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桥梁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高中物理这一学科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内教学理念。
本文对研究性学习及其优越性作了分析,对于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做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1.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对于问题做主动的探究学习。
现在,大多数的教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出学习中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可研究的问题,然后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使得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体验和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第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达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三个特点:(1)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全体的共同参与,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3)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体验,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说,研究性学习是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
教师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此,老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弥补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达到满足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的要求标准。
3.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解释了以人本主义作为主导的师生观。
研究性学习把过去的教材是学生的世界改变成为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学生的教材,学生能利用各种途径获取信息。
教师的地位也从组织者、计划者及决定者和评价者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辅导、帮助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研究性学习鼓励教师相互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和互相学习。
研究性学习报告桥梁中的物理学,成果总结
通过建模试验来研究桥梁中的物理学,过程及成果总结如下:
一、三种常见建桥材料:
1.石材:便宜且坚固、耐用,但不耐拉。
2.钢材:比较便宜,耐用也耐拉,坚固,但需要防止腐蚀。
3.混凝土;便宜且坚固、耐压,但不耐拉,可以用钢筋加固。
二、实验:
1.桥梁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
目的:建造一个接近实际的桥梁
实验器材:卡片、纸、绳、铁丝、胶水等
步骤:
①设计图纸
②制作桥梁模型
③对模型进行评价(以放重物的办法,判断桥梁的坚固性)图纸:
实验现象:“拱型桥”能支撑4本书,“梁式桥”能支撑2本书初步实验结论:拱型桥比梁式桥更能曾受压力。
收获与体会:通过模型制作,使研究的对象(桥梁)具体化,便通过对其加重物使我们对桥梁的受力状况加深了了解。
2.模拟桥侧面抗压实验
目的:模拟拱桥与传统桥侧面抗压情况。
实验器材:硬纸片,筷子,橡皮筋,可调风力的电风扇步骤:
①将硬纸片裁成如图形状,
②用规格相同的橡皮筋将硬纸片固定于筷子上,
③用可调风力的电风扇从正面吹硬纸片并比较其橡皮筋形变程度。
三、实验现象:“拱形”的橡皮筋形变程度在不同风力下总小于对照组的形变程度。
四、实验结论:拱形桥可大大减少侧面压力,而比传统桥更具防洪能力,更使我们感慨古人的创造能力。
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作者主要结合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分析和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单向性、封闭性地将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学习能力下降,逆反心理加重,同时也不利于对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
研究性学习,强调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能力,并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和探究,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与以往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相比,实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有很大的差别。
在实行研究性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指导的课堂,注重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同时,研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并且,研究性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体验,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模式。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物理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若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则很容易让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造成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等现象。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新知识、规律进行探索及思考,能够进一步促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开展。
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得学生掌握这门既注重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
