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话,促进世界少数族裔文学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加强中国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已经成为全球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中国民族文学学科建设自身的诉求”。[1] 在比较文学课程中融入多民族文学研究的内容也有其学科建设的基础和依据。以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为例,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专业下设有中国多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两个研究方向。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硕士招生目录中,有文化产业创意研究、中国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宗教文化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等方向,恰恰相反,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专业下,有中外比较文学、多民族比较文学、东方文学等研究方向。也就是说,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学科交融的情况在中国高校中普遍存在,有其合理性并且已经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广东省高校而言,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显然也包括少数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比较研究,实质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是世界民族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社会语境下,瑶族作为广东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当代文学(即当代瑶歌的创作)隶属于广东当代文学创作的一部分,当代瑶歌的发展和流变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广东当代文学的流变特征,亦可为研究转型期广东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参照。将如此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与文化加入比较文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对其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洞察力,从而使得比较文学教学远离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加明晰,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说,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对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的变迁研究,亦有助于透视转型期中国社会少数民族文学的流变、集

结和多声部共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汉族文学书写中,宏大叙事被逐渐解构,取而代之的是对个体价值的重视和书写。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主线则由对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歌唱转向了对本民族的歌唱和书写。世纪之交,在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被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洪流冲击愈加严重之时,文学创作者也几乎在同时做出反应。口传文学作为一种能够表达少数族裔民众情感的文学形式,既活跃在少数民族文学的大舞台上,又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瑶族也是如此,瑶族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瑶歌,而瑶歌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歌唱内容,这一点完全贯穿到了比较文学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比较文学课程所具有的社会性。与此同时,为学生讲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瑶族歌谣,和比较文学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加激起学生重视少数民族母语文化的保护,从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比较文学课程本身,是如何对世界少数族裔文学进行关照的。如何明晰比较文学的教学目标,区域特色的文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在比较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将民族文学和比较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提纲划分为几个大类。众所周知,比较文学中有两大研究需要厘清: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这两大研究构成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两大支柱。比较文学既包括了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又涵盖了有关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美国学派更注重超越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而法国学者由于其固有的欧洲中心主义,和对欧洲文学的考据优势,强调考证和依靠事实

凭据来解决问题的影响研究。因此,在中国高校的课堂上,对比较文学理论中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讲述缺一不可。其一,影响研究。首先,在讲述渊源学的时候,课本上原本是以中国文字作品中的外来因素为例做详细的考证,而本人加入了一场课堂讨论,讨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原型,以及少数民族文学文化中的原型问题。例如广东的瑶族地区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会讲述自身民族的渊源和神话传说。本人在课堂讨论中,一并补充和列举瑶族的文学传统:瑶族是个古老的中国南方山地民族,起源于远古时代,《山海经》中就提及盘瓠神话。瑶族将盘瓠奉为祖先,瑶族歌谣在整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中举足轻重,其中以《盘王歌》为最,歌词长达3000多行,歌名多至数十种。在讲述渊源学中的口传渊源一节,本人又重新举证,将《盘王歌》作为范例讲述给学生听,更加明晰了口传渊源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在讲述了口传史诗之后的若干周,我又在影响研究中加入了新的讨论内容,如何看待当代瑶族文学中的盘王形象。当代瑶族文学的创作中,神明和祖先、图腾一起被重新建构、创作了。其余少数民族的作品也是如此。在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个本科生写的学位论文是关于一部黎族小说的。本人将课堂上所涉及的有关渊源学和影响研究的理论问题整合,加入对其的指导意见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影响研究不仅仅体现在汉族文学和瑶族文学的交融上,另外,还涉及到瑶族有语言无文字所衍生出的创作问题。瑶族作者的创作和记述一般以汉字汉语写作为主,所以在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本人尤其强调非母语写作的割裂与比较文学本身的联系。然而在比较文学的教材中,很少涉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

文学创作,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有些民族的文学尽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然而,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汉化过程中,文学创作往往渐渐以汉语为主了,而本民族的语言却已博物馆化地以经书的形式存在着,已不再为人们书写所使用,这样的例子有彝族。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特地把以汉语汉字为主要写作记述工具的民族文学作为案例,和学生讨论如何看待非母语叙事的问题。

