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5
全年病虫害防治明细表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全年病虫害防治情况总览•按月份分病虫害防治情况•按防治效果分病虫害防治情况•防治工作总结与建议目录01引言了解全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掌握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目的和背景数据来源于各地农业部门上报和相关文献资料更新时间为每年年初,以2021年度为例数据来源和更新时间02全年病虫害防治情况总览防治总次数生物防治:60次农药防治:120次人工防治:20次物理防治:40次防治总费用300,000元农药费用150,000元人工费用100,000元设备折旧费用50,000元其他费用专业防治人员:20人农民辅助人员:40人参与防治工作人数03按月份分病虫害防治情况病虫害种类褐斑病、锈病、霜霉病等。
防治措施喷洒多菌灵、甲霜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加强通风和光照。
一月防治情况病虫害种类介壳虫、蚜虫等。
防治措施使用吡虫啶、氧化乐果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及时清理枯叶和枝干。
二月防治情况病虫害种类红蜘蛛、炭疽病等。
防治措施使用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避免高温高湿环境。
三月防治情况病虫害种类蜗牛、蛞蝓等。
防治措施使用四聚乙醛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四月防治情况病虫害种类金龟子、夜蛾等。
防治措施使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采用灯光诱杀和人工捕捉等物理方法。
五月防治情况病虫害种类蚜虫、白粉病等。
防治措施使用吡虫脒、三唑酮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加强通风和光照。
病虫害种类青枯病、疫病等。
防治措施使用硫酸链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避免高温多湿环境。
病虫害种类叶斑病、炭疽病等。
防治措施使用甲基托布津、世高水分散粒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避免偏施氮肥。
病虫害种类锈病、霜霉病等。
防治措施使用三唑醇、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加强通风和光照。
九月防治情况病虫害种类褐斑病、黑斑病等。
要点一要点二防治措施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避免偏施氮肥。
2023-11-07CATALOGUE目录•1月病虫害防治•2月病虫害防治•3月病虫害防治•4月病虫害防治•5月病虫害防治•6月病虫害防治011月病虫害防治针对气候转冷、植物休眠,越冬虫卵开始孵化,做好第一代若虫的防治工作。
关注植物休眠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施肥,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
病虫害防治重点若虫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虫害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
修剪施肥对植物进行修剪,去除枯枝败叶,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同时施用有机肥料,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病虫害防治方法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气体。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选择环保型的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环境定期检查植物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022月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植物检疫、定期巡查等。
预防为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植物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监测病情详细记录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等,为后续防治提供参考。
做好记录病虫害防治重点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手段控制病虫害,如释放寄生蜂、瓢虫等。
生物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和治疗。
化学防治利用物理手段,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物理防治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轮作、修剪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农业防治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安全第一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保护天敌在采用生物防治时,需注意保护天敌,避免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导致天敌死亡。
定期检查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记录分析对病虫害防治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防治水平。
033月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重点预防为主在病虫害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植物检疫、定期巡查绿化区域等。
虫害检查记录标题:虫害检查记录引言概述:虫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会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及时监测和管理虫害,农场需要建立虫害检查记录。
本文将介绍虫害检查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记录虫害检查的内容。
一、建立虫害检查记录的重要性1.1 提供历史数据参考:建立虫害检查记录可以提供农场历史上虫害发生的情况,为今后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2 监测虫害趋势:通过记录不同时间段内的虫害情况,可以监测虫害的发生趋势,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1.3 评估防治效果:将虫害检查记录与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比,可以评估防治效果,为今后改进提供依据。
