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效率和洁净等级
- 格式:doc
- 大小:378.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效过滤器设计标准一、过滤效率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高效过滤器应能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微粒物质,以保证空气的洁净度。
根据国际标准,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应达到99.97%以上,才能称为高效过滤器。
二、过滤阻力高效过滤器的过滤阻力是其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能指标。
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空气的流量和系统的能耗。
一般来说,高效过滤器的初始阻力应在100Pa以下,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容尘量容尘量是评估高效过滤器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容尘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和更换频率。
一般来说,高效过滤器的容尘量应达到100g以上,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
四、使用寿命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是评估其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应在5年以上,以保证其投资回报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安全性高效过滤器的安全性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高效过滤器应具有防火、防爆、防腐蚀等安全性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六、维护性高效过滤器的维护性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高效过滤器应具有简单的维护和更换操作,以减少系统的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七、安装便利高效过滤器的安装便利性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高效过滤器应具有简单的安装操作,以减少系统的安装成本和时间。
八、耐腐蚀性高效过滤器的耐腐蚀性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高效过滤器应具有抵抗各种化学物质的能力,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
九、环保要求高效过滤器的环保要求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高效过滤器应具有低能耗、低噪音、低排放等环保性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c级洁净区动态标准一、温度和湿度1.温度:C级洁净区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允许波动范围为±2℃。
2.湿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65%,允许波动范围为±10%。
二、空气洁净度1.C级洁净区应采用高效过滤器,对0.5μm粒径的颗粒过滤效率不低于99.95%。
2.洁净区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³,沉降菌落不超过3个/皿。
3.洁净区内空气中悬浮粒子数应小于或等于3500个/m³。
三、压差1.C级洁净区与室外压差应大于10Pa,不同洁净度级别的压差应大于5Pa。
2.C级洁净区内相邻区域间的压差应保持一致,不得出现负压现象。
四、噪音1.C级洁净区的噪音应小于70dB。
2.噪音主要来源于设备运行、人员活动等,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五、照度1.C级洁净区的照度应不小于300Lx。
2.照度主要考虑作业面的可见度,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操作安全。
六、洁净流水窗1.C级洁净区应设置洁净流水窗,其水封高度应不小于5cm。
2.洁净流水窗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尘、霉斑等现象。
3.洁净流水窗的过滤器应定期更换或清洗,以保证其过滤效果。
七、门禁系统1.C级洁净区应设置门禁系统,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进出。
2.只有持有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C级洁净区,物品进出需经过严格审核和登记。
3.门禁系统应具有自动记录和监控功能,能够实时监测人员的进出情况。
八、视频监控1.C级洁净区内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关键区域进行实时监控。
2.视频监控系统应具有录像和回放功能,能够记录人员的操作和活动。
