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成本收益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24
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CBA)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
非公共行业的管理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大型项目的无形收益(Soft benefits)进行分析。
在该方法中,某一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将被一一列出,并进行量化。
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也称费用效果分析法,是规划与采购工程系统或设备的一种方法。
它起源于二次大战后的美国,从60年代后,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工业部门。
为了实现某种经济上的或军事上的目的,可供选择的经济技术方案很多,这些方案在实现目的的效果上和消耗的费用上各不相同。
通过效用分析可以从这些方案中找出给定效果,采用费用最低的方案。
整个工程系统消耗的费用一般是从研制设计开始到服务期满之间的下列各项费用的折现总合:(1)研制与生产费用,包括建造新的生产线、试验与建造新的原料以及批量生产规模等的影响在内;(2)存储与维修费用,包括建造专门仓库等;(3)现代化改造费用;(4)人员培训,日常运行及意外损失等费用。
所有这些费用均在不同时期支付,应根据反映货币价值与时间关系的折现率,把它们折算到同一时间来计算。
由于实际问题中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许多参数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对这些参数作出多种假设,通过分析来检验它们对工程系统费用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权衡利弊,选择有利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综合利用运筹学、程序设计、经济分析以及有关设备系统设计与使用等的知识和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产品设想筛选决策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新产品方案选定以后,就应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这种产品的价格定为多少市场可以接受?为此开发、生产成本控制在什么范围内企业才能赢利?这样的一个成本范围企业有没有能力达到?这些问题都属于成本效益分析范围。
成本和收益理论培训引言在商业领域中,了解和运用成本和收益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成本和收益理论是指在制定商业决策时,对相关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正确估计和衡量,企业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高效益和盈利能力。
本次培训将深入介绍成本和收益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本和收益理论。
一、成本理论1.1 成本的概念和分类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和经营活动所支付的资源投入的衡量。
根据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特征,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无论企业产出和销售数量的变化,固定成本保持不变,例如租金、工资等。
•可变成本:随着产出和销售数量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例如原材料成本、销售费用等。
1.2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项目或决策的潜在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企业可以确定投资回报率、项目可行性和效益优化等关键指标。
•投资回报率(ROI):用于衡量投资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收益-成本)/成本。
•项目可行性: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与预期收益来确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效益优化:寻找最经济有效的资源配置和项目方案,以最大化收益或效益。
二、收益理论2.1 收益的概念和分类收益是指企业从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回报。
根据收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特征,收益可以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直接收益:直接与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的收益,例如产品销售额,服务费用等。
•间接收益:与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间接相关的收益,例如品牌价值提升、客户忠诚度提高等。
2.2 收益评估方法收益评估是衡量和评估项目或决策的预期收益的方法。
通过收益评估,企业可以确定项目的潜在收益、风险和价值。
•风险评估:评估项目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帮助企业制定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
•净现值(NPV):衡量项目的净现金流量与项目总投资之间的差距,大于零表示项目有正现金流入。
•内部回报率(IRR):用于衡量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表示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吸引力。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2、供求规律: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Ed = (△Q/Q)/(△P/P)= (△Q/△P)·(P/Q)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点弹性的类型:1;1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②CB段,Ed<1,缺乏弹性③C点Ed=1,单位弹性④A点Ed→∞,完全有弹性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第六章成本论教学目的:本章通过研究生产成本与产量间的关系,明确厂商各种成本的变动特点与关系,厂商收益变动特点,并结合两方面研究,分析利润最大化问题。
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从产量变动与成本变动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各种成本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熟悉十种成本概念,各自曲线的形状,推导及关系。
特别是MC和LMC曲线。
重点和难点: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LMC曲线的推导。
课堂教学设计:重点讨论各种成本曲线的求得,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尽可能采取先分后合的讲授方式。
引导做部分练习。
提出:讨论如此多种成本概念意义何在?利润最大化原理在企业现实中直接运用的障碍是什么?教学课时:9时教案内容:第四章分析了生产要素最佳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生产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要考虑这种物质技术关系,而且还要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经济关系,还要分析生产者的成本掌握原则。
这个问题与第四章的问题是两回事。
因为产量最大并不等于利润最大,投入最少并不等于成本最小。
成本等于两要素投入再乘以价格再加总。
于是就引出了这一章的讨论。
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本章的分析假定:1、厂商处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
2、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
第一节关于成本的几个概念一、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种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的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西方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
西方经济学中生产成本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各项直接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将一吨原油用作燃料时,就不能再用这一吨原油生产化纤等其他产品。
假定原油价格为1000元,可发电1000度,可生产化纤500吨。
假定化纤收入是各种产品中最高的,则用一吨原油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一吨原油所能生产的化纤。
成本收益理论
1 成本收益理论
成本收益理论(Cost Benefit Theory)是一种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它倡导结合经济分析和社会效益,为决策机构提供可比较的、有
关社会成本和收益的信息,以便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利益的基础上
做出决策。
术语“成本收益”可能会与“收益”直接相关,但它通常
指的是那些有利于和有害于资源分配过程中所受影响的不同资源。
成本收益理论的概念是在一定的资源限制范围内,决策者会尽可
能地优化资源的利用,以满足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说,实施一
个项目,先考虑它的应用潜力,然后比较它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
选择它的社会收益大于社会成本的项目实施。
成本收益理论的应用也常用于经济发展项目和管理决策中,例如,建设地区性公共交通系统,精细化耕地制度,以及投资新能源减少污
染等。
