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标准版本
- 格式:docx
- 大小:26.16 KB
- 文档页数:7
体育伤害处理预案标题:体育伤害处理预案引言概述:体育运动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但在运动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伤害风险。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体育伤害处理预案对于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急救、康复、心理援助和预防再次伤害等方面详细介绍体育伤害处理预案。
一、预防1.1 定期体检:运动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1.2 适当热身:在进行体育活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1.3 使用适当装备: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保护身体免受伤害。
二、急救2.1 初步处理:在发生伤害时,即将进行初步处理,如冰敷、包扎等。
2.2 寻求专业匡助: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匡助进行进一步处理。
2.3 避免误操作:在急救过程中,要避免误操作,以免加重伤害。
三、康复3.1 专业康复方案:根据伤害的具体情况,制定专业的康复方案。
3.2 逐步恢复:康复过程中要逐步恢复运动,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再次伤害。
3.3 有效训练: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身体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四、心理援助4.1 沟通交流:与运动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提供适当的支持。
4.2 心理辅导:针对运动员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4.3 建立信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运动员能够积极面对伤害,保持乐观态度。
五、预防再次伤害5.1 强化训练:根据伤害原因,对运动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5.2 定期检查:定期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潜在伤害风险。
5.3 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管理,预防再次伤害的发生。
结语:体育伤害处理预案是保障运动员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惟独建立科学的预案并严格执行,才干有效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率,确保运动员能够安全、健康地参预体育活动。
希翼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共同致力于体育伤害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体育伤害处理预案引言概述:体育运动是一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活动,但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伤害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保障运动员和参与者的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体育伤害处理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急救、康复、心理疏导和后期跟进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体育伤害处理预案。
一、预防1.1 定期体检:运动员和参与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良好的体能训练: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1.3 保护装备的使用:运动员应正确佩戴保护装备,如头盔、护具等,以减少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二、急救2.1 快速反应:在发生运动伤害时,教练和工作人员应立即做出反应,保护伤者并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2.2 初步处理:对于轻微的运动伤害,如扭伤、擦伤等,应立即进行冰敷、止血等初步处理。
2.3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严重的运动伤害,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处理。
三、康复3.1 伤情评估:通过对运动伤害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便恢复运动员的身体功能。
3.2 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计划,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恢复、关节稳定性训练等,以加速康复进程。
3.3 营养补充: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对于康复至关重要,运动员应根据康复需求,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四、心理疏导4.1 心理咨询:运动伤害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运动员调整心态。
4.2 团队支持:运动员应得到团队成员和教练的支持和鼓励,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以便更好地应对运动伤害。
4.3 康复心理辅导:对于康复期间的心理压力,应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运动员度过康复阶段的困难。
五、后期跟进5.1 定期复查:运动员在康复期结束后,应定期进行复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避免再次受伤。
5.2 长期关注:对于严重的运动伤害,应进行长期的跟进,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展。
体育伤害处理预案引言概述:体育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然而,由于运动的高强度和风险,运动中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体育伤害处理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伤害、急救措施、康复治疗、心理疏导和安全环境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体育伤害处理预案。
一、预防伤害1.1 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培养- 运动员在参预体育运动之前,应接受专业的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 培养运动员的柔韧性、力量、耐力和协调性,以减少运动中的伤害风险。
1.2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应根据个人能力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 避免过度训练和训练不当,以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1.3 提供适当的保护装备- 针对不同体育项目,提供适当的保护装备,如头盔、护具、护膝等。