食品洁净室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洁净室(以下简称“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温度和湿度、压差和风速、空气过滤、消毒与灭菌、人员卫生、物料卫生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洁净室,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空气洁净度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应达到100级或更高,以保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
在洁净室内,应采用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其过滤效率应达到99.97%以上。
2.温度和湿度洁净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0℃-24℃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这些参数的波动范围不应超过±2℃和±5%。
3.压差和风速洁净室应保持正压,相邻洁净室之间的压差应不小于5Pa。
洁净室内的风速应保持在0.2-0.5m/s之间。
4.空气过滤洁净室的送风口和排风口应配备高效空气过滤器,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进入洁净室。
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应达到99.97%以上。
5.消毒与灭菌洁净室应定期进行消毒与灭菌,以防止微生物滋生。
消毒与灭菌方法应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药剂或设备,如过氧化氢、臭氧等。
6.人员卫生进入洁净室的人员应进行卫生培训,并遵守卫生规定。
在进入洁净室前,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等,并经过严格的消毒和风淋等程序。
7.物料卫生进入洁净室的物料应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以确保其不带有污染物质。
在洁净室内,物料应存放于清洁的容器或货架上,并定期进行消毒和检查。
8.环境卫生洁净室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和卫生,地面、墙壁、天花板和设备应定期清洁和消毒。
在洁净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和存放私人杂物等行为。
洁净度等级划分摘要:1.洁净度等级的定义与重要性2.洁净度等级的划分标准3.洁净度等级的具体分类4.各类洁净度等级的应用领域5.洁净度等级的检测与维护正文:一、洁净度等级的定义与重要性洁净度等级,顾名思义,是指一个空间或表面所含有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物的浓度。
洁净度等级是对环境洁净程度的一种量化衡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许多行业中,如半导体制造、生物医药、食品生产等,都需要保持一个高洁净度的环境,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洁净度等级的划分标准洁净度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量、粒子尺寸和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洁净度等级划分标准是由美国联邦标准209E 和欧洲洁净技术协会制定的。
在我国,洁净度等级划分主要参考GB 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三、洁净度等级的具体分类根据不同的洁净度要求,洁净度等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洁净区:主要应用于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行业,要求洁净度等级在100 级至300,000 级之间。
2.ISO 5 级洁净区: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精密电子制造等行业,要求洁净度等级在100 级以下。
3.10 级洁净区:主要应用于光学、航空航天、核工业等行业,要求洁净度等级在10 级以下。
4.百级洁净区:主要应用于食品生产、化妆品生产等行业,要求洁净度等级在100 级左右。
四、各类洁净度等级的应用领域各类洁净度等级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领域如下:1.GMP 洁净区:在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行业中,需要进行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研发等活动。
2.ISO 5 级洁净区:在半导体制造、精密电子制造等行业中,需要进行芯片生产、封装测试等活动。
3.10 级洁净区:在光学、航空航天、核工业等行业中,需要进行精密仪器制造、科研实验等活动。
4.百级洁净区:在食品生产、化妆品生产等行业中,需要进行产品生产、质量检测等活动。
FFU的基本参数与选型FFU,即全称为Fan Filter Unit,是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洁净室、实验室、医院手术室等需要高洁净度空气环境的场所。
本文将从FFU的基本参数和选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FFU的基本参数1.风量:FFU的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FFU的空气体积。
一般以立方米/小时(m³/h)来表示,常见的风量范围为500-3000m³/h。
风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FFU的空气净化能力,需要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风量。
