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战家书选编读书心得体会700字

抗战家书选编读书心得体会700字

抗战家书选编读书心得体会700字

#抗战家书选编心得体会1#

家书,顾名思义,写给家人的信。书信作为人们传统的沟通方式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它是人们之间传达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家书承载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维系着家人之间的淳朴关系,闪烁着哲理的光辉,传承着文化与文明,而且能够反映出写信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潜在的情感状态。我曾经读过《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梁启超家书》等等,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人的关爰、教诲和期待,但是给我触动最大的还属最近读过的街[战家书》。这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5月出版,正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该书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世界。书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也有恋人之间的脉脉深情;既有高级将领保家卫国的战斗豪情,也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爰国热忱;既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价值观,也闪耀着革命先辈追求真理、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一部《抗战家书》,生动鲜活地展现了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仁人志

士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在紧张的工作与残酷的战斗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这些家书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壮志,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蕴涵着无穷的思恋,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这些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接受爰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一封封抗战家书,呈现出革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呈现出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呈现出革命先烈面对亲情时的难舍难分。他们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忘我精神令我肃然起敬,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磨望)〉让我们感受到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到家书抵万金的弥足珍贵,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任何一封家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书写的家书,其时代感就更加突出和鲜明。当我翻阅着这本《抗战家书》,字里行间依然能够感受到战争硝烟的扑面而来,依然能够体会到彼时人们因战争而遭受的伤痛,依然能够感受到革命先辈义愤填膺投入战斗的英勇义举。一封封家书,一句句家常,英雄们用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情感,抒发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爰国爰家的赤子之心,抒发了他们为民族解放和为家园安宁而甘愿奉献青春的壮志豪情。抗战家书,通过一封封笔纸交汇的信件,通过一个个感

人肺腑的故事,再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中华民族抗争史,再现了战争年代革命将士的铁骨柔情,再现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抗日将士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抗战家书》记载的许多故事都可歌可泣、令人感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牺牲在我们山西辽县(后更名为左权县)的抗日名将左权的故事。左权是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战争间隙,左权将军用书信向亲人表斗志、述思念、寄相思。比如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洪洞县给母亲写去_封长信,其中写道: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从书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左权将军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和忠诚,对民族未来的担当和自信,对家人的愧疚和眷恋。在左权将军不幸遇难后,他的母亲请人代笔撰文悼念儿子,言道: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r多么坚强的母亲,多么伟大的母爱,面对丧子之痛并未凄凄惨惨,而是表现出对儿子为国牺牲的自豪之情,这种大公无私的母爰让人动容、令人感动!

1942年5月22日,左权在第11封,也是最后一封家书中写道: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太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