- 运动员在进行高风险项目时,应佩戴相应的保护装备,以减轻伤害程度。
二、急救措施2.1 培训急救人员- 体育场馆和训练场地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他们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
- 急救人员应熟悉常见的运动伤害类型和处理方法,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急救措施。
2.2 提供紧急救助设施- 体育场馆和训练场地应配备紧急救助设施,如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 运动员在发生伤害时,可以及时获得急救措施和设备的支持,提高伤害处理效率。
2.3 建立应急通讯机制- 体育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通讯机制,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及时到达伤者身边。
- 运动员和教练员应熟悉应急通讯机制,能够迅速呼叫急救人员,减少伤害的恶化。
三、康复治疗3.1 设立康复治疗中心- 体育组织应设立专业的康复治疗中心,配备合格的康复治疗师。
- 运动员在受伤后,可以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加速伤病康复过程。
3.2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康复治疗师应根据运动员的伤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 康复计划应包括适当的康复运动、物理疗法和营养指导,以促进运动员的康复进程。
3.3 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 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应定期对运动员进行复查和评估。
一、概述为保障广大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运动损伤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小组成员由以下人员组成:(1)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应急物资的筹备和分配。
(3)医疗专家:负责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4)现场指挥:负责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5)后勤保障人员: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现场保障等工作。
三、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运动损伤(1)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向现场指挥报告。
(2)现场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医疗专家对受伤运动员进行初步检查,判断损伤程度。
2. 应急处理(1)根据损伤程度,采取以下措施:①擦伤:用流动水冲洗伤口,消毒后涂抹红药水或紫药水,无需包扎。
②肌肉拉伤:用冰块或冷毛巾敷在痛点,保持30分钟,减少局部充血、水肿。
③挫伤:轻度挫伤可用活血化瘀药膏贴敷,24小时后热敷。
④扭伤:用冰块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保持30分钟,减少局部充血、水肿。
(2)如损伤较严重,需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3. 后续处理(1)受伤运动员需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康复期间,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2)对受伤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信心,尽快恢复。
四、应急物资储备1. 应急处理药品:红药水、紫药水、碘伏、消毒棉球、绷带、冰块等。
2. 应急处理设备:冰袋、冷毛巾、急救箱等。
3. 后勤保障物资:饮用水、食品、帐篷、应急照明设备等。
五、宣传教育1. 定期组织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培训,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在运动场地醒目位置张贴运动损伤预防宣传海报,普及运动损伤预防知识。
3. 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运动损伤应急处理方法。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能力,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现在的孩子绝绝大部分为独苗苗,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宠爱有加,而作为学校,不能不开设体育课,不展开体育活动,不管学校、教师考虑再周到、措施再落实,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仍难免磕磕碰碰,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
一旦发生,对学校、家庭、教师、伤者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可能会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办法。
对此,部分学校因噎废食,取消展开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例如铁饼、标枪、足球、游泳、跳马、跳箱等项目被束之高阁,这样,校园体育气氛日益淡薄,体育教学变得单调、苦燥无味,学生对体育厌恶之情与日俱增,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正常有序的展开,也不利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但是,实际上,不管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实行体育锻炼时实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只要我们思想上防伤观点常备不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新伤和旧伤;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因为部分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水平,部分过劳致伤。
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水准分类: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实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体育伤害处理预案标题:体育伤害处理预案引言概述:体育运动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伤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体育伤害处理预案对于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急救、康复、心理护理和预防再伤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体育伤害处理预案。
一、预防1.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1.2 适当热身: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肌肉拉伤等问题。
