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实验室检查(一)
- 格式:docx
- 大小:12.14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硬化的病理特征。
2. 掌握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3. 熟悉肝硬化的治疗方法。
二、实验原理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损伤、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硬变。
病理学上,肝硬化表现为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
本实验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切片,了解其病理特征,并探讨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切片、正常肝脏组织切片。
2. 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设备、图像分析系统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肝硬化肝脏组织切片,了解其病理特征。
2. 对比正常肝脏组织切片,分析肝硬化与正常肝脏的异同。
3. 根据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4. 探讨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肝移植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硬化肝脏组织切片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肝硬化肝脏组织切片可见以下特征:(1)肝小叶结构破坏:正常肝小叶呈六边形,肝硬化时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态不规则。
(2)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时,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3)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时,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形成假小叶。
(4)肝细胞损伤:肝硬化时,肝细胞出现坏死、变性等损伤。
2. 肝硬化与正常肝脏的异同与正常肝脏相比,肝硬化肝脏组织切片有以下不同:(1)肝小叶结构破坏:正常肝小叶呈六边形,肝硬化时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态不规则。
(2)假小叶形成:正常肝脏无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时出现假小叶。
(3)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脏无广泛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时广泛纤维组织增生。
(4)肝细胞损伤:正常肝脏肝细胞形态规则,无损伤;肝硬化时肝细胞出现坏死、变性等损伤。
3. 肝硬化的诊断根据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进行以下诊断:(1)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慢性肝病病史,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肝硬化的实验室检查肝硬化是各种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共同途径,而肝纤维化的形成与肝脏胶原的代谢、胃泌素、激素类、蛋白类、酶类、血凝系统、脂类等代谢有着密切相关,现对肝硬化患者主要的实验室检查综述如下。
1 胃泌素水平的检测近几年,肝硬化并发胃泌素血症已引起高度重视,而肝功能损害与血胃泌素水平的关系尚无明确定论,由于肝硬化时体内多种激素代谢可发生障碍,而胃泌素主要是由胃窦及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消化道多肽类激素,能扩张血管、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有学者认为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胃泌素血症。
研究表明,肝硬化时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较正常人高,且含量随肝功能下降而递增,因此测定肝硬化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对判断肝脏损害有一定的价值。
2 甲状腺素、性激素及促性腺素的检测甲状腺素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T3(γ-T3)的检测。
性激素有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CH)、黄睾酮(T)、雌二醇(E)和泌乳素(PRL)。
肝硬化患者T3、T4明显低于正常人,γ-T3呈增高;FSH、CH和PRL高于正常人,提示肝功能受损可能是导致肝硬化患者T4和性激素分泌异常的重要原因,γ-T3、T和PRL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有明显的意义。
3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TG)由于肝脏参与了TG的合成与处理,肝硬化患者血清TG水平高低可反映肝硬化严重程度,有资料表明TG<1.6mmol/L可作为肝硬化的诊断依据之一。
4 血清蛋白类与层粘蛋白(LN)的检测肝纤维化时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目前在临床上常用来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另外LN的含量随肝病变程度为重而升高,尤以肝硬化明显。
5 血清总胆汁酸与透明质酸的测定国内外学者对肝硬化HA的研究表明,肝硬化时HA比慢活肝及正常人显著升高,认为HA能很好地反映已生成的纤维程度,而血胆汁酸浓度与Childpugh分级有关,C>B>A,均认为血清TBA可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1]。
6 血小板分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血小板多以三项参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为判断对象。
