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肺复张的实施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3
肺复张实施方案
肺复张是一种通过各种手段促进肺部通气和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患
有呼吸系统疾病或手术后需要康复的患者来说,肺复张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肺复张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肺复张实施方案的关键在于呼吸训练。
患者需要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
等训练,以增加肺部的通气量和改善通气分布。
同时,还可以进行吸气力量训练和呼气力量训练,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提高呼吸效率。
其次,肺复张实施方案需要结合体位引流。
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可以利用重
力帮助肺部分泌物的排出,促进肺部通气和血液循环。
常用的体位包括俯卧位、半俯卧位和侧卧位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引流。
另外,肺复张实施方案还包括物理治疗。
例如胸部震荡、胸部振荡、呼吸道清
洁等物理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部通气情况。
此外,肺复张实施方案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支气管扩
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扩张支气管、减轻炎症,以改善肺部通气和血液循环。
最后,肺复张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肺复张实施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多种手段进行
实施,以达到改善肺部通气和血液循环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促进肺复张实施方案的落实和推广。
一例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及肺复张的护理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难治性呼吸窘迫为特征的危重症。
俯卧位作为ARDS病人治疗的一种重要辅助技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
有研究表明ARDS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较单应用俯卧位通气或肺复张能更好地改善氧合和增加肺复张容积n1。
2011年2月我科收治了一名ARDS患者,同时给予了俯卧位通气和肺复张的治疗,虽然患者最终死亡,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及肺复张过程中应的提供适当的护理,也是值得总结。
1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因“头面部浮肿3月余,伴咳嗽咳痰l周"拟上呼吸道感染及肾病综合征收治入院,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CT及胸片均显示两肺弥漫性病变,感染。
血气分析氧分压55.0mmg和二氧化碳分压31.Immg,先予患者无创通气,患者氧合仍低,第四天起予患者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时患者的血气分析氧分压明显上升。
后患者病情变化治疗上予气管插管,镇静,CRRT,保肾,抗感染,增加机体免疫力等,治疗期间每日间断俯卧位通气及肺复张。
最后患者出现肾功能恶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
2讨论2.1俯卧位通气时可通过使患者肺内气体重新分布,改善膈肌运动,减轻心脏对肺的压迫,功能残气量的增加,v/Q的改善和分流减少从而改善患者的氧合。
2.2肺复张就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不断给予高于常规平均气道压力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一方面可使更多肺泡复张,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吸收性肺不张从而改善通气和氧合。
3护理3.1俯卧位前评估3.1.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可以进行俯卧位通气,并遵医嘱是否予患者行俯卧位通气,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脑水肿、脊柱手术等患者不宜俯卧位;对于患者处于清醒期时与患者做好沟通。
3.1.2记录患者身上各导管的刻度,妥善固定并夹毕各引流管,防止逆行性感染;将患者前胸部电极片取下,调节呼吸机氧浓度100%,如果正在进行肠内营养的应暂停肠内营养剂饲入。
先心病术后ARDS患儿肺复张方法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肺复张对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20例先心病术后ARDS 患儿,均给予肺复张治疗。
观察患儿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复张中、复张后PaO2/FiO2均优于复张前(P<0.05);复张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全部病例未发生气压伤或其他并发症。
结论对先心病术后早期发生ARDS 患儿进行肺复张,可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可控性强。
关键词肺复张;先天性心脏病;呼气末正压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心病畸形矫治术后患儿出现低氧血症临床上较为多见[1,2]。
