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朝代官制图
- 格式:docx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12
12张长图解读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官制体系唐宋元明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的五个封建王朝,历史跨度长达1300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最强的阶段,也是创立各种制度最完备的阶段,尤其是君主专制和封建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清朝达到顶峰。
图1:封建集权制度的发展就官制而言,这五个朝代皆采用了九品官制,除唐朝是九品三十级外,宋、元、明、清皆为九品十八阶。
一、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继承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在唐初进行了完备和细化。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皆有宰相之权。
图2:唐初中央政府机构设置不过,为了控制相权,唐朝的三省逐渐向二省和一省转变,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三省的长官逐渐失去相权而变成荣誉性的职务,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的才能称之为宰相。
可以说,唐朝是宰相称谓演变最多的朝代,先后多达22种。
图3:唐朝宰相称谓大全就具体官制而言,唐朝官职品级更为细化,共分为九品三十阶。
不过很多官职多有变化,如天策上将只存在5年(621-626年,仅李世民1人授此职),尚书令也仅在唐高宗、唐代宗两朝时使用(分别授予李世民和李适登基之前)。
图4:唐朝官制体系二、宋朝:三省制名存实亡宋朝官制历经多次演变,其核心特点有二,一是重文抑武,二是权力分散。
此时的三省虽然名义上还在,但宰相权力被枢密院、三司等剥夺分散,三省制度已名存实亡。
图5:宋朝宰相制度演变宋朝的宰相制度也经历了数次演变,历经元丰改制、建炎南渡后,到孝宗时期终于稳定,左右丞相为正相,参知政事为副相。
就官制而言,宋朝也采用了九品十八阶的官制体系,左右丞相位居正一品之列。
图6:宋朝官制体系三、元朝:设行省元朝行政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设立行省制度,行省都设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等职位,行省以下再设路、府、州、县等。
图7:元朝军政体系架构就官制而言,元朝也采用了九品十八阶。
比较特殊的是,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在各级地方政府里都设了“达鲁花赤”一职,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可以说是各个地方的最高长官。
中国古代官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说起古代中央官位等级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面太大了,各朝各代都大不相同,一个朝代的前期后期的官位等级也有很大的区别。
这样几张图,基本上把从夏朝到清朝的官位都说的清清楚楚。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就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
1. 夏代官制简表
2. 商代官制简表
3. 西周官制简表
4. 春秋战国时期官制简表春秋时期几个主要国家官制
战国时期七国官制
西汉官制
东汉官制
7. 三国时期官制简表
8. 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制简表两晋官制
北魏、北齐官制
北周官制
宋代元丰以前中央官制
宋代元丰以后官制
12. 辽代官制简表
;
13. 金代官制简表
14. 元代官制简表
补充一点,三公不管怎么变称呼,什么太保,太师,大司马,都一直处
于官员的最顶级,但是在明仁宗之后,三公皆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唐宋元明清五朝中央地方官制图唐承隋制,中央最高机关为六省(中书、门下、尚书、殿中、内侍、秘书),实际国家机关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掌诏令,门下掌封驳,尚书掌执行。
