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人格塑造)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69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含各种成分。
主要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人格具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可塑的一面,因而每个人都可以在人格的培养上,努力矫正自己人格中不健全的部分,增进人格中积极的因素,从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保持个人的身心健康。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一,在正视失败的同时,更要学会面对成功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遭遇挫折在所难免,几乎每年都有孩子因为接受不了挫折而做出过激行为的新闻。
因此,社会对“挫折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阅读了励志类书籍、观赏了正能量的电影之后,也逐渐意识到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自己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但是,毕淑敏却发现,在挫折与成功的关系上,有些孩子似乎却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遭遇挫折时不躲避不气馁,获得成功和掌声时却有些无所适从,甚至还有些在还没来得及享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时,便被关切自己的人泼了一头冷水:“别骄傲”“要荣辱不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常被“泼冷水”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面对成功,其实大可不必这样。
正如在“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书”中所提到的:“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
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
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
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能直面挫折带来的痛苦,也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是成长的必修课程之一。
二,不仅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更要当好领路人毕淑敏从医20多年,在给人医治身体疾病的同时,感受到人心理快乐的重要性。
她于是去研修心理学,读完博士之后,她开办了一家心理诊所。
在担任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找她做心理咨询。
在与家长和孩子们交流的时,毕淑敏发现,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样向孩子表达爱,孩子也不知道该怎样去理解父母的爱,因此在父母子女之间,产生了很多误会。
暴力问题生【案例】开学初,班里大名鼎鼎的史同学和梁同学再一次发生肢体冲突,导致梁同学脸上被划开了口子。
由于长期冲突不断,教师家长轮番劝说教育不见其效,这次的冲突使梁同学的家长无法沉默下去,我们最后只能找了学校领导出面教育。
但史同学虽表面应承,行为及言语上却改之甚少,这样下去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不但班级永无宁日,这孩子也废了……这不得不引起我的反思:孩子为什么不听我们劝导?我们到底哪里错了!史同学脾气古怪,听不得别人说他不好。
只要班里有人说他,他就会发脾气骂人,扔东西,打人,找人麻烦……。
而他最会找梁同学的麻烦,因为梁同学成绩很好自我优越感很强,心眼小特会计较,容不得吃亏。
事发当天下午,我让两个孩子的家长过来协商。
史同学昂首挺胸,双手握拳,一副“我没错的”样子。
而梁同学一见母亲就“泪如泉涌”,极受委屈的向母亲哭述。
如何解决这两个孩子的矛盾?【正文】第一步:站在孩子的立场,卸下他的敌意,取得他的信任。
人总是要听好话,孩子也一样。
就算做错了事情,他一样要找理由来推卸自己的错误,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其实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在对事情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站在他的立场上,肯定了对方是否有错。
从而卸下他对我的敌意,愿意“打开”耳朵,倾听你的教导。
然后让他想自己是否就没错呢?第二步:转移注意力,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听你的一回事,接受你是另一回事。
这时,轻轻拉起他的手,感受他手上的力度传达的心情。
我让他将僵硬(视你为敌对)的手放松(愿意听你教育的状态),和风细雨般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育中引导他如何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缓解他还“余气未消”的心情。
比如:将桌子、墙等硬物当成要发泄的对象。
第三步:正确引导,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
亲其师信其道,当老师能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理解自己,那么教育最后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应该将这类孩子视为“可以教育好的孩子”,不要定性为“无可救药的孩子”,在言语中鼓励他,让他真心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干部学习讲稿:塑造良好人格樊富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教授课程前言各位学员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的题目是塑造良好的人格。
那在这一讲里面,我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格及其特征;第二,人格与心理健康;第三,人格障碍的类型;第四,健全人格的塑造。
在课程开始时候,我引用了一段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话,他曾经说过,优秀的人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我引用他这句话是因为他特别强调人格的重要。
一、人格及其特征(一)心理学人格其实我们在谈到人格的时候,大概没有一个词汇像这个词汇那样不容易界定清楚。
原因是人格在各个领域里面都有这个概念,比如说伦理学,比如说法学,比如说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格这个词汇使用的是最广泛的,但是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
那么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怎么样来看人格这个概念?人格这个词英文叫personality,那这个词原意是指脸谱、面具,也就是说在古代的时候在戏剧舞台上扮演某一个角色的人,他所使用的某一种面具,把它叫做personal,那么把这样一个词汇用在心理学当中,他想表达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就是说它包含了不同的方面。
它既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又是人的各种个性的这样的一个集中体现。
一般来讲我们说,谈到人格的时候,我们联想最多的就是它包含了气质,性格和能力。
人格这个词汇,刚才已经讲了,它是有非常非常多的使用的领域,即使在心理学当中,我们用人格这个词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象到人格的这种差异,人格的这种独特。