1.3 着装保护:穿着适合的运动装备和护具可以有效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二、急救2.1 及时处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伤害时,应立即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如冰敷、止血等。
2.2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较为严重的伤害,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2.3 注意伤势恢复:在伤势得到初步处理后,要注意休息和避免再次受伤。
三、康复3.1 专业康复指导:在伤势初步恢复后,应接受专业康复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3.2 渐进式训练:康复训练应采取渐进式的方式,逐步恢复运动能力,避免再次受伤。
3.3 注意饮食调理:在康复期间,要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营养摄入,促进伤势的恢复。
四、心理护理4.1 沟通交流:对于受伤的运动员,应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进行沟通交流,减轻其心理负担。
4.2 鼓励支持:在康复期间,家人、朋友和教练的鼓励和支持对于运动员的康复至关重要。
4.3 心理辅导:对于严重受伤的运动员,可以考虑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伤势。
五、预防再伤5.1 逐步恢复训练:在康复期结束后,运动员要逐步恢复训练,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再次受伤。
5.2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复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预防再次受伤。
5.3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更好地了解其身体状况,制定更科学的训练计划。
结语:建立科学的体育伤害处理预案对于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预防、急救、康复、心理护理和预防再伤等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提高运动员的健康水平和竞技表现。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应急处理一、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除了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外,还要提高其对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的意识与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和发生损伤后处理,恢复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常见的“常见的运动损伤和发生原因”和“扭伤包扎”。
弹力绷带的加压包扎是处理常见扭伤最基本的动作,是初中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应急处理技能”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加压包扎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熟练完整完成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
把这两项内容安排在同一课次,一是根据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二是为终身体育提供更好的保护及帮助。
不仅学会运动技能,更要学会对自己的保护以及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在发生后可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学生各方面素质一般,但也存在着个别差异,男生基础较好,女生素质普遍较差。
且不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鼓励,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但班风很好,同学间团结互助,有较强的凝聚力。
四、教学方法运用(一)教法设想:根据人体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循序渐进原则,我主要采用: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体育运动损伤处理与预防一、损伤处理体育运动中的损伤是难免的,但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快地康复。
以下是常见的体育运动损伤及其处理方法:1. 扭伤: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通常发生在关节部位。
当发生扭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以下措施: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使用绷带或石膏固定关节,以避免进一步损伤;保持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2. 拉伤:拉伤通常发生在肌肉或肌腱部位,常见于跑步、篮球等运动。
当发生拉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以下措施: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使用绷带或石膏固定受伤部位,以避免进一步损伤;进行适当的按摩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3. 骨折:骨折是运动中比较严重的损伤,常见于激烈的碰撞运动。
当怀疑骨折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以下措施:保持休息,避免移动受伤部位;用毛巾或衣物固定骨折部位,以避免进一步移位;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进行适当的X光检查和治疗。
4. 肌肉疲劳:肌肉疲劳是长时间运动后的常见症状,通常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当感到肌肉疲劳时,应及时休息,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以缓解肌肉紧张;进行适量的按摩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增加营养摄入,补充体内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二、损伤预防预防是最重要的,以下是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1. 热身运动:在进行任何体育运动之前,都应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包括拉伸、活动关节和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热身能够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2. 适量运动:运动时要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3. 正确装备:选择适合的运动装备,例如鞋子、护具等。
运动鞋应具备良好的缓震和支撑功能,减少对关节和肌肉的冲击。
运动护具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减少受伤的风险。
4. 平衡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减少因失衡而导致的摔倒和受伤。
