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 格式:docx
- 大小:15.66 KB
- 文档页数:2
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和发展,提高农民养殖业的收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
第二章职责和权限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农村畜牧业中的重要岗位,他们具有以下职责和权限:1. 负责监测和记录村内动物饲养数量以及防疫措施的执行情况。
2. 协助农民了解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疫情信息,并提供相关的防疫指导和政策宣传。
3. 指导农民合理使用疫苗、药品,确保畜禽接种疫苗的合规和安全。
4. 组织和进行动物防疫的日常巡视,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5. 组织村民参与动物防疫培训,提高村民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任命和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任命和培训如下:1. 村委会根据村内畜牧养殖情况,确定适当数量的动物防疫员。
2. 动物防疫员应具备一定的畜牧业知识和动物防疫经验,并通过考试或评比确定合格人员。
3. 村委会应组织动物防疫员参加培训,包括动物防疫法律法规、防疫技术和相关政策的培训。
第四章动物防疫工作村级动物防疫员应进行以下工作:1. 定期对村内畜禽场所进行巡视,检查防疫设施的完好性和使用情况。
2. 检查畜禽的饲养环境,确保干净、整洁,并采取措施防止病媒生物滋生。
3. 监测畜禽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并报告上级部门。
4. 协助农民进行养殖动物的疫苗接种,确保接种程序规范,并记录接种情况。
5. 密切关注动物疫情信息,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按要求采取防疫措施。
第五章管理和考核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考核包括以下内容:1. 村委会应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员档案,记录任职情况、培训情况、工作记录等。
2. 动物防疫员需按时、按要求上报动物防疫工作情况,包括巡视记录、接种情况、疫情报告等。
3. 村委会应定期对动物防疫员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奖励的重要依据。
4. 对于动物防疫工作不力或有失职失责情况的,村委会应进行相应的纪律处理。
第六章奖惩办法为了激励动物防疫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制定以下奖惩办法:1. 对于优秀的动物防疫员,可以表彰并给予奖励,如物质奖励或荣誉称号。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切实加强现代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2.28•【字号】浙农牧发〔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切实加强现代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意见浙农牧发〔2024〕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加快构建现代动物防疫体系,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守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兽共患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
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改革创新、数字赋能,着力落实政府、部门和主体防疫责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能力建设,推进全程全域数字化技术应用。
到2027年末,全链条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重大风险精密智治机制基本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加强,畜牧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二、构建全链条动物防疫体系(一)强化免疫与区域化管理。
科学制定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年度计划,采取养殖场户自行免疫、第三方服务等形式,落实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制度。
定期开展免疫效果评估,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分别保持在90%以上、80%以上。
全面实施犬只狂犬病免费免疫,持续推进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无疫区、无疫小区建设,加大种畜禽场动物疫病净化力度,建成动物疫病无疫小区、净化场60家以上,畜间布鲁氏菌病个体阳性率控制在0.2%以下。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01.04•【文号】农牧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动植物检疫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的通知农牧发〔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切实做好全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结合当前动物防疫实际,我部制定了《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农业农村部2022年1月4日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立足维护养殖业发展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大局,坚持防疫优先,扎实开展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切实筑牢动物防疫屏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应免尽免,落实完善免疫效果评价制度,强化疫苗质量管理和使用效果跟踪监测,保证“真苗、真打、真有效”。
(三)目标要求。
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
二、病种和范围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全国所有鸡、鸭、鹅、鹌鹑等人工饲养的禽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疫苗,进行H5亚型和(或)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
对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的家禽、进口国(地区)明确要求不得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的出口家禽,以及因其他特殊原因不免疫的,有关养殖场(户)逐级报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同意后,可不实施免疫。
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
[2008]16号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兽药杂志》
【年(卷),期】2008(042)005
【摘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rn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2008年3月27日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现就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总页数】2页(P59-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农业部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农医发[2009]9号文摘要 [J],
2.农业部文件农市发[2007]7号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J],
3.《农业部关于加强乡村兽医管理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0]7号 [J],
4.农业部文件农医发[2010]12号农业部关于下达2010年兽药监督抽检计划的通知 [J],
5.农业部关于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的意见农医发[2011]15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4.21•【文号】农医发[2008]16号•【施行日期】2008.04.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08]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2008年3月27日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现就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繁发生。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我国也先后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疫情,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实践证明,要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兽医工作队伍。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有利于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近年来,各地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项工作整体上进展还很不平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经费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极不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需要。
加强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筑牢动物疫情防控第一线摘要: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动物疫病的根本,关系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动物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应对动物疫情的一线力量。
我们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动物防疫员的业务能力,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动物防疫员队伍,促进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本文就目前我市动物防疫员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进而使我市动物防疫员队伍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关键词: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意见和建议动物防疫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养殖业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是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对动物疫病防控问题更加关注,党中央也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体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筑牢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
