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文化史

  • 格式:ppt
  • 大小:15.85 M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文化
——中国长城文化的起源


一、孰为中国最早的长城(何代、何国、何地)
(一)、中国早期长城出现的经济政治背景; 1、春秋中晚期黄河下游地区诸国军事防御的现实需要; 2、铁制工具的推广提供了建筑长城的物质条件; 3、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而修建的防洪、溉灌等水利工 程启发了军事指挥者的思路; 4、因旧礼制崩溃而诸国自决权膨胀是长城出现的政治 前提.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8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9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0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1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2
4、魏国长城


(1、西疆“滨洛”长城
由1 道主线长城和2道支线长城组合而成,其建筑时间分别是:公元前 366年—前364年(魏惠王五至七年,秦献公十九年至二十一年)、公元 前359年(魏惠王十二年,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十九年, 秦孝公十年)。 魏西长城蜿蜒屈伸于今陕西关中东部、黄河与洛河之间,与秦东长城隔 洛水相望。河西长城主线的走向:其南端自华阴市华山北麓小张村始, 穿过该市东部至西泉店附近渭水南岸;逾渭后循洛水东岸而伸向西北方, 历经大荔、蒲城、澄城、白水、洛川、富县,而终止于甘泉县境崂山之 南。河西长城的南支线呈东西走向:西端在澄城县西部与主线长城衔接, 横贯澄城南部的程赵、城墙头诸地,向东跨过大峪河进入合阳县南部, 直达黄河西岸止。其北支线长城亦大致呈东西走向:即从白水县北部孔 走河口与主线相连,循该河东侧而上,向东历经黄龙县南部、澄城县北 境、合阳县北境和韩城市南境,终止于韩城市龙亭镇城南村附近黄河西 岸之上。
中国长城文化史 9
Ai Chong
关于秦国“堑河傍”的历史记载 秦国的黄河西岸长城 即所谓“堑河傍”或 “城堑河濒”之工程。据《史记· 秦本纪》记载, 前后营建过两次:始建于秦厉共公十六年(公 元前462年),即《史记· 秦本纪》谓:“堑河 傍”;再度营建于秦灵公八年(公元前417 年),即《史记· 六国年表》谓:“城堑河濒”。
中国长城文化史 26
Ai Chong
仿建的齐长城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7
2、楚国长城


(1、“方城”——“连堤”、“万城”
楚长城分布在今河南省南阳盆地的东、北、西边缘,依山而筑。楚长城 东段出现最早,先有名为方城之山隘,春秋时据方城山而置关塞,战国 时以方城塞为据点倚山势延筑为长城。 其东段长城呈南北走向:它北起今河南鲁山县东南部,循山而南,过今 叶县西南部、方城县东部、舞阳县西部,再穿过泌阳县西北,南达唐河 县境抵桐柏山脉。换言之,唐河县应是楚长城的东端点所在地。 其中、西二段长城的走向:随着秦军的步步进逼,楚国又将长城防线由 方城塞向西延伸。由今鲁山县东南部向西循伏牛山脉穿过该县南部,过 南召县北部、嵩县南界,进入内乡县北部的翼望山(此为中段);由此 转往南去,顺湍河西侧而至郦城堡(郦县故城)北,跨过湍河于其东侧 而南趋,经镇坪县西境而达邓县东北部(此为西段)。
中国长城文化史
联系信 箱:aichong@snnu.edu.cn
中国长城文化史

内容导航


wenku.baidu.com
序论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文化 秦汉时期的长城文化 北朝时期的长城文化 隋唐时期的长城文化 辽金时期的长城文化 明清时期的长城文化 明代长城沿线的关隘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8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9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0
南召县境“楚长城” 遗址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1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2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3
3、秦国长城



(1、黄河西岸长城
即所谓“堑河傍”或“城堑河濒”之工程。
中国长城文化史 课 管 2
Ai Chong
致谢:
本课件的成功制作,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教 务处评建资金支持。以及提供参考资料的各团 体和个人的支持。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文化
——中国长城文化的起源

back
一、孰为中国最早的长城(何代、何国、何地) 二、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物质文化的地理分布 三、春秋战国时期长城文化研究的问题与歧说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制度文化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思想文化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5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文化
——中国长城文化的起源


(二)、关于孰为中国最早长城的问题
1、春秋齐国西长城是最早出现的古长城说公元前555年 2、春秋楚国长城最早说公元前656年 3、战国秦长城——“堑河傍”最早说公元前462年 4、西周时代“城彼朔方”为最早长城的说法公元前827—前782年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53
aichong: 陕西韩城南境城南村 战国魏长城东端终止地
(《战国策》卷3《秦一· 张仪说秦王》)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8
关于所谓楚长城历史记载的再认识

人们不再接受春秋楚长城最早之说,主要是重新阅读与理解《左 传》相关内容而获取新认识的结果。《左传》记载:公元前656 年(楚成王十六年),齐师伐楚,抵达一个叫‚召陵‛的地方, 楚使屈完奉命去会见齐桓公,面对齐军的武力炫耀镇定地回答: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师绝难获胜。后人据此判 断是年为楚长城见于记载的建筑时间,乃古长城最早的筑年,其 依据就是‚方城‛是楚长城的别称,见于汉魏文献的记载(《汉 书· 地理志》云‚南阳郡 叶(县),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 城。‛ )。但是,经过重新审读‚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的文意,上述理解显然是错误的。此处‚方城‛与‚汉水‛相对 应,‚方城‛指方城山,‚汉水‛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楚使屈 完话语的本意是说:楚国人民将会以方城山作为高大的城墙,以 汉江作为深广的池隍,凭借优越的自然地势抵御齐军的进攻。毫 无疑问当时的楚国并未起筑长城之类防御工程。
(2、“堑洛”长城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4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5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6
Ai:陕西富县境 战国秦长城遗址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37
3、秦国长城