高一物理研究性课题2、菜刀上的力学知识8,用惯性离心力"晒"衣服(1)仙桃城区桥梁的研究(2)各种汽车加速性能的对比研究(3)观察和分析自行车上增大和减少摩擦的做法(4)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5)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1.我身边的物理知识2.体育运动中的力学原理3.铁路弯道中的力学知汽车行驶安全问题生活中的摩擦力高一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和备选课题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一、可供选择的课题(1)仙桃城区桥梁的研究(2)各种汽车加速性能的对比研究(3)观察和分析自行车上增大和减少摩擦的做法(4)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5)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二、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写些什么①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题目)。
②是谁做的(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
③为什么要做(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
④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
⑤做得怎样(课题研究的结果)。
⑥讨论或体会(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⑦参考文献(要注明参考文章的作者、名称、著作或刊物的名称、出版社名称、期刊号及发表或再版时间以及文章所在页码,如果是网上查寻的,还应注明网址)。
三、申请开题的范文课题:中学生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构成组长:宋敏组员:李明发、李阮飞、任婕、唐健才、羊明魏、黄小武、王海琼导师:薛英杰课题选择的缘由研究性学习是我们新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学分占的比率也很大,那么这门课会对我们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帮助?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谋害我们的年华,还是有益于我们?因此,我们选择此课程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作用,让学校更好的开展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工作,同时让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认识。
且更能深入地了解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让大家都知道研究性学习对我们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以及在开展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Tears are salty and sweat is salty, but I prefer sweat.(页眉可删)桥梁中的物理知识在物理考试中,烤鱼桥梁问题经常出现,那么桥梁问题考的是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桥梁中的物理知识,请参考!不同桥梁蕴藏的物理知识【1】高大的桥梁又高又大嘛,所以上桥时受重力影响,根据W=FS,首先W不变,斜面增大S,就可以减小F2,拱形桥受力好,节省建筑材料.3,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斜拉桥是由许多直接连接到塔上的钢缆吊起桥面,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桥的主要承重并非它上面的汽车或者火车,而是它本身,也即我们看的的路面.现在我们就分析这个:我们以一个索塔来分析.索塔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索塔主梁连接在一起.现在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索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 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索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这样,力又传给索塔下面的桥墩了.斜拉索数量再多,道理也是一样的.之所以要很多条,那是为了分散主梁给斜拉索的力而已桥梁问题涉及的物理知识【2】列举一些给你:桥有桥墩,即桥的支柱,是因为桥有重力,对桥墩有压力.桥墩很粗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桥墩有很多根是为了分散压力.桥墩深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有多个桥洞的桥可以减轻重量在洪水来临时也可以稳固桥.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这知识点【3】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桥梁的研究”教学设计南昌二中于明敏【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也为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搭建舞台。
【教材分析】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开展力所能及的课题研究对高中学生来说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桥梁正是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教材的编者以此为课题正是个明智的选择。
学生观察了身边的很多桥梁,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动手制作一个桥梁模型,这为老师组织一堂遇学于乐的研究性学习课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
【学情分析】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习惯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还比较大,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提高;对于物理学科特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非常的熟练,有待进一步地培养。
另外,现在的学生,自小玩具从来就是在商场里买,玩具的价格越来越贵,质量越来越好,动手能力锻炼得很少。
