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法的设计测试用例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43
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有哪些内容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是软件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测试的覆盖率和测试效果。
在测试用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技术,以确保测试用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1. 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输入域划分为多个等价类,并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典型值作为测试用例。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覆盖到不同的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输入域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主要关注输入域的边界值。
通过选取输入域的边界值作为测试用例,可以更好地发现输入域的异常情况。
3. 判定表方法判定表方法是一种基于决策表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软件的决策规则表示为一个判定表,并根据判定表来生成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覆盖到不同的决策路径,提高测试的效果。
4. 状态转换法状态转换法是一种基于状态机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软件系统的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表示为一个状态转换图,并从图中选取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覆盖到不同的状态和状态转换路径。
5. 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错误假设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假设软件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据此设计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主动发现软件系统中的潜在问题。
6. 场景法场景法是一种基于用户场景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以用户的使用场景为基础,设计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7. 成对测试法成对测试法是一种基于组合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可能的输入值组合成不同的测试用例,并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输入值之间的交互问题。
8. 正交试验法正交试验法是一种基于正交表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需求,选取合适的正交表,并从表中选取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覆盖到不同的测试需求。
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例子正交实验法(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一种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通过合理选择测试用例,可以有效减少测试工作量,提高测试效率。
正交实验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定的设计原则,选择一组具有独立性和均匀性的测试用例,以覆盖系统的各个方面,从而发现系统中的问题。
以下是使用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的一些例子:1. 网页登录功能测试: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网页登录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用例包括用户名和密码长度的不同组合、是否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支持记住密码等等。
2. 购物车功能测试: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购物车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用例包括添加商品到购物车的不同顺序、添加不同数量的商品、删除商品、修改商品数量等等。
3. 文件上传功能测试: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文件上传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用例包括上传不同类型的文件、上传不同大小的文件、上传多个文件、上传文件的同时进行其他操作等等。
4. 数据库查询功能测试: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库查询功能的正确性和性能。
测试用例包括查询不同条件的数据、查询不同数量的数据、查询数据的同时进行其他操作等等。
5. 网络连接功能测试: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网络连接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用例包括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不同网络的速度、在连接过程中进行其他操作等等。
