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287.21 KB
- 文档页数:18
贵州省遵义市都匀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3mol/LHCl B.4mol/LHNO3 C.8mol/LNaOH D.18mol/LH2SO4参考答案:A2. 下列水处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明矾作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沉降B.利用液氯、臭氧等作为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C.利用熟石灰中和轧钢厂排放的酸性废水D.利用增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参考答案:D略3. (不定项)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乙烷(乙炔):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除去乙烷中的乙炔气体B.苯(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浓溴水,过滤,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C.酒精(水):向含水酒精中加入生石灰,蒸馏,得到无水酒精D.硝基苯(NO2):向溶有杂质的硝基苯加入一定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分液可除去中溶解的NO2参考答案:C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分析】A.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与苯互溶;C.生石灰和水能反应;D.氢氧化钠与NO2反应生成的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溶于水,硝基苯不溶于水.【解答】解:A.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应用溴水除杂,故A 错误;B.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与苯互溶,不能将杂质除去,且引入新的杂质,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液,故B错误;C.生石灰和水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能吸收蒸馏出的水分,从而制得无水酒精,故C正确;D.氢氧化钠与NO2反应生成的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溶于水,硝基苯不溶于水,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故D正确.故选CD.4.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较低 B.钠的密度小于水 C.钠的硬度较小 D.钠的还原性强.参考答案:C略5. 已知:2Zn(s)+O2(g)===2ZnO(s) ΔH=-701.0 kJ·mol-12Hg(l)+O2(g)===2HgO(s) ΔH=-181.6 kJ·mol-1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 )A.+519.4 kJ·mol-1B.+259.7 kJ·mol-1C.-259.7 kJ·mol-1 D.-519.4 kJ·mol-1参考答案:C略6. 根据下列反应: (1) 2Fe3+ +2I- = 2Fe2+ +I2 (2) Br2 + 2Fe2+ = 2Br-+2Fe3+,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r- > I-> Fe2+ B.I- > Fe2+ > Br- C.Fe2+ > I-> Br- D.Br- > Fe2+ > I-参考答案:B略7. 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 D.(CH3)2CBrCH2Br参考答案:B略8. 下列化学反应的ΔH的绝对值最大的是()A.NaOH(aq)+HCl(aq)===NaCl(aq)+H2O(l)ΔH1B.NaOH(aq)+H2SO4(aq)=== Na2SO4(aq)+H2O(l)ΔH2C.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3D.NaOH(aq)+H2SO4(浓)=== Na2SO4(aq)+H2O(l)ΔH4参考答案:D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CH3COOH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绝对值大小关系是ΔH4>ΔH1=ΔH2>ΔH3。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 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Mg-24 Fe-56 Cu-64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2、已知在25℃、101 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3、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B.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574 kJ·mol-1C.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D.反应②中当4.48 L 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4、下列仪器在测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没有使用到的是( )①大、小烧杯②容量瓶③量筒④环形玻璃搅拌棒⑤试管⑥温度计⑦蒸发皿⑧托盘天平A.①②⑥⑦ B.②⑤⑦⑧C.②③⑦⑧ D.③④⑤⑦5、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 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浓度之比为1:1:1:1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7、设C+CO22CO ΔH>0 反应速率为υ1,N2+3H22NH3ΔH<0 反应速率为υ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增大,减小D、减小,增大8、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 +Y(g) Z(g) +W(s) ;ΔH>0。
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25届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选项中的数值前者小于后者的是A.同温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B.同温同浓度的KHCO3和NH4HCO3溶液中的c(HCO3-)C.25℃和100℃时H2O的K WD.中和25mL 0.1mol/L NaOH溶液所需CH3COOH和HCl的物质的量2、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H<0。
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并密封,改变活塞位置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达到平衡状态B.b点与a点相比,c(NO2)、c(N2O4)均减小C.d点:v(正)<v(逆)D.若在c点将温度降低,其透光率将增大3、下列不属于家用厨房燃料的是A.天然气B.汽油C.液化石油气D.蜂窝煤4、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比较,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 )A.乙醇与氯乙烷B.邻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C.对羟基苯甲醛与邻羟基苯甲醛D.H2O与H2Te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药物的主要成分都能发生四种反应的是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水解反应④中和A.维生素B5:B.阿司匹林:C.芬必得:D.摇头丸:6、“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人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在绿色化学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原子利用率。
其计算公式为:期望产品的摩尔质量原子利用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产物的摩尔质量,现有工业上用乙基蒽醌制备H2O2,其工艺流程的反应方程式为则用乙基蒽醌法制备H2O2的原子利用率是A.12.6% B.12.5% C.94.1% D.100%7、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
都匀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半期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S-32 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A.减少资源消耗,注重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2.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D.正反应和逆反应不再进行3.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均为7 g的铁片同时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气体速率最快的是A.150 mL 2mol·L-1盐酸B.500 mL 2mol·L-1硫酸C.50 mL 3mol·L-1盐酸D.50 mL 18.4mol·L-1硫酸4.某化学反应的∆H=+122 kJ/mol、∆S=-231 J/(mol·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B.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5.将0.1mol/L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者加入少量CH3COONa 晶体时,都会引起A.溶液的pH 变大B.CH3COOH 的电离程度增大C.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D.溶液中c(OH-)减小6.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使用铁触媒,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B.过量空气有利于SO2转化为SO3C.打开汽水瓶盖,即有大量气泡逸出D.将盛有NO2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I-、NO2-B.=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8.可逆反应aA (g) + bB (s) cC (g) + dD (g)在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T或P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使用催化剂,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C.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a <c+dD.根据图像无法确定改变温度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9.将V1mL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都匀市第一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①FeCl2②H2SO4③NH4NO3④HCl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④D.全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Fe+2FeCl3=3FeCl2;②SO3+H2O=H2SO4;③NH3+HNO3=NH4NO3 ;④H2+Cl2HCl故①②③④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选D。
2.设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gNaHSO4晶体中SO42-数目为0.1N AB.2.0g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C.2.24LCl2与足量Na2SO3溶液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标准状况下,4.48 LHF所含原子数目为0.4N A【答案】B【解析】【详解】A. NaHSO4晶体中含钠离子与硫酸氢根离子,不含SO42-,A项错误;B. 2.0gD2O的物质的量为2.0g20g/mol=0.1mol,其中含有的中子数为0.1mol⨯(1⨯2+8)⨯N A= N A,B项正确;C. 氯气所处的状态未知,无法求出氯气的物质的量,转移电子数无法确定,C项错误;D. 标准状况下,HF为液体,不是气体,无法按照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D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
本题D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或者误把标准状态下的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