第十四章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习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造成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的疾病主要是()A.急性肝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肾病综合症D.胆囊炎E.肝硬化2.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A.白∕球蛋白比值B.碱性磷酸梅C.甲胎蛋白D.胆红素定量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肝硬化病人常见的肝功能障碍,以下哪项正确()A.血胆固醇升高B.血结合胆红素升高C.血胆固醇酯升高D.碱性磷酸酶升高E.γ球蛋白升高4.慢性肝实质损害最主要的是()A.甲胎蛋白增高B.血清胆红素增加C.胆固醇降低D.白蛋白减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血氨增高5.肝硬化病人,近期出现牙龈出血,最应做下列哪项检查()A.出血时间测定B.血小板计数C.血浆凝血因子测定D.碱性磷酸梅测定E.甲胎蛋白测定6.血清前白蛋白能早期肝损害的原因是()A.由肝脏合成B.是一种载体蛋白C.半衰期较短D.电泳时涌动速度较白蛋白慢E.能运输维生素A7.甲胎蛋白强阳性对下列哪种疾病诊断意义最大()A.慢性肝炎B.原发性肝癌C.转移性肝癌D.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E.肝硬化8.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A.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B.尿胆红素阳性C.尿内尿胆原减少D.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35%E.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20% 9.在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酶中,下列哪项最敏感()A.ALTB.ASTC.ALPD.γ–GTE.LDH10.怀疑急性病毒性肝炎时,首先检测的酶是()A.转氨酶B.碱性磷酸酶C.单胺氧化酶D.乳酸脱氢酶E.脯氨酸羟化酶11.对肝硬化的诊断最有帮助的检查项目是()A.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B.转氨酶C.碱性磷酸酶D.血清总蛋白及白∕球蛋白比值E.γ-谷氨酰转肽酶12.HBsAg(+),HBeAg(+),说明此病人()A.具有传染性B.具有免疫力C.病情比较稳定D.乙型肝炎恢复期E.以上均不是13.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包括()A.白蛋白B.γ球蛋白C.糖蛋白D.脂蛋白E.凝血因子14.不属于中和性抗体的是()A.抗—HAVIgGB.抗-HBsC.抗-HBcD.抗-HBeE.抗-HBVIgG15.下列病症中,血氨不升高的是()A.重症肝炎B.休克C.肝性脑病D.尿毒症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肝细胞性黄疸时,不正确的是()A.总胆红素升高B.结合胆红素升高C.尿胆原升高D.粪胆原减少E.尿胆红素阳性17.关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升高可见于心肌梗死A.ASTmB.正常血中主要为ASTmC.存在于线粒体中者主要是ASTm升高是肝细胞坏死的重要指标D.ASTmE.急性肝炎时升高的主要是ASTs18.ALT∕AST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轻、中度肝损害时ALT∕AST>1B.严重肝细胞损害时AST∕ALT<1C.急性肝细胞损害时ALT∕AST比值正常D.ALT∕AST<1,提示慢性肝炎活动期E.酒精肝病时,ALT∕AST<119.关于HBsAg与抗-HBs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g与乙肝病毒常同时存在,是传染性指标之一A.HBsAg(+)也可能是HBV携带者B.HBsC.HBAg持续存在于急性感染恢复期s表示病人曾感染过HBVD.抗-HBsE.抗-H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s(二)B型题A.急性肝炎B.慢性重型肝炎C.原发性肝癌D.肾病综合症E.肝硬化先兆1.白蛋白降低,γ球蛋白持续升高()2.血清前白蛋白降低()3.甲胎蛋白强阳性()6.HBV感染已恢复7.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8.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A.抗-HAVigM(+)B.抗-HAVigM(+)C.HbeAg(+)D.抗-Hbs(+)E.抗-Hbe(+)9.甲型肝炎确诊指标()10.乙肝病人疾病已恢复,获得免疫力()11.提示HBV复制,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的是()A.白蛋白降低B.γ球蛋白升高C.单胺氧化酶增高D.ALT升高E.AFP升高12.肝细胞埙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13.肝硬化时免疫功能异常表现在()A.ALTB.γ-GTC.ALPD.MAOE.LDH14.诊断急性肝炎应首选()15.诊断肝硬化时应选()16.原发性肝癌时升高最显著的是()(三) C型题A.白蛋白减少B.γ球蛋白增高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重度慢性肝炎()2.急性肝炎()3.肾病综合症()A.ALP升高B.γ-GT升高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4.阻塞性黄疸时()5.佝偻病时()6.肝纤维化时()A.胆-酶分离B.凝血因子减少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7.重症肝炎()8.急性黄疸型肝炎()(四) K型题1.阻塞性黄疸可表现为()A.LP-X阳性B.ALP明显增高C.γ-GT增高D.血清总胆固醇降低2.肝纤维化时,下列哪些指标升高()A.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B.透明质酸C.脯氨酰羟化酶D.单胺氧化酶3.肝脏病变时,血中升高的酶包括()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乳酸脱氢酶D.凝血酶4.与维生素K关系密切的凝血因子包括()A.ⅡB.ⅦC.ⅨD.Ⅹ(五) 多项选择题1.肝脏的功能包括()A.是蛋白质、糖、脂类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合成多种酶并参与铁、铜和多种维生素的吸收、贮存和转化C.激素的灭活和排泄D.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E.产生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在凝血和纤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慢性肝埙伤时,有助于判断肝细胞功能的项目是()A.血清白蛋白B.免疫球蛋白C.血清前白蛋白D.血清碱性磷酸梅E.血浆凝血因子3.肝外因素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包括下列哪些()A.营养不良症B.肾病综合症C.恶性肿瘤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系统性红斑狼疮4.血清蛋白电泳时,支持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是()A.白蛋白明显减少B.γ球蛋白明显增加C.β球蛋白增加D.α1、α2球蛋白增加E.可见甲胎蛋白带5.反映肝细胞坏死的酶包括()A.转氨酶B.醛缩酶C.碱性磷酸梅D.乳酸脱氢酶E.单胺氧化酶6.肝脏病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的原则有() A.体检时可选ALT 、肝炎病毒标志物B.黄疸患者应查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三胆、ALTC.怀疑为原发性肝癌者,应加做AFP 、γ-GT 、ALP 及ALP 同工酶D.重度慢性肝炎应查ALT 、AST 、血清总蛋白及A ∕G 、MAO 、脯氨酸羟化酶 F.判断疗效及药物适应症时,可查AST 、ALT 、γ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定量 二、 填空题1.肝脏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血清白蛋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球蛋白,几乎所有的____________因子都可在肝脏制造,γ球蛋白主要来自____________细胞,当肝实质细胞受损、间质细胞增生时,γ球蛋白的生成便____________。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1、单选患者男性,23岁。