2.噪音:FFU的噪音是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大小。
一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常见的噪音范围为45-55dB。
噪音的大小将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需要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噪音水平。
3.功率:FFU的功率是指设备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
一般以瓦特(W)为单位来表示,常见的功率范围为80-150W。
功率的大小将决定FFU的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需要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功率。
4. 外形尺寸:FFU的外形尺寸是指设备的长、宽、高的尺寸。
一般以毫米(mm)为单位来表示,常见的外形尺寸范围为600x600x350mm至1175x575x350mm。
外形尺寸的大小将影响FFU的安装和布局,需要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尺寸。
5.过滤效率:FFU的过滤效率是指设备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净化能力。
通常以百分比(%)或等级(H13、H14等)来表示,常见的过滤效率范围为99.99%至99.9999%。
过滤效率的大小将决定FFU对空气中颗粒物的清洁程度,需要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效率。
二、FFU的选型1.使用环境要求:在选择FFU时,首先需要了解使用环境对空气净化的要求,包括洁净度等级、温度、湿度等。
根据要求,选择适合的风量、过滤效率和外形尺寸。
2.能源消耗:FFU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电能,也会产生相应的运行成本。
在选型时,需要平衡能源消耗和净化效果,选择适合的功率。
一、过滤器术语及常识1.1初阻力(Initial Resistance)实际使用时或试验条件下新过滤器的阻力,或者,额定风量下新过滤器的阻力。
1.2终阻力(Final Resistance)判定过滤器报废的阻力指标。
1.3无隔板过滤器(Mini-Pleat,或者Close-Pleat)1.4隔板过滤器(Deep-Pleat)1.5自洁式过滤器(Pulse-jet Filter)带有压缩空气脉冲反吹清灰功能的过滤器和除尘器。
1.6预过滤器(Pre-Filer)对下一级过滤器起保护作用的过滤器。
预过滤器可以有各种形式和效率规格。
1.7高效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liter简称为HEPA Filter)传统说法:对0.3μm粒子过滤效率≥99.97%的过滤器;国内通行说法: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9.97%的过滤器;待修订的国家标准: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9.9%1.8亚高效过滤器国内特有的产品(说法),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5%的过滤器;国外同类效率的产品(H10)主要用于高效过滤器的预过滤。
1.9超高效过滤器(甚高效过滤器)(Ultra Low Penerration Air简称ULPA Filter)对0.1~0.2μm粒子过滤效率≥99.999%的过滤器(美国标准)对MPPS效率≥99.9995%的过滤器(欧洲标准)1.10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简称IAQ)1.11换气次数(Air Changes)一小时内送风量与室内体积之比。
1.12洁净度(Cleanliness)洁净室或洁净区域单位空间所含某粒径以上颗粒物的限度。
1.13 ASHRAE Efficiency采用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ASHRAE52.1规定方法测出的效率。
一般是指比色法(Dust-Spot)效率,有时也称NBS效率、AFI效率。
二、过滤效率2.1国外过滤效率的分类2.2国内过滤效率的分类2.2.1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分级对于一般通风用过滤器,两项国家标准按新过滤器的计数法效率将过滤器分成五个和四个等级。
F7中效过滤器标准
F7中效过滤器是一种常用的中效空气过滤器,其主要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确保空气清洁。
F7中效过滤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 过滤等级:F7级,表示它能有效过滤1-5微米的灰尘颗粒。
2. 过滤材料:F7中效过滤器通常采用玻璃纤维、无纺布等材料作为过滤介质,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和较大的过滤面积。
3. 阻力:F7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约为80PA,终阻力约为160PA。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阻力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阻力达到终阻力时,需要及时更换滤袋。
4. 尺寸:F7中效过滤器有多种标准尺寸,如F5-595×595×500、F6-495×495×500、F7-595×495×500、F8-595×595×600、F9-595×495×600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