也就是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格就像人的面孔一样,千差万别,千姿百态。
有的人看上去非常的活泼好动,有的人非常的文静,有的人很勇敢,有的人比较怯懦,有的人很聪明,有的人就很笨拙。
这些差异其实都是心理学当中所研究的人格的特点。
(二)人格的结构那么刚才讲到了,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的总和,那么它包含了人的气质,包含了人的性格,包含了人的能力。
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人格塑造【摘要】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未来社会充满着竞争机遇和挑战,我们所培养人才不仅应具备各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更应该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强健体魄、坚定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
塑造学生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重要。
【关键词】政治教学;人格塑造The personality of political teaching high school student moldLi Jing【Abstract】Personality namely character, is a personal have of various importance of with opposite stability of mental state characteristic of total.It reflection one personal whole spirit feature, future society be full of competitio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e talented person thatwe develop not only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need by each profession, more should have great ideal, classic thoughts and feelings, strong and healthy physique, firmness will quality with expand enterprising spirit.Mold student's personality, church how is the student a person more importance.【Key words】Political teaching;The personality mold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用“人格”去塑造“人格”人格又称为个性,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通俗地讲是指人的精神面貌。
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现代汉语词典)。
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各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终生的。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
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教师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有力的自我调控能力和不断创新开拓的实践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一个班主任作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的一种知识能力、道德修养、气质、仪表、风度、和行为的感撼,这就构成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所以,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
一、用班主任良好的道德修养去塑造学生的道德规范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以其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出众的才华影响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时时注重身教与言行这二者之间的和谐,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成为学生实践各种教育要求的表率。
班主任的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不仅影响学生在学校读书时的行为,而且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也会产生极其强烈、持久的影响。
如果班主任表里不一,言行相悖,轻者学生会对班主任的教育要求感到迷惑不解,重者引起学生的反感,与班主任产生对立情绪,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当然更谈不上激起学生情感和道德上的热情了。
因此,班主任的师表作用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应该是教师天性的一种真诚的自然的流露而不是暂时的在学生面前的故意做作。
教师人格塑造前言:当今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在适合当前的学子,教育改革也在探索中前进。
社会对教师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我来谈一下教师的人格塑造。
一、人格的含义及类型(一)人格的含义人格(personality)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
又称个性。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二)人格的类型人格有生理类型和心理类型两类。
生理类型分类如古希腊体液的气质分类、中国古代阴阳25人分类、E.克雷奇默的体型分类等。
心理类型分类如荣格把人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类;E.施普兰格尔把人格分为理论、经济、艺术、社会、政治、宗教6型。
这些是根据人的思想、情感、感觉、意志等特点来划分的。
有代表性的人格理论有以下几种:①特质理论把人格当作许多个别特点的组合。
认为对一个人的描述如能确实代表此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特点,它也预示在另外的场合下他将会怎样表现。
这种行为的一致性和倾向性可概括为某人的人格结构,即特质,它是人格最基本的测量单元,也是行为不同于他人又相似于他人的原因。
②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创始人S.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
意识只占心理生活的小部分,是浅层的经验部分;无意识是深层的、更重要的部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主导和决定的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动力组织,其能量的来源是“里比多”(即性力)。
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人格的发展阶段。
任何阶段的发展阻止或停滞都会对个体的人格产生持续的后效。
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格的本能和生物方面,受到其他新精神分析论者的批评和修正。
他们强调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决定性影响,被称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③现象学人格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的当前和未来。
如 C.罗杰斯强调人的功能的完善性;A.马斯洛的人的自我实现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