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25.18 KB
- 文档页数:3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加热高锰酸钾法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加热高锰酸钾,生产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同时放出气体。
(2)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口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装置不漏气。
②检查过气密性之后,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④用排水法收集。
⑤把导管移出水面。
⑥熄灭酒精灯。
⑦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
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的逸散。
2.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较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更易于控制,且产物只有水,没有其他杂质。
以下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步骤:(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2)操作步骤: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然后加入一小块二氧化锰,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等待气体生成。
当气体生成时,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收集完毕后,可以熄灭酒精灯,结束实验。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总结引言:气体的制取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对于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氧气的制取方法:1. 过氧化银法:原理:过氧化银分解生成氧气。
操作步骤:将过氧化银加热,收集生成的氧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2. 过氧化氢分解法:原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操作步骤: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漏斗中,用加热器加热,收集生成的氧气。
注意事项: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引发危险。
二、氢气的制取方法:1. 金属与酸反应法:原理: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操作步骤:将金属片(如锌片)与酸(如盐酸)反应,收集生成的氢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眼睛或皮肤。
2. 碱金属与水反应法:原理:碱金属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操作步骤:将碱金属(如钠)放入水中,收集生成的氢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避免金属与水反应产生的剧烈火花引发危险。
三、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1. 碳酸盐与酸反应法: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将碳酸盐(如碳酸钙)与酸(如盐酸)反应,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眼睛或皮肤。
2.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法:原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眼睛或皮肤。
四、氨气的制取方法:1. 碳酸铵与碱反应法:原理:碳酸铵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操作步骤:将碳酸铵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收集生成的氨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碱溅到眼睛或皮肤。
2. 氨水与碱反应法:原理:氨水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操作步骤:将氨水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收集生成的氨气。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碱溅到眼睛或皮肤。
结论: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了解了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取教学方法。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
下面是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黄冈中学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内容概述: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题3:制取氧气,在这一课题,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所需仪器、反应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除此之外,还学习了催化剂的定义和作用。
最后,还学习了分解反应这一基本反应类型.(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①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③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2、实验装置:(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如图所示)3、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用高锰酸钾作反应物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⑤收集气体。
⑥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
4、收集方法:①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操作要点:把盛满水的集气瓶(无泡)倒立在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放置。
②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操作要点:使导气管尽量伸入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6、验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取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7、放置: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应正放在桌面上。
8、注意事项:①在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时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炸裂试管。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原因是利于加热。
③导管伸入试管内要刚露出橡皮塞,原因是利于排出产生的气体.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宜立即收集,待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原因是开始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若立即收集则氧气不纯.⑤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原因是利于充分排出瓶内空气。
⑥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⑦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小团棉花,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氧气制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并附上相关示意图以帮助理解。
一、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的化学式为O2,表示每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氧气对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活性,是许多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在常温常压下,氧气可被用作火焰的供氧剂。
二、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1. 加热金属氧化物:将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高岭土或氧化亚铜)加热至一定温度,氧气便会从中释放出来。
2. 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铁等。
3. 电解水:将水进行电解,通过电解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过程中,氧气被生成在阳极上。
三、氧气的应用领域1. 呼吸和燃烧:氧气是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类和动物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同时,氧气也是燃烧过程中的必需品,燃料在氧气的存在下能够进行更充分的燃烧。
2. 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氧气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以及一些工业生产中,例如焊接、熔炼金属、氧化反应等。
它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3. 医疗用途:氧气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缺氧症状等。
