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教学ppt
- 格式:ppt
- 大小:927.00 KB
- 文档页数:11
测试⽤例--因果图、判定表法因果图、判定表法⼀、应⽤场合 在界⾯中有多个控件,控件之间有组合或限制关系,不同的输⼊组合会对应不同的输出结果,如果想弄清楚不同的输⼊组合到底对应哪些输出结果,可以使⽤因果图/判定表法。
(因果图/判定表法⽐较适合测试组合数量较少的情况,⼀般少于20种)⼆、因果图 因(原因):输⼊条件 果(结果):输出结果 因果图:就是通过画图的⽅式来表⽰输⼊条件(因)和输出结果(果)之间的关系。
三、因果图中的图形符号 1、基本图形符号 表⽰的是因与果之间的关系 恒等 如果a=1 ,那么b=1 如果a=0,那么b=0 与 与的含义:只有所有条件都为1时,结果为1,有任何⼀个条件为0(或者所有条件为0)那么结果为0. 简化:全1为1,有0为0 分析过程如下图: 与的图形符号: 或 或的含义:只有所有条件都为0时,结果为0,有任何1个条件为1(或者所有条件为1)时,结果为1 简化:全0为0,有1为1 或的关系图形符号: ⾮:取反 如果a=1,那么b=0 如果a=0,那么b=1 2、限制关系图形符号 限制关系图形要么在因(输⼊条件)之间,要么在果(输出结果)之间。
互斥(E-exclude) 含义:可以不选,如果选只能选1个 唯⼀(O-Only) 含义:有且只有1个(必须要选,⽽且只能选1个) 唯⼀和互斥的区别: 互斥可以不选 唯⼀必须要选1个 包含(I-include) 含义:⾄少选1个(可以多选,不能不选,最少得选1个) 要求(R-required) 含义:如果a=1 那么要求b必须是1,反之如果a=0,那么b值⽆所谓 屏蔽(M-masked) 含义:当a=1时,b=0 当a=0,b的值有可能是1,也有可能是0四、测试步骤 被测程序:交通⼀卡通充值模拟系统 步骤1:了解需求,找出所有的输⼊条件(因) 投币50元 投币100元 充值50元 充值100元 步骤2:找出所有的输出结果(果) 成功充值并退卡 找零 错误提⽰并退卡 将因和果填⼊《判定表》中 步骤3:找出输⼊条件之间的组合和限制关系。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一)因果图法的来源➢大家熟悉的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但是,如考虑所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会由于组合情况数目相当大,需要大量的测试用例;➢因果图法,是一种帮助人们系统地选择一组高效率测试用例的方法。
(二)因果图法的特点➢考虑输入条件间的组合关系;➢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信赖关系,即因果关系;➢测试用例发现错误的效率高;➢能检查出功能说明中的某些不一致或遗漏;➢因果图方法最终生产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和各种组合情况。
(三)因果图法基本步骤1.分割功能说明书对于规模比较大的程序来说,由于输入条件的组合数太大,所以很难整体上使用一个因果图。
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分别对每个部分使用因果图。
例如,测试编译程序时,可以把每个语句作为一个部分。
2.识别出“原因”和“结果”,并加以编号所谓原因,是指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而结果则是指输出条件或输出条件的等价类。
每个原因或结果都对应于因果图中的一个节点。
当原因或结果成立(或出现)时,相应的节点取值为1,否则为0。
例如,有一个饮料自动售货机(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控制处理软件,它的软件规格说明如下:若投入5角钱的硬币,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投入1元钱的硬币,同样也是按“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自动售货机在送出相应饮料的同时退回5角钱的硬币。
分析这一段说明,我们可以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因如下:✧投入1元硬币;✧投入5角硬币;✧按下“橙汁”按钮;✧按下“啤酒”按钮结果✧退还5角钱;✧送出“橙汁”饮料;✧送出“啤酒”饮料3.根据功能说明书中规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画出因果图因果图的基本符号如图1所示:1.因果图的基本符号图中左边的节点表示原因,右边的节点表示结果。
恒等、非、或、与的含义:✧恒等:若a=1,则b=1;若a=0,则b=0;✧非:若a=1,则b=0,若a=0,则b=1;✧或:若a=1或b=1或c=1,则d=1;若a= b= c=0,则d=0;✧与:若a= b= c=1,则d=1;若a=0或b=0或c=0,则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