养殖业的发展和动物产品贸易、流通的增加,加大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加上我国动物养殖方式落后,农村有很多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人畜共患风险大,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简称OIE)指出,人兽共患病涉及公共卫生,随着对外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增多,境外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增大。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95%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的传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危害严重的国家。
目前,60%的人类病原菌属于人畜共患,75%的新发病属于人兽共患,80%的病原可以成为生物恐怖制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OWOH)”理念正被世界各国认同。
针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形势,为提高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减少和杜绝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牧业的危害,需要培养一批素质高、技术精、服务好的基层动物防疫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防控队伍,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基石, 对加强动物防疫活动管理,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了“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主力军作用。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120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8.18•【文号】农办议〔2021〕349号•【施行日期】2021.08.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120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1〕349号魏洪义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兽医”基层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
经商教育部,现答复如下。
我部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兽医人才培养,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业务能力,加快培养兽医领域专门人才,为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人才支撑。
一、关于安排“乡村执业兽医”专项培养计划目前,全国动物医学类专业布点167个,包含15个第二学位点。
其中,设置了动物医学专业99个,动物药学专业28个,动植物检疫专业33个,实验动物学专业1个,中兽医学专业4个,兽医公共卫生专业2个,为兽医领域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同时,主动适应畜牧兽医领域发展新要求,中职专业设有畜禽生产技术、特种动物养殖等专业;高职专科设有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畜牧兽医、中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禽智能化养殖、特种动物养殖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专业;本科职业教育设有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现代畜牧等专业,大力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2019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高职专科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12号),针对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高素质农民等人群和基层在岗群众,包括乡村兽医在内,提供灵活多样的升学途径,使其能够实现增长技能,提升学历。
2020年,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乡村兽医登记许可后续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办牧〔2020〕46号),取消“乡村兽医登记许可”,改为备案,具有兽医相关专业中等以上学历的人员备案即可担任乡村兽医。
2021年,我部根据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发布2021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乡村兽医报考,进一步拓宽了乡村兽医成长发展通道。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Medicine中国兽医杂志2020年(第56卷)第10期109新时期我国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策略胡新岗1,许余良2(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2•泰兴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江苏泰兴225400)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基层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对动物防疫网络延伸到基层、动物防疫意识强化到基层、动物防疫技术传授到基层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区域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还存在制度不完备、布局不合理、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严峻的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需要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及民生肉食品的严重影响凸显了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反映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已经不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需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全国动植物检疫防疫联防联控”,《全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纳入加强兽医队伍建设的举措列入国家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中,这都要求基层政府必须重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角色定位,合理划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岗位职责,科学建好、管好、用好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为地方畜牧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基础。
1新时期我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身份和角色定位《全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管好和放活乡村兽医与村级防疫员队伍”作为加强兽医伍的举国化兽医管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中,不仅明确了村级防疫员队伍是我国兽医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身份定位,收稿日期:2019—12—02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42017515号)作者简介:胡新岗(1974-),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防控,E-mail:454822612@ 同时也明确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角色定位不是乡村兽医。
某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预防、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确保我市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22]16号)、《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指经考试考核合格,乡、镇、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乡镇)畜牧服务中心聘用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
全市村级动物防疫员人数由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当年具体情况而定,总额不突破500名。
第四条村级动物防疫员由所在乡镇畜牧服务中心负责聘用及管理。
村级动物防疫员坚持“动态管理,一年一聘,绩效考核,优胜劣汰”的管理原则。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利川市行政区域内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
第二章基本条件第六条村级动物防疫员应具备的条件:(一)本人自愿从事动物防疫工作,服从乡镇畜牧服务中心的管理,接受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指导;(二)新招聘的村级防疫员年龄应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三)具有畜牧兽医专业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四)熟悉并掌握动物防疫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有一定的动物防疫知识;(五)热爱动物防疫工作,能吃苦耐劳;(六)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自学,认真参加市、州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乡镇畜牧服务中心举办的集中培训;(七)法律法规确定的其它条件。
第三章主要职责第七条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有关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科学的防疫知识。