6. 手机应用程序测试: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手机应用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用例包括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不同型号的手机、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使用等等。
7. 网络游戏测试: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网络游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用例包括不同操作系统的电脑、不同网络环境下使用、同时进行其他操作等等。
8. 电子邮件发送功能测试: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电子邮件发送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用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正交实验法是一种高效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一组合理的测试用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软件系统的缺陷。
正交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多个因素进行组合,并通过对每个因素进行两个或多个不同取值的变化,来设计测试用例。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交实验法的应用和测试用例设计。
一、正交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正交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有限次数的测试用例来探索软件系统中各种参数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它通过将所有可能的参数值组合成测试用例,以便快速而有效地发现潜在的错误。
正交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多个因素进行组合,并通过对每个因素进行两个或多个不同取值的变化,来设计测试用例。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测试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
二、正交实验法的应用正交实验法可以用于以下场景:1.系统参数设置:在软件系统中,有很多参数需要设置。
通过正交实验法,可以找出参数设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到最佳的参数组合。
2.软件功能测试: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功能需要测试。
通过正交实验法,可以设计一组测试用例,快速发现各个功能之间的问题。
3.用户界面测试:用户界面是软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
通过正交实验法,可以设计出一组合理的测试用例,覆盖用户界面的各个组件和功能。
4.性能测试:在进行性能测试时,往往需要测试多个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法,可以有效地设计一组测试用例,从而全面地测试出系统的性能。
三、正交实验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正交实验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如下:1.确定待测试的因素:根据测试的目标和需求,确定待测试的因素。
例如,系统参数设置、软件功能等。
2.确定每个因素的不同取值:对于每个因素,确定该因素的不同取值。
例如,系统参数设置的因素可以是参数A、参数B等,每个参数可以有不同的取值。
3.根据正交实验法表格设计测试用例:根据正交实验法表格,将待测因素填入相应的列,填入所有的可能取值。
正交测试用例1. 什么是正交测试用例?正交测试用例是一种软件测试设计技术,旨在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对系统的全面覆盖。
它利用正交表的原理,将多个因素进行组合,从而生成少量且有效的测试用例。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往往有多个输入因素(也称为参数),每个输入因素都有多个可能的取值。
如果使用穷举法来生成测试用例,那么可能需要非常庞大的测试集才能覆盖所有情况。
而正交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可以通过合理地选择输入因素和它们的取值组合,从而大幅度减少测试用例数量,并保证对系统功能进行全面测试。
2. 正交表正交表是正交测试用例设计中重要的工具。
它是一个二维表格,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输入因素,每一列代表该输入因素可能的取值。
以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假设有3个输入因素:A、B和C。
其中A有3个可能的取值(a1、a2和a3),B有4个可能的取值(b1、b2、b3和b4),C有2个可能的取值(c1和c2)。
那么可以构建一个3×4×2=24行的正交表,如下所示:A B Ca1 b1 c1a2 b2 c2a3 b3b4在正交表中,每一行都代表一个测试用例,每一列代表一个输入因素的取值。
可以看到,正交表的最后两列是空白的,这是因为C只有两个取值,所以只需要构建两个测试用例即可。
3. 正交测试用例设计步骤下面将介绍使用正交测试用例设计技术进行测试用例设计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确定输入因素首先需要确定系统中所有需要进行测试的输入因素。
这些输入因素可能是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参数、配置项等。
步骤二:确定输入因素的可能取值对于每个输入因素,需要明确它们可能的取值范围。
这可以通过查阅系统文档、与开发人员沟通或者对系统进行分析来获取。
步骤三:构建正交表根据确定的输入因素和它们可能的取值范围,构建正交表。
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或者在线生成器来快速生成正交表。
步骤四:填充正交表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填充正交表。
