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 格式:pdf
- 大小:68.72 KB
- 文档页数:5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关键词,并分析关键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人文话题,通过品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关键词的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读,来领会文章的旨意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情分析:本文含蓄隽永,要深入的理解文章内涵不太容易,再加上所带学生基础较差,阅读习惯不好,故通过逐段抓关键词,关键语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时常仰望着星空,思索着“人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经面对着他的门徒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两条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门徒中就有反对者抓了一只公鸡,把羽毛全部拔光,拎着公鸡来到柏拉图面前质问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吗?”面对着学生的质问,柏拉图一时无言以对,面红耳赤。
柏拉图当时只是从外部特征来定义人,显得过于表面化,是错误的。
然而,在西方另一哲人位帕斯卡尔的眼中,人是能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为什么要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文本去探讨,去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标出自己感到疑惑的语句。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进行点评。
然后,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
三、分析题目“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一个奇特而富有诗意的比喻句。
题目概括了人什么特点?怎么理解。
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人是苇草”,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呢?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点,是脆弱。
但是,在中心名词“苇草”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能思想”,突出人不是一般的苇草,而是能思想的苇草,强调能思想的特点。
作者发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慨,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
一方面,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始终被病魔折磨着,39岁英年早逝。
“思想铸就的伟大”——帕斯卡尔简介帕斯卡尔的画像“思想铸就的伟大”———布莱兹·帕斯卡尔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
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他同时又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
帕斯卡尔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才能,16岁写成《圆锥曲线论》,其中论证的几何学定理至今仍称作帕斯卡尔定理。
19岁时制作出能够进行百位加法运算的计算器。
23岁时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后又进行过一系列气压和真空试验。
他总结出帕斯卡尔定律,其名字被后人确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压强单位。
他还从事过概率论、摆线以及其他一些数学研究。
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
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本书作者以其特有的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
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
帕斯卡尔有句名言: 人的灵魂有两个入口:一是理智、一是意志。
生平事迹 1623年,帕斯卡尔生于法国奥弗涅的克莱蒙费朗,父亲是一位文职官员,但精通数学,对小帕斯卡尔的影响很大。
帕斯卡尔一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
帕斯卡尔自小就表现出数学天才,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他小时就精通欧几里得几何,还发现了欧几里得的前32条定理,而且顺序也完全一致。
人因思想而伟大四百年前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
因而他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
他的《思想录》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
人因思想而伟大。
然而,有独立思想的人们,却总为专制的当权者所不容,这是一个不争的史实。
因思想而被判刑定罪,是思想家们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思想家们的骄傲,因为他们肯定最深刻地触动了专制者的利益。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当权者判处了死罪,其罪名是传播异说、败坏风俗、反对民主等。
当权者没有采取绞死他或砍下他脑袋的方式,而是让他喝下一杯毒汁,体面而无痛苦地死去。
临刑之前,一个女人突然跑到他跟前,伤心地哭泣道“我真伤心,你什么罪也没犯,可他们就要处死你了”。
苏格拉底笑着说:“傻大姐,难道你希望我犯罪,做一个真正的罪犯死去才值得吗?”思想家的骄傲在于面对死刑而无愧于心。
苏格拉底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始终认为自己的言论不仅无罪而且有益于社会。
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
70岁的老人就这样静静地死去。
他的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将他视为西方哲学史上的分水岭。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耶稣被当权者以传播异端邪说钉死于十字架上,临刑前他依然心怀悲悯,悯怜人类因无知而造下罪业。
今天,昔日显赫尊贵的当权者早已不为今人所知,而一生坎坷、历尽磨难的耶稣的学说却成为维护西方文明的基本教义。
最为可悲可叹的是处于极权时代的有思想的人们。
知识、思想成了罪过,于是便有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便有了魏晋时期成批被杀的文人名士;便有了清朝时代的“文字狱”;便有了民国时诗人闻一多的被枪杀;便有了建国后“右派”、“知识分子臭老九”、彭德怀上万言书后的悲惨遭遇、张志新的被割喉枪杀……最为可悯的是处于极权时代的广大的人民,一边是善良、正义与良知,人类美德与精神之所依,一边是专制暴力统治下的生存权,权衡利弊,许多人不得不小心翼翼进而麻木冷漠,活得呆板压抑毫无生机。
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王人龙 很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一个角落里结识了帕斯卡尔。
在我的案头,便放着一本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刘烨编译,帕斯卡尔原著的《帕斯卡尔思想录》。
之所以买下这本书,是因为封面的一句话,“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对于一个求知欲极强的青年来说,自然会被这句话所打动,让我有幸认识了这位伟大的思想界的先知。
从书扉页中我们可以看到,帕斯卡尔并非仅仅是一名思想家,他同时在数学、物理、哲学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
在今天,用21世纪的人的眼光看,帕斯卡尔绝对是个“人才”。
而我却不愿意将其与“人才”划为同一等号。