肺复张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氧合通气指标,改善肺泡萎陷及渗出,减少呼吸机应用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本院20例体外循环先心病术后循环功能稳定但早期出现低氧血症且符合ARDS诊断标准[3]的患儿应用肺复张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行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小儿先心病心脏手术的患儿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个月~5岁,平均年龄1.2岁;体重3~25 kg,平均体重14 kg;法洛四联症10 例,室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2例。
20例患儿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术,术后返回监护室呼吸机辅助呼吸,少量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指标、调节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术后前3 d摄床旁X 光胸片。
患儿循环指标基本稳定,无低血容量,MAP>45 mm Hg(1 mm Hg=0.133 kPa),CVP 8~12 cm H2O(1 cm H2O=0.098 kPa),无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无气胸、胸腔积液、痰阻或人工气道异常,无严重肺动脉高压、腹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复张的方法与监测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危重疾病,其治疗方式与监测关键是肺复张,在ARDS的治疗过程中,肺复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ARDS的肺复张的方法与监测。
一、ARDS的肺复张的方法ARDS的肺复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道压力控制模式下的呼气末正压(PEEP)呼气末正压是个人工通气时常用的一种技术参数,它在ARDS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呼气末正压可以增加气道压,使肺泡保持部分开放状态,减少肺泡塌陷,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同时,呼气末正压还可以增加肺容积的稳定性,并改善肺弹性恢复时间,以减少肺泡复充期。
2、低潮气量通气低潮气量通气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呼吸潮气量的方法,达到同时减少气体体积和体内压力的目的。
在ARDS的治疗中,该方法可以减少大气道压力,减轻动脉压力,从而减少肺萎缩和肺泡损伤。
此外,低潮气量通气还可以提高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效率,使气体交换更加顺畅。
3、体位治疗体位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肺部实现更加均匀的通气和血流分布的治疗方法。
在ARDS的治疗中,体位治疗可以帮助肺泡复张和保持肺部开放,提高了通气效率。
同时,体位治疗还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肺部血流动力学指标。
二、ARDS的肺复张的监测ARDS的肺复张的监测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体交换监测血气分析是治疗ARDS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ARDS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氧合状态和二氧化碳排泄情况。
需要通过监测气体交换参数对患者进行早期肺复张并评估治疗效果。
2、肺容积监测肺容积监测是治疗ARDS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可以提供有关肺泡塌陷,通气不足等病理过程的信息,并帮助监测肺复张的效果。
肺容积监测可以通过体外描记测量或气道描记进行。
3、血流动力学监测ARDS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测量心肺功能,评估通气和循环的匹配程度。
通过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肺复张的效果并指导ARDS的治疗。
歪至;曼曼矍黧熬黧黧星曼冀篓黑爱W至。
歪rldⅢH至e歪alt歪h至Di至ge未st系M东ed歪ica至l豢Pe至rio未d未ica至l歪Ⅲ至誊臻系臻舞至至蟊豢舞歪至临床研究规、心电图、肝肾功,并行腹部彩超或X线、M R I等检查以评价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1.3疗效判定。
近期疗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1](1981)分为完全缓解(C 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毒副作用按W H 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标准判定分为0一I V度‘“.2结果2.1客观疗效:全组患者共完成98个周期的化疗,其中完成6个周期的2例,4个周期的13例,3个周期的8例,2个周期的5例,化疗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C R0例,PR15例(53.6%),SD 8例(28.6),P D5例(17.8%),总有效率为(C R+PR)53.6%,中位生存期10.2个月。
2.2不良反应:在完成98个周期的化疗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和末梢神经毒性毒性,但多为I—I I度,有6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腹泻,5例患者出现可逆性轻度肝功能损伤,详见表1。
