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镍镉电池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302.85 KB
- 文档页数:6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电子厂作业场所职业病因素检测报告书篇一: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杭州海狮水泥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检测单位:浙江建安监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日期:201X年 7月采样日期:201X.4.19采样依据:GBZ159-201X《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检测依据:GBZ/T 189.8-201X《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 192.1-201X《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201X《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201X《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评判依据: GBZ 1-201X《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01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篇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八日说明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 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 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 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关注民生,关注职业卫生、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提案。
职业健康这个话题已经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刻不容缓。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人类自开始生产活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
追溯国内外历史,最早发现的职业病都与采石开矿和冶炼生产有关。
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生产或工作环境中使人类产生疾病的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容易产生职业病的行业主要以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化学试剂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塑料制造制品业为主。
而电镀行业做为一个工艺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极其容易产生废尘和废气对人体产生危害,电镀所产生的职业病有所不同的是,电镀造成的对身体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A粉尘危害。
作业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可能含有硅,铬,铝,铁,铜和麻布等的粉尘,这些粉尘会给作业工人带来严重的职业危害。
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三氯乙烯中毒会造成皮疹,昏厥,高烧,淋巴肿大,最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直至皮肤溃烂,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苯中毒主要影响人体造血功能,轻的引起白细胞减少,重则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后出现白血病;四氯化碳可引起肝肾严重损害。
此外,电镀铬时会散发出大量的铬雾,铬化合物能引起皮肤溃疡,贫血,肾炎及神经炎等多种疾病,并有致癌和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
B触电危险。
人体接触高压,低压电源都可能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电镀生产中用到很多电气设备,如抛光机,滚光机,整流电源,行车,离心烘干机,电热烘炉,电加热器,过滤机,滚镀机和污水处理设备等,它们的输入电压一般很高。
另外,电镀车间工作场地潮湿,设备易受腐蚀,故在使用和检修过程中,如有设备不正常运行,防护措施不力或操作失误,就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C其他危害。
除上述主要危险危害外,电镀生产中还可能存在噪声危害(如超声波清洗,压缩空气吹干等过程),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等。
最新整理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有毒物质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个途径进入人体,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 氰化物中毒在电镀铜、锌、银、金、铜合金和退镀中,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氰化锌、氰化银钾和氰化金钾等氰化物被广泛使用。
氰化物颗粒、粉末及含量溶液,遇酸或受潮会分解产生更易致人中毒的氰化氢气体。
若含氰镀槽的布置、含氰废水的排放和通风管路待存在缺陷,可能会产生氰化氢。
例如:含氰镀槽与酸铜槽、酸洗槽、铬槽等酸性物质的距离过近;含氰污水与酸性废水混合排入;含氰废气与酸雾共用一套通风装置;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质未清洗干净就进入含氰镀槽,以上情况均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氰化钠和氰化亚铜的溶解过程属络合反应,若操作不慎,放出的热量将会使溶液温度急剧升高,甚至沸腾,分解产生氰化氢和氰气,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
含量镀槽的工作温度过高和电流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氰化物分解和扩散。
因为氰化物使用不当、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最终酿成伤亡事故。
如20xx年10月,xxxxxxxx某刀具公司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在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进入深达4.5m的还原反应池内,发生中毒,于盲目施救,先后有5人进入池内,最终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导致事故扩大化。
事后检测发现:池内氰化氢等气体的浓度严重超标。
2 有机溶剂中毒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剂)、油漆、电泳漆和油墨等有机溶剂。
使用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
如三氰乙烯在清洗槽内呈蒸气状态,若冷却不足或零件带出,会在空气中达到较高沈度,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喷漆、电泳、油墨涂敷、退漆和零件清洗等作业,通常为近距离的手工操作,难以做到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有效隔离。
若缺少良好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用品,就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
电镀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电镀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强酸,强碱,盐类和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品,在作业进程中会散发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极易发生中毒,灼伤,以致燃烧爆炸事故。