每一行代表一个测试用例,每一列代表一个输入因素的取值。
正交分析法例子1:假设一个WEB站点,该站点有大量的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并且有许多具有各种插件的浏览器浏览:WEB浏览器:Netscape6.2、IE6.0、Opera4.0插件:无、RealPlayer、MediaPlayer应用服务器:IIS、Apache、Netscape Enterprise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 NT、Linux一、提取系统功能说明中的因子:1、WEB浏览器2、插件3、应用服务器4、操作系统二、分析各因子的状态1、WEB浏览器:1=Netscape6.2、2=IE6.0、3=Opera4.02、插件: 1=None、2=RealPlayer、3=MediaPlayer3、应用服务器: 1=IIS、2=Apache、3=Netscape Enterprise4、操作系统: 1=Windows2000、2=Windows NT、3=Linux四、将因子、状态映射到上面正交表中:思考问题:1、针对第8种组合方式,IIS是无法安装在Linux操作系统上的,如何处理该测2、对于软件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例如军工、航空航天、核反应堆控制软件等产品,使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测试用例无法满足产品的可靠性要求,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正交分析法例子2:假设一个WEB站点,该站点有大量的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并且有许多具有各种插件的浏览器浏览:应用服务器: IIS、ApacheWEB浏览器:Netscape6.2、IE6.0、Opera4.0操作系统: Windows2000、Windows NT一:调整因子的状态数目,便于套用相应的正教表,Web浏览器的1和2合并为1’,即1’=IE6.0 或者Opera4.01、应用服务器: 0=IIS、1=Apache2、WEB浏览器:0=Netscape6.2、1’=IE6.0 或者 Opera4.03、操作系统: 0=Windows2000、1=Windows NT即假设一个WEB站点,该站点有大量的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并且有许多具有各种插件的浏览器浏览:WEB浏览器:Netscape6.2、IE6.0、Opera4.0插件:无、RealPlayer、MediaPlayer应用服务器:IIS、Apache、Netscape Enterprise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 NT针对上述需求,如何使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测试用例?假设一个WEB站点,该站点有大量的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并且有许多具有各种插件的浏览器浏览:WEB浏览器:Netscape6.2、IE6.0、Opera4.0插件:无、RealPlayer、MediaPlayer应用服务器:IIS、Apache、Netscape Enterprise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 NT、Linux、VxWorks、WinCE、pSos、针对上述需求,如何使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测试用例?针对上述需求,如何使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测试用例?。
正交实验设计法写出配对测试的测试用例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also known as Taguchi method, is a statistical technique used to efficiently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n an experiment. In software testing, this method can be employed to generate effective test cases for pair-wise testing.正交实验设计法,也被称为田口方法,是一种用于有效确定实验中因素最佳组合的统计技术。
在软件测试中,该方法可以用来生成有效的配对测试用例。
Pair-wise testing focuses on testing 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two input parameters or factors, which are likely to cause defects when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By considering the most critical and influential parameter pairs, we can achieve maximum test coverage with minimal test cases.配对测试着重于测试两个输入参数或因素的所有可能组合,当彼此交互时很可能导致缺陷。
通过考虑最关键和最具影响力的参数对,我们可以在最少的测试用例中实现最大的测试覆盖率。
To utilize orthogonal design effectively in generatingpair-wise test cases, we need to follow a few steps.Firstly, identify the input parameters or factor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the system under test. These could include user inputs, configurations, or data values that may impact functionality or performance.为了有效地利用正交设计来生成配对测试用例,我们需要遵循几个步骤。
测试用例的8种方法一、等价类划分法。
这就像是把东西分类啦。
比如说,测试一个输入框能输入数字,那我们就可以把数字分成好多类,像正整数、负整数、零这些。
这样,我们从每个类里挑一个代表来测试,就不用把每个数字都试一遍啦,多省事呀。
就好像一群小动物,我们按种类挑几只看看情况就大概知道整个群体的情况了,是不是很机智呢?二、边界值分析法。