半年多来腹胀、乏力、食欲减退,查体: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腹平软,肝右肋下5cm,脾侧位可扪及。
实验室检查:ALT100U(江南博哥)/L,ALB38g/L,球蛋白35g/L,胆红素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为76%。
本病例诊断是().A.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B.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C.慢性中度病毒性肝炎D.慢性重度病毒性肝炎E.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肝硬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患者起病半年,体检肝大,ALT升高但是小于正常参考值的3倍,凝血酶原活动度(76%)大于70%,属于轻度慢性肝炎。
2、单选血循环中胆红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B.胆红素-白蛋白C.胆红素-Y蛋白D.胆红素-阴离子E.滑面内质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血循环中胆红素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胆红素-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单、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末端至结肠部位,在肠道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还原成尿胆原。
3、单选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A.心脏B.肝脏C.肾脏D.胰腺E.胃肠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物质不断代谢,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及代谢终末产物并有外界进入的异物。
这些内生及外来物质主要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
4、单选"酶-胆分离"现象常见于().A.急性心肌梗死B.恶性贫血C.急性重症肝炎D.新生儿溶血E.胆结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血转氨酶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称为"酶-胆分离"现象。
5、单选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A.使生物活性物灭活B.使药物失活C.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D.使毒物毒性降低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6、单选所谓直接胆红素是指().A.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B.与葡萄糖酸结合的胆红素C.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胆红素D.用加速剂催化后发生重氮反应的胆红素E.与肝细胞内Y或Z蛋白结合的胆红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考试试题一1、单选胆道梗阻性病变时,血清胆汁酸改变正确的是()A.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DCA为主,CA/CDCA<1B.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江南博哥)A为主,CA/CDCA>1C.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A为主,CA/CDCA<1D.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DCA为主,CA/CDCA>1E.CA和CDCA浓度减少,但以CDCA为主,CA/CDCA>1正确答案:B2、单选肝脏严重受损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A.清蛋白含量升高B.球蛋白含量下降C.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D.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或相对升高E.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正常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肝脏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几乎所有的血蛋白质均来自肝脏。
肝功能受损时,由于清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清清蛋白浓度下降,可致A/G比值下降,甚至发生倒置。
3、单选血氨水平下降的是()A.贫血B.尿毒症C.消化道出血D.肝炎E.肝癌正确答案:A4、配伍题尿中出现的胆红素是()正常人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是()细胞内胆红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结合胆红素是()A.结合胆红素B.胆红素-Y蛋白C.未结合胆红素D.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E.胆绿素正确答案:A,C,B,D5、单选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的辅酶为()A.NAD+B.NADHC.NADPHD.NADP+E.CoA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NADPH是一种辅酶,叫还原型辅酶Ⅱ,学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亦写作[H]。
在很多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NADPH通常作为生物合成的还原剂,并不能直接进入呼吸链接受氧化。
只是在特殊的酶的作用下,NADPH上的H被转移到NAD+上,然后由NADH进入呼吸链。
6、单选δ胆红素是一种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胆红素,它与重氮试剂作用的特点是()A.在甲醇存在下显紫红色B.在水溶液中直接作用呈紫红色C.必须去蛋白后才显紫红色反应D.在酒精溶液中与重氮试剂作用可显色E.在咖啡因作用下与重氮试剂作用可显色正确答案:B7、单选以下不在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质是().A.前清蛋白B.免疫球蛋白C.凝血酶原D.清蛋白E.纤维蛋白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免疫球蛋白是由B细胞合成的,而不是在肝脏合成。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肝硬化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血色素)、血小板、白细胞数降低。