另一方面,电镀车间工作场地潮湿,设备易受腐化,也容易导致触电事故。
目前,除少数大厂的电镀车间外,大多数从事电镀的厂点,范围都较小,设备也简陋,缺少机械装备,劳动防护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
因此,电镀生产安全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已经成为电镀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
A 粉尘危害大多数五金工件在电镀前都必须经过打磨,机械抛光等;另外,为了除去铸件,锻件或热处理后零件表面的熔渣,型砂,氧化皮及其它杂质,还需要进行喷砂处理。
这些作业进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可能含有硅,铬,铝,铁,铜和麻布等的粉尘,这些粉尘会给作业工人带来严重的职业危害灾爆炸电镀生产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对工件进行脱脂除油,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丙酮,苯类,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等;此外,还使用脱漆剂脱除旧涂层,使用罩光(封闭)漆对镀层进行封闭等,脱漆剂中含有大量的二氯甲烷和其他机溶剂,罩光(封闭)漆中也含有多种有机溶剂。
汽油,煤油,苯类和其它一些有机溶剂的闪点很低,在空气中很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的混杂物达到爆炸下限时一遇火花等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三氯乙烯和二氯甲烷,虽不易燃烧,但都是有毒易挥发的液体,其蒸气与空气也能形成爆炸性混杂物。
还有,部分电镀厂要用到锅炉或反映釜等,它们是压力容器,如使用不当也会发生爆炸事故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如三氯乙烯具有剧毒性,能使人窒息,受紫外线照射会分解出剧毒的光气和强腐化性的氯化氢。
三氯乙烯中毒会造成皮疹,昏厥,高烧,淋巴肿大,最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直至皮肤溃烂,肝肾功效衰竭而死亡;苯中毒主要影响人体造血功效,轻的引起白细胞减少,重则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后出现白血病;四氯化碳可引起肝肾严重损害。
钢铁发蓝,碱性镀锌,碱性除油,铝合金浸锌处理和碱性电抛光等都要使用烧碱,烧碱对人的皮肤和衣服有较强的粘附性及腐化性,能严重灼伤人体。
某电镀企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及防治文章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电镀企业生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对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与评价。
企业能够采取相关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标签:电镀厂;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防治1 背景电镀行业属于表面处理行业,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与功能性,通用性强,应用面广。
故某公司在某电镀工业园区建设金属表面处理的项目。
2 主要危害因素2.1 生产工艺与所用原辅料该企业为吊镀铜镍铬生产线,镀件经过电镀前处理(除油与酸洗工序),经过电镀处理(预镀氰铜、镀酸铜、镀镍及镀铬等工序),再经过电镀后处理(干燥工序)后为成品。
经过一个镀槽后,均经过几个水洗槽进行水洗。
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片碱、盐酸、氰化钠、硫酸铜、硫酸镍与铬酸酐。
2.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危害2.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经过现场调查与相关资料分析,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氢氧化钠、氯化氢及盐酸、氰化氢、氰化物、硫酸、可溶性镍化合物、三氧化铬、高温、噪声等。
2.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危害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为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
吸入氢氧化钠的粉尘或烟雾时,可引起化学性上呼吸道炎。
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
口服后,口腔、食管、胃部烧灼痛,腹绞痛、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
氢氧化钠溅入眼内,可发生结膜炎、结膜水肿、结膜和角膜坏死。
严重者可致失明。
氯化氢及盐酸:氯化氢无色,有窒息性气味,比重大于空气,遇潮湿的空气产生白雾,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
烟雾吸入后即刻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吸入高浓度烟雾可引起肺水肿,高浓度吸入时,有时尚可引起喉痉挛或水肿,甚至导致窒息,很快死亡,误服盐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
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雾刺激后,可发生皮炎,水泡;若皮肤接触盐酸液体,则可造成化学性灼伤。
电装车间简述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采取措施重金属危害:铅酸蓄电池生产中铅合金制造、铅粉制造、板栅制造、和膏、涂板、分板、刷耳、包板、烧焊、装壳,焊端子等岗位会产生铅尘、铅烟。
锌锰干电池生产中锌筒焊接会产生铅尘,运输、混料、打电芯和包纸卷绕等工序可产生锰尘。
镍镉电池生产中配料、投料、搅拌、拉浆、涂布、分板、卷绕等岗位会产生镉粉尘、镍粉尘。
镍氢电池生产中捞粉、伴浆、制片、切片、压片、卷绕等岗位会产生镍、钴粉尘。
化学毒物危害:铅酸蓄电池生产中配胶、丝印等岗位会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锂电池生产中注液岗位可产生氟化氢,轧模、擦洗岗位会接触酮类。
镍氢电池生产中注液工序存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配胶、丝印等工序会接触甲苯、二甲苯、乙醇等化学毒物。
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硫酸贮存、配酸、加酸、充电化成等岗位产生酸雾。
组织管理措施。
其一,成立或指定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专门机构。
配置负责职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制定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及职业卫生相关制度。
职业病防治工作应纳入该企业目标责任。
车间内应设置独立的饮水间,饮水间应设置盥洗龙头,强调必须洗手后才能饮水。
其二,定期检测与评价。
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尘、毒有害因素的检测,每三年做一次现状评价,对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的应及时查找超标原因并尽快落实整改。
其三,加强作业场所管理。
定期对工作台面、地面进行冲洗以及对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监管,在车间出入口设立宣传栏、公告栏,设立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警示标志与告知卡,建立健康监护制度,对从事铅、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岗前、在岗及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
其四,落实上岗前培训,应进行岗前及在岗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去预防,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抽烟,不在工作场所进食,不留长头发,工作后认真进行冲淋等。
其五,对接触铅、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可实行定期轮岗制度,禁止长期超时加班,禁止未成年工人及哺乳期女工从事铅、镉职业病危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