3.以下关于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钠、铝、氯:1个;②硅、硫:2个;③磷:3个;④铁:4个.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有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则Na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1;铝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则铝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1;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则氯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1,故①正确;②硅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则硅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硫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则硫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故②正确;③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则磷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3,故③正确;④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则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故④正确;答案选D。
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S-32 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A. 减少资源消耗,注重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B. 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C. 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答案』B『解析』【详解】A.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利用、资源的循环再生,可以节约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不选;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增加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选;C.以水代替有机溶剂,可减少有机物的环境污染,保护环境,故C不选;D.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故D不选;故选B。
2.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 M、N全部变成了Q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D. 正反应和逆反应不再进行『答案』C『解析』A、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所以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A错误;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反应限度,B错误;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C正确;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D错误;『答案』选C。
3. 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均为7 g的铁片同时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气体速率最快的是()A. 150 mL 2 mol·L-1盐酸B. 500 mL2mol·L-1硫酸C. 50 mL 3 mol·L-1盐酸D. 50 mL 18.4 mol·L-1硫酸『答案』B『解析』18.4 mol·L-1的硫酸为浓硫酸,常温下,使铁发生钝化;2 mol·L-1的硫酸中c(H+)=4 mol·L-1,浓度最大,反应最快。
4.某化学反应其△H=+122 kJ/mol,∆S=-231 J/(mol·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B.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C. 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 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答案』A『解析』【详解】△H-T△S<0说明反应自发进行,△H-T△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H-T△S=+122kJ•mol-1-T×(-231×10-3kJ•mol-1•K-1)=122+231×10-3T>0,所以反应一定为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则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故B、C、D错误,A正确。
『答案』选A。
5.将0.1mol/L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或者加入少量CH3COONa 晶体时,都会引起()A. 溶液的pH 变大B. CH3COOH 的电离程度增大C. 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D. 溶液中c(OH-)减小『答案』A『解析』【详解】A.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CH3COOH溶液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故A正确;B.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加入少量CH3COONa 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故B错误;C.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加入少量CH3COONa 晶体时,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故C错误;D. 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酸性减弱,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氢离子浓度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D错误;『答案』选A。
6.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使用铁触媒,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B. 过量空气有利于SO2转化为SO3C. 打开汽水瓶盖,即有大量气泡逸出D. 将盛有NO2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答案』A『解析』【详解】A、使用催化剂,能够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选;B、增加氧气的浓度,2SO2 + O2 2SO3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2NO2⇌N2O4 △H<0,N2O4无色,加热,平衡逆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A。
7.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B. =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C.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D. 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答案』B『解析』A、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此溶液显碱性,Al3+、OH-生成沉淀或AlO2-,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根据信息,此溶液中c(H+)>c(OH-),溶液显酸性,这些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正确;C、与Al能放出氢气的,同业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若是碱性,则Fe2+和OH-不共存,若酸性,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不产生H2,故C错误;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此物质对水电离有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AlO2-、CO32-和H+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8.可逆反应aA (g) + bB (s) cC (g) + dD (g)在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T或P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使用催化剂,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C. 化学方程式系数a <c+dD. 无法根据图像确定改变温度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答案』C『解析』对于可逆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
由图象(1)可知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故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
由图(2)可知p2>p1,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可知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因B 物质是固体,则a<c+d;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B.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C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C. 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可知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a<c+d,故C正确;D. 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故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故『答案』选C。
9.将V1mL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低于22℃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5mol/L『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实验开始温度是22℃,A正确;B.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C.只是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C错误;D.根据图示可知: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根据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可知恰好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n(NaOH)=n(HCl),20mL×c(NaOH)=30mL×1.0mol/L,解得c(NaOH)=1.5mol/L,D正确;『答案』选C。
10.一定温度下,水存在如下电离:H2O H++OH-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平衡逆向移动,K w减小B. 将水加热,K w增大,pH减小C.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H4Cl,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钠,c(H+)=10-7mol/L,K w不变『答案』BD『解析』【详解】A、向水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温度不变,K w不变,故A错误;B、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 w增大,pH变小,故B正确;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H4Cl,铵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导致c(H+)降低,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2SO4,溶解后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c(H+)=1×10-7mol/L,因为温度不变,则K w不变,故D正确;故选BD。
1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A. 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能量变化B. 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C. 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D. 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答案』A『解析』【详解】A项,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能量应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故选A项;B项,酶催化需要控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过高酶会失去活性,所以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先增大后减小,故不选B项;C项,弱电解质溶于水,开始电离的速率快,随着反应进行电力速率减慢,电离出的离子重新结合为弱电解质分子,最终电离和结合速率相等,达到平衡,故不选C项;D项,强碱滴定强酸,酸碱反应的终点存在pH突变,故不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