5. 颜色:F7中效过滤器的袋子颜色通常为浅粉色。
6. 应用领域:F7中效过滤器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机组、送风系统、电子、食品、医院、制药、洁净室、通风系统等场合,用于确保空气品质和保护设备。
7. 安装注意事项:在安装F7中效过滤器时,需避免安装在高温管道、高温室、湿气重或有水的情况下。
在更换滤袋时,应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确保安全可靠。
F7中效过滤器是一种具有较高过滤效率、较大过滤面积和较低阻力的空气过滤设备,适用于各种空气净化场合。
在选购和使用时,
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型号和规格。
洁净室等级国家标准洁净室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其内部空气质量受到严格控制,以确保在其中进行的生产制造、实验研究等工作不受外界污染的影响。
为了规范洁净室的建设和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洁净室等级国家标准,以便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建设和使用洁净室时有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首先,洁净室等级国家标准对洁净室的分类和等级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空气洁净度水平,洁净室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ISO 1至ISO 9共10个等级。
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空气洁净度要求,以及对应的空气流速、过滤器效率、室内压力等参数。
这些等级和要求的设定,为洁净室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标准。
其次,洁净室等级国家标准对洁净室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洁净室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包括洁净室的布局、结构、材料选择、设备配置等方面。
这些要求的制定,旨在确保洁净室能够满足相应等级的空气洁净度要求,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可靠地维持这一水平。
此外,洁净室等级国家标准还对洁净室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对洁净室的日常维护、清洁、消毒、设备检测与校准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洁净室使用人员的培训和行为规范等内容。
通过这些规定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障洁净室在使用过程中的空气洁净度水平,以及使用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总的来说,洁净室等级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洁净室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洁净室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也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标准。
同时,它也促进了洁净室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洁净室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洁净室等级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洁净室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为生产制造、实验研究等工作提供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关注和学习国内外洁净室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洁净室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我国洁净室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过滤效率和洁净等级一、过滤器术语及常识1.1初阻力(Initial Resistance)实际使用时或试验条件下新过滤器的阻力,或者,额定风量下新过滤器的阻力。
1.2终阻力(Final Resistance)判定过滤器报废的阻力指标。
过滤效率规格建议终阻力(Pa)G3(粗效)100~200G4 150~250F5~F6 250~300F7~F8 300~400F9~H11 400~450高效与甚高效400~6001.3无隔板过滤器(Mini-Pleat,或者Close-Pleat)1.4隔板过滤器(Deep-Pleat)1.5自洁式过滤器(Pulse-jet Filter)带有压缩空气脉冲反吹清灰功能的过滤器和除尘器。
1.6预过滤器(Pre-Filer)对下一级过滤器起保护作用的过滤器。
预过滤器可以有各种形式和效率规格。
1.7高效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liter简称为HEPA Filter)传统说法:对0.3μm粒子过滤效率≥99.97%的过滤器;国内通行说法: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9.97%的过滤器;待修订的国家标准: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9.9%1.8亚高效过滤器国内特有的产品(说法),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5%的过滤器;国外同类效率的产品(H10)主要用于高效过滤器的预过滤。