这一点在比较文学中较为常见,例如用英文写作的印度人、用法文写作的加拿大人,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写作的拉丁美洲人等等,这样的杂糅和交融产生了大量的灿若群星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然后,我再给学生展示彝族和藏族用汉语写作的诗歌的精炼与优美,展示瑶族对歌手抄的用汉语写就的底本等等。让他们展开课堂讨论,分析非母语写作的文学品质。生态主义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文艺理论之一。交叉学科的研究刚好契合这一理论。很多山地民族都有着天然的保护自然的传统,而其文学作品和史诗中的显现也很常见。在比较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有关生态主义的描写、有关故乡被现代文明和工业化社会所冲击的焦虑展示出来,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文艺理论的接受和理解。瑶族是山地民族,瑶歌是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在瑶歌中,内容五花八门,从瑶歌出发可以管窥当代社会的种种变化。另外,瑶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作为一种跨界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越南、老挝、以及一些欧美国家。因此国外瑶族的文学创作也不逊于国内,这样,影响研究也可以部分提及国内外瑶族文学的区别和联系。正如比较文学教学中常提及的中日文学联系,中印文学联系等等。苗族和瑶族的文学的比较研究也可

列入其中。比如,瑶学研究者较为关注的瑶族经书问题,就具有着比较文学的意味。如瑶族在长期的跨境迁徙的过程中,诸多瑶族经书随着瑶族的海外迁徙流传到了国外。美、法、荷、德等欧美国家的图书馆都有不少瑶族经书。2010年,学者郭武在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时,在伯德雷恩图书馆发现了近三十册清代及民国时期流传于云南、广西以及东南亚地区鲜为人知的瑶族文献手抄本,其中大部分是道教经卷。经过细致的甄别后,他对这些经书进行了分类,主要瑶族道教科仪、驱瘟除疾、超度亡魂与合和婚姻、治病除患等等。[2]瑶族经书在国外的流传,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可以作为流传学的案例来探讨。另外,在形象学的教学之中,本人会将瑶族文学中的汉族形象,汉族文学作品中的瑶族形象提取出来,并加以阐释。瑶族歌谣作为最为常见的瑶族文学样式,很容易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中去。以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县城位于广东省北部,这一瑶族聚居地在瑶族的分支体系中属“过山瑶”,其瑶歌属勉语系。乳源过山瑶山歌可分为传统原始体系、近代古典体系以及当代的生活散歌体系;按照内容形式可分为念歌、呕歌两种。[3]瑶歌围绕《大歌书》(即《盘王歌》)的底本展开,但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大的社会背景的变化,瑶歌的内容和歌者也有所变化。在这个流变之中,尤其是生活散歌,汉族人的形象通常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中国社会的转型、广东社会生活文化的转型皆可从这一侧面管窥一二。这也正是比较文学的附属作用之一。其二,平行研究。按照美国学派的定义,平行研究就是对各民族文学所作的比较研究,其研究对象被允许彼此之间并无直接影响和联系,平行研究

是二战后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的,也符合新批评学派直接切入文本的要求。这一定义,不仅强调了对并无相互影响或联系的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也提出了比较文学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关系研究。那么,对于比较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结合而言,“各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十分契合。本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引入瑶族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学创作的平行研究。另外,跨学科研究也是如此,将比较文学课程引出人类学、民俗学以及田野调查的部分研究方法,能够丰富此门课程的内容。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将瑶族文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讲述,还将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学博士生关于瑶族的田野调查、语言研究文化传播研究等纳入到课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会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和世界文学(尤其是第三世界文学)作品来进行比较。在少数民族歌者、诗人或者小说家创作的初期,其中大多数人都曾阅读或模仿过国外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或者受其影响。以比较文学教学中所讲述的诗歌为例,在加汉?拉马贾尼在其《混血的缪斯———英语后殖民诗学》一书中,认为“诗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合象征、反讽和隐喻的文体———很适合传达和记录分裂的文化经验和冲突”。[4]他对第三世界用英语写作的诗人作出了详尽的分析,包括语言的混杂、隐喻的使用、诗歌形式的民俗化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创作中所经历的双语经验的杂糅性和第三世界的英语诗人是极为相近的———因为他们同样书写了传统的消失、母语的困境以及对“原乡”的守望。另外,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现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以及相关的分支研究都被纳入课堂教学分析中