(2)肝功能实验代偿期轻度异常,失代偿期血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A/G倒置。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下降。
转氨酶、胆红素升高。
总胆固醇及胆固醇脂下降,血氨可升高。
氨基酸代谢紊乱,支/芳比例失调。
尿素氮、肌酐升高。
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
(3)病原学检查HBV-M或HCV-M或HDV-M阳性。
(4)免疫学检查①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可升高。
②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脂蛋白膜抗体可阳性。
③其他免疫学检查补体减少、玫瑰花结形成率及淋转率下降、CD8(Ts)细胞减少,功能下降。
(5)纤维化检查PⅢP值上升,脯氨酰羟化酶(PHO)上升,单胺氧化酶(MAO)上升,血清板层素(LM)上升。
(6)腹腔积液检查新近出现腹腔积液者、原有腹腔积液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应做腹腔穿刺,抽腹腔积液做常规检查、腺苷脱氨酶(ADA)测定、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
为提高培养阳性率,腹腔积液培养取样操作应在床边进行,使用血培养瓶,分别做需氧和厌氧菌培养。
肝硬化的血液学指标与实验室检查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肝脏组织结构的进行性破坏和纤维化,导致肝功能受损。
血液学指标和实验室检查在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肝硬化的血液学指标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探讨。
1.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
ALT和AS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它们会释放到血液中。
在肝硬化患者中,ALT和AST的水平通常会升高,但并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TBIL是评估肝胆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升高可能与肝硬化引起的胆汁淤积有关。
ALB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
在肝硬化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ALB的合成能力减弱,导致其水平下降。
PT是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
P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容易出现出血倾向。
2. 肝炎病毒检测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因此,进行肝炎病毒检测对于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HBV和HCV抗体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曾经感染过这两种病毒,而HBV DNA和HCV RNA检测则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活动性感染。
这些检测结果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减少肝硬化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3. 肝脏超声检查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低成本、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对于评估肝硬化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存在非常有帮助。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发现肝硬化引起的肝脏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此外,超声还可以检测肝脏内的血流情况,评估门静脉高压和脾脏肿大等循环系统的改变。
4. 腹水分析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水的分析可以为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肝硬化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解读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结构破坏和纤维化增加,导致肝功能受损。
临床上,肝硬化的确诊和监测通常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指标。
本文将对肝硬化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疾病。
1.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硬化程度和肝功能状况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
ALT和AS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当肝脏受损时,这两个酶会释放入血液中,其升高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的程度相关。
在肝硬化患者中,ALT和AST的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酒精摄入、药物毒性等因素有关。
TBil是胆红素代谢的指标,其升高可能与肝硬化引起的胆汁淤积有关。
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黄疸,TBil的升高提示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异常。
ALB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其降低可能与肝功能受损有关。
在肝硬化患者中,肝脏合成功能减退,ALB水平下降。
ALB的降低还可能导致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2. 凝血功能指标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PT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延长可能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有关。
在肝硬化患者中,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导致PT延长。
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与肝硬化引起的脾脏扩大和脾功能亢进有关。
在肝硬化患者中,脾脏扩大可导致血小板在脾脏内被破坏增加,血小板计数下降。
3. 肝功能代谢指标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和糖代谢异常,相关指标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代谢状态。
