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速写基础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06.00 KB
- 文档页数:10
《素描》课程标准第一篇:《素描》课程标准《素描》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素描是三年制中专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
3、教学内容:素描理论、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素描静物写生、素描头像写生、结构素描、速写与默写、风景写生、半身人像写生4、总学时(72学时)5、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以写生为主,集中讲授、个别辅导、作品欣赏、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二.内容:第一章概述要求和说明:通过概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素描的概念,学习素描的目的和要求以及素描的工具材料与使用。
第二章:石膏几何体写生要求和说明:通过第一章是学习,使学生掌握石膏几何体在素描中的重要性,认识理解石膏几何体的绘画规律。
为进一步绘画复杂的形体打好基础。
掌握基本几何形体的形体特征、结构方式、透视与明暗关系和写生方法,是认识、概括客观物象形体、结构的一把“钥匙”,是培养素描造型能力的基础。
第一节几何形体与形体结构第二节形体透视与明暗规律第三节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方法要点掌握要点:、形体、结构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理解形体与结构的关系?、素描造型中,正确观察方法的基本内涵、体面在形体塑造中的意义,说明体面的三种基本形式4、石膏几何体写生要点分析第三章静物写生说明和要求:通过第三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静物写生的正确方式与步骤,领会静物写生的要点。
素描静物写生为了树立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意识,明确其在绘画中的作用。
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素描性能,确立作画的正确步骤和技法第一节静物的配置与构图第二节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第三节静物写生的要点掌握要点:、简述静物配置的原则、说明静物配置的审美性原则的含义、什么是立体感,什么是空间感,试说明立体感与空间感表现的主要因素第四章头像写生说明和要求:通过静物教学,研究认识对象,在各种物体上获得美的感受;表现对象,把对物体的认识和感受表现于画面上。
《速写》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教研室经过仔细研究和讨论,进行了本次的课程标准修订。
一、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速写是专业基础课程,但是也要求艺术性与应用性相结合。
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出发点,根据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素描,后续课程较多主要有手绘效果图、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商业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等。
结合课堂实际授课内容,适时进行实地参观写生,让学生在实际中学,在实际中练。
二、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要求为依据,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对原有学科式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门指导,构建过程系统化的,适应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建筑速写课程,为学习手绘效果图等课程内容打下基础。
三、在实训项目的实施上,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建立专项实训小组,老师指导下,进行手绘常艺的写生创作训练,增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锻炼,提升学生对校园美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为契机,通过比赛的参与来促进课程内容的学习。
四、本课程根据高职速写技法训练和学生基础等特点,采用一体化(理论+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讲述、演示与练习并进,启发式、引导式并存,更多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
同时,要通过深入
有效的评价,及时强化和矫正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速写》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36学分:7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先修课程:素描后续课程:专业课程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速写课程是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素描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理论和造型能力,掌握视觉艺术所具备的观察能力、创意能力和艺术语言表达的能力。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扼要概括表现对象和敏锐、快速捕捉对象形态的美术绘画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分阶段分项目的速写教学模式,为后续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且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速写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相应地,建筑速写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环节。
设计思路1.教学观念方面五年制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速写课程要以培养“双能(专业技能、人文技能)”、“三创(创新、创造、创意)”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规划为目标,追求速写学习服务于专业学习,速写基础训练合乎职业发展的教育理念;将速写知识应用于技能操作上,将速写技能幻化于创意表达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表达及正确引领;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通过建筑速写的学习来构建合理、有效的审美认知结构;要制定合理合据的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2.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本课程需要教师将庞大的速写理论深入浅出的运用于学生造型基础和创意表达的能力提高上来。
教师要做到理论讲解深入浅出不冗繁晦涩,职业教育目标明确而不盲目。
在教与学中始终把学生的能力素养提高放到教学的核心地位上来。
构建合理的知识单元结构,强化造型基础学习向创意思维的过渡。
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基础学习阶段后实现的知识结构中教与学的差异化。
3.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以方法论先行,教师步骤讲解、示范、逐一辅导和以学生实训项目的完成为基本的教学环节。
《素描基础》课程标准素描基础课程标准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研究者掌握素描基础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为进一步研究绘画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目标1. 了解素描的定义、历史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素描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
3. 研究准确观察和捕捉物体形状、轮廓和细节的技巧。
4. 理解光影在素描中的重要性,掌握明暗对比表现技巧。
5. 研究运用线条和阴影烘托物体质感和立体感的技巧。
6. 培养自由组织和构图的能力,创作出有吸引力和平衡感的素描作品。
7. 提高个体观察和绘画技能,实现对真实世界的艺术再现。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定义和历史- 介绍素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探究素描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讲解不同种类的铅笔和粉笔,以及其特点和用途。
-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铅笔、橡皮擦、修正液等绘画工具。
- 引导研究者熟练使用素描纸、细格纸和调色纸。
3. 观察和记录物体形状与轮廓- 引导研究者锻炼观察力,学会分析和捕捉物体的基本形状和轮廓。
- 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如正面观察、俯视观察、透视观察等。