来。如打工文学的发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不容忽视,当代少数民族打工文学的发展也如火如荼。这个新近出现的文学现象虽然并未大张旗鼓进入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然而在比较文学层面,却别有一番意义。首先,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者以工人的身份离开故乡,他们进入城市,具有双重身份,少数民族身份和乡村打工者身份。与此同时,他们又从事文学创作,在打工之余写作,这样的作品颇有离散的意味,和拉马贾尼所言的断裂与疼痛颇为相似。在教学中,本人会引用一些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的作品来说明这一点。原乡在工业化社会中的消失殆尽,加之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化的夹缝中生存的困境,都会体现在他们杂糅的作品中。假若从比较文学视野看乳源瑶族瑶歌的变迁,不难发现,政府将居住在山上的瑶族村民,迁移到平地或者城镇,他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变化,对歌的样式不变,但是歌谣的内容却变化了。本人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并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能产生良好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提到,本人之所以践行了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加入民族文学研究的内容,是因为在全球化语境下,研究者和学习者无法仅仅满足于就外国文学来认识比较文学,而比较文学的视野又能够契合于民族文学研究。过去的民族文学研究则多在某一民族的范围内进行和展开,而在比较文学视阈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是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进行的比较性质的文学研究。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文学人类学也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就曾指出,文学人类学研究改变了原有的学科格局和文论体系,它将代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一个方向。[5]因此,我们将少数民族研究方法也融入到比较文学的教学方法中去,也是一种教学改革和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且可以称之为雪中送炭。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常常有“文学史化”的倾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化与空洞化,是近3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一种明显走向,无论是在比较文学教材建设还是比较文学研究工作中,基本上都是如此。”

[6]也就是说,将比较文学课程作为“比较文学”学科史来讲述、把外国文学史改头换面来充当比较文学的课程素材,是一种常态。因此,在我们的高等院校比较文学教学中,急需个案和素材,来充实这样一门学科教学,使其系统化并且生动化。另外,在不提及“少数民族”概念的时候,歌德所言的“世界文学”是跨民族和跨国界的,那么,仅仅谈国别文学并不能代表比较文学的全部,如果将少数民族纳入到比较文学的研究中,民族和国家这两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有交叉,在特定的时空下某一国家可能包括有多个民族,某一民族却分布在多个国家,这在比较文学的课程中,都是较为有意义的议题。例如,在比较文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延伸到,就一个民族而言,也可以分布在各个区域。例如湖南、贵州、广西以及广东瑶歌的不同之处,在瑶族的文学传统中,《大歌书》是最为重要的底本,然而,瑶歌的流变却因时代、环境的变化而沿着各自不同的脉络进行着。在以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进行考察的时候,赵天银编著的《乳源瑶山歌谣》就十分耐人寻味。他本人在注释中如是说:“瑶歌歌词联系物质实际、联系国情文

化……歌书内容丰富,有古老歌为基础,有新时代的歌词,亲见见历了我们乳源一些重大的历史变迁……唱歌形成了一种自乐自娱的风俗活动。与歌谣书本是融入了客家文字的元素,仍然顽强的保留着自己民族文化向前发展”。[7]

在这本瑶歌的集子里,既能看到《大歌书》的影子,又能看到转型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变化。这样的案例运用到比较文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从周围的熟悉的地理环境出发,从身边熟知的民族文化特色出发,去体会丹纳在《艺术空间》中所言的时代、种族、环境对于文学艺术影响的分析。在讲述影响研究的时候,瑶族的宗教仪式歌谣被本人当做教学案例植入到课程中。本人用多个国家关于《盘王歌》的记述来强调比较文学的跨地域性和跨国性的“地方性知识”。每年阴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的盘王节,这是瑶族人们祭祀祖先盘瓠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广西、广东、湖南等地的瑶族人都会举行宗教仪式庆祝,称为“拜盘王”。节日延续三天三夜,以祭祀、歌舞为主,其内容主要有请神、祈福、唱盘王歌。拜王仪式由瑶族师爷主持,仪程有请神、敬献、调神、挂灯、抛兵等,所用祷词、咒语奇特,和汉族的傩戏有相同之处。在祭祀的仪式结束后,瑶族民众开始唱《盘王歌》,歌词长达3000多行;舞蹈方面,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在盘才万的《拜王歌堂》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和宗教仪式祈祷词。[8]这样的仪式歌谣,被文本化并不仅仅是中国瑶族人的事业,在其他国家的瑶族文化研究中也多有出现。这显然算不上是国别文学,而是一个民族在多个国家的文学。其中美国赵春道的《盘古大王傜孙书歌牒》、日本白鸟茅郎编写的

