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中,我们常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因为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为了更清晰的看到“镜”中的像,我们要求玻璃前的物体要尽可能的亮,而环境要尽可能的暗。
而玻璃后的物体也要尽可能的亮,环境要尽可能的暗。
所以平面镜成像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但不能改变光束性质,即入射光分别是平行光束、发散光束等光束时,反射后仍分别是平行光束、发散光束。
由物体任意发射的两条光线,由平面镜反射,射入眼睛。
人眼则顺着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到了两条线的交点,即我们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但是平面镜后面是没有物体的,所以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因此称作虚像);像距与物距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实际上是前后相反,但是教科书上是左右相反)。
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学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下面我将结合光的反射定律、虚像的形成、平面镜的特性及数学模型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一现象。
1.光的反射定律:在讨论平面镜成像之前,必须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根据这一定律,当光线遇到平面镜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镜面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并且适用于所有光滑平面镜面。
2.虚像的形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当我们站在平面镜前时,我们的眼睛接收到从物体发出并经镜子反射的光线。
这些光线进入眼睛后,我们的大脑会沿着这些光线的反方向“画”出一条延长线,从而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
由于实际上并没有光线真正到达那个位置,因此形成的是一个虚像。
3.左右颠倒的特性:平面镜成像中,所成的像与实物在水平方向上是对称的,也就是说,像是左右相反的。
这是因为在镜面上反射的过程中,对于观察者来说,左侧的光线被反射后似乎来自右侧,反之亦然。
4.等距特性: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等同于像到镜子的距离。
这个特性意味着如果物体距离镜面为d,那么它的像也同样在镜子的另一侧距离为d的位置。
这可以通过几何构造来证明。
5.大小相同的特性: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是一样的。
这是因为平面镜不会改变光线的方向以外的任何属性,所以没有放大或缩小的效果。
6.数学模型: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平面镜成像,可以使用几何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通过画出物体、镜面以及观察者的相对位置,可以运用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来确定像的位置和特性。
7.实际应用和考虑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平面镜的应用非常广泛,从日常生活中的打扮照镜到科学实验中的光学对准,再到室内设计中空间感的创造等等。
在设计涉及平面镜的系统时,需要考虑光线路径、观察角度、环境亮度等多种因素,以确保得到正确的成像效果。
平面镜成像原理基于光的反射定律和人眼对光线感知的方式。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平面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它能够反射光线并产生图像。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对理解光学原理和解释光学现象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讨论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成像规律。
一、平面镜成像基本原理当平行于光轴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根据镜面法则,它们将会被镜面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如下:1.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共面。
二、实物、像的定义在平面镜成像中,我们将要讨论两个重要的概念:实物和像。
1. 实物:实物是指放置在镜面前的物体,它可以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2. 像:像是由平面镜反射光线所确定的,在空间中看起来与实物位置相同的虚拟物体。
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
三、平面镜成像规律根据平面镜的特性和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平面镜成像规律:1. 光线的反射性质: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2. 成像特点:平面镜只能产生虚像,虚像位于实物的后方。
四、实物与像的位置关系在平面镜成像过程中,实物和像的位置关系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实物在镜面前,像在镜面后:实物通过平面镜成像后会形成一个与实物位置相同、大小相等的虚像,且虚像位于实物的后方。
2. 实物在镜面前,像无穷远处:当实物与平面镜的距离很大时,像将会形成在无穷远处,并且呈现与实物大小相等的虚像。
3. 实物在镜面前,像与实物重合:当实物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像将会形成在镜面内,且呈现与实物位置重合的实像。
五、平面镜成像的倍率在平面镜成像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个重要的参数:倍率。
倍率是指像的高度与实物高度之比。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倍率为正:当像位于实物的相同侧时,像的高度与实物高度之比为正数。
2. 倍率为负:当像位于实物的对侧时,像的高度与实物高度之比为负数。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指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图像。
以下是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反射定律: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法线之间的角度
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角度。
这意味着光线在平面镜上发
生反射后,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2.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
•图像位置:平面镜成像的图像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也就是说,物体和图像位于镜面的两侧,且距离镜
面相等。
•图像大小:平面镜成像的图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图像方向:平面镜成像的图像与物体的方向相反。
•图像性质:平面镜成像的图像是虚像,即光线不会真正汇聚或交叉,而是似乎来自于物体的反射延长线上。
3.物体位置和图像位置关系:当物体位于平面镜前方时,图像位
于镜面后方,距离镜面与物体距离相等。
当物体位于镜面后方
时,图像位于镜面前方,距离镜面与物体距离相等。
4.视觉特点:平面镜成像能够保持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不变,即
左右对称性。
例如,如果你站在平面镜前,你的左手在镜中看
起来仍然是你的左手,右手仍然是右手。
总的来说,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图像位置和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图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图像是虚像,且保持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不变。