所以,学校教育就必须得力所能及地给学生在动手能力上加以培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以“桥梁的研究”为例说明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2)会用力与平衡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学生课外制作的各个桥梁模型的实例分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假设自己是工程师,亲身体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所带来的愉悦感;(2)发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以及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的精神。
(3)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好家乡的豪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力与平衡的知识分析各个桥梁模型中的力学问题【教学难点】分析各个桥梁模型中的力学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桥梁研学课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桥梁研学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2.桥梁研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3.桥梁研学课程的实施方法和建议
正文
桥梁研学课程是一种针对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桥梁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其在桥梁工程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桥梁研学课程不仅对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从事桥梁工程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桥梁研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桥梁的分类、组成、受力分析、设计原则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桥梁工程的整体认识和基本框架。
2.桥梁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涵盖桥梁工程的设计流程、设计规范、设计软件等方面,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包括桥梁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管理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桥梁施工的实际操作和管理要点。
4.桥梁工程的运营维护和检修:涉及桥梁工程的运营管理、维护保养、检修加固等方面,使学生熟悉桥梁运营维护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
为了更好地实施桥梁研学课程,建议采取以下方法和建议:
1.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2.引入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案例和项目中深入理解桥梁工程的技术要点和应用方法。
3.注重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总之,桥梁研学课程是一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专业课程。
一、桥梁建筑美学自古以来,建筑(包括桥梁建筑)与绘画、雕塑被称为三大造型艺术(又称为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
它和其他门类艺术有共同的特征,如:鲜明的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时代特征等。
但是桥梁建筑艺术作为实用艺术,又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
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桥梁建筑不仅要表现出结构上的稳定连续、强劲力感和跨越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形态与内涵,只有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才能显示出不朽的生命力。
艺术和技术紧密相关。
技术本身也是美的因素之一,计算力学、钢筋混凝土的发展,才使各式轻巧、大跨的桥梁得以出现。
桥梁建筑美的基本因素:一.统一和谐二.均衡稳定三.比例协调四.韵律优美统一和谐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一种高级形态,也是创造形式美的最高要求。
从本质上讲,多样统一的和谐规律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一致。
一、多样统一多样统一产生和谐是自古希腊以来美学家们一向极为看重和追求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就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和谐,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和谐是杂多的统一",和谐的事物可以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共鸣,因此就产生了美感。
并从数的和谐又联系到音乐的节奏乃至建筑上的柱、门窗等构造要素的排列,形成了衡量美的客观理论性尺度。
多样统一,一般表现为两种形态,即有差异的统一和对立的统一。
前者属于各种不同量的因素之间的变化,如各种形式要素的多少、高低、长短、大小等,呈现出一渐变的调和美。
后者是指各种不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如刚柔。
明暗、冷暖。
浓淡等有规律的组合,这种形态往往造成强烈的感观效果,在对比中见统一。
在桥梁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在变化中呈对比,于对比中求和谐。
这里变化多样是基础,差异对比是手段,统一和谐是目的。
二、桥梁建筑中多样统一手法桥梁及周围环境的复杂多样是必然的,桥梁的组成有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附属结构,又有主桥、引桥之分,不同部位的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所构成的桥梁整体,要完成一个具体的总的目的或功能。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物理力学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3. 通过实验验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实验原理桥梁设计涉及力学、材料学、结构工程等多个学科。
本实验以石拱桥为例,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石料间的作用力,验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实验器材1. 石料:四块质量均为m的石料;2. 钢丝:用于连接石料;3.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石料间的作用力;4. 三角板:用于测量角度;5. 直尺:用于测量长度。
