作任务分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的兴趣。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用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作任务分配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团队协作经验,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工作任务分配知识和实践。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工作任务分配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团队成员能力、特长与资源分析- 团队协作中的沟通技巧与方法2. 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经典工作任务分配案例解析- 情境模拟:根据团队成员特点进行合理分工- 角色扮演: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协作3. 教学大纲:- 第一周:工作任务分配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课本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内容:了解工作任务分配的定义、作用和原则- 第二周:团队成员能力、特长与资源分析- 课本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内容:分析团队成员的能力、特长和资源,为分工提供依据- 第三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技巧与方法- 课本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总结- 课本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进行深入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工作任务分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