这使得平面镜在日常生活和光学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A.4:40B.4:20C.7:20D.8:402. 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最重要的天象日环食将现身苍穹,如图,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甲图中太阳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B.乙图中彩虹形成的原理与日环食相同C.丙图用水中映日来进行日环食安全观测,利用了平面镜成像D.丁图用望远镜进行日环食观测,望远镜中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 下列连线错误的是()A.B.C.D.4.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逐渐远离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虚像会逐渐变小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D.近视眼配戴的近视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5. 以下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是等大的B.实像一定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C.虚像在成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6. 下列实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A.对着平面镜看自己的像B.欣赏玻璃缸水中的鱼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D.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7.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的四种现象,其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B.雨后形成的彩虹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D.树荫下圆形光斑8. 如图所示的光学作图中,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B.平面镜成像C.光的折射D.光通过凸透镜9. 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B.舞蹈运动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脚尖的像的光路图C.物体PQ在平面镜中成像P′Q′D.光线进入玻璃砖和穿出玻璃砖后的光路图10. 如图所示,现代家装中常在平面镜的旁边,配着一面凹面镜,如图中同时出现了一个人在这两种镜子中成的像.下列有关图中成像的分析,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缩小的像B.平面镜成的是实像C.凹面镜成等大的像D.平面镜成与物左右相反的像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糖热化抽丝制成棉花糖后,质量变大了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来探测海洋深度的C.汽车车头的前车灯内使用的反射镜是凸面镜D.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叠合而成的12. 对我们所学过的光学元件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街头拐角处的视野镜用的就是凸面镜B.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显微镜的反光镜是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13. 小明同学身高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5m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是________m;当他拍照时,他在相机里成的是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他想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那么他手指到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__1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4.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A、B大小________的蜡烛,移动B蜡烛寻找点燃的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A”或“B”)蜡烛一侧观察.15. 冬日,城市公园的腊梅如期盛开了,看到腊梅花呈红色,是因为腊梅__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的光;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光在大银幕上发生的是________反射,使坐在不同位置的人都能看到;小明在公园的河里看到一条鱼,人眼看到的鱼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一个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光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以下是关于平面镜成像原理的详细解释:1. 光线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当光遇到一个新的介质,比如从空气进入水面时,它可能会改变方向,这个现象称为折射。
但当光线遇到平面镜时,由于镜子表面涂有反射材料(如银或铝),使得光线发生反射而不是折射。
2. 反射定律: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两个基本法则,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垂直于镜面的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这意味着如果入射角增加,反射角也会相应增加,两者始终相等。
3. 平面镜成像特点:- 等大虚像: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物体像是虚的,不能投射在屏幕上,并且与原物体大小相同。
- 正立像:与凹面镜和凸面镜不同,平面镜产生的是正立的像。
- 左右颠倒:平面镜中的像会发生左右反转,这是因为反射过程中,左侧的光线反射后似乎来自右侧,反之亦然。
- 距离相等: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
4. 视角和视场:观察者看到的像取决于他们的眼睛接收到的反射光线。
这些光线看起来好像是从镜子后面的某个点发散出来的,那个点就是虚像的位置。
实际上,这些光线只是在观察者的脑海中“延伸”回去,相交于一点形成的。
5. 应用: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化妆镜、浴室镜、路面反光镜以及各种光学仪器中。
在科学实验和工业设计中,对平面镜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6. 实验观察: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些原理。
将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然后观察其在镜子中的像。
通过量测物体和镜子之间的距离以及像和镜子之间的距离,可以验证它们是相等的。
同时,通过比较实物与像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性。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基于光的反射定律,而观察到的虚像具有等大、正立和左右颠倒的特点。
了解这一原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平面镜,还能加深我们对光的传播和反射行为的理解。
樊城区青泥湾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主备人:章文波备课组长:章文波蹲点领导:
课题: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具体课时任务:第一课时自研+互助﹢展示﹢达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及产生的原因;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及产生的原因。
、小强身高1.5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
展示建议:
①小组只需要板书板块三中T1的内容,并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在桌面上竖立一块___________作为平面镜。
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同学的身高是1.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1米处。
镜中她的像高是______米,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米。
3.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是()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4、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发展能力★★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或镜前的物体)
提升素养★★★
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先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 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是在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那么光屏上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①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6)相同的操作
(5)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则会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 _.
(6)使点燃的蜡烛A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方用跳棋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8)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9)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按照如下步骤实验:
第一步: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第二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第三步:将蜡烛B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第四步: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在他的实验操作中,第________步明显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