氧气是一种治疗性药物,通过供给额外的氧气来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四、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此处插入相应的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加深对氧气制取过程的理解。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本文所述的制取氧气方法仅为简要介绍,实际操作时应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谨慎操作,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氧气的制取【主要内容】氧气的制取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的沸点不同,将液态空气蒸发,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低,所以氮气先蒸发出去,剩余的主要就是液氧了。
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富氧膜技术获得氧气:在一定压力下,让氧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以得到含氧量较高的空气。
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得到含90%以上氧气的富氧空气。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
常温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很慢,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实验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化学上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注意:①定义中的“改变”包含的意思是加快或者减慢。
②催化剂又称为触媒。
③催化剂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而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已。
④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⑤催化剂必须具体到某个化学反应,不能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二氧化锰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该说成: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反应原理: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符号:KClO3KCl O2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
②加热高锰酸钾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KMnO4 K2MnO4MnO2O2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医院里常用作消毒剂。
概念: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初中化学中,制取氧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加热过氧化铁制取氧气。
过氧化铁是一种化合物,它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中,我们将过氧化铁放入试管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随着温度升高,过氧化铁开始分解,释放出氧气。
我们可以用一根湿润的木条将氧气收集起来,观察到它能够使木条燃烧更旺盛。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它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实验中,我们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漏斗中,然后加入少量的过硫酸钾催化剂。
随着催化剂的作用,过氧化氢开始分解,产生氧气。
我们可以用气球或试管将氧气收集起来,观察到气球膨胀或试管内气体水平上升。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电解水制取氧气。
电解水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实验中,我们将两个电极分别插入含有电解质的水中,然后通电。
在通电的过程中,水分子被电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
氢离子聚集在负极产生氢气,氧离子聚集在正极产生氧气。
我们可以用试管将氧气收集起来,观察到试管内气体水平上升。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制取到氧气。
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氧气的性质和反应来深入了解氧气的特点。
同时,这些实验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力。
总结起来,制取氧气的三种常见方法分别是加热过氧化铁、过氧化氢分解和电解水。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获得氧气,并进一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观察力,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科学的奥妙。
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反应原理。
1.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H_2O_2{MnO_2}{===}2H_2O + O_2↑。
- 在这个反应中,过氧化氢(H_2O_2)在二氧化锰(MnO_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它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2. 氯酸钾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KClO_3{MnO_2}{{===}{}}2KCl+3O_2↑。
- 这里氯酸钾(KClO_3)在二氧化锰(MnO_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KCl)和氧气。
3.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KMnO_4{}{===}K_2MnO_4+MnO_2+O_2↑。
- 高锰酸钾(KMnO_4)加热分解为锰酸钾(K_2MnO_4)、二氧化锰(MnO_2)和氧气。
二、实验装置。
1. 发生装置。
- 固 - 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适用)- 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胶塞、导管等。
-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 固 - 固加热型(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适用)- 仪器: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等。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 收集装置。
- 排水法。
- 原理:氧气不易溶于水。
- 优点: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
- 操作要点:集气瓶要先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满后,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 向上排空气法。
- 原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优点:收集较干燥的氧气。
- 操作要点: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将空气排尽。
三、实验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化学九年级氧气制取知识点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对于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
一、氧气的制取方法1. 蒸馏法蒸馏法是制取氧气的一种常见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种含氧物质,比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等。
将这些含氧物质加入到酸性溶液中,然后进行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含氧物质会分解释放出氧气。
接下来,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和凝固,最后用氧气收集装置收集得到的氧气。
2. 分解法分解法也是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是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
首先,将过氧化氢加入反应器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条件,比如高温或者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分解反应。
在分解反应中,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
而氧气则可以通过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收集。
二、氧气制取的常见实验1. 过氧化钠的制取过氧化钠是一种制取氧气的常用物质。
它可以通过将氢氧化钠溶解于过氧化氢中来制取。
制取过程中,需要将氢氧化钠慢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并进行搅拌。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钠会被氧化为氧气和水。
最后,可以通过气体收集装置将制取得到的氧气进行收集。
2. 过氧化钾的制取过氧化钾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物质。
它可以通过将氢氧化钾与过氧化氢反应来制取。
首先,将氢氧化钾溶解于过氧化氢中,然后进行搅拌。
在反应过程中,过氧化钾会被氧化为氧气和水。
最后,利用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制取得到的氧气。
三、氧气的特性和应用1. 特性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促进许多燃烧反应的进行。
同时,氧气也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用于维持生物的呼吸过程。
2. 应用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氧气被广泛用于氧疗,以帮助患者呼吸。
在工业生产中,氧气可以用作燃料燃烧的辅助气体,提高燃烧效率。
此外,氧气还常被用于氧化反应、焊接、氧气酿酒等方面。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3个方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内容,有多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下面将介绍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并详细说明其原理和实验步骤。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过氧化铅酸钾制取氧气。
