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分类及特点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21
风力发电机的分类总结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中的一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在风力发电的核心部件中,风力发电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风力发电机也各具特点,本文将对风力发电机的分类作出总结。
1.风轮式发电机风轮式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通过风轮将风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驱动发电机发电。
风轮式发电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水平轴和垂直轴。
水平轴风轮式发电机的主轴安装在地面水平方向上,风轮则安装在轴的上方,垂直轴风轮式发电机则是主轴和风轮都在垂直方向上。
前者具有转速高、功率大等特点,而后者则具有耐风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势。
2.柔性摆臂式风力发电机柔性摆臂式风力发电机是利用风能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创新型风力发电技术,它可以在低风速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效率。
柔性摆臂式风力发电机使用了独特的柔性摆臂设计,使得每个摆臂能够自由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捕捉到风的能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率。
该技术目前正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相信未来在风力发电的市场应用中将会有重要的地位。
3.桁架式风力发电机桁架式风力发电机是利用桁架牵引运动的原理来捕捉风能,其外形比较特殊,由于其设计的特殊性,可以在大风、台风等恶劣天气下依然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
对于风力发电机而言,长时间的稳定发电是至关重要的,而桁架式风力发电机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4.喷气式风力发电机喷气式风力发电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风力发电技术,它采用了长方体的设计,内部设有马达和喷射器,可以将风能转化为气压能,并进一步转化为机械能、电能。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能够更好地获得平稳的发电量,适合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风速环境。
除了以上几种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外,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技术,比如带有大型水箱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划船式风力发电机等,这些技术虽然规模较小,但从实用性和创新性来讲也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在实际使用中各有特点,而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有更加创新性、高效率的发展趋势。
风力发电机组按运行方式可以分为恒速恒频(Constant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简称CSCF)风力发电机组和变速恒频(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简称VSCF)风力发电机组两大类。
当风力发电机组与电网并联时,要求风力发电机的频率与电网频率保持一致,这便是恒频的含义。
下面分别介绍恒速恒频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
1 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图1 恒速鼠笼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可以看出,这里采用的是异步电动机,也正是基于此,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也称作异步风力发电系统。
异步发电机尽管带一定滑差运行,但在实际运行中滑差s是很小的,不仅输出频率变化较小,而且叶片转速变化范围也很小,看上去似乎是在“恒速”,故称之为恒速恒频。
就风力机的调节方式而言,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又分为定桨距失速调节型和变桨距调节型两种。
1.1 定桨距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定桨距是指桨叶与轮毅之间是固定连接,即当风速变化时,桨叶的迎风角不能随之变化。
失速调节是指桨叶翼型本身所具有的失速特性,当风速高十额定风速时,气流的攻角增大到失速条件,使桨叶的表面产生涡流,效率降低,来限制发电机的功率输出。
定桨距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优点是失速调节简单,运行可靠性高,当风速变化引起的输出功率的变化只通过桨叶的被动失速调节而控制系统不作任何控制,使控制系统大为减化。
其缺点是机组的整体效率较低,对电网影响大,常发生过发电现象,加速机组的疲劳损坏。
目前这种机组在欧美国家已经停产,但是在中国还有一定需求。
1.2 变桨距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是指风机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风速的变化,通过桨距调节机构,改变其桨距角的大小以调整输出电功率,以便更有效地利用风能。
其工作特性为:在额定风速以下时,桨距角保持零度附近,可认为等同十定桨距风力发电机,发电机的输出功率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当风速达到额定风速以上时,变桨距机构发挥作用,调整桨距角,保证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在允许的范围内。
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介绍风力发电机一般按风轮轴安装形式、功率控制方式、风轮转速调节、主传动驱动方式等进行分类。
1、风轮轴安装形式按照风轮轴安装形式可分为水平轴风力机和垂直轴风力机。
(1)水平轴风力机风轮的旋转轴线与风向平行。
水平轴风力机必须具有对风装置,跟随风向的变化而转动,以便吸收来自各个方向的风能。
对于小型风力机,这种对风装置常采用尾舵,而对于大型风力机,则利用风向传感器测量风向,经微处理器调整后控制偏航系统进行对风。
水平轴风力机按照风轮相对于塔架的位置可分为上风向风力机和下风向风力机。
风轮位于塔架前面的为上风向风力机,风轮位于塔架后面的为下风向风力机。
目前风电场采用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多为上风向水平轴风力机。
(2)垂直轴风力机风轮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地面或气流方向。
垂直轴风力机能吸收来自各个方向的风能,无需对风装置,这是相对于水平轴风力机的一大优点,并且传动装置和发电设备均安装在地面,便于维护;但是受叶片制造工艺的限制及拉线式塔架占用大量土地面积等因素,垂直轴风力机一直未得到发展。
2、功率控制方式按照功率控制方式可分为定桨距风力机、变桨距风力机和主动失速风力机。
(1)定桨距风力机叶片与轮毂固定连接。
在风轮转速恒定的条件下,风速增加超过额定风速时,随着叶片攻角的增加,气流与叶片表面分离,叶片将处于失速状态,叶片吸收的风能不但不会增加,反而有所下降,以确保风轮输出功率在额定范围以内。
定桨距风力机的特点:结构简单不需要变桨机构,同时控制系统也较简单。
但风轮吸收风能的效率较低,特别在风速超过额定风速后,由于叶片的失速作用,输出功率还会有所下降;机组承受的载荷大;机组重量比同类型变桨距风力机重。
(2)变桨距风力机叶片与轮毂通过变桨轴承连接,可以通过变桨系统控制叶片的安装角。
当风速低于额定风速时,保证叶片在最佳攻角状态,以获得最大风能;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后,变桨系统减小叶片的攻角,保证输出功率在额定范围内。
变桨距风力机的特点:结构复杂,需要增加变桨轴承和一套变桨驱动装置,同时控制系统也变得很复杂。
风电机组类型有哪些?
