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形成第三节能力、气质和性格
- 格式:ppt
- 大小:93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六章人格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一)人格的概念(二)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一)人格的精神分析论(二)人格的特质论(三)人格的学习论第二节气质一、气质的含义二、气质的类型(一)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二)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三、气质理论(一)体液说(二)体型说(三)血型说(四)激素说(五)活动特性说(六)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第三节性格一、性格的含义(一)性格的概念(二)性格的特征二、性格的类型(一)依据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分类(二)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类(三)依据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分类(四)依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五)依据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分类第四节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二)自我意识的特征(三)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理论(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理论(二)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理论(三)米德的自我意识理论(四)洛文格的自我意识理论(五)哈特曼的自我意识理论在国外的一座戏院,刚巧在开场的一刻,来了四位先生。
第一位急匆匆奔到门口,就要入内。
看门的人拦住他说:“已经开演了,根据剧院规定,开场后不得入内,以免妨碍其他观众。
”这位先生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与看门人争吵起来……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走来了第二位先生,看见看门人吵得门也顾不上看了,灵机一动,立刻侧身溜了进去。
第三位先生走到门口,见状,不慌不忙,转回门外的报摊上,买了张晚报,坐在台阶上读起报来,他心中自有算盘:“看戏是休闲,看报也是休闲,看不了戏,看看报也不错”,倒也自得其乐。
等到第四位先生走到门口时,见看戏无望,深深叹了口气,掉转头去,自言自语道:嗨!我这人真倒霉,连看场戏都看不成……他越想越难受,干脆坐在门口叹息起来。
这四位先生恰好代表了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身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格差异。
如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淡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反应迟缓;有的人顽强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有的人善良助人,有的人恃强凌弱等等。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24(能力、气质和性格-气质)一、气质概述1、气质的定义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心理学认为,气质是由神经结构及机能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个体行为能量和时间方面的特点。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发生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如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还是指向于内部)等方面的特征。
气质的这些动力特点,并不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
也不以个体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为转移,更不决定其活动的具体方向,而是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
但他总是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中表现歘出来,并在一切活动与行为上表现出个人色彩,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人,经常会在内容不同的活动中显示出同样的动力特点。
例如脾气急躁的人,在上课时爱抢先回答问题,在等车时会表现出不耐烦的行为。
气质是具有先天禀赋的心理特征,但其特点是在后天环境中表现出来的。
例如:婴儿出生后不就会在心理活动和动作上表现出差异,有的婴儿多动,哭声响亮;有的安静、声微安详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其父母或哺育者与婴儿的互动关系,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形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气质是婴幼儿期在心理动力反应上的基本形式,是其能力、性格形成与发展的最初心理基础。
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它不为人的活动目的,动机和内容所制约,但气质也具有一定可塑性,一个人的气质,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会有某种程度上的改变。
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心理特征也会对气质特征加以掩盖和改造。
2、气质的特征气质反映了人在心理活动及行为上的动力特征,这些气质特性包括感受性、耐受性、反应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和内向性与外向性。
(1)感受性。
气质的感受性是指人对外界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一般用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进行定量分析。
一、能力概述(一)能力的定义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智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
像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二)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和知识、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三)能力的分类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作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按能力的结构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 G(智力)和特殊能力S(专业能力)。
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
按创造程度划分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按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液体智力(流体,个人禀赋)和晶体智力(后天和文化)二、能力结构理论(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二)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知识点要点)(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商(二)能力类型的差异——专家(三)能力发展早晚的——神童的、大器晚成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的因素(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补充知识:胎内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人格的定义——包括气质和性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相对稳定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影响着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性(一)独特性(二)整体性(三)稳定性(四)功能性(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三、人格的结构人格的结构人格包含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
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气质与性格一、气质与性格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气质:(1)气质的定义: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
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性格也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但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大。
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2)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02论述)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气质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性格也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但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大。