1.9超高效过滤器(甚高效过滤器)(Ultra Low Penerration Air简称ULPA Filter)对0.1~0.2μm粒子过滤效率≥99.999%的过滤器(美国标准)对MPPS效率≥99.9995%的过滤器(欧洲标准)1.10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简称IAQ)1.11换气次数(Air Changes)一小时内送风量与室内体积之比。
1.12洁净度(Cleanliness)洁净室或洁净区域单位空间所含某粒径以上颗粒物的限度。
1.13 ASHRAE Efficiency采用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ASHRAE52.1规定方法测出的效率。
万级与十万级洁净标准万级和十万级洁净标准是用于描述洁净室(Clean Room)或洁净工作区的洁净程度的指标。
洁净室是一种具有特殊环境条件,用于控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封闭空间。
洁净室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对环境的洁净程度要求非常高。
万级洁净标准是指在洁净室内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允许存在的颗粒物数量不超过1万个。
而十万级洁净标准则是指在洁净室内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允许存在的颗粒物数量不超过10万个。
换句话说,洁净室的洁净程度越高,允许存在的颗粒物数量就越少。
为了达到万级或十万级洁净标准,洁净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设备来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1.过滤技术:洁净室通常会使用高效过滤器(HEPA)或超高效过滤器(ULPA)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这些过滤器能够有效地捕捉尺寸较小的微粒,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浓度。
2.正压控制:洁净室内通常会保持正压状态,即室内空气压力高于外部环境。
这样可以防止外部空气通过缝隙进入室内,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污染。
3.空气循环系统:洁净室内通常配备有高效的空气循环系统,能够将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和过滤,保持空气质量的稳定。
4.清洁和消毒:洁净室内的表面、设备和工具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悬浮颗粒物和细菌的污染源。
5.人员行为控制:进入洁净室的人员需要穿戴洁净服、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并严格遵守洁净室的操作规程,以减少人为引入的颗粒物。
在万级和十万级洁净室中,颗粒物的种类和尺寸也有一定的要求。
常见的颗粒物包括灰尘、细菌、病毒等。
根据洁净室的使用要求,可能会对不同尺寸的颗粒物设置不同的限制。
除了颗粒物,洁净室的温度、湿度、静电控制等参数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这些参数的合理调节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防止静电干扰、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万级和十万级洁净标准经常被用于电子制造业、生物医药行业、食品加工等领域。
洁净度等级标准
洁净度等级标准是衡量一个区域或场所清洁程度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人
们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洁净度等级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在医疗、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领域,洁净度等级标准更是严格规定,要求达到特定的标准才能确保生产和服务的质量。
首先,洁净度等级标准通常是根据空气中的微粒数量来进行评定的。
在医疗机
构和实验室等场所,空气中的微粒数量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因此,这些场所通常会按照洁净度等级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级别,比如ISO 14644标准将洁净度等级分为ISO 1至ISO 9共10个等级,ISO 1级为最洁净,ISO 9级为最不洁净。
其次,洁净度等级标准也会根据不同的表面和设备进行评定。
比如在食品加工厂,生产线和设备的洁净度等级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以确保生产出的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而在电子制造领域,设备和工作台面的洁净度等级也是至关重要的,以防止灰尘和杂质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此外,洁净度等级标准还会根据不同的清洁方式和频率进行评定。
比如在医院
手术室,每天都需要进行高标准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手术环境的洁净度等级符合要求。