“人才”一词在帕斯卡尔身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帕斯卡尔更像是一位天父,先知。
在阅读完帕斯卡尔的全部文章后,我的这种印象更加地深刻。
帕斯卡尔是伟大的人物,他的伟大源自于他的思想。
也许很多人都会思考,而帕斯卡尔的这种思考是可怕的,因为他洞察了人类的一切行径。
帕斯卡尔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更不可能有富有意义的人生。
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真理,让我可以在夜里坐在灯下动笔写这篇文字。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人确实很脆弱,人类的祖先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中能够存活下来,完全是依靠他们的思想,思想生出了智慧。
可是在现今,人们又在做什么呢?帕斯卡尔同样给我们答案,“(人们)在跳舞、吹笛、唱歌、做诗、铃响了就赛跑,还有打斗,让自己当国王,根本不想想当国王是怎么一回事,当普通人又是怎么一回事。
”帕斯卡尔生活在17世纪,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出人类是不甘于寂寞的,人正因此而失去了思想,成为了世俗之物。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①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
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
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
因此,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会用逻辑、常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检验一次。
③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
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令天却变成了常识。
在历史长河中,所谓有“偏执”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究,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把“地心说”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⑤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
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如此特立独行。
他们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的绝唱。
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因此注定被当时的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水远只是极少数人。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问题导学1.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2.“人的伟大之所以为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可悲。
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可悲。
”“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自主探究文中作者认为人是因为有思想而伟大的。
那么,你觉得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矛盾吗?文法导析独白式的写作方式帕斯卡尔深受蒙田的影响。
蒙田独创《蒙田随笔集》散文集,目的在于尝试记录自我内心的独白,这种内心独白带有强烈的个性与自由的色彩。
由于采用了这种独白式的写作方式,因此文本思想精练,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内容丰富,展示了内心的世界;文字隽永,蕴含了文学的意味。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借鉴本文随笔式、独白式的写作方式,真实地记录你的思想片段。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人是什么?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至重至贵的,当一个人失去生命的时候,他所拥有的金银财宝、名车豪宅都将毫无意义。
人在一生当中,所做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并非仅仅是为了生存。
生存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
因此,做人就应该具备一种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一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信心。
生命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接受错误信息的幼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争先恐后地涌向海滩,等待它们的,将是灭顶之灾。
对于一个人来说,经过思考,再作出决定,才是智者。
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在他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古语有言:“三思而后行。
”充分地思考,才可以扫清行进之中的障碍。
庞涓未经深思,轻信孙膑所设之计,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司马懿未经熟虑,轻信孔明空城之计,才有了拥有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
华师大版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的主题,“人因为思想而伟大”;2.理解并掌握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哲学思想;3.分析并领会作者在文本中传递的思想,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4.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文本,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并运用到生活中;2.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文本。
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本并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2.运用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1.前置知识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们了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哲学思想;2.传授知识: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3.分组讨论: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4.个人思考: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和总结,在思考过程中运用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方法;5.总结分析: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们总结和分析文本中的思想,感悟其中的内涵。
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出示一幅描绘苏格拉底的画像,启发学生们了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生平和思想。
2. 学习(35分钟)2.1 苏格拉底生平简介教师向学生们传授苏格拉底的生平,并讲解他的哲学思想,包括:知识即美德、质疑即思考、关注人的内心、倡导自由的思想等。
2.2 文本阅读通过PPT展示文本,并让学生们跟随文本批注,帮助学生们理解和分析文本。