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
A、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
人的气质没有直接的好坏之分。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
任何一种气质既可以是良好性格和突出的才能的催化剂,同时也可能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B、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用人单位利用心理学进行人才选拔。
而个人选择职业也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职业的要求。
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克服其不利一面因素。
C、气质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中的消极特点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发展。
2.什么是性格(1)性格的定义: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性格的结构特性:完整性、复杂性、稳定性、可塑性。
(3)性格的类型:根据优势心理机能划分为性格类型:英国心理学家培因等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根据文化生活的形式区别性格类型: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提出,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利型、社会型和宗教型。
第三节气质与性格气质与性格作为另外两种基本人格特征,气质是形成人格的“原料”之一,是人格的先天遗传成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反应敏感性、活动水平、心境、可塑性和适应性。
而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一、气质(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例如,有的人脾气易怒,易动感情;有的人则沉着冷静,不动声色;有的人反应迅速敏捷,活泼好动;有的人反应较迟钝,行动缓慢稳重。
气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禀性”,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1.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是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和情绪发生的快慢等心理过程的速度;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心理过程的程度;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外部还是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
它使人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有着近似的表现,使人的心理活动都染上特定的色彩,形成独特的风貌。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不论时间、地点、场合,不论活动内容、兴趣、动机,都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才叫气质。
2.气质具有天赋性,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在表现。
因此,在人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到某些气质特点。
例如,有的婴儿活泼好动,不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有的婴儿安详文静,胆小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
不仅如此,气质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它难以改变上。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禀性”就是气质。
当然,就其外部表现而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随着自身修养的增强,特别是随着性格的成熟,气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但这仅仅是外部表现的改变,使其内部产生质的改变是很难的。
同时,性格对于气质也会具有一定的制约和控制作用。
第一节气质和性格概述一、什么是气质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发生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如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还是指向于内部)等方面的特征。
气质的这些动力特点,并不决定个体的活动内容,也不决定其活动的具体方向,但它总是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二、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态度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所持的评价与行为的心理倾向性格不仅指一个人对现实所具有的稳定态度,而且还指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在个性心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核心意义这是因为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总是与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相联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本质特征方面的区别,具有明显的社会评价意义三、性格与气质和能力的关系(一)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与气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其次,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互相渗透并互相影响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的影响(二)性格与能力的关系性格与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性格与能力两者是在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发展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对一个人的能力发挥或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性格与能力相结合,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第二节气质特性和气质类型一、气质特性(一)什么是气质特性气质是由许多心理活动的特性交织而成,反映人在心理活动及行为上的动力性特征这些气质特性主要包括感受性、耐受性、反应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和内外向性二、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是指在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气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古希腊学者、医生希波克里底最早提出有关气质的概念后来罗马医生、解剖学家盖仑把气质归为十三类随着古代医学的发展,根据气质的特性和外部表现,又把气质逐渐简化、归纳为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典型气质类型在情绪和行为方式上,以及在智力活动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和表现。
第二讲气质与人格形成第一节气质特性一、气质是人格形成的生理基础人格主要在后天人际交往经历中,在社会化活动中形成。
但是,人格中包含着先天的成分,稍加留意可以察觉,摇篮里的新生儿就向大人们表现出某种个性特点:有的温顺,有的不安分,有的强烈地向大人要求,有的弄得大人不知所措。
人生来就有的这种个性特点就是气质的表现,这种自幼就有的个性特点在人们长大以后也会不同程度地保留,中国一句老话:“三岁看到老”,说的就是这种深藏于人们身心活动过程之中的气质特点。
人自小到大,个头变了,声音变了,但在言行举止之中的那种独有的个性风格色彩却会依然保存。
气质(temperament)是人生来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动力特点是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的运动表现形式的差异。
我们可以在不同流速的河流、不同降雨量和风速的风雨中感受到运动在声、形等方面表现的不同。
与此类似,人的言行举止也有天生的动力表现差异,或宁静舒缓,或活泼好动。
这些日常所言的“秉性”和“脾气”是个体气质的表现。
气质作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方面。
当代研究气质的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气质最为关键的表现。
奥尔波特(Allport)的分析颇具代表性,他说:“气质指个体情绪本质的典型现象,包括他对情绪刺激的敏感性、习惯的反应强度和速度、最常有的心境性质以及所有的心境波动和紧张特性。
这些现象被看作是依赖于体质的特点,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遗传。
”①气质决定于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这一起源特性决定了可塑性较小。
作为的自然基础,会使人们不断发展起来的人格带有特定的气质特点,心理学家喜欢以色彩比喻气质的动力特性,由于气质的存在,人们即使在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个性的差异。
比如同样帮助人,同样安慰人,有的柔和,有的直率,有的有趣。
很大程度是因为气质的缘由,气质显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
人的先天与后天特征形相互交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