有可能推广现有技术,识别可能需要完善的领域,以及识别可
能对改善社会状况有帮助的项目。
通常,成本收益理论会评估一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它的概念是:如果投资的社会成本高于社会收益,这个项目就不值得投资或建设,
可以考虑把资金用在收益会更高的其他计划中。
该理论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决策方法,来寻找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使资源分配的成本最低,同时有利于社会发展。
它可以帮助政府、
组织和企业更精确地衡量收益和成本,以便精确地确定最佳投资回报情况。
而上述这些技术和项目投资将有效地改善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加强社会经济稳定。
总之,成本收益理论是一种明智的决策方法,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并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成本与收益理论成本综合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结果。
在经济分析中,成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田为关于不同的成本概念非常多。
本章将首先介绍一螳重要的成本概念,然后分析成本变化规律及成本函数,在此基础上,结台收益与利润最大化的概念,讨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在微观决策中的应用。
成本和成本函数在微观决策过程巾贴片钽电容,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企业是否投资个新的项日,是甭虚扩夫现有生产规模·当产品价格较低时是否还应继续生产,这些决策问题的分析都必须把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予以考虑,从整个社会来看,由f资源的稀缺眭,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利用,也必须考虑成本因素。
然而,在经济分析中,成本也是最复杂的概念之一。
种经济活动,从不同的日的和角痘进行分析,其成本可能不矧,我们将把讨论的重点集。
p在与企业决策相关的成本概念方面。
、几种成本的概念: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对同一项经济活动可能给出不同的成本。
例如台蹬备的年折in额l万元,那么使用这台没各一年的成本是多少呢7会计师的回答是l万元,也就是设备的折旧额。
而经济学家的刚答叮能是l 5万元,其依据是这台设备如粜出租,町以得到租金1 5万元。
现在网自己使用而放弃了出租的机会,租金损失就应泼是使用这台设备的成本。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账册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动力、T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
按照我国财务制度,电成本费用南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所谓机会成乖,并不是宴际发生的成率,而是有限的资源,肖你将它用到某一项活动时,丧失掉的是将其用r其他活动的最高收益。
由于一种资源通常有多种不同的州途,经济学家所关心的是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
当把某种资源投入到某个特定的用途时,就意味着放弃将该资源投^到其他用途的机会。
例如,对于2个小时这段时问,可以有多种用途,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去工作而挣DO元的收入,贴片钽电容也可以去看一部最新的电影。
成本收益理论
成本收益理论是经济学家所使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企业主判断投资的最大收益和最小收入。
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企业在投资某项计划时,应该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具体来说,该理论要求企业在实施某项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它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必须确定它将花费多少钱来实施该计划,以及它可以从中获得多少收益。
一旦确定了成本预算,企业就可以确定实施这项计划的最佳时机,以及最佳的投资组合。
另外,成本收益理论还强调企业应该以最小成本来实现最大收益。
这意味着企业在实施某项计划时,应该尽可能地少花费,以便获得最大的收益。
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该计划时,要有效地分配资源,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收益。
此外,成本收益理论还要求企业必须考虑其它因素,如利息、通货膨胀和可能带来的风险,以确定最佳的投资组合和实施计划的最佳时机。
这将确保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收益。
总之,成本收益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决策理论,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企业主判断投资的最大收益和最小收入。
它要求企业在实施某项计划时,应该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并考虑其它因素,
如利息、通货膨胀和可能带来的风险,以确定最佳的投资组合和实施计划的最佳时机。
成本收益理论
成本收益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原理,它的目的是在最小的成本内实现最大的收益。
它是一种衡量投资是否值得的重要指标,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成本收益理论把投资收益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收益,即投资直接可以带来的收益,另一种是间接收益,即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的附加收益。
如投资研发可以带来更新技术、更新产品,甚至开发新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在确定投资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根据成本、收益、投资对企业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投资收益的可能性,采取有效的衡量指标,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收益。
成本收益理论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的重要方法。
它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水平,促使企业经营变得更加科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成本收益理论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原则,它的目的是在最小的成本内实现最大的收益,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施成本收益理论时,应该根据成本、收益、投资对企业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衡量投资收益,以确保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收益。
本钱、收益理论1. 引言本钱和收益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两个概念。
本钱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效劳而付出的资源、劳动和资金的代价,而收益那么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效劳所获得的回报。
本钱、收益理论是管理会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能够帮助企业决策者在制定战略和制定经营方案时更好地理解本钱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本钱理论本钱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根据费用的性质和发生时间的不同,本钱可以分为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可变本钱和固定本钱、历史本钱和替代本钱等几种类型。
直接本钱是指能够准确直接归属到某一个产品或者效劳上的费用,例如原材料本钱、直接人工本钱等。
而间接本钱是指不能直接归属到某个产品或效劳上的费用,例如间接人工本钱、生产设备折旧等。
在计算本钱时,企业需要将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进行合理的分配。
2.2 可变本钱和固定本钱可变本钱是指与产品或效劳的生产数量成正比的费用,例如原材料本钱。
当企业增加或减少产品或效劳的产量时,可变本钱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与之相对应的是固定本钱,固定本钱是与产品或效劳的生产数量无关的费用,例如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无论企业的产量是多少,固定本钱都是一样的。
历史本钱是指企业得到资源和资产时所支付的费用,例如购置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金额。
而替代本钱是指如果企业现在想要购置同样的资源或资产,需要支付的费用。
替代本钱可能会因为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收益理论收益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效劳中所获得的回报。
收益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例如销售收入、利润、资本回报率等。
3.1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效劳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企业的销售收入是通过将产品或效劳的售价乘以销售数量来计算得到的。
3.2 利润利润是企业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效劳中所获得的净收入。
利润可以通过销售收入减去本钱来计算得到。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