而在办公室和家庭环境中,洁净度等级的要求可能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持空气和表面的清洁度。
总的来说,洁净度等级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场所和需求而定,它直接关系到人们
的健康和安全。
严格执行洁净度等级标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是确保生产和生活环境洁净度的重要保障。
希望各行各业都能重视洁净度等级标准,为人们营造一个清洁、健康、安全的环境。
制氧机过滤级别
制氧机的过滤级别通常是指其空气过滤系统的效能,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以提供清洁、纯净的氧气。
常见的制氧机过滤级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粗效过滤:这是制氧机过滤系统的第一级,用于过滤较大的颗粒物,如灰尘、花粉、毛发等。
粗效过滤器通常采用滤网或滤网组合,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大颗粒物进入制氧机。
2. 中效过滤:中效过滤阶段用于去除更小的颗粒物,如细尘、细菌、病毒等。
中效过滤器通常使用更细密的滤网或滤纸,能够提供更好的过滤效果。
3. 高效过滤:高效过滤是制氧机过滤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用于去除微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高效过滤器通常采用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或其他类似的过滤技术,能够过滤掉 99.97%以上的细小颗粒物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4. 活性炭过滤:有些制氧机还配备了活性炭过滤器,用于去除空气中的异味、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
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并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提供更清新的氧气。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制氧机的过滤级别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过滤效果还会受到过滤器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维护情况的影响。
在选择制氧机时,建议参考产品说明书和相关认证,了解其过滤系统的具体规格和效能。
此外,定期更换过滤器也是保证过滤效果的重要举措。
如果你对特定制氧机的过滤级别有更详细的问题,建议咨询相关制造商或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空气过滤器的分类通常所说的过滤器是指空气尘粒过滤器,清除空气中气体污染物的过滤器则称为化学过滤器。
洁净室用过滤器种类繁多,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过滤效率、使用目的、滤料和结构形式进行划分时,其称谓也不同。
根据GB/T 14295-2008《空气过滤器》可分为粗效、中效、高中效和亚高效空气过滤器四类(表3-2),而GB/T 13554-2008《高效空气过滤器》将高效过滤器按过滤效率分为高效A、高效B、高效C和高效D四种类型(表3-2)。
(1)按过滤效率分类1)粗效空气过滤器。
洁净空调初级过滤选用的粗效空气过滤器滤芯形式一般采用板式、折叠式、契形袋式和自动卷绕式等,滤料多采用容易清洗和更换的金属网、泡沫塑料、无纺布、DV化学组合毡等材料。
粗效空气过滤器主要用于新风过滤,过滤对象一般为大于5μm 的沉降性微粒以及各种异物,所以粗效过滤器的效率以过滤5μm为准,其要求容尘量大、阻力小、价格便宜、结构简单。
油浸式过滤器不宜作为粗效空气过滤器使用。
2)中效空气过滤器。
洁净过滤器初级过滤选用的中效空气过滤器,其滤芯形式一般为插片板式、契形袋式、板式和折式等,滤料多采用中、细孔泡沫塑料或其他纤维滤料,如玻璃纤维毡(经树脂处理)、无纺布、复合无纺布和长丝无纺布等,由于其前面已有粗效空气过滤器截留了大粒径微粒,它又可以作为一般空调系统的最后过滤器和净化空调系统中高效空气过滤器的预过滤器,所以主要用于截留1~10μm的悬浮性微粒,它的效率以过滤1μm 为准,主要用于过滤新风及回风,以延长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寿命。
3)高中效空气过滤器。
可以用作一般净化系统的未端过滤器,也可以为了提高净化空调系统的净化效果,更好地保护高效空气过滤器,而用作中间的过滤器,主要用于截留1~ 5μm的悬浮性微粒,它的效率也以过滤1μm为准。
4)亚高效空气过滤器。
洁净空调选用的亚高效过滤器,其滤芯一般采用玻璃纤维滤纸、棉短纤维滤纸,静电过滤器也可作为亚高效过滤器使用。
高效过滤器等级标准通常按照其效率和粒径大小进行分类。
1.按照粒径分类:
E10:颗粒捕捉效率不低于85%,适用于捕捉直径大于0.3微米的颗粒物。
●E11:颗粒捕捉效率不低于95%,适用于捕捉直径大于0.3微米的颗粒物。
广泛应用于一些特殊要求的环境,如实验室等。
●E12: 颗粒捕捉效率不低于99.5%,适用于捕捉直径大于0.3微米的颗粒物,常用于对空气质显要求较高的领域,如医疗、药品生产等。
H13:颗粒捕捉效率不低于99.95%。
适用于捕捉直径大于0.3微米的颗粒物,特别适用于高洁净要求的环境,如手术室。
2.按照效率分类:
●A类过滤器:按GB/T6165-2008检验,额定风量下效率299.9%。
●B类过滤器:按GB/T6165-2008检验,额定风虽和20%额定风量下效率>99.99%。
●C类过滤器:按GB/T6165-2008检验,额定风量和20%额定风量下效率>9.999%。
●D类过滤器:额定风量和20%额定风量下对于≥0.lpm粒子效率9999%。
此外。
国家标准体系对高效过滤器也有规定。