运动伤害紧急处理法
当发生运动伤害时,最好要马上处理。
处理的原则有五项,简称为P.R.I.C.E.:
保护(Protection),
休息(Rest),
冰敷(Icing),
压迫(Compression)
及抬高(Elevation)。
保护的目的是不要引发再次伤害,休息是为了减少疼痛、出血、肿胀并防止伤势恶化。
压迫及抬高也都有上述的效果。
冰敷还能够有止痛的功能。
挫伤、瘀青、轻度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经由上面几种方式处理,以及适当的复健治疗,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回复健康。
严重的肌肉拉伤(断裂)、韧带扭伤(断裂)、骨折,则必须由专科医师手术治疗。
医师表示,肌肉或肌腱断裂需要手术缝合,韧带断裂则需韧带重建手术。
肌腱炎或第一、二度肌肉拉伤、韧带扭伤只需保守治疗都可痊愈。
半月软骨或膝韧带断裂在诊断上,常需借重关节镜,以达正确诊断。
中暑必须要急救,视程度而定,通常较轻者只要降温、补足水份、电解质就可以,但严重者需送医急救。
当肌肉抽筋时,必须马上休息、按摩,使肌肉慢慢放松。
千万不可以用力踢脚底,以防止跟腱断裂。
足球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段足球运动损伤是在足球比赛或训练中经常发生的问题。
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能会遭受肌肉拉伤、扭伤或骨折等损伤。
为了避免这些损伤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应急处理包括:1. 立即停止运动:一旦觉得不适或受伤,运动员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避免继续活动,以免损伤加重。
2. 冷敷:在受伤部位冷敷可以减少炎症和肿胀,防止血肿的形成。
用冷毛巾或冰袋等冷敷伤处,每次冷敷15-20分钟,一天多次。
3. 加压止血:如果受伤有出血,要用纱布或绷带进行加压止血,并将伤处抬高,以减少出血情况。
4. 固定伤处:如果受伤是骨折或关节脱位等情况,要进行紧急的固定处理,以稳定伤处。
5. 就医咨询:如果伤势严重或不容乐观,应尽快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预防措施包括:1. 热身运动:在进行足球比赛或训练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包括进行拉伸、活动关节、做一些模拟比赛动作等,可以有效预防拉伤和扭伤。
2. 营养均衡: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特别是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
3. 正确使用装备:正确选择并使用足球鞋、护具等装备,以减少对关节和骨骼的冲击。
4. 合理控制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疲劳,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为身体提供充分的恢复时间。
5. 防范意外:注意场地的安全,避免滑倒和碰撞。
要培养良好的比赛习惯,遵守规则和礼仪。
在足球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方面,关键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疗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的发生。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足球运动更加安全和健康。
文件编号:RHD-QB-K159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体育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标准版本
体育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标
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授课班级:08工民建(1)班
授课时间:08年12月1日
由于体育运动存在的偶然性和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知性,意外时有发生,在我们做好预防措施的前提下,也应懂得一些运动急性损伤的急救和处理原则,一方面保护受伤者的生命安全,防止伤情加重,另一方面有利于损伤的恢复减轻伤员的痛苦。
一、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1)擦伤
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清洗创伤面,再涂红药
水,以免发生感染,大面积的擦伤要用消毒纱布覆盖或包扎。
(2)扭伤、拉伤
处理方法:轻度的受伤应立即冷敷和加压包扎,24小时后才可进行热敷或按摩治疗,注意在刚受伤时切勿进行按摩和搓揉,以免造成受伤部位充血肿涨,形成瘀血,从而加重伤情。
严重的受伤(如韧带或肌肉断裂)包扎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3)脱位、骨折
处理方法:首先固定伤患部位,尽量避免移动患肢,立即送往医院;若发生休克时,应迅速使伤者复苏,如刺激人中、合谷等穴位。
(4)脑震荡
处理方法:首先要让伤者安静、平卧,不要随便移动位置,勿摇晃、牵扯,对头部进行冷敷,对昏迷
者应进行复苏抢救(如刺激人中、合谷等穴位);立即送医院抢救。
伤者清醒后再度昏迷或发生剧烈的头痛、呕吐者,更要认真对待。
(5) 中暑
中暑是当气温过高时,体温调节发生紊乱,进而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征象。
(头晕、乏力、胸闷、口喝、大汗、高热甚至昏迷或痉挛)处理时使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移到阴凉处休息,口服十滴水、人丹或涂清凉油,同时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若是重症中暑,在急救的同时尽快送医院救治。
预防中暑应避免在高温的时段进行耐力性或剧烈性的户外体育比赛;同时运动时补充低糖含盐的饮料。
二、运动损伤的急救
(1)止血
出血分外出血、内出血和皮下出血型3种,一般多发生混合型出血;止血的方法有高抬伤肢、指压、加压包扎、止血带和冷敷等方法。
在采取应急止血措施的同时尽快送医院救治。
(2)处置休克
一般让休克者平卧,下肢抬高,保持体温,使呼吸畅通,掐人中、合谷等穴位等使其尽可能苏醒,在一般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3)溺水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首先迅速清理口鼻内的分泌物,立即进行控水,马上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方法。
注意:在发生有生命危险的事故时,应在第一时间拨打120求救电话,以最快速度得到专业救治,在有关医生没到场时,还要进行现场的应急处理。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以预防为主。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使大家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能做到守纪律、守秩序、守规则、服从裁判,成为文明的运动参与者;不能到山塘、水库、江河等地方游泳。
(2)参加运动时要穿适合有关项目的运动服和尺寸合适的运动鞋,运动前要认真检查有关场地、器材是否符合要求,夏天应避免在烈日下进行激烈运动,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学习新动作时要做好保护措施,精神要集中,运动时要量力而行,预防过度疲劳而出现的意外。
(3)做好医务监督工作,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应对措施;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增强各项身体
素质,掌握规范动作,学会自我保护,运动时集中注意力,这样就能降低受伤的机率。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