《徭人文书》、法国雅克?勒穆瓦纳编写的《瑶人仪典绘画》都从渊源学的角度证明了瑶族的历史传统和神话意象是如何跨国际传播的。本人在列举了相关文本以后,希望学生能够从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出发,指出这些文本和国内盘王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分别以“十二姓瑶族人”、“广东韶州府”等关键词为例来分析他们的异同,取到了良好的效果。本人还在比较文学课堂上展示了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生深入瑶山进行田野调查的资料,瑶族人民对歌的视频等等,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瑶族文化生态,从而对比较文学课程特色有着更明确的认知。总而言之,比较文学的课程教学有其多面性,如何在本科比较文学课程中注入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在地的少数民族)的内容,是关乎比较文学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议题,本文希望能得到其他比较文学本科教学与研究同行的重视和建议,进一步地探讨其学理基础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杨荣.比较文学视阈下的四川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1).

[2]郭武.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道经考述[j].文献.2012(4).

[3]盘桂清.乳源瑶歌与瑶族历史简析.广东省文化馆官方网站,电子资料.

[4]jahanramazani.thehybridmuse[m].chicago:theuni-versity ofchicagopress,2001.

[5]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邹建军.论高校本科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文学史化

[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赵天银.乳源瑶山歌谣[m].未出版.[8]盘才万,房先清.拜王歌堂[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二:比较文学出版物发展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移动阅读时代比较文学出版物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移动阅读时代的诸多特性,分析比较文学出版物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移动阅读时代比较文学出版物的具体发展策略。

【关键词】移动阅读;数字出版;比较文学

移动阅读即人们通过各种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阅读互联网上海量数字出版物的现象。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阅读终端的发展、普及,移动阅读现象在现代社会变得愈加普遍,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移动阅读已经成为出版物未来发展方向。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间的频繁交流,加之互联网技术日益进步和普及,国际间文学的交流在此背景下变得更具规模与深度。具有跨语言、跨民族、跨学科特点的比较文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且正在经历着以日趋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理论发展新阶段。那么,比较文学出版物的发展现状如何,移动阅读时代比较文学出版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何在成为笔者探讨的重点。

一、比较文学出版物的发展困境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872年维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的内容中,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梵?第根认为“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

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①在我国学者曹顺庆看来,所谓“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②“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③因此,比较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世界文化间的“翻译”,能够帮助普通读者增长见闻、了解多元文化、拓展国际文化视野。但是,在移动阅读时代,比较文学出版物的发展正面临着如下困境:

1、内容专业化与出版全民化的矛盾

比较文学出版物一般涉及比较文学理论研究、比较文学史、比较文学实践等方面的专业化内容,带有学科特性和精英色彩。内容的专业化使得一部优秀的比较文学作品的诞生,需要耗费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从作品到出版物还要经过市场调研、策划论证、编辑加工、校对、印刷等流程。可是,在这个追逐快节奏的时代,比起需要经过“一番寒彻骨”的比较文学出版物,耗时少、内容浅显的段子、漫画或是小说等休闲类读物,更能符合移动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胃口。虽然比较文学出版物在国家为平衡人文学科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政策背景的支撑下依旧能够在出版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市场毕竟是需求与供给的产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比较文学出版物的生存空间、市场占有率势必被进一步压缩,除了部分受国家资助的作品可以被少量出版外,比较文学出版物面临着“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

2、精细阅读要求与碎片化阅读方式的矛盾

比较文学属于文学研究,它的“学院派”色彩和“贵族化”气息,阻隔了与多数人的联系。④其作品内容晦涩拗口,深奥艰深的特性需要读者精读、慢读。而在移动阅读时代,阅读方式呈现碎片化特性,短、平、快是其基本特征,这与比较文学作品需要潜心钻研、精细化阅读的要求产生了严重矛盾。目前以图书、杂志等印刷品为主的比较文学出版物,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对其提出的要求。这也使得消费者的体验感较差、观赏意愿降低。