例如,国家标准GB/T3554-2008规定,高效过滤器为按GB/T6165-2008规定的钠焰法或油雾法试验效率299.9%对粒径20.m的粒子。
效率99.99%。
其中,A类过滤器在额定风量下效率299.9%,B类过滤器在额定风量和20%
额定风量下效率>99.99%,C类过滤器在额定风量和20%额定风量下效率>99.999%。
制表:审核:批准:。
一、过滤器术语及常识1.1初阻力(Initial Resistance)实际使用时或试验条件下新过滤器的阻力,或者,额定风量下新过滤器的阻力。
1.2终阻力(Final Resistance)判定过滤器报废的阻力指标。
过滤效率规格建议终阻力(Pa)G3(粗效)100~200G4 150~250F5~F6 250~300F7~F8 300~400F9~H11 400~450高效与甚高效400~6001.3无隔板过滤器(Mini-Pleat,或者Close-Pleat)1.4隔板过滤器(Deep-Pleat)1.5自洁式过滤器(Pulse-jet Filter)带有压缩空气脉冲反吹清灰功能的过滤器和除尘器。
1.6预过滤器(Pre-Filer)对下一级过滤器起保护作用的过滤器。
预过滤器可以有各种形式和效率规格。
1.7高效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liter简称为HEPA Filter)传统说法:对0.3μm粒子过滤效率≥99.97%的过滤器;国内通行说法: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9.97%的过滤器;待修订的国家标准: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9.9%1.8亚高效过滤器国内特有的产品(说法),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5%的过滤器;国外同类效率的产品(H10)主要用于高效过滤器的预过滤。
1.9超高效过滤器(甚高效过滤器)(Ultra Low Penerration Air简称ULPA Filter)对0.1~0.2μm粒子过滤效率≥99.999%的过滤器(美国标准)对MPPS效率≥99.9995%的过滤器(欧洲标准)1.10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简称IAQ)1.11换气次数(Air Changes)一小时内送风量与室内体积之比。
1.12洁净度(Cleanliness)洁净室或洁净区域单位空间所含某粒径以上颗粒物的限度。
1.13 ASHRAE Efficiency采用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ASHRAE52.1规定方法测出的效率。
一般是指比色法(Dust-Spot)效率,有时也称NBS效率、AFI效率。
二、过滤效率2.1国外过滤效率的分类2.2国内过滤效率的分类2.2.1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分级对于一般通风用过滤器,两项国家标准按新过滤器的计数法效率将过滤器分成五个和四个等级。
这两项标准曾对过滤器市场起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它们结束了部门间各自为战的局面,并在过去的“中效”范围增加了一级“高中效”,以适应当时人们对改善洁净室预过滤器性能的要求。
表中的分级基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国内技术水平,尤其是考虑了当时国产光学粒子计数器的水平。
这两项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被列入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中国现有标准的计数法与国外计数法的主要差别在于:1.国内仅测量新过滤器效率,国外测量发尘各阶段效率的平均值;2.国内测量大于某粒径全部粒子的过滤效率,国外测量某粒径段粒子的效率;3.国外计数测量时使用标准人工粉尘,国内使用大气粉尘。
2.2.2高效过滤器国家标准GB13554-92规定,高效过滤器为:1.按GB6165规定的钠焰法测试,其效率≥99.9%的过滤器;2.对粒径≥0.1mm的粒子,其效率≥99.999%的过滤器。
前者指一般高效过滤器,相比之下,国外一般定义高效过滤器的效率为≥99.97%。
后者指超高效过滤器。
2.3一般通风用过滤器试验方法2.3.1计重法(Arrestance)过滤器装在标准试验风洞内,上风端连续发尘。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穿过过滤器的粉尘重量或过滤器上的集尘量,由此得到过滤器在该阶段按粉尘重量计算的过滤效率。
最终的计重效率是各试验阶段效率依发尘重的加权平均值。
计重法用于测量低效率过滤器,这些过滤器通常用于中央空调系统中的预过滤。
相关标准:美国ANSI/ASHRAE 52.1-1992,欧洲EN779:1993,中国GB12218-89。
2.3.2比色法(Dust-Spot)在过滤器前后采样,采样头上有高效滤纸,这样,过滤器前后采样点高效滤纸的污染程度有所不同。
试验时,每经过一段发尘试验,测量不同发尘状态下过滤器前后采样点高效滤纸的通光量,通过比较滤纸通光量的差别,用规定计算方法得出所谓“过滤效率”。
最终的比色效率是试验全过程各阶段效率值依发尘量的加权平均值。
比色法用于测量效率较高的过滤器。
相关标准:美国ANSI/ASHRAE 52.1-1992,欧洲EN779:1993。
2.3.4大气尘计数法尘源为自然大气中的“大气尘”。
粉尘的“量”为大于等于某粒径的全部颗粒物个数。
测量粉尘的仪器为普通光学或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
大气尘计数法用于测量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其效率只代表新过滤器的性能。
相关标准:GB12218-892.3.4计数法(Particle Efficiency)在每次发尘试验之前和之后,进行计数测量,并计算过滤器对各种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