这个方法可有趣啦。
它就专门盯着边界的地方。
还是说输入数字的例子,如果规定只能输入1到100的数字,那1和100就是边界值呀。
往往这些边界的地方最容易出问题呢。
就像住在房子边缘的人可能会遇到一些独特的情况,比如靠近路边可能会吵一点。
在测试的时候,边界值可不能放过,它们就像调皮的小鬼,最容易捣乱啦。
三、决策表法。
这就像是做选择题的一个大表格。
有很多条件,每个条件又有不同的选项,组合起来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菜单。
比如说,要测试一个购物系统,根据用户是否是会员、购买金额多少、是否是促销商品这些条件,来决定最后的折扣或者赠品。
我们就把这些条件和结果都列在决策表里,然后按照表格一个一个测试,就像按照菜单点菜一样,明明白白的。
四、因果图法。
这个有点像找因果关系呢。
比如说,输入某个值会导致某个结果,那我们就把这个因果关系画出来。
如果输入错误密码会导致登录失败,那错误密码就是因,登录失败就是果。
把这些因果关系都整理好,就像在整理一个故事的情节一样,这样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就像把故事里不合理的情节找出来一样好玩。
五、正交试验法。
这是一种很高效的方法哦。
就像是从很多因素里挑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组合来测试。
假如有好几个变量影响一个结果,像颜色、大小、材质影响一个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组合都试一遍,那就用正交试验法,挑出一些关键的组合,就像从很多宝藏里挑出最有价值的那几颗宝石一样。
六、场景法。
想象一下一个完整的场景哦。
比如测试一个在线旅游系统,从用户开始搜索旅游目的地,到选择酒店、预订机票,再到最后的旅行体验。
测试⽤例设计之正交实验法1.标准正交表: Ln(m k) : L: 表⽰正交表 n: 实验⾏数且 n = (m-1)*k + 1 k: 因素数 (输⼊或控件数量) m: ⽔平数 (输⼊的取值或者每个控件的下拉选项数量) 标准正交表的每个因素的⽔平数相同.混合正交表: Ln(m1k1m2k2m3k3.......) L: 表⽰正交表 n: 实验⾏数且 n = (m1-1)*k1 + (m2-1)*k2+(m3-1)*k3+.........+1 m1k1: k1个控件有m1个选项 m2k2: k2个控件有m2个选项 m3k3: k3个控件有m3个选项2.正交表法应⽤场景: 多条件组合⽤例设计,但是不适⽤依赖和联动(⽐如省市区那样的下拉框)。
常见于页⾯组合设置⽤例设计和兼容性组合⽤例设计。
⽤最少的实验覆盖最多的操作,测试⽤例设计很少,效率⾼。
正交性从全⾯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试验。
3.正交表设计步骤设计测试⽤例的步骤:1、确定因⼦(变量)2、确定⽔平(变量的取值)3、选择⼀个合适的正交表4、把变量的值映射到表中5、把每⼀⾏的各因素⽔平的组合作为⼀个测试⽤例6、加上你认为可疑且没有在表中出现的⽤例组合4.1、考虑因素(变量)的个数2、考虑因素⽔平(变量的取值)的个数3、考虑正交表的⾏数4、取⾏数最少的⼀个正交表查询地址5.设计⽤例时三种情况因⼦和⽔平相符,且⽔平数(变量的取值)相同、因素数(变量)刚好符合某⼀正交表,则直接套⽤正交表,得到⽤例。
例⼦:对某⼈进⾏查询,假设查询某个⼈时有三个查询条件:根据“姓名”进⾏查询根据“⾝份证号码”查询根据“⼿机号码”查询考虑查询条件要么不填写,要么填写,此时可⽤正交表进⾏设计①因素数和⽔平数有三个因素:姓名、⾝份证号、⼿机号码。
每个因素有两个⽔平:姓名:填、不填⾝份证号:填、不填⼿机号码:填、不填②选择正交表表中的因素数>=3表中⾄少有三个因素的⽔平数>=2⾏数取最少的⼀个结果:L4(2^3)③变量映射姓名:1→填写,2→不填写;⾝份证号:1→填写,2→不填写;⼿机号码:1→填写,2→不填写;④⽤L4(2^3)设计的测试⽤例测试⽤例如下:1:填写姓名、填写⾝份证号、填写⼿机号2:填写姓名、不填⾝份证号、不填⼿机号3:不填姓名、填写⾝份证号、不填⼿机号4:不填姓名、不填⾝份证号、填写⼿机号⑤增补测试⽤例5:不填姓名、不填⾝份证号、不填⼿机号测试⽤例减少数:8→5因素数不相同⽔平数(变量的取值)与某正交表相同,但因素数(变量)却不相同,则取因素数最接近但略⼤于实际值的正交表表,套⽤之后,最后⼀列因素去掉即可。
正交实验法测试规范目录1.介绍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3.1.术语定义 (3)3.2.缩略语 (3)4.测试目的 (4)5.测试用例设计 (4)5.1.使用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 (4)5.1.1.确定参数名称和参数取值 (4)5.1.2.根据参数名称和参数取值确定试验次数n (5)5.1.3.选择合适的正交表 (5)5.1.4.根据正交表把变量的值映射到表中,设计测试用例 (5)5.2.使用TP工具设计测试用例 (6)6.正交试验法的优缺点 (8)7.修改历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附录 (8)8.1.正交试验法原理 (8)8.2.正交表的构成 (9)8.3.正交表的类别 (9)8.3.1.单一水平正交表 (9)8.3.2.混合水平正交表 (10)8.4.如何查找正交表 (10)8.5.正交表的特点 (10)1.介绍为了有效、合理的减少测试的费用,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行之有效的正交实验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所谓“正交实验法”是从大量的实验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应用依据正交表,合理安排实验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使所有因子和水平在实验中均匀的分布与搭配,均匀规律的变化。
正交表是一种特制的表格,一般用L n(m k)表示,L代表是正交表,n代表试验次数或正交表的行数,k代表最多可安排影响指标因素的个数或正交表的列数,m表示每个因素水平数,且有n=k*(m-1)+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软测之魂》肖利琼著《2006年7月1日第七次广州软件测试交流会演讲稿》李正新著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定义因素试验中要考虑的对试验可能有影响的变量,即参数名称水平因素在试验中变化的各种状态(取值),即参数取值因素数正交表中列的个数或者试验中最多因素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