3、作品版权问题与盈利模式缺失制约移动阅读发展

移动阅读市场产业链涉及内容创造者(作者)、出版商、电信、技术开发商、版权贸易等领域。当前移动出版物的销售模式分别以内容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及移动终端制造商为核心进行,具体的发行模式有手机阅读、专用终端阅读。但目前移动阅读存在版权不明、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得内容创造者往往处于产业链的弱势地位。如何在新形势下协调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实现多方合作共赢是整个移动阅读产业需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比较文学出版物想要在移动阅读时代提升市场竞争力,对这一问题同样无法回避。另一方面,网络中的比较文学作品和其它出版物同样是作为他人智力劳动成果而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书籍在网络中的版权问题因其涉及整个出版行业的根基而尤为引人注目,如若无法妥善处理将会严重制约包括比较文学出版物在内的整个移动阅读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移动阅读时代比较文学出版物的发展新机遇

1、无线互联网为“世界文学”理想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无线互联网络为移动阅读、全民出版创造了条件,也为比较文学作品实现“跨语言、跨民族的文学研究”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其拥有的海量信息与全球互动的特性为比较文学作品的继续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条件与空间。世界文学交流传播多元、繁复,立体化、多维度的“世界文学场”在移动阅读时代得以形成。不同民族文学间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他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彼此沟通,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互动,无论是写作、传播还是阅读行为的跨民族、跨文化性特征将会进一步加强,文学写作的世界文学语境逐步形成,阅读亦随之成为对全世界文学、文化的认知与发现行为。另一方面,“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达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个才子都不会被埋没,今后的伟大作家就将出现在这其中。”⑤作为一种新的信息通讯技术,移动阅读的普及对于推进文学翻译发展,拓展文学传播、阅读的多元渠道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数字化互动平台促进沟通移动阅读所依托的数字化互动平台

令作者与读者之间实现了无障碍的互动交流,“大众传媒要赢得受众,就要加强被传播的内容本身和受众现实之间的联系”。⑥要适应移动阅读时代读者阅读方式的碎片化现状,改善比较文学出版物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尴尬境遇,就必须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流。依托数字化互动平台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书籍评分、长短书评、佳作推送等功能进一步的扩散作品,阐释作品,进而实现出版物的营销互动。面对数字化平台带来的机遇比较文学出版物通过培养具有特殊兴趣的读者群体,并在读

者和从业人员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创造新的联系,通过数字平台进行读者意见调查、分析读者或潜在读者群数据,进而锁定读者群,营造比较文学作品阅读氛围,实现此类出版物的可持续发展。

3、多媒体技术为比较文学作品提供多元表达方式

移动阅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其终端还是无线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载体,它能够突破传统印刷文本静态、单一的文字表现,将文字、图像和音乐等超文本形式通过数字编码、解码呈现出多元的动态组合。例如,美国诗人e.e.卡明斯张扬、独立的个性赋予其诗歌作品独特风格。如何能够将其极具个性的诗歌文本向中国读者介绍,这给研究者、翻译者和出版者都带来了技术上的难题。今天,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工具的帮助下,我们能相对妥帖地处理其诗歌的表现形式,将原本晦涩、艰难的比较文学作品通过多媒体技术改造成为多维、立体的综合艺术,将其以更加接近原貌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读者。

三、比较文学出版物的发展策略

1、彰显比较文学特色,提升出版物质量

彰显比较文学出版物的文化特色,提升作品创作人的比较文学学科素养是关键。作为跨语言、跨民族的文学研究领域,比较文学研究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需要培养从广泛的跨文化联系中考察和审视文学的研究意识。”⑦比较文学学者须具备世界性和开放性的眼光,“把自己的民族文学放在一个广阔的世界文学大背景下进行检验和评价。”⑧只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了解。同

时,比较文学出版物作为提升读者文化素养、拓展民众国际视野的工具应当充分利用移动阅读工具的多媒体功能,在保证其比较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表达形式,实现专业学术作品的通俗化与普及。另一方面,对于当前盛行的全民出版,编辑人员也应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自觉抵制,努力使得提供给读者的出版物真正能够发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作用。

2、增强用户体验,提升市场占有率

移动阅读背景下比较文学出版物发行中除了要求提升比较文学出版物内容质量,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强移动阅读终端使用者对比较文学出版物的用户体验。这要求比较文学发行商在前期宣传和推广时明确业务定位,再细分用户群,将潜在用户区分为浏览者、关注者、猎奇者、响应者、传播者、关键人物等不同类型,以此作为向不同类型用户提供区别化的用户体验的依据,并阶段性的跟踪客户持续使用意愿,以提高粘性,进而使比较文学出版物阅读成为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另一方面,挖掘用户需求,选择适合移动阅读条件的比较文学作品进行呈现。为此,这就需要有专业的队伍对于比较文学出版物进行内容资源的重建,尽量使比较文学出版物呈现的形式简洁,从而更好的满足目标读者娱乐或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通过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受提升市场占有率。