当达到终止试验的条件时,停止试验。
过滤器的典型效率值是在规定粒径范围内,各阶段瞬时效率依发尘量的加权平均值。
计数法效率正在取代比色法效率。
标准:欧洲Eurovent 4/9-1993,美国ASHRAE52.2-1999,欧洲PREN7792.4高效过滤器的试验方法2.4.1钠焰法(Sodium Flame)盐水在压缩空气的搅动下飞溅,经过干燥形成微小盐雾并进入风道。
在过滤器前后分别采样,含盐雾气样使氢气火焰的颜色变蓝、亮度增加。
以火焰亮度来判断空气的盐雾浓度,并以此确定过滤器对盐雾的过滤效率。
国家标准规定的盐雾颗粒平均直径为0.4μm。
相关标准:英国BS3928-1969,欧洲Eurovent4/4,中国GB6165-85。
2.4.2 DOP法试验尘源为0.3μm单分散相DOP(塑料工业常用增塑剂)液滴。
“量”为含DOP空气的浑浊程度。
测量粉尘的仪器为光度计(Photometer),以气样的浊度差别来判定过滤器对DOP 颗粒的过滤效率。
对DOP液体加热成蒸汽,蒸汽在特定条件下冷凝成微小液滴,去掉过大和过小的液滴后留下0.3μm左右的颗粒,雾状DOP进入风道,测量过滤器前后气样的浊度,并由此判断过滤器0.3μm粉尘的过滤效率。
相关标准:美国军用标准MIL-STD-282。
2.4.3计数扫描法试验时,使用大流量激光粒子计数器或凝结核计数器对过滤器的整个出风面进行扫描检验,计数器给出每一点粉尘的个数和粒径。
这种方法不仅能测量过滤器的平均效率,还可以比较各点的局部效率。
相关标准:欧洲EN1882.1~1882.5-1998~2000,美国IES-RP-CC007.1-1992。
2.4.4光度计扫描粉尘一般为多分散相液滴,使用光度计对过滤器的全平面进行扫描检漏,这种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找到过滤器的漏点。
由于粉尘为多分散相,而光度计不能确定粉尘粒径,此方法检测出来的“过滤效率”没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此方法目前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依。
2.4.5油雾法(Oil Mist)尘源为油雾,“量”为含油雾空气的浊度,仪器为浊度计,。
以气样的浊度差别来判定过滤器对油雾颗粒的过滤效率。
相关标准:中国GB6165-85,德国DIN24184-1990。
2.4.6荧光法(Uranine)试验尘源为喷雾器产生的荧光素钠粉尘。
试验中,首先在过滤器的前后采样,然后用水溶解采样滤纸上的荧光素钠,再测量含荧光素钠水溶液在特定条件下的荧光亮度,这一亮度间接的反映出粉尘的重量。
以过滤器前后样品的荧光亮度差别来判断过滤器效率(此方法仅限于核工业过滤器的测试)。
相关标准:法国NF X44-011-1972。
附:空气过滤器效率规格比较三、合理确定各级过滤器过滤效率一般情况下,最末一级过滤器决定空气净化的程度。
上游的各级过滤器只起到保护作用,它保护下风端过滤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或保护空调系统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空调设计中,应首先根据用户的洁净要求确定最末一级过滤器的效率,然后,选择起保护作用的过滤器。
如果这级过滤器亦需保护,再在它的上风端增设过滤器。
这样,起保护作用的过滤器统称为“预过滤器”。
另外,应合理匹配各级过滤器的效率:如果相邻两级过滤器的效率规格相差太大,则前一级起不到保护后一级的作用;如果两级相差不大,则后一级负担太小。
当使用“G~F~H~U”效率规格分类时,可方便的估计出所需各级过滤器的效率。
在G2到H12中,每隔2~4档设置一级过滤器。
例如:G4→F7→H10,其中,末端H10(亚高效)过滤器决定送风的洁净水平,F7保护H10,G4保护F7。
洁净室末端高效(HEPA)过滤器前要有效率规格不低于F8的过滤器来保护;高效(ULPA)过滤器前可选用F9~H11的过滤器。
在中央空调本身应有效率规格不低于F5的过滤器来保护。
在无风沙、低污染地区,F7过滤器前可不设预过滤器;在城市的中央空调系统中,G3~F6是常见的初级过滤器。
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使用什么效率级别的预过滤器来保护后一级过滤器,这需要将使用环境、备件费用、运行能耗以及维护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定。
各级效率过滤器应用的例子:1)某100级洁净室,设置了F5→F8→H10→H13四级过滤,末端H13过滤器用了8年;2)某洁净室高效过滤器前只有F5过滤器保护,用户每年都要更换高效过滤器;3)重度污染城市的某新风净化系统中过滤器设置为G3→H10,系统运行半个月后H10过滤器报废;4)某汽车喷漆流水线,过滤器设置为G3→F6→F5。
其中,末端F5为屋顶满布的过滤材料,它仅起工艺要求的均流作用;F6决定了送风的净化水平。
备注:1.“主过滤器”指最末一级的过滤器,或指定部位的过滤器;2.有些行业不使用通风过滤器的效率规格,表中的规格大致相当于那些行业的效率规格;3.表中未列出压缩空气使用的过滤器(空气滤清器)。
四、洁净度分级1963年,美国出了个洁净室标准FED-STD-209,在这项标准中,按每立方英尺中≥0.5μm粉尘数量的最高允许浓度,将洁净室分成若干等级,如100级、10000级、100000级。
长期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按此方法分级,我国也不例外。
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一项国际标准《ISO14644-1洁净室与受控洁净环境,第一部分:空气洁净度分级》,标准中采用了新的分级。
2001年,中国新颁布的洁净室设计标准中采用了ISO分级。
ISO洁净度等级以及与传统分级的对应关系见下表4-1:洁净度分级表4-1电子工业和制药业是与洁净室关系最密切的两个行业,其他行业用到洁净室时大都跟着这两个行业的思路走。
ISO试图在洁净室问题上将这两个行业拉到一起。
ISO标准一出现,电子行业立刻该用ISO标准定义的洁净室级别,而制药行业目前仍沿用老的洁净级别规定,见下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