四、实验步骤1. 将四块石料按照题目要求摆放,其中第3、4块石料固定在地面上,每块石料对应的圆心角为30°;2. 使用钢丝连接石料,模拟桥梁结构;3. 使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第1、2块石料间的作用力F12和第1、3块石料间的作用力F13;4. 记录实验数据;5. 分析实验结果,计算F12与F13的比值。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实验数据:F12 = 10NF13 = 30N2. 数据处理:比值 = F12 / F13 = 10N / 30N = 1/3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第1、2块石料间的作用力与第1、3块石料间的作用力之比为1/3。
这表明,在石拱桥结构中,第1、2块石料间的作用力较小,而第1、3块石料间的作用力较大。
这符合石拱桥结构的力学原理,即石拱桥的承载能力主要来自于石料间的相互作用力。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石拱桥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石拱桥结构中,石料间的作用力分布与桥梁的承载能力密切相关。
在桥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石料间的作用力,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物理力学在桥梁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验证了这一观点;3.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4. 在实际工程中,桥梁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桥梁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物理原理;2. 掌握桥梁结构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桥梁结构在受力情况下的力学性能;4. 提高对桥梁结构设计、施工和检测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 桥梁结构类型及物理原理分析;2. 桥梁结构力学分析;3. 桥梁结构受力性能实验。
三、实验原理1. 桥梁结构类型及物理原理分析桥梁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
每种桥梁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物理原理。
(1)梁桥:梁桥主要由梁、柱、基础等组成。
其物理原理主要是利用梁的弯曲变形来承受荷载,并通过柱和基础将荷载传递到地基。
(2)拱桥:拱桥主要由拱圈、拱脚、基础等组成。
其物理原理主要是利用拱圈的推力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从而减小地基压力。
(3)斜拉桥:斜拉桥主要由主梁、斜拉索、桥塔、基础等组成。
其物理原理主要是利用斜拉索的拉力将主梁吊起,并通过桥塔和基础将荷载传递到地基。
(4)悬索桥:悬索桥主要由主缆、吊杆、主梁、桥塔、基础等组成。
其物理原理主要是利用主缆的悬吊作用,通过吊杆将荷载传递到桥塔和地基。
2. 桥梁结构力学分析桥梁结构力学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静力分析:研究桥梁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2)动力分析:研究桥梁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3)稳定性分析:研究桥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3. 桥梁结构受力性能实验桥梁结构受力性能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梁桥受力性能实验:通过加载梁桥,观察其变形和破坏情况;(2)拱桥受力性能实验:通过加载拱桥,观察其变形和破坏情况;(3)斜拉桥受力性能实验:通过加载斜拉桥,观察其变形和破坏情况;(4)悬索桥受力性能实验:通过加载悬索桥,观察其变形和破坏情况。
四、实验步骤1. 梁桥受力性能实验(1)搭建实验模型: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梁桥模型;(2)加载:在梁桥模型上施加不同等级的荷载;(3)测量:测量梁桥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4)分析:分析梁桥受力性能,得出结论。
高一物理必修二拱桥知识点拱桥,作为一种古老而典雅的建筑形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要了解拱桥的原理和相关物理知识,我们需要通过高一物理必修二课程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本文将以拱桥为主题,通过探讨拱桥的结构、弯曲力学和力学平衡来介绍高一物理必修二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将探讨拱桥的结构。
拱桥由多个石块或者其他材料组成,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半圆形。
拱桥之所以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重量,是因为拱桥的结构能够将重力分散到拱脚之间的支撑点上。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材料的强度,使得拱桥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拱桥的弯曲力学。
当车辆和行人通过拱桥时,其重力会对拱桥施加力量。
这种力量会使得拱桥发生弯曲。
根据胡克定律,弯曲的拱桥会产生弹性形变。
然而,过大的荷载会使得拱桥超出其弹性限度,导致塑性形变或者破坏。
为了更好地了解拱桥的力学平衡,我们需要研究拱桥上的各个力的作用。
首先,有一个重要的力是支撑力。
支撑力是桥墩对拱桥的反作用力,它垂直于桥墩的表面。
支撑力使得拱桥能够保持平衡,承受外部荷载。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拱桥顶部的压力力。
这种压力力是拱桥顶部对桥墩的压力,主要由拱桥自身的重量引起。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外部荷载对拱桥的压力力,比如车辆和行人的重力。
了解了这些力的作用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拱桥的力学平衡条件。
在平衡状态下,桥墩受到的支撑力与拱桥顶部的压力力和外部荷载的压力力之和应该相等。
如果荷载过大,导致拱桥失去平衡,那么拱桥就会发生形变甚至破坏。
除了结构和力学平衡,我们还需要讨论拱桥的稳定性。
拱桥的稳定性取决于拱桥的形状和材料的强度。
一个更高而窄的拱桥更容易发生失稳,因为这样的拱桥承受的拉力更大。
相反,一个更宽而低的拱桥更容易保持稳定,因为这样的拱桥更容易使得重力与支撑力平衡。
此外,材料的强度也是决定拱桥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材料的强度不足,那么拱桥在承受荷载的过程中就容易发生破坏。