目前国内风电机组的主要机型有3种,每种机型都有其特点。
1.1异步风力发电机
国内已运行风电场大部分机组是异步风电发电机。
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价格便宜。
这种发电机组为定速恒频机组,运行中转速基本不变,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在风能转换最佳状态下的几率比较小,因而发电能力比新型机组低。
同时运行中需要从电力系统中吸收无功功率。
为满足电网对风电场功率因数的要求,多采用在机端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方法,其补偿策略是异步发电机配有若干组固定容量的电容器。
由于风速大小随气候环境变化,驱动发电机的风力机不可能经常在额定风速下运行,为了充分利用低风速时的风能,增加全年的发电量,近年广泛应用双速异步发电机。
这种双速异步发电机可以改变极对数,有大、小电机2种运行方式。
1.2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
国内还有一些风电场选用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大多来源于国外,价格较贵。
这种机型称为变速恒频发电系统,其风力机可以变速运行,运行速度能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调节,使风机风能利用系数Cp得到优化,获得高的利用效率;可以实现发电机较平滑的电功率输出;发电机本身不需要另外附加无功补偿设备,可实现功率因数在一定范围内的调节,例如功率因数从领先0.95调节到滞后0.95范围内,因而具有调节无功功率出力的能力。
1.3直驱式交流永磁同步发电机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在实际运行中,齿轮箱是故障较高的部件。
采用无齿轮箱结构能大大提高风电机组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提高风电机组的寿命。
目前国内有风电场使用了直驱式交流永磁同步发电机,运行时全部功率经A-D-A变换,接入电力系统并网运行。
与其他机型比较,需考虑谐波治理问题。
第四讲风力发电机的结构与分类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其结构主要包括风轮、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组成。
根据风轮的类型和形状不同,风力发电机可分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和水平轴风力发电机两大类。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一般由多个垂直排列的叶片组成,风轮呈直立状态,因此也被称为直立式风力发电机。
其特点是风向变化时,无需对风轮进行调整,能够自动跟踪风向。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安装和维护,适用于各种风向的地区。
但由于叶片受风阻力较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效率相对较低,发电能力也较小。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
其风轮呈水平放置状态,由三个或更多的叶片组成。
风向变化时,需要通过转动整个风力发电机来调整风轮朝向。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复杂,需要配备风向传感器和伺服系统来实现风向调整。
但由于叶片在运动过程中受风力影响较小,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发电能力。
根据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大小,还可以将其分为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大型风力发电机。
小型风力发电机一般功率在几千瓦到几十千瓦之间,适用于家庭、农村、岛屿等地区的独立供电。
大型风力发电机功率通常在数百千瓦到数百兆瓦之间,主要用于商业发电和集中式电网供电。
除了以上常见的结构和分类外,风力发电机还可以根据其叶片形状、叶片材料等因素进行细分。
例如,叶片形状可以分为直线型、弯曲型、扇形等。
不同的叶片形状对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和风能捕捉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叶片材料通常选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等,以提高叶片的强度和耐腐蚀能力。
总而言之,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结构主要包括风轮、传动系统和发电机。
根据风轮的类型和形状不同,风力发电机可分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和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根据功率大小,可将其分为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大型风力发电机。
此外,还可以根据叶片形状、材料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细分。
风力发电机的分类和结构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
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及各自特点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风力机部分――它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发电机部分――它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根据风机这两大部分采用的不同结构类型、以及它们分别采用的技术方案的不同特征,再加上它们的不同组合,风力发电机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类。
(1) 如依风机旋转主轴的方向(即主轴与地面相对位置)分类,可分为:“水平轴式风机”――转动轴与地面平行,叶轮需随风向变化而调整位置;“垂直轴式风机”――转动轴与地面垂直,设计较简单,叶轮不必随风向改变而调整方向。
(2) 按照桨叶受力方式可分成“升力型风机”或“阻力型风机”。
(3) 按照桨叶数量分类可分为“单叶片”﹑“双叶片”﹑“三叶片”和“多叶片”型风机;叶片的数目由很多因素决定,其中包括空气动力效率、复杂度、成本、噪音、美学要求等等。
大型风力发电机可由1、2 或者3 片叶片构成。
叶片较少的风力发电机通常需要更高的转速以提取风中的能量,因此噪音比较大。
而如果叶片太多,它们之间会相互作用而降低系统效率。
目前 3 叶片风电机是主流。
从美学角度上看,3 叶片的风电机看上去较为平衡和美观。
(4) 按照风机接受风的方向分类,则有“上风向型”――叶轮正面迎着风向(即在塔架的前面迎风旋转)和“下风向型”――叶轮背顺着风向,两种类型。
上风向风机一般需要有某种调向装置来保持叶轮迎风。
而下风向风机则能够自动对准风向, 从而免除了调向装置。
但对于下风向风机, 由于一部分空气通过塔架后再吹向叶轮, 这样, 塔架就干扰了流过叶片的气流而形成所谓塔影效应,使性能有所降低。
(5) 按照功率传递的机械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有齿轮箱型风机”和无齿轮箱的“直驱型风机”。
有齿轮箱型风机的桨叶通过齿轮箱及其高速轴及万能弹性联轴节将转矩传递到发电机的传动轴,联轴节具有很好的吸收阻尼和震动的特性,可吸收适量的径向、轴向和一定角度的偏移,并且联轴器可阻止机械装置的过载。
而直驱型风机则另辟蹊径,配合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桨叶的转矩可以不通过齿轮箱增速而直接传递到发电机的传动轴,使风机发出的电能同样能并网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