3、整合产业链,构建比较文学出版物

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就整个移动阅读产业来说,探寻适合的商业模式势在必行,作为较为小众的比较文学出版物更需要在发展中寻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盈利模式与产业链结构。比较文学出

版物在移动阅读时代,从纸质媒介传播向多元媒介传播的转变,只有通过电信运营商、内容供应商与终端制造商的紧密协作,建立资源整合、竞争力要素整合、利益合理分配、核心竞争力超强的战略联盟,在合作中应立足于读者的需要,提供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或技术,通过利润分成的方式实现共赢,才能将比较文学出版产业发展带入高速发展的健康轨道。

参考文献

①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m].商务书馆,1937

②③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

④高旭东主编:《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92

⑤王朔:《网络之星丛书》[m].花城出版社,2000

⑥陈卫星:《传播的观念》[m].人民出版社,2004:287

⑦⑧龙云,《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比较文学的“再生”与发展》[j].《理论月刊》,2013(9)

比较文学相关的论文例文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 比较文学大致可分为法国的影响比较文学、美国的平行比较文学、俄苏的类比比较文学和中国的阐发比较文学等四大派别。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篇1 浅析比较文学的源流 摘要: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自此,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法国学派,法国学派以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局限性,法国学派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此美国学派登场。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对作品、现象加以比较分析,探讨并发现其内在联系、共同规律和民族独特性等。 关键词:比较文学 ;研究;源流 一、引言 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一书,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并从氏族文学、城市文学、世界文学、

国家文学等角度出发,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了比较考察,堪称比较文学的先驱。标志着比较文学已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二、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它和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一样,都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纵观全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追溯当今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 1、法国学派 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是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法国学派的先驱者,如基内、维尔曼和安培等人的讲座和课程,戴克斯特(J.Texte)的第一本专著《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为比较文学作为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大学体制性的课程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这一阶段是法国学派的形成初期,它以个体的、创造性的思考和写作为特点,学派、学科意识和学术方向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巴登斯贝格曾在《比较文学杂志》中撰写了著名发刊词“比较文学的名与实”。他批判性地总结了学界的观

2015《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期末考试

《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 分) 1 以下属于写作的特征的是? 1.0分 A、 价值功能预设 B、 遵循语言规律 C、 使用修辞和表达技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以下哪项不属于按照学科对学术论文的划分? 1.0分 A、 自然科学论文 B、 社会科学论文 C、 艺术学科论文 D、

人文学科论文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以下不属于论文选题范围的集中体现方面的是? 1.0分 A、 历史 B、 理论 C、 作品 D、 实践批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什么发展水平1.0分 A、 科技 B、 社会 C、 文化 D、 都是

5 安格尔的《泉》是什么主义的代表 1.0分 A、浪漫主义 B、修正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什么时候我国第一次授予文学博士学位1.0分 A、1980.0 B、1981.0 C、1982.0 D、1983.0

7 以下关于《糖史》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糖史》的作者是季羡林。 B、《糖史》重视史料的搜集。 C、《糖史》重点在于讲述冶糖工艺的流程。 D、《糖史》的材料显明了作者的论据和观点。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 西方历史上最早的美术史专著是? 1.0分 A、《古代美术史》 B、《艺术的故事》 C、《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D、《艺术社会学》