表128例小剂量奥沙利铂/醛氢叶酸/氟尿嘧啶化疗的不良反应(例)3讨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晚期胃癌患者已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部分患者大多一般状况较差,合并心脑肺等多种并发症,对手术或常规化疗等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很多医师就只采用营养支持消极治疗.针对上述情形,我们积极查阅资料,从1996年K ondo等[3]的报道和现在一些文章中得到启示,设计了上述治疗方案,该方案中,将常规的奥沙利铂一次应用改为分次应用,减少了其神经毒性(82%:17.9%)和消化道反应(64.9%:28.6%),将常规氟尿嘧啶改为0.251日持续静脉泵入,减少了其腹泻发生率(64%:21.4%)、消化道反应减轻(30%:28.6%),骨髓抑制在联合用药情况下未见显著增加(32%:35.7%)“],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有化疗协同作用,氟尿嘧啶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长期持续应用,可杀灭不断增殖的S期细胞,同时还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ARDS的机械通气参数及肺复张方式流程图最近一段时间,接触此类病人较多,ARDS合并新冠,呼吸机支持参数很高,但氧饱和度维持欠佳,再次复习下肺复张,镇静镇痛剂量很大,但病人呼吸次数人较高,有时需要应用肌松药物。
ARDS以肺容积减少、顺应性下降、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渗出性病变。
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ARDS的病因及危险因素ARDS病因上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
直接损失如误吸、肺部感染、肺手术、肺挫裂伤、肺栓塞、放射性肺损伤。
间接性肺损伤如:休克、非胸部创伤如骨折、代谢紊乱如胰腺炎、DIC、药物、脑干损伤、妊高症等。
ARDS: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毛细血管膜(ACM)的通透性增加,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肺泡陷闭和透明膜形成。
典型患者的病变分布范围有一定的重力依赖性。
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内静动脉分流(包括实变区持续性分流和陷闭区间歇性分流),一定程度的V/Q 失调和弥散功能减退,通气功能相对完善。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或肺复张手法(RM)复张塌陷肺泡是ARDS常用的治疗手段。
大量肺泡塌陷的直接后果是不同程度的肺容积降低,主要表现为肺总量、肺活量、潮气量和功能残气量明显低于正常,其中以功能残气量减少最为明显。
大量肺泡塌陷也是导致肺顺应性明显降低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机械通气的策略和参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核心内容:1、小潮气量(4ml/kg~7ml/kg);2、控制气道平台压≤30cmH20;3、允许性高碳酸血症;4、最佳PEEP。
肺复张是该通气策略的补充。
潮气量逐渐降低至6 ml/kg(理想体重)。
注意平台压目标水平应低于30 cmH2O。
测平台压时应充分镇静或肌松以避免自主呼吸的干扰。
若平台压>30 cmH2O,应逐渐以1 ml/kg的梯度降低VT至最低4 ml/kg。
2022年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的流程及策略(全文)肺康复训练流程肺康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ARDS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肺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患者能尽早脱机,降低肺部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的发生率降低ARDS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整体入院费用,最大可能恢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肺康复训练的具体操作流程见图I o图1对ARDS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的流程适用人群经评估可以进行康复训练的ARDS患者均可开展肺康复训练。
对于ARDS患者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但具体到某些肺康复技术,需要遵守该项肺康复技术的适用人群指征,满足该技术适用人群条件,如气道廓清技术一般适用于16岁以上患者。
开始时机在ICU中住院的ARDS患者,除具有不适宜肺康复训练的基础性疾病或身体评估不合格者,在ICU治疗的全程中均适合进行肺康复训练。
并且,越早介入肺康复训练的患者,可能获益更大。
ARDS患者自ICU转出或出院后,针对患者的不同临床残留问题,仍可采取分阶段的肺康复训练措施。
不同的肺康复技术介入时机可能并不相同,一般说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最初达到稳定状态后,才可以进行气道廓清等治疗。
而有些肺康复技术如康复教育、心理疏导等可在患者入院后即刻开展。
个性化原则肺康复训练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尤其对于基础疾病复杂、重度低氧血症、镇静、机械通气、肥胖(BMI>30 kg∕m2 )或合并肺外器官并发症的ARDS患者,应根据每一位ARDS患者的特殊情况由肺康复操作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肺康复训练计划。
个性化原则不仅体现在不同的ARDS患者之间,也体现在ARDS患者的不同发展阶段。
评估原则大多数临床肺康复实践指南指出,在开始任何肺康复相关的健康训练计划之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对ARDS患者进行评估的目的,一是通过评估掌握患者肺功能水平,二是通过评估明确患者是否具备开展肺康复训练所需要的条件,如呼吸肌的肌力、肌张力、胸廓活动度、营养状态、运动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