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知识培训教程(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68
基础地质技能提高培训课件基础地质技能提高培训课件地质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对于我们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地球资源的分布与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地质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很多人对于基础地质技能了解有限。
因此,为了提高大众对地质学的认识和掌握基础地质技能,我们需要进行培训,并制作相应的培训课件。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岩石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通过培训课件,我们可以详细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动态的图像和动画展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方式。
通过这样的培训,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为后续的地质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地壳运动与地震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的变动,包括地壳的隆起、下陷、抬升等。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导致的能量释放。
通过培训课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地壳运动和地震的过程,让学员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介绍地震的预测和防范知识,帮助学员提高地震应对能力。
三、地质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地质资源是指地球内部或地球表面上存在的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源。
通过培训课件,我们可以介绍不同地质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如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讲解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培训,学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资源的重要性和开发利用的方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通过培训课件,我们可以介绍不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应对措施。
通过这样的培训,学员可以提高地质灾害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五、地质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地质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培训课件,我们可以介绍地质学在环境监测、环境评估和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地质学基础》讲义前言一、课程介绍1、课程性质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2、理解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获得的启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的特征区别,岩浆性质与火山喷发类型之间的联系;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的意义;野外识别背斜与向斜;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分析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床的形成与岩石成因之间的关系.3、掌握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各种大地构造学说;人类的演化与地理环境变化的联系;概括地壳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各主要构造运动对世界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地球生物发展阶段,归纳主要生物门类的繁盛时期与灭绝时期,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概括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分析地球经历的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及其特征;分析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中国海陆格局变化的演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矿产分布的关系;喜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在中国现代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页眉内容地质基础知识培训第一章钻前基本数据的收集钻前数据是指与录井资料有关的工程数据。
包括补心高度、泥浆池容积、表层套管数据等,这些都必须在钻前(或二次开钻前)收集好。
1)补心高度:转盘面至地面垂直距离叫补心高度(又叫地补距)。
转盘面就是补心面。
实际丈量补心高度是在井架和钻机安装完毕后,从转盘补心顶面用钢卷尺自然下垂丈量到井架底座底面的长度,如图1-6所示。
从补心面丈量到表土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地面海拔高度往往是先测出井架顶的海拔高度,再减去井架高度得出来的,而井架附近的附近的表土又往往掩盖了一部分底座。
补心高度是全部录井资料中第一个基本数据。
钻井剖面的深度,电测深度,下套管、油管的深度,射孔深度等均以转盘面作为计算深度的起点。
2)泥浆池容积:要丈量好泥浆池的长、宽、高,求出单位高度的容积。
最好有深度标尺,以便在发生井漏或井涌时计量。
3)表层套管的数据:导管和表层套管的作用都是为了巩固井口,防止坍塌。
导管很浅,并与地质资料录取没有关系。
表层套管是油层套管和采油树固定的基础。
有关表层套管的主要数据有:总长、直径、壁厚、钢级,下入深、联入或套入。
套管总长=套管串长度+套管鞋长度表层套管下入深度,即表层套管鞋深,它经常是电测时用来校正电缆长度的。
除外射性测井外,一般电测曲线在表层套管中显示为一条直线,在表层套管以下才能测出曲线来。
曲线上突变点所指示的深度与表层套管鞋深度相符。
套管鞋深度=套管总长度+联入联入是联顶节方入的简称,是指联顶节在转盘平面以下的长度。
在现场丈量联入的方法,是在下套管之前丈量联顶节的长度,固定时再丈量转盘面以上出露部分的长度,二者相减得出联入。
有时没有准备联顶节,这时就把最后一根套管坐落在井口转盘上,固井后再用气焊刻去一段。
我们把最后一根套管在转盘面以上的部分长度称为套余。
物质准备工作开钻前的物质准备,指的是与录井资料有关的各种设备、工具、器材、药品和记录表格等。
1)检查方钻杆刻度:在方钻杆吊上钻台之前,应检查方钻杆的整米记号是否清楚、准确。
《地质学基础》讲义前言一、课程介绍1、课程性质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
煤矿地质学一、绪论〔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外层——岩石圈,研究的内容包罗: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成分及其形成、分布和演化规律;地球内部布局和构造;地表形态的开展过程及其发育规律;勘察地下资源的方法等。
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随着出产的开展,其任务越来越需要分出专门学科别离承担。
这些学科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岩石圈的物质成分及其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方面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岩石圈的布局、构造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开展规律方面有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质力学、地貌学、动力地质学等。
3、研究岩石圈的形成历史、开展规律以及生物界演化特征方面有地文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等。
4、研究矿产资源的查询拜访及勘探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学科有地质矿产查询拜访与勘探、地球物理探矿、探矿工程、遥感地质、水文及土程地质等。
5、研究地球其它方面的学科有海洋地质学、地动地质学、深部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
〔二〕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出产过程中呈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罗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
煤矿地质学运用地质学的根底理论,查明影响煤矿建设、出产的各种地质因素及其规律性,研究相应的处置方案和办法,包管煤炭资源的正常开采与合理操纵。
〔三〕煤矿地质学的任务煤矿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从矿井底子建设开始直至开采结束为止全过程中的所有地质现象,找出其规律,解决煤矿建设、出产中呈现的各种地质问题。
煤矿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如下:1、研究煤矿地质规律:按照地质勘探部分提供的原始地质资料和煤矿建设出产中披露出来的地质现象,研究矿区煤系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和煤质的变化规律,查明影响煤矿建设、出产的各种地质因素。
2、矿井地质工作:进行矿井地质勘探、地质不雅察、地质编录和综合阐发,提交煤矿建设、出产各阶段所需的地质资料,处置采掘工作中的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