(2、秦昭襄王长城 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 分布在甘、宁、陕、内蒙四个省区,宏观上呈现出自 西南趋东北的基本走向,起始点位于今甘肃岷县西20 里处、洮河南侧,终止点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 城乡境、黄河南岸。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9
澄城县东境 城墙头村西 战国魏长城遗址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50
澄城县东境 城墙头村西 战国魏长城遗址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51
澄城县东境 城墙头村中 战国魏长城遗址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52
澄城县东境 城墙头村东 战国魏长城遗址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6
关于齐西长城是中国最早长城的记载

公元前555年(齐灵公二十七年,周灵王十七年)。这年, 晋平公帅师攻伐齐国,赵简子等卿大夫追随东进,渡过黄 河之后于冬十月抵达济水西岸与鲁师会合,共同攻齐。齐 国则沿着济水东岸布防,即‚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 守之广里。夙沙卫曰‘不能战,莫如守险’。不听。诸侯 之士门焉,齐人多死。„„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齐 侯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左传》)引文中的‚堑防门‛ 历来被视作文献所载春秋中期齐国筑长城之始。‚堑‛, 此作动词‚铲削、挖掘‛之意;‚防‛,齐国西疆济水东 岸的防洪堤,《说文解字》曰:‚防,堤也‛。这个耳朵 傍的堤,今作‚堤‛字,可知‚防‛最初是河流两侧障水 的工程,相当于现代的防洪堤或河堤;‚门‛,此指济水 东岸堤防上的豁口,或叫缺口,即文献上的‚防门‛,作 为供人们不时往来必经的通道,其位置常与堤防外侧的济 水津渡相邻。
(2、齐南长城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12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13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14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15
山东长清县境土筑的 齐长城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16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17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18
Ai Chong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7
关于“钜防”的历史记录

公元前337年,张仪游说秦惠文王时曰: ‚ 臣敢言往昔。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 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 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 足以为限;长城、钜防,足以为塞‛(按: 原文‘济清、河浊’应作‘清济、浊河’)。齐, 五战之国也,一战不胜而无齐。
5、赵国长城:(1、南疆漳滏长城 (2、北疆阴山长城 6、燕国长城:(1、南疆易水长城 (2、北疆五郡长城 7、中山国长城:——“槐水”长城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11
1、齐国长城

公元前555年 齐国西疆“巨防”长城 是对济水东侧防洪大堤改造而形成的,是中国 最古老的长城。据《国语》载管子与齐桓公之语,齐西长城西南起于今 长清县境“陶山之阴”,顺济水(大体即今黄河的位置)东岸伸向东北, 止于今山东利津东南(济水入海口附近)。由于十九世纪中叶(1855年) 济水河道遭受黄河洪水的袭夺涤荡,已不复存在,其侧傍的“巨防”长 城也就随之无遗迹可觅了。


可知其建造时间是在战国初期,晚于齐西长城 约百年之久,并非中国最古老的长城。
中国长城文化史 10
Ai Chong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文化
——中国长城文化的起源




二、春秋战国时期长城文化的地理分布
(一)、早期长城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各诸侯国长城的起迄与走向
1、齐国长城:(1、“钜防”长城 (2、齐南长城 2、楚国长城:——“方城”——“连堤”、“万城” 3、秦国长城:(1、黄河西岸“堑河傍”长城 (2、“堑洛”长 城 (3、秦昭襄王长城 4、魏国长城:(1、西疆“滨洛”长城(2、卷至密的长城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3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4
华阴境内秦长城遗址 大荔境内魏长城遗址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5
aichong:
陕西华阴市东 战国魏长城遗址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6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7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48
aichong: 清代《澄城县志》所附地图上的魏长城遗址
中国长城文化史
19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0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1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2
穆陵关长城遗址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3
战国时期 齐长城遗迹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4
Ai Chong
中国长城文化史
25

在山东省莱芜县绵阳关的战国齐长城上,清朝咸丰辛酉年(公元1861年)修 长城时留下了施工碑记, 碑记证明清朝在此基础上重新修复了长城。
(1、“钜防”长城

公元前320年—前302年间 齐南长城全线基本上呈现东西走向。 其西端起点位于今山东长清县治西南25公里的广里乡广里村南、黄河东 岸,东端终点则在今胶南县灵山卫镇以东、于家河村附近的海滨。 横亘于山东中部山区,跨越13个市县之境,即长清县、泰安市、历城县、 莱芜市、章丘县、淄博市、沂源县、临朐县、沂水县(北境大岘山巅穆 陵关)、莒州市、五莲县、诸城县、胶南县地界。
秦厉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2年),秦灵公八年(公元前417年)。 两次施工的地段应是一致的,即黄河西畔。“河”实指今黄河流出山陕 峡谷后的禹门口至渭河口河段。春秋战国时期,这段黄河曾是秦晋界河, 西侧是连绵一线的黄土台塬的陡崖峭壁。秦国在黄河西岸铲削岸崖可通 行之处,形成一道南北走向的军事屏障。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 这列长城由南北二段组成,分布于今陕西渭南市辖区内、黄土台塬地带, 南段长城在今华阴市境循华山北麓的长涧河西岸分布,南起华山峪口西 侧朝元洞,北达风厢城东北渭河滩地;北段长城则循洛河(北洛河)西 岸蜿蜒屈曲,经行于今大荔、蒲城、白水、黄陵、洛川和富县诸县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