第八条按照规定的时间、免疫操作程序,完成对责任区内所有畜禽的免疫。
第九条建立健全畜禽免疫档案,监督畜禽养殖场建立免疫档案和按规定对畜禽施加免疫标识。
负责监督指导防疫责任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大户、家庭牧场)动物养殖档案建立的工作。
第十条负责做好责任区域内的动物疫病普查、疫情报告工作,协助开展疫情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等防疫活动。
动物检疫人员管理制度动物检疫人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旗村级动物防检疫员(以下简称村防检员)队伍建设,规范对全旗动物防检疫工作的管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在我旗的发生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15]16号),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村防检员,是指经旗农牧业局(兽医局)聘用的,在嘎查村从事动物防疫、协助开展动物产地检疫、进行动物疫情观察报告的工作人员,其既是村级动物防疫员,也是村级动物疫情观察报告员和动物协检员。
第三条村级防检员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
聘用的村防检员受旗农牧业局(兽医局)和所在苏木镇政府的双重领导,由所在苏木镇动物防疫站及动物卫生监督站管理。
第四条村防检员按照行政村和区域牲畜比重设置,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个别牲畜饲养量多的行政村可按牲畜头数配备2名以上,以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数为准,约5000个羊单位配备1名。
第二章聘用办法第五条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从2015年苏木乡镇兽医站体制改革时未能竞争上岗的人员和现有乡村兽医中聘用。
第六条村防检员应具备以下条件方可受聘。
(一)热爱动物防检疫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从组织领导。
(二)熟悉掌握动物防检疫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年龄在55周岁以下、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初中及初中以上)、兽医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接受专业技术培训,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具有兽医从业资格证和从业许可证。
(四)同等条件下,2015年苏木乡镇兽医站体制改革时未能竞争上岗的人员优先聘用。
第七条村防检员的报批程序(一)具备聘用条件的人员向苏木镇动物防疫站报名申请,或由村委会向苏木镇动物防疫站推荐,经苏木镇动物防疫站与苏木镇政府初审后,上报旗农牧业局审核。
(二)经旗农牧业局(兽医局)审核合格者,再由旗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培训、考试,由旗农牧业局择优录取,统一颁发《上岗资格证》和《动物协检员证》,并由旗农牧业局(兽医局)与受聘者签订聘用合同,建立档案进行管理。
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日期:2008年04月24日发布单位:农业部来源:农业部兽医局
农医发[2008]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2008年3月27日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现就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繁发生。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我国也先后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疫情,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实践证明,要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兽医工作队伍。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有利于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近年来,各地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项工作整体上进展还很不平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经费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极不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需要。
各地一定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不断提高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和水平。
二、积极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
(二)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要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明确责任、择优选用、注重素质、创新机制”的原则,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结合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立起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三)科学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配置,要与动物防疫工作实际相适应,要确保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防控措施在基层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畜禽饲养量、养殖方式、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免疫程序等因素综合测算,科学合理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
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要设立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畜禽饲养量大、散养比例高或者交通不便的地方,可按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增设。
(四)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
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制。
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承担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动物强制免疫注射、畜禽标识加挂、散养户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等公益性任务。
各地要进一步量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任务,细化质量标准,明确考核指标,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进度具体、要求严格。
(五)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
建立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制度。
村级动物防疫员要优先从现有乡村兽医中选用。
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掌握选用条件,严格选用程序,严把进人关。
要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明确其权利义务。
(六)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
各地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
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纳入动物防疫队伍整体培训计划,制定系统完善的培训方案。
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七)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考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
各地要把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情况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村级动物防疫的工作开展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报酬补贴挂钩。
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要坚持人员的动态管理,对综合考评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整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监督管理办法,严肃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纪律,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行为。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
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本地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
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指标,逐级进行考核。
(九)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保障机制。
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各地要在中央出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协调财政等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制度。
要认真测算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任务量和工作强度,把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保障水平。
要为村级动物防疫工作配备必要的疫苗冷藏设备和防疫器械,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装备水平。
要加大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技术水平。
(十)因地制宜地探索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方式方法。
各地要注意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各地在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出适合本地区的健全防疫网络、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运行机制的好办法。
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督查和指导,不断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