过氧化铅酸钾(化学式为K2O2)在分解时可以释放出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过氧化铅酸钾、试剂瓶、试管、水槽等。
2.将过氧化铅酸钾加入试管中,大约取1克左右。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细心,避免实验中物品碰撞或撞击试管。
4.将试管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杂质溶解。
5.用滴管加入少量酒精,在试管中打燃即可,观察到火焰即产生了氧气。
6.将试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等待过氧化铅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
7.过程中可以用酒精灯或火花直接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燃烧的特性。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钠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氢氧化钠和氯酸钾反应会生成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氢氧化钠、氯酸钾、试剂瓶、试管、水槽等。
2.将氢氧化钠和氯酸钾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每个试管取约1克左右。
3.将两个试管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杂质溶解。
4.用滴管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酒精,并用酒精灯依次点燃两个试管中的酒精,观察到火焰即产生了氧气。
5.将试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等待反应完全进行产生氧气。
6.过程中可以用酒精灯或火花直接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燃烧的特性。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时能够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高锰酸钾、试剂瓶、试管、水槽等。
2.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大约取0.5克左右。
3.将试管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杂质溶解。
4.用滴管加入少量浓硫酸,使其充分溶解。
5.加热试管,可以用酒精灯或火焰加热,观察到氧气的产生。
6.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试管破裂或氧气泄漏。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但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戴好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发生意外。
哪里不会,记哪里 把每一份努力都用在刀刃上!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基础知识清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或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状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氯酸钾 → 氯化钾 +氧气 KClO 3→ KCl + + O 2 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发生装置——)固体和固体之间需要加热的反应采用如图所示的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故采用此种装置。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特别提醒: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口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收集装置——①排水法——凡是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此法收集操作时注意事项:集气瓶中要预先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于水槽中,注意集气瓶内不要留有空气。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刚开始产生气泡不能立即收集(最先排放出来的是空气),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完, ②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加热加热(3)多功能瓶的使用 ②)如图①: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从)先将瓶内装满水,气体从)如果要测定某气体的体积,特别提醒:①仪器的组装要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②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的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便于均匀受热;③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④试管内的导管略露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⑤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⑥集气瓶充满水后盖上毛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⑦应注意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氧气,否则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正放可减少氧气逸散;⑨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气体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工业和科学实验等。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
1. 制取氧气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1 热分解方法热分解是制取氧气的一种常见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铁(H2O2)或过氧化氢(H2O2)来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或2H2O2)→2H2O(或2H2O)+O2↑1.2 电解水方法电解水也是制取氧气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电解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H2↑+O2↑1.3 锌和盐酸反应法使用锌和盐酸的反应也可以产生氧气。
这种方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Zn+2HCl→ZnCl2+H2↑2. 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下面是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2.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电解槽、电源、电极等。
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比如过氧化氢、水、锌、盐酸等。
2.2 设置电解槽将电解槽连接到电源上,并放入适量的水。
将两个电极插入电解槽中,一个连接正极,一个连接负极。
2.3 进行电解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解槽中的水。
观察并记录氧气在负极和氢气在正极的产生。
2.4 收集氧气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将产生的氧气收集起来。
小心处理和保存收集到的氧气。
3. 制取氧气注意事项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安全操作实验时需注意安全操作,佩戴适当的实验服和手套。
避免接触有毒气体和化学品。
3.2 防止氢气爆炸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与空气混合可以形成易燃气体。
因此,要注意避免火源接触,防止氢气爆炸。
3.3 操作规范操作规范是制取氧气实验的关键。
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操作规范进行实验,确保安全。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和实验步骤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并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我们不仅要学好氧气制取的知识,而且要触类旁通,逐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中考对制取氧气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药品选用、实验装2H2O22H2O+O2↑2KMnO4K2MnO4+ MnO2+ O2↑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用途用途作用:冶炼工艺在炼钢过程中吹以高纯度氧气,氧便和碳及磷、硫、硅等起氧化反应,这不但降低了钢的含碳量,还有利于清除磷、硫、硅等杂质。
而且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足以维持炼钢过程所需的温度,因此,吹氧不但缩短了冶炼时间,同时提高了钢的质量。
高炉炼铁时,提高鼓风中的氧浓度可以降焦比,提高产量。
在有色金属冶炼中,采用富氧也可以缩短冶炼时间提高产量。
化学工业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
再例如,重油的高温裂化,以及煤粉的气化等。
国防工业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炸药。
医疗保健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时。
其它方面如:它本身作为助燃剂与乙炔、丙烷等可燃气体配合使用,达到焊割金属的作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机械企业里用途很广,作为切割之用也很方便,是首选的一种切割方法。
过度吸氧负作用: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
氧气瓶氧气瓶人如果在大于0.05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
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
在0.1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
人在0.2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1.5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