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实际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但实际上中书、门下两省地位要高于尚书省,在官署安排上,中书、门下在北,合称中书门下,又叫北省,尚书省在宫外,在南,称都省,又叫南省。
中书门下有政事堂,即为宰相议事厅。
政事堂出诏,尚书省即执行之。
此外还有御史台掌纠察。
尚书省下设六部,各部下设四司,每个部第一个司是以各部自己名字命名,即户部有户部司,兵部有兵部司,这些司又叫本部司。
其他司如下吏部:吏部、司封、司勋、考功户部:户部、度支、金部、仓部礼部:礼部、祀部、主客、膳部兵部: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工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下图:唐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台九寺五监示意图唐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台九寺五监示意图北宋惩唐末藩镇之乱,承五代之弊,太祖乃整顿官制,以“分权制衡”为指导思想,“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主要手段,将官僚体系做得十分精巧复杂。
首先,太祖将五代以来混乱至极的官制做了大的调整,比如将原本的统兵制度清晰化,定为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既确定了兵权所属,又保证兵权不至于落到一个人手里。
关于兵制,宋朝是所有朝代唯一一个一开始就实行募兵制的朝代。
这也是为了防止武将夺权的发生。
同时,宋朝大力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武将地位极低,这也造成了此后中国尚武风气的低落。
此外,“强干弱枝”亦为宋朝兵制的一个特点。
禁军是宋朝军队的主要战斗力,而它实际上是皇室的军队,真正的国家军队是厢军,但强干弱枝政策导致厢军等地方军战斗力低下,禁军作为皇室亲军承担了国家军队的作用。
因此,宋朝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国家军队的朝代。
其次,太祖将所有权力一分再分。
首当其冲的便是宰相,下设参知政事分夺其政权,又将户部、度支、盐铁三司分开,设三司使,分夺宰相财权。
各朝代中央机构明细图解,以后看古代剧就不迷茫了!秦朝官制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
它的最高权力者为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被后世历朝沿袭,监察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公级:丞相(相邦,中丞相,左丞相,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掌管下属各郡。
卿级:九卿(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中尉。
秦朝官制西汉承秦制,除了丞相制度外,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军事、政务和监察,与丞相统称为“三公”。
“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九卿”。
西汉官制东汉基本沿袭西汉官制。
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
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
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
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
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
东汉官制隋朝设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官高,但多缺位,“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炀帝时以尚书、门下、内史、秘书、殿内为五省;以御史、谒者、司隶为三台;以国子、将作、部水、少府、长秋为五监。
另置九寺,即秦汉之九卿: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等寺。
各寺设有卿、少卿、丞、主薄等官。
隋朝官制唐朝官制为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唐朝官制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
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