9 以下属于亚写作的是? 1.0分 A、诗歌创作 B、公文写作 C、编辑写作 D、小说写作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以下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1.0分 A、著作权 B、财产权 C、专利权 D、商标权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期末复习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期末复习 一、填空 1从总体上讲,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 2从总体上看,学术研究有两大类,一类是开创性研究一类是发展性研究 二、简答 1选择课题,主要应当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 一、选题与客观需要是否相符合;二、选题与研究状况是否相适应。 2获取资料有哪些主要途径? 答:观察、实验、调查以及利用图书情报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是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基本途径。 3论文观点必须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答:论文观点必须符合基本要求是正确、新颖、深刻。 4资料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只能从资料中产生;二、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只能靠资料支撑。 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列出教材中论文案例《宝玉十二哭-析贾宝玉的悲剧情结》一文的内容提纲 提示:拟写论文写作提纲,首先必须了解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成。一份完整,正规的论文写作提纲,应由以下项目构成:(1)标题,(2)观点句,(3)内容纲要答:标题:《宝玉十二哭-析贾宝玉的悲剧情结》 观点句:宝玉十二哭的悲剧情结是了解《红楼梦》一书中的家族从繁荣到衰亡的重要取向。 内容纲要: 一、因景伤情 面对生活平常景色常常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凄凉感。第二十八回,第五十八回 二、因人伤情 1、为黛玉而悲-贾宝玉的爱情悲剧第五十七回贾宝玉的第7哭 2、为晴雯而悲-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第七十四回 3、为金钏而悲-世上无情空大地,人间少爱景何穷第三十四回 三、对未世的痛苦感受 1、未世情与爱 2、未世宗族第二回 3、人生无常最苦《庄子》《好了歌》《飞鸟各投林》 一、填空 1、依照学术论文的直接写作目的的不同,学术论文可分为:交流论文;学位论文 2、用于书面表达的书卷主体包括文艺语体、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毕业论文要有学术性,应注意哪几个环节? 答:1 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注重学科意义。2 内容的表述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含量。 3 结构的安排应当注重逻辑框架的严整。 4 对论文的总体构成格式也有明确的要求。5 语言的运用要体现语特征。 2、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超星尔雅专业论文写作章节测验答案

专业论文写作(一)已完成成绩:75.0分1 关于学术论文描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不属于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规定在()万以上。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 4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学术对话的重要基础。() 我的答案:√

1 下列不属于写作相关情况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 2 要确定选题,首先要做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下列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描述错误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4 翻译写作、编辑写作属于亚写作。() 我的答案:√

1 一般而言,材料和案例应该是作为()出现在论文中的。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对明代历史而言,《明史》是()材料,明代档案是()材料。 ?A、 ?B、 ?C、 ?D、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硕士论文的开篇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 4 在阅读别人的研究成果时,既不能抱有成见,也不能盲目跟从。()我的答案:√

1 关于论文选题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一篇论文的成败关键在于()。 ?A、 ?B、 ?C、 ?D、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对一件美术品,必须记录的信息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选题范围一般都在历史、理论和实践批评三个方面。()我的答案:√

比较文学考试论文范文

浅谈“天人合一”与“人天合一”的文明相通性 异质性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华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作为东西方不通文化代表的老庄学说“天人合一”同希腊神话中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的“人天合一”同样具有相通的跨文明异质性,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坚持传统老庄学说中的同时还能不断接受西方文明中的合理成分。然而,虽然这两种精神具有异质性而同时他们又是各自独立的。 一、“天人合一”中的“天”与“人天合一”中的“天” 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天”。“天”的概念最早出自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千字文》开宗名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时的“天”是一个浑沌不清的大园筒,先民们把“天”看成一种绝对的力量来崇拜;到了周朝,对“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周文王作《易经》卦一:“乾。元享,利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天”是一个相当于河图、洛书的天园地方的宇宙,相当于“太极”阴阳两极相抱旋转的球,是一个造生万物的主体“一”。所以古人造字的时候,把“天”写作'天'就是一人头顶“一”,“一”就是“天”,“天,颠也。至高无上”;老子庄子则把它与“人”联系起来,多指是人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老庄的“天”多指与人类共存的自然,按造字会意拆字讲“天”字可有二种理解:(1)“一大”就是“天”最大;(2)“一人一”就是“天人合一”之意。“人”,按文字学看它由一撇一捺组成。按《易经》的观点这一撇一捺就是一阴一阳、一男一女的相互支撑与相互抵抗,它是阴阳相斗相和的产物。按现在观点讲人是自然界中有智慧有意志的高级主体。在老子、庄子思想中“人”是相对于“天”的一个概念,还有很多新的意义,《庄子·逍遥游》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就有“人”意义的延伸。 按现代的理解则是,老庄中的“天”是至高无上的代表,人应该顺应而存在,自然万物皆是一样,要按自然规定的天命运转。 然而,与老庄不同的是,在希腊神话中,“天”并不是最至高无上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人”与“天”有着同等的地位。希腊神话精神强调“人天合一”,强调人本主义,认为人即是神,而神即是代表天,神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主宰着一切生灵的地位与命运。希腊神话体现了一种尚武的精神,崇尚力量,它更加侧重以自我为中心,鼓吹冒险、占有、自我满足的思想,所赞扬的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人天合一的本位主义。原始幻想中最有力者是希腊的天神,是创造一切支配一切的能者。希腊崇拜力量和知识的精神最初表现为崇拜最有力的天神,希腊神话是以利作为推动历史的杠杆的。天并不代表一切,也并不是天主宰人,人与天地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忍有时还能控制天。 二、关于“人”的地位 老子庄子认为,在天、地、人的相互关系上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自然,杜绝人们自以为是,和“不知常,妄作凶”的行为。反对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人,更反对那些将政治强人与圣贤将主张、教条强加于社会与自然的主张。这是老庄“无为而治”、“大道自然”的“天人合一”。人应该要顺应自然而发展,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都同时要遵循天的规则。不存在任何人比别人低也不存在任何人比别人高一等,每个人都是顺应天命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是地位一样的不同个体,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 也许仅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到,老庄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是将“天”放在首位的,天就是一切,人必须要顺应天命。而在希腊神话所体现出来的“人天合一”精神则是将“人”凸现出来的,“人“与”天“同等重要,甚至超越了”天“而存在,它是充分肯定人的价值的。 希腊神话充分肯定个人的权利、利益和个人的价值,理解人的自然性和自由性,甚至认为为了获得功名利禄,为了个人尊严,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甚至走极端的做法。古希腊神话,因为它的肯定人欲,所以就非常注意个体的独立,个体的利益,所以就非常多的宣扬个