2.3 分组讨论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本中的思想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展开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思考(10分钟)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运用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方法,总结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交流和互动,总结文本中的思想,并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和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在思考和学习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2023上海语文春考作文范文模范作文篇1 人一辈子是一场漫无目的的航行,思想便是罗盘,引领我们找到希翼,日子是一场奋力向上的攀登,思想便是旗帜,引领我们找到捷径;青春是一场曲折前行的摸索,思想便是火炬,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只是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正如帕斯卡尔所讲:“人是会思想的苇草。
”人是会思想的苇草,正是思想使人类变的强大、变的坚毅。
思想使人类摆脱黑暗、摆脱愚昧,走向自由与光望。
因为思想的力量,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的别这么微别脚道,因为思想的力量,人类历史上无数熠熠生辉的珍宝被流传。
因为思想,人类制造的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
因为思想,人成为万物之灵,探究着整个宇宙的奥妙。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是会思想的苇草,思想注定苇草别再平庸。
思想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
想我中华泱泱大国,中华历史五千年别基本上思想的结晶,思想的力量制造了精美绝仑的宫殿楼阁,思想的力量造就了利国利民的政策方针,思想的力量制造了不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力量造就了一具闻名遐迩的东方大国。
但是,随着封建末期统治者的“八股取士”,苇草的思想被禁锢了,一具没有思想的民族注定面临的是降后和挨打,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从东方大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独立承担失去思想的后果。
思想的力量造就了一具无与伦比的大国,但随着思想的丧失而被不的民族所侵略,思想的力量改变一切。
人是会思想的苇草,思想别仅支撑着世间万物的变化,更加决定着一具人的品质和将来。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足,《兵法》修列。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断脚,左丘失明终别能被重用,但他们并未所以放弃。
将思想倾注于书籍,为后人敬佩,思想的力量造就他们的伟大。
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不管何时,我们身处何地。
思想使我们少了一分害怕,多了一分勇敢。
少了一分迷惘,多了一分坚决。
模范作文篇2 我思故我在。
——题记“天空别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培养有思想的年轻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寄语学生要跨越知识的界限、文化的界限、时空的界限,在阅读中与智者先贤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交流。
他希望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在体察自然、感悟生命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成就梦想中彰显思想的力量,在人生旅途中,做有思想的行者。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1答案:星星火种,思想开花人类是能思想的苇草,是天地间的一只蜉蝣,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却因思想而拥有了星火燎原的力量。
年轻人是生活在大学里的主角,他们单纯的内心需要思想的浇灌。
“培育有思想的青年人,永远是大学的核心目标。
”2017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邱勇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是的,有了思想,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尽最大可能去施展自己的才情。
德国哲学家黑塞曾说:“在我身上隐藏着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永恒生命的生命。
”他言说的核心、火花与念头正是与我们大脑共生的思想能力。
从呱呱坠地我们便拥有了思想能力,从最基本的喜怒哀乐到不断发展的各种高级行为都融入了思想的色彩。
作为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想的海洋里潜游,每分每秒都因思想而进行创造。
我们本是苇草,却创造了缤纷的生活;我们本是蜉蝣,却跃出浅水走向宇宙。
我们渺小是因为宇宙无边无际,我们伟大是因为思想可以包纳宇宙。
生命的曲线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
天地间,我们固然伟大,可有时候,发现我们身边的事物:一树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楼、一口明朝的钟、一件清朝的裳,甚至是一坛五十年前埋下的酒都可以在时间的罅隙间顽强生存,获得比我们更久远的存在。
人生看似漫长,但年老后蓦然回首才发现一切不过是云烟过眼。
只有思想才能永存,才能让逝去的躯体获得灵魂上的永生,才能让隐藏的力量蔓延到历史的角角落落,让你的力量注入新的躯体,衍生新的思想。
高中语文必修3之?短文三篇?之?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课文精讲激趣导入:人们时常仰望着星空,思索着“人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经面对着他的门徒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两条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门徒中就有反对者抓了一只公鸡,把羽毛全部拔光,拎着公鸡来到柏拉图面前质问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吗?〞面对学生的质问,柏拉图一时无言以对,面红耳赤。
柏拉图当时只是从外部特征来定义人,显得过于外表化,是错误的。
然而,在西方另一位哲人帕斯卡尔的眼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为什么要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文本去讨论,去感悟。
学习要点1.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 品味鉴赏哲学家深邃的思想。
课文精析一、整体感知1. 分析题目——探究“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一个奇特而富有诗意的比喻句。
题目概括了人的什么特点?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人是苇草〞,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呢?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点,是脆弱。
但是,在中心名词“苇草〞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能思想〞,突出人不是一般的苇草,而是能思想的苇草,强调能思想的特点。
作者发出如此深入的人生感慨,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
一方面,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始终被病魔折磨着,39岁便英年早逝。
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在很多领域都获得了卓越的、突出的成就。