4. 细节观察和描述- 指导研究者观察和记录物体的细节特征,如纹理、线条、阴影等。
- 引导研究者运用适当的技法表现物体的细节,如交叉线、涂抹法、点刻法等。
5. 光影表现和明暗对比- 讲解光影的基本原理和表现规律。
- 引导研究者研究如何观察和绘制物体的明暗部分,以达到真实和立体的效果。
6. 线条与阴影的运用- 指导研究者通过运用线条和阴影的变化,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形态。
- 引导研究者研究利用线条和阴影的强弱和对比创建立体感。
7. 构图和创作- 培养研究者自由组织和构图的能力,创作平衡和有吸引力的素描作品。
- 引导研究者发展个人风格和表现力,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情感。
评估方法1. 期中考试:考察研究者对素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 完成作品集:研究者提交一定数量的素描作品,评估其技巧和创作水平。
培训班素描速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素描速写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条、比例、构图等绘画基本元素。
2. 学生能掌握人物、动物、静物等不同主题的素描速写技巧。
3.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光影、质感、空间感等表现手法,提升画面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铅笔、炭笔等工具进行素描速写创作,提高绘画表现力。
2. 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幅完整的素描速写作品,培养快速捕捉形象的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素描速写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坚持、耐心、细致,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学生通过作品欣赏与创作,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本课程针对培训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素描速写基本概念:线条、比例、构图、光影、质感、空间感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素描速写基础知识》2. 人物素描速写技巧: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比例与结构,动态表现。
教材章节:第二章《人物素描速写》3. 动物素描速写技巧:常见动物的结构、动态、表情等表现。
教材章节:第三章《动物素描速写》4. 静物素描速写技巧:静物的摆放、比例、光影、质感表现。
教材章节:第四章《静物素描速写》5. 素描速写创作实践: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提高绘画表现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素描速写创作实践》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掌握素描速写技巧。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进度,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对素描速写的基本概念、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素描课程标准1. 课程目的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形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和发掘艺术创新方式
2. 授课内容
2.1 素描的基本概念
•素描的概念和历史
•素描的种类和形式
•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2.2 素描的基本技巧
•线条的构成和运用
•灰度的处理和表现
•形体的描绘和构成
•色彩的运用和表现
2.3 素描的实践应用
•静物素描
•人像素描
•风景素描
•建筑素描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了解素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2 技能目标
•能够使用线条和灰度表现形体
•能够画出基本的静物、人像、风景和建筑
3.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4. 教学方法
4.1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群体讨论法
•个性辅导法
4.2 教学手段
•板书
•视频教学
•观摩作品
•实践演练
5. 考核方式
5.1 理论考核
•考试
•作业
5.2 实践考核
•作品评定
•实践操作
6. 总结与展望
素描是一种基础艺术语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素描也会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形式,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启迪。
作为素描教育的从业者,我们应该不断地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学生成为素描领域的专家和创新者。
《素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400 学分:25适用专业:民间工艺先修课程:素描后续课程:色彩、速写、国画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素描课程是民间工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理论和造型能力,掌握民间工艺专业所具备的观察能力、创意能力和艺术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分阶段分项目的素描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视界、艺术设计思维和理念表达打下扎实且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课程为进入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是所有设计类学生在正式学习自己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以基础技能训练为导向,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线,以阶段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创意表达能力培养为归指”的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内涵拓展型技能为宗旨,学习素描基本理论和技能技法,开发学生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加强设计理念、设计技能的训练。
它是为民间工艺专业而开设的基础课,是整个设计活动的基础。
在素描教学中,针对民间工艺专业的教学有自己的侧重点。
本课程通过对素描的教学目的以及专业学生特点的分析,对素描教学中的思维方式、教学内容、穿插联系等方面进行革新和探索,目的在于提高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使学生掌握基础素描理论及素描造型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造型观察方法、表现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到民间工艺专业中。
总而言之,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从事未来职业工作的必备条件。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和高职教学的特点,通过分阶段分项目训练,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切实可行地达到了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把基础打得较为扎实,达到符合职业需求的美术基础技能要求。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表现性素描)了解素描的基本常识,分类和观察方法;理解素描中黑白灰的关系以及三大面五大调子的概念,简化色调;懂得运用各种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素描的画面表现;掌握素描的绘制步骤和基本表现技法;训练学生在进行素描的解构、重构的过程中,理解素描的结构造型的特点;训练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排线组合训练,了解素描的表现形式;训练学生掌握光与影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表现技法;训练学生根据各专业特色,营造气氛,设计专题实训项目;2.能力目标——(再现性素描)掌握素描比例、透视、结构、空间的分析能力和再现能力;训练学生在运用各种表现技法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训练学生在分组竞赛和作业分析中,尝试提高绘画技法、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素描基础》课程纲要一、基本项目:课程开发主体:体育路中学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主讲教师:王彩媛课程类型:选修课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2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素描兴趣小组成员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素描》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和鉴赏水平,使学生掌握素描(包括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坚实的造型能力,从而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为学习专业、进行创作以及将来提高中学美术课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二)分目标1、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能运用美术工具进行一定的表现在基础素描训练中,感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感,即感觉,是素描写生中通常强调的“第一印象”,它是鲜明的、生动的,但往往又是表面的、瞬间的;知,即认识,指在“第一印象”感觉的基础上,对写生对象的理解分析、综合,要深化“第一印象”感觉以过到把握对象本质的思维过程。