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夏后(王)I四辅:賦丞,辅、弼(政务官)(事务官)i后稷 —司徒—秩宗—司马 |±—共工——师—史—臣虞庖车牧啬人正正正人从部落)阿,保、师(事务官)——(六宫官) —小多马羌臣i小詰臣——宰臣(政务胃)r [-尹——卿土—作册 —巫—卜——士 ——史 —亚——服 ——马亚 —马小亚--.]戍(地方右)卫男甸伯侯傅保师«-■<«马小尹左右撼仆「麻府、尹伯-大郁小伯艺人一表臣百可太史虑書丈林(牧)田人司射/大亚‘--------- (㈣方対级)-----------公侯伯子男侯旅亚刼史大夫——太仆郎中令—uWJ _________Tl~I~~O 廷鈍奉来治少尉客常正粟府内史内史乡亭父、求盗里伍正€录尚书爭汉初Mr丞Illi1111I大 可 马正 大 胪廷 尉 太 仆卫「(左内史》I《左冯翊) 亠内史丁 -《京兆尹》L (右内史)L—(录低书事匸 卫蟲宗正初二補司5R校州||台务、穷史申丞一洽书lg史 :史亠工三久曹尚节一丄更»>南霁曹尙-U丄聲咆汉(武帝后)东汉右秩尚书令「尙书吕尚哲仆射—中书省司隶ttM舉肖科左民尚书客曹卷K-五兵嘟#水使者水衔都81三国1^/n n n — 秘书丄楼书省〒 '御史L$J丄^^1-丄劇甲十垦两晋H五兵佝节Jr应支尚杓匚'S尚卫—和丞—fi 肘—县丞—l 对甲丄11文傅 A 宰《丞相r H工工•1*仆1®□大长秋将作人E-大司衣圧宗正比禄勒哈虑尉一匸领兵糊史一1 1-f 那——太守E 令——J -〔遥k )(曲为宗正)F1相一S-E3—r a^尚书令—尚书單篆射—门下省亠細耐賛门惜郎T秘书罕卷书I.IK«书上刿史吕亩"^显H S北魏北齐戍使I-#T成疾县令I一邺县令T诃州牧I州巩吏Tgp丄押平1傀河南卩>1 1I H|县A厂治中« 5 «nr a w s一r a w-«,二— -J45^北周太#寺脚少卿卫擘r宗正寺»::n大理寺跻"农寺r太麻寺ff少tt史部尚15Iff la礼郎俗工十二卫府禁军肓户部询书持郎 匸蘇尙书一 伶郎大夫i gl隶台亠舄岀1诸②A禁军m*寺农 寺寺 大太 仆寺寺W 正 寺卫寺光 禄 专 A *■ 寺 ,史部為呼1-1翱尚书省:!中誓-甬4I s .—御史自宀〒祕苗皆「国子监中“侍郎一 即史一向兵部1g B工部」册卫「合院侍御史—殿院丄1|8^^-「京兆府噩 十南厂太涼用«|旬«书宦丄螳略便行军冈马S囱r®K)—见亠'ffttR—内侍省人穴古侍肖三司—便lit枢密使(知廃》Im抠密使(冋知R》_園使判直宋初左刁T仆*zCH10)(左S)工»判部爭.利判兵*礼幫判K爭户W部*知制诰直舍人Kffi承型WWR-as-:矣*茶案宾给褰发运率钱用£咬案粮料«解斗X•«■¥«百-B-宾铁案商税案没*梆临案rll»林学土Ittl承LBJ—卻史行,台st^53------------■J忑一@——一小府监:—埒作£[1—rf耒文院«文tg私H•史«「一素军它一丄内侍iarl入太府寺- 少卿卿 时农寺-¥w鸿胪寺- 少卿 W大理寺・ 少・ 太仆寺・ =s= W卫酣寺- 和 宗正寺少他丈常寺」 ~~少I • L喻史斜 竽F LIft)史中丞;国「白院由 !戡底|啟中炒史- 察旣亠ll&lim御禺将作临H —内«尙:囹—少不宋元丰后官制-4节IJg ltfJ—总皆炜辖可為刷路示略氓可以ft I便一州一115^-n ©-转运司丄Itfi迄便-1极节保屮冈■大««府「«骨厂K史-制R使¥1T 驾一F tgJ1 1 ?户Stt 长 11:北BE 官L小部族司徒府辽(契丹)北面官I M密L《甫粗电K )「X IK」X大王fe 一 一南人土ft 一「立徽院d宜徽北吨-1®空 备少卿 卿寺寺寺寺寺4与5•«探Bl ir 仆尺胪农 .X 崇卫索A 文«旳1KS孑少监 丈曲——国了虑 —少丙Ift -将佯监 ——禅水监甫面官K J总修国史 史m l|±!«!«:»院;HI KI 都林牙金a $<牙-审轩学土承旨御史中丞一 省IVf ^u fl南框*院rfe密傻rar IIL 使寧ra-枢密IRI 事一也密童复;—工刑兵礼户吏' 部部部部郁部起送空人院L超居肃IAI中书會人院丄中书舍人一辽(契丹)南面官——五京®总W 时丄朋剳一I S S *«^X S B■ 一-II L ——五京書惡能—购i K 京IK W S枪司一都叫恂T大亲正府丄%味正ly十太-■T 詞—卫寺—S-T谏 陲丄左右谏lui菊—务闻®腕!-«闻检Ift丄知险—田 I 审 « —业院1益a国史一院尚 院丄知|»贾阳一 院由也盍(左司) —绐爭11fImk扌郎丁L 礼部尚书!(r丄囂丄郎—冲PI完院使S翰钵策国史院(6-r部 部 部尚!尚rt书I A-都路总管府都总骨一渤政嫌访司弟政濟访使丄上林苑輪--•一比律寺«一丄太仆寺皂丄円胪寺叫主眷曉使一丄^^£丄j_4IMI55衣便一五Xr尚宝司W■・1K 机K 学11«一移官布我使可布tt使也隶林ITnlittlftww史-応匸府«p唐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台九寺五监示意图北省中书省议政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都省秘书省注:六部与九寺五监及秘书和之间的箭头只表示政令用受关系.不衣示上卜级统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