可以说帕斯卡尔在肉体上是脆弱的,但在思想上却是强大的。
2. 走近作者——感知帕斯卡尔〔1623—1662〕,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
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思想录?,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讨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帕斯卡尔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
思想与行动的高三优秀作文参考800字以思想与行动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一个人,当想要放弃的时候,坐下来静静的想想。
只要肯付出,肯行动,没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事。
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要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
北京大学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近百年来可谓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其成就令国人啧啧称道,亦为全世界所公认,当然不行动起来不可能拥有如此之多的荣誉。
每名学子心中都有一个“北大梦”,可有些人总是妄自菲薄,想着自己肯定不属于北京大学,当你没有下定决心,怎么会有动力?“不要让懒惰成为一种习惯”。
当你很懒的时候,就应该想想后面有很多要超越你的人,想着自己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让自己用实际行动去向大家证明!当懒惰成为你的习惯,那你将注定一事无成,在别人眼里你已经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为了心中的北大梦去奋斗,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拼搏。
做北大人,就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就要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
要记住:不要让懒惰_成为一种习惯,行动起来去证明自己。
行动就是力量,当自己用心去做一件事,行动起来,就会有无穷的力量。
《阿甘正传》里面主人公阿甘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跑了起来。
只要勤奋,坚持不懈没有是完成不了的,不要被懒惰和困难所吓倒。
只要相信自己,用心去做,你终将会实现心中的梦想。
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
成为北大学子的天才都很勤奋,把你的勤奋用于实际行动去完成,只要肯努力就会有回报!找回自己懒惰时所遗失的力量,不要做一个辜负自己的人,坚定不移的去相信,自己能够实现梦想,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今,每当想到“今天你足够努力了吗”这句话时,总会很心酸,自己的努力很少,大好青春大都荒芜在懒惰与拖延之上。
只要养成勤奋的优良品质,不知不觉就已经行动起来,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你的北大梦读书,为了让自己的父母骄傲而读书。
要勤奋起来,行动就是力量,一万个空洞的说教,还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以思想与行动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2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想,因为梦想是人生的一个目标,对这个目标,我们都应该去不懈奋斗,努力实现梦想。
第五册文学常识1.《雨巷》作者戴望舒,现代诗人。
因此诗而有雨巷诗人的雅号。
诗中典型的象征性意向是丁香。
2.《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背影》。
3.《荷花淀》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
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4.《<宽容>序言》作者房龙,美国学者作家。
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论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压制新思想的罪恶。
5.《<激流>总序》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苷。
《激流》是作者所著《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的总名。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随想录》等。
6.《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文艺评论家。
本文是为纪念俄国作家托尔斯基诞辰100周年而作。
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7.《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美国作家,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等。
因《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8.第五册教材中的篇目《采薇》选自《诗经》,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9.《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诗人。
陶曾为彭泽县令,故称陶彭泽,高中教材中曾选入他的诗《饮酒》。
10.《陈情表》作者李密,西晋时期人。
“陈”是指陈述;“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
11.诗词三首《月夜》选自《杜少陵集》,作者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奚生,有《李义山诗集》。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12.《秦晋崤之战》选自《左传》,是解释《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13.《鸿门宴》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史。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关于思想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
2、体会帕斯卡尔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效果,能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
抽象道理的写法。
说明:
帕斯卡尔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而且他的文章别具理性的色彩。
学习这篇文章,应注意把握住作者的思想精华,让文本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
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都是丰富而深邃的,就节选部分来看,都是其思想某一点的浓缩,
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其实就是与哲学大师高贵灵魂的对话,应努力在这一对话中提升
自己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思考帕斯卡尔在“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
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的著名比喻中所体现出的对思想与人生的认识。
(2)分析作品用断片式的随感写出自己思考的写作特点。
2、难点:通过把握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思想和对人生的认识。
说明:
这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文反复强调思想使脆弱