综上所述,拱桥是一个复杂而精巧的结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
桥梁设计中的力学知识与模型制作1. 桥梁有哪些种类?基本有如下几种:2.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人和车辆等通过桥梁时,桥面会弯曲,如果桥面弯曲的越厉害就越会发生危险。
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厚度,桥的跨度越大,越易弯曲。
为防止桥面过于弯曲,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桥面承担重量。
如:梁式桥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由于外力(恒载和活载)的作用方向与承重结构的轴线接近垂直,故与同样跨径的其它结构体系相比,梁内产生的弯矩最大,通常需用抗弯能力强的材料(钢、木、钢筋混凝土等)来建造。
梁式桥还可分为:钢桁梁桥、T型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和连续钢构桥等。
图一钢桁梁桥图二连续式梁桥拱式桥拱式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圈或拱肋。
这种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桥墩或桥台将承受水平推力。
同时,这种水平推力将显著抵消荷载所引起在拱圈(或拱肋)内的弯矩作用。
因此,与同跨径的梁相比,拱的弯矩和变形要小得多。
鉴于拱桥的承重结构以受压为主,通常就可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如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来建造。
拱桥的跨越能力很大,外形也较美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修建拱桥往往是经济合理的。
拱桥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圬工拱桥、箱型拱桥、双曲拱桥、钢架拱桥、桁架拱桥、肋拱桥、桁式组合拱桥和斜腿钢架拱桥等。
根据拱桥的不同承载方式,还可分为:上承式桥梁、下承式桥梁、中承式桥梁。
图六上承式拱桥桥梁图七下承式拱桥桥梁图八中承式拱桥桥梁悬索桥传统的悬索桥(也称吊桥)均用悬挂在两边塔架上的强大缆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通过吊杆使缆索承受很大的拉力,通常就需要在两岸桥台的后方修筑非常巨大的锚碇结构。
悬索桥也是具有水平反力(拉力)的结构。
现代的悬索桥上,广泛采用高强度的钢丝成股编制的钢缆,以充分发挥其优异的抗拉性能,因此结构自重较轻,就能以较小的建筑高度跨越其它任何桥型无与伦比的特大跨度。
悬索桥的另一特点是:成卷的钢缆易于运输,结构的组成构件较轻,便于无支架悬吊拼装。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桥梁
陈斯桐
摘要:本文对桥梁的一些基本知识作了介绍,如桥梁的分类、各类桥梁的特点,并针对我们所做的模型桥梁——斜拉桥,对其作了介绍。
关键词:桥梁分类特点斜拉桥
桥梁,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讲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
五大部件是指桥梁承受汽车或其他车辆运输荷载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是桥梁结构安全的保证。
包括: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桥台、墩台基础。
五小部件是指直接与桥梁服务功能有关的部件,过去称为桥面构造。
包括:桥面铺装、防排水系统、栏杆、伸缩缝、灯光照明。
一、桥梁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等。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结构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中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二、各类桥梁的基本特点。
1、梁式桥:包括简支板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
其中简支板梁桥跨越能力最小,一般一跨在8-20m。
2、拱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端支承处产生竖向反力和水平推力,正是水平推力大大减小了跨中弯矩,使跨越能力增大。
理论推算,混凝土拱极限跨度在500m 左右,钢拱可达1200m。
刚架桥。
有T形刚架桥和连续刚构桥。
T形刚架桥主要缺点是桥面伸缩缝较多,不利于高速行车;连续刚构主梁连续无缝,行车平顺。
3、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道路或铁路桥面靠钢缆吊在半空,缆索悬挂在桥塔之间,是建造跨度非常大的桥梁最好的设计。
4、组合体系桥:有梁拱组合体系,如系杆拱、桁架拱、多跨拱梁结构等;梁刚架组合体系,如T形刚构桥等。
5、桁梁式桥:有坚固的横梁,横梁的每一端都有支撑。
最早的桥梁就是根据这种构想建成的。
6、悬臂桥:桥身分成长而坚固的数段,类似桁梁式桥,不过每段都在中间而非两端支承。
7、拱桥:借拱形的桥身向桥两端的地面推压而承受主跨度的应力。
8、吊桥:是建造跨度非常大的桥梁最好的设计。
道路或铁路桥面靠钢缆吊在半空,钢缆牢牢地悬挂在桥塔之间。
9、拉索桥:有系到桥柱的钢缆。
钢缆支撑桥面的重量,并将重量转移到桥柱上,使桥柱承受巨大的压力。
三、斜拉桥。
1、概念:斜拉桥。
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
2、组成:索塔、主梁、斜拉索。
3、原理:桥承受的主要荷载并非它上面的汽车或者火车,而是其自重,主要是我们脚下的主梁。
现在我们就分析这个:我们以一个索塔来分析。
索塔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索塔主梁连接在一起。
现在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索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索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这样,力又传给索塔下面的桥墩了。
斜拉索数量再多,道理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要很多条,那是为了分散主梁给斜拉索的力而已。
4、特点: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斜拉桥是由许多直接连接到塔上的钢缆吊起桥面,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
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
斜拉桥是将梁用若干根斜拉索拉在塔柱上的桥。
它由梁、斜拉索和塔柱三部分组成。
斜拉桥是一种自锚式体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梁承受、梁除支承在墩台上外,还支承在由塔柱引出的斜拉索上。
四、总结。
通过这次学习和对桥梁的一些探究、模型的制作,增长了我们对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也加强了我们对日常事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