二、如何记录虫害检查内容2.1 确定检查频次: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虫害发生规律,确定虫害检查的频次,通常每周检查一次。
2.2 记录虫害类型和数量:在检查过程中,记录发现的虫害种类和数量,以便分析虫害类型和密度。
2.3 记录检查结果和处理措施: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包括虫害发生的部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效果。
三、虫害检查记录的管理和保存3.1 统一管理记录表格:建立统一的虫害检查记录表格,包括检查日期、作物品种、检查人员等信息,方便管理和查询。
3.2 定期整理和归档:定期整理虫害检查记录,归档存档,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3 分析总结经验:定期对虫害检查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虫害管理提供指导。
四、虫害检查记录的应用和效果4.1 提高虫害防治效率:通过虫害检查记录的及时更新和分析,可以提高虫害防治的效率和精准度。
4.2 优化防治措施:根据虫害检查记录的分析结果,可以针对性地调整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4.3 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建立完善的虫害检查记录系统,可以及时发现虫害问题,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五、结语虫害检查记录是农场虫害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可以提高虫害防治效率,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虫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等封闭式生活环境中,虫害的发生率更高。
为避免虫害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安全,虫害检查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虫害检查中,记录表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
一、虫害检查控制定义及目的虫害检查控制是指通过对室内外环境的巡查和处理,消除虫害的危害,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是对室内及周围环境进行虫害检查和处理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记录的一张表格。
其目的是跟踪虫害检查控制的整个过程,做到事实记录和信息共享,以达到对虫害进行高效的防治。
二、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的格式要求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一般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记录:1. 填表时间和地点:应当记录填表时间和具体填表地点,以利于跟踪记录和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
2. 检查人员及部门:应当记录虫害检查控制的相关人员及部门信息,包括姓名、部门、职位等。
3. 检查内容:应当记录虫害检查控制的具体内容,包括室内、室外等方面的巡查情况,巡查时间等方面。
4. 虫害信息:应当记录发现的虫害信息,包括虫害名称、数量、位置、危害程度等方面。
5. 虫害处理:应当记录针对发现的虫害进行的处理措施,包括防治措施、药剂使用、防范建议等方面的信息。
6. 处理结果:应当记录处理后的效果,包括虫害消除情况、消费满意度等方面。
7. 填表人及审核人:应当记录填表人和审核人的信息。
三、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的应用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可以在多种场合中应用,例如城市管理、企业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
在城市管理中,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可以用来统计城市虫害防治情况,掌握虫害发生规律和趋势。
在企业管理中,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可以用来为企业制定虫害防治方案提供科学、实证的依据。
在质量监督方面,虫害检查控制记录表可以用来掌握食品卫生情况,防止虫害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在虫害控制设施的布置上,本质还是需要食品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为基调,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设定,才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灭蝇灯安装高度灭蝇灯底部离地面1.8米~2.0米顶部距离天花板0.6米~1.2米依据T/CPCACN0010-2020《室内灭蝇灯安装规程》4.6安装位置在正对入口或门的位置安装灭蝇灯,二者距离不少于3.6米,避免靠门窗处安装,门窗打开时,不可从室外看见安装的灭蝇灯。
依据T/CPCACN0010-2020《室内灭蝇灯安装规程》4.5间隔距离粘捕式灭蝇灯位置需离开食品接触面、裸露产品、包装线和加工存储区(宜3m 范围以外)依据T/SFSF 000012-2021《食品生产企业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指南》6.1.2.3更换条件电击式灭蝇灯收集盘内的昆虫尸体每周至少清理一次。
粘捕式灭蝇灯捕获飞虫面积超过粘胶板纸面积的70%应更换。
依据T/CPCACN0010-2020《室内灭蝇灯安装规程》5.1.1门帘胶条安装要求门帘胶条之间须重叠宽度20毫米门帘胶条离地高度小于20毫米。
门帘胶条安装在门外侧,完整覆盖出入通道口并适时开启。
依据T/CPCACN0005-2019《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指南》H.6风幕机安装要求风幕机风向应向外倾斜30度,风幕机风速不低于7.62米/秒风幕机安装在门外侧,完整覆盖出入通道口并适时开启。
依据T/CPCACN0005-2019《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指南》H.6参考要求出风口向外倾宜30度角,落地风速宜大于4m/s 依据T/SFSF 000004-2020《餐饮业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指南》5.4.4.2绿化设置要求建筑物周围离墙1米范围内应无杂草;绿化树木宜有间隔;定期修剪与地面接触的树枝,绿化植物及枝条与建筑物间隔距离应≥1米依据GB/T31712-2015《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环境治理鼠类》4.1.6设置要求草坪高度宜控制在6cm 以下,以减少昆虫的偶然入侵依据T/SFSF000012-2021《食品生产企业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指南》6.1.2.3设置要求洁净生产车间外墙外约3m 宽的范围内不宜种草种花,应改铺水泥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