渺小的人高贵伟大起来并有了尊严,教学中应以文章观点为核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让学生探究讨论,这个观点既是作者丰富思想的高度浓缩,也是极富诗意的表达,
语言凝炼、隽永,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容易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教学中可引
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
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句感受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然
而,有独立思想的人们,却
总为专制的当权者所不容,
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并清晰
的语言说说“人因为思想而伟
大”的事例。
从学生熟悉的事
例入手,激发学
生对文本的阅读
这是一个不争的史实。
因思想而被判刑定罪,是思想家们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思想家们的骄傲,因为他们肯定最深刻地触动了专
制者的利益。
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
2、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
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
的影响。
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把思想写下来,乐事,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
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
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
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
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有感情地自由朗
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笔下
的思想火花。
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回答
问题。
读课文是理解文
章的基础,而交
流初读后的感
2、请同学思考问题“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想、回答问题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文本。
再读课文圈划品读指名朗读,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
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
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2、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
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
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3、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
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
又是卑贱的?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关键的
句段进行圈划、品读。
1、人的渺小、脆弱,在
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思想
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
严。
2、作者把思想看作人
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
物的标志。
因为人是高于自然
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
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
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
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
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
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
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
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
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
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
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
的崇高使命。
这里作者把这一
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
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
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
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3、思想是伟大的,因为
帕氏一文反复强
调是思想使脆弱
渺小的人高贵伟
大起来并有了尊
严。
教学中以文
章观点为核心设
计有梯度的问题
让学生探究讨
论,容易使学生
产生心灵上的震
撼。
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它形成了人的伟大。
这就是思想的本性。
同时,它又是卑贱的的。
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
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课后作业学习反馈1、摘抄好语段“人只不过
是一根芦苇,,思想的
缺陷又是多么卑贱
啊!”,朗读背诵。
2、记录下自己学完课文后
的感受,或课堂上没
有来得及说的话。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课后
作业。
作业的多元化设
计意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开
发学生多方面的
学习潜能。
思路点拨
帕氏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把他们的作品选入语文教材决不是要求掌握他们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理论,因此脱离文本大谈大师的哲学思想,或陷在文本里逐句推敲一些名词术语都是不恰当的。
对这篇有相当深度的文章,教学中要遵循“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原则,在研
习、探究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的思想腾飞起来,又要切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那么,这篇文章如何才能教出“语文味”呢?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
其次,围绕本专题的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最后,还可要求学生在鉴赏文章观点表达充满诗意的基础上,也动手用形象隽永的语言来概括对本板块话题的理性认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
练习举隅
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2、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3、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4、读本文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思想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