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是脂代谢的指标,其升高可能与肝脏脂代谢异常有关。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脂肪肝,导致TG和TC的升高。
血糖是糖代谢的指标,其升高可能与肝脏糖代谢异常有关。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导致血糖升高。
4. 肝纤维化指标肝硬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增加,因此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对于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肝硬化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肝硬化标本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
西医学名:肝硬化英文名称:livercirrhosis所属科室:内科-消化内科发病部位:肝脏主要症状:乏力,易疲倦,食纳减退,蜘蛛痣,腹胀,肝区隐痛传染性:无传染性目录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一)症状(二)体征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一般治疗抗纤维化治疗腹水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干细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肝移植预后肝硬化吃什么好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一)症状(二)体征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一般治疗抗纤维化治疗腹水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干细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肝移植预后肝硬化吃什么好展开病因引起肝硬化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欧美国家以慢性酒精中毒多见。
①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约占60%~80%,通常经过慢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可以直接演变为肝硬化,乙型和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可加速发展至肝硬化。
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②慢性酒精中毒:在我国约占15%,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长期大量饮酒(一般为每日摄入酒精80g达10年以上),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可发展为肝硬化;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世界范围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日益升高。
肝硬化的实验室检查(一)
肝硬化是各种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共同途径,而肝纤维化的形成与肝脏胶原的代谢、胃泌素、激素类、蛋白类、酶类、血凝系统、脂类等代谢有着密切相关,现对肝硬化患者主要的实验室检查综述如下。
1胃泌素水平的检测
近几年,肝硬化并发胃泌素血症已引起高度重视,而肝功能损害与血胃泌素水平的关系尚无明确定论,由于肝硬化时体内多种激素代谢可发生障碍,而胃泌素主要是由胃窦及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消化道多肽类激素,能扩张血管、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有学者认为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胃泌素血症。
研究表明,肝硬化时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较正常人高,且含量随肝功能下降而递增,因此测定肝硬化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对判断肝脏损害有一定的价值。
2甲状腺素、性激素及促性腺素的检测
甲状腺素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T3(γ-T3)的检测。
性激素有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CH)、黄睾酮(T)、雌二醇(E)和泌乳素(PRL)。
肝硬化患者T3、T4明显低于正常人,γ-T3呈增高;FSH、CH和PRL高于正常人,提示肝功能受损可能是导致肝硬化患者T4和性激素分泌异常的重要原因,γ-T3、T和PRL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有明显的意义。
3血清甘油三酯测定(TG)
由于肝脏参与了TG的合成与处理,肝硬化患者血清TG水平高低可反映肝硬化严重程度,有资料表明TG<1.6mmol/L可作为肝硬化的诊断依据之一。
4血清蛋白类与层粘蛋白(LN)的检测
肝纤维化时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目前在临床上常用来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另外LN的含量随肝病变程度为重而升高,尤以肝硬化明显。
5血清总胆汁酸与透明质酸的测定
国内外学者对肝硬化HA的研究表明,肝硬化时HA比慢活肝及正常人显著升高,认为HA 能很好地反映已生成的纤维程度,而血胆汁酸浓度与Childpugh分级有关,C>B>A,均认为血清TBA可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1〕。
6血小板分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
血小板多以三项参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为判断对象。
有学者对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三项参数及聚集功能进行测定,发现在肝硬化患者中PLT、MPV、PCT明显降低,认为可作为衡量肝硬化出血的指标,亦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指标。
7血浆内皮素-1(ET-1)的检测
ET-1是一种在全身各组织广泛表达的血管收缩肽,肝脏合成ET-1部位主要在间质细胞及肠道上皮细胞,肝硬化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增高,且在肝功能Child分级中有C>B>A的规律。
故认为肝硬化患者ET-1可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检测
肝硬化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在肝功能Child分级中呈现C>B>A规律,也证实了TNF-α水平可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9肝硬化时酶学的检测
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细胞外基质产生过多和分解减少,致使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在此过程中,参与此过程中的酶点也相应改变,通过对以下主要相关酶类的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