2、掌握造型的法则和规律造型的法则和规律,既是提高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条件,又是培养与树立造型观念,提高造型能力的基础。
3、提高造型的技能技巧a、树立体积观念,掌握立体描绘的方法与技能b、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对比利的准确判断力c、掌握造型语言,提高素描造型的表现力d、掌握分析综合的方法,提高素描造型的概括能力e、掌握作画程序,学会整体作画的方法f、学会使用多种素描工具,提高驾驭工具的技能技巧三、课程内容:绘画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
绘画也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
绘画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四、课程实施建议:本课程重在提高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虽然绘画技能是一个综合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从几何体素描到静物素描的每一课教学内容,都应尽力强调有所侧重,突出教学安排中的教学重点内容。
《素描与速写》课程标准
专业领域:影视动画专业
课程代码:0521001
课程名称:素描与速写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所属系部:动画系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2年03月30日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3)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设计 (3)
1. 教学设计 (4)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4)
3.考核方法 (4)
4.教学环境 (4)
5.师资队伍 (5)
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5)
表一《素描与速写》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
四、实施建议 (9)
《素描与速写》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的专业平台课程,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了解短时间造型要求,熟悉空间表现的线透视画法,熟悉物象造型规律的方法,熟悉室内外环境的组合关系,熟悉透视关系在设计素描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环境设计素描的应用形式。
熟悉中外主题景观、室内外设计风格。
通过从铅笔入手的写生环节到水笔造型的正确表达,直至工具材料的运用,达到熟练快捷的造型能力。
能够树立自信心,对学好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理解面试时的短时手绘要求是专业的职业技能的一个方面。
三、课程设计
通过对企业、行业前期调研,专家后期讨论,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影视动画技术岗位需要为导向,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设计课程时,按照相关的职业标准,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静物、临摹挂图等为载体,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
实践部分在专门的实验实训室完成,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现场演练,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教师评价等五步完成每个技能项目。
本课程2010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件、教案、试题库等材料完备,学生通过课后的学习与交流,进一步达到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该课程总学时5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如表一所示。
3.考核方法
该课程为考试课程,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采用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充分体现知识、素质、能力并重,完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4.教学环境
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正规的画室,可以满足课程所需的。
具有专门的实训室,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使用画具的场地,保障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该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赏析、临摹,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5.师资队伍
课程主讲教师要求具备“双师”资格,并有一线实践经验。
目前,该课程主讲教师共有6位,具有副高职称的4位,硕士以上学位4位,“双师”资格达到100%,完全能满足理论知识讲授、专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
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选用自编教材,由多名相关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在广泛征求行业专业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编写。
教材从职业技能需求出发,并紧密结合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注重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
主教材
《素描》杨义辉、刘骥林、曹大庆/主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参考书
1.《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教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美国当代素描教学》(美)约瑟夫·穆格奈尔著中国工人出版社
3.《名校名师教学写生作品示范素描速写》任惠中编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4.《速写教材》张宽武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5.《设计素描与速写》王安霞湖南大学出版社
6.《速写》温崇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表一《素描与速写》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
7
8
四、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
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教材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
文字表述要求。
2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作业来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仓储管理的操作。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验实训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轮岗实训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条件
专业教师要求:具备讲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有扎实的造型基础训练理论和实践,掌握较强的线造型能力。
实训要求:要有能满足上述项目设计的网络条件、图书资料,以及写生的物品及自然环境。
4课程资源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
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执笔人:任维伟审核人:
修订日期:201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