《比较文学》小论文

西方诗人对中国诗人创作影响 ——以拜伦和梁启超为例 摘要: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在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兼革命家,他的诗歌大胆、自由。他对中国近代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梁启超是近代诗人中受影响最早也是较深的一个。拜伦精神及其积极浪漫主义的诗风都对梁启超创作的新诗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梁启超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及风格上都有别于传统诗,别树一帜,开拓出传统诗歌的新国土,成为真实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充满慷慨豪迈之气的时代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梁启超拜伦诗歌创作影响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功勋人物,在古老的中国风雨飘摇之际欲扶大厦之将倾。他锐意革新,救亡图存,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他立志将腐败的清王朝的统治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制度。他是一名出色的革命家,同时在学术领域也卓有成效。他的散文、诗歌等均渗透着他的政治思想。他处在新旧交替的社会,中外交流碰撞的时期,在中国文学由传统的古典型向现代型过渡、转化的过程中,梁启超无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他既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了世界性的眼光,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背境、大框架下,构筑诗界、小说界、文界革命的瑰丽殿堂。当然,他在文学上所做的努力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来说是功过参半:功,在于使中国文学以外国文学为类比模式而获得了新的活力;过,在于把刚刚萌芽的现代型文学引入了功利主义的非文学轨道。但由于他在政治上抱着理想主义态度,并且以诗、文、小说作为鼓吹这种理想的工具,加上他本人又有浓厚的浪漫气质,所以他的作品在宣传启蒙救国的同时,也带上一种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拜伦,19世界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学生时代即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拜伦扮演着诗人兼革命家的双重角色,对世界各国的近代政治与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也是一位为欧洲各民族民主自由而奋斗,为希腊的独立而

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考试大概

Ⅰ. Gone up → increased set up → established Put up with → tolerate looking into → investigating Figure out → determine put into practice → implement Come up with → developed make up → constitute Get rid of → eliminate keep up → maintain Gone down → decrease thinking → considering Ⅱ. Structure of Data Commentary Data commentaries usually has these element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1.location elements and/or summary statements 2.highlighting statements 3.discussions of implications,problems,exceptions,recommendations,or other interesting aspects of the data 可能涉及到排序题,有例如下: ①A computer virus is a program that is specifically and maliciously designed to attack a computer system,destroying data.②As business have become inceasingly dependent on computers,e-mail,and the Internet,concern over the potential destructiveness of such viruses has also grown.③Table X shows the most common sources of infection for U.S. businesses.④As can be seen, in a great majority of cases,the entry point of the virus infection can be detected,with e-mail attachments being responsible for nearly 9 out of 10 viruses.⑤This very high percentage is increasingly alarming,especially since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caution such infections are largely preventable.⑥In consequence,e-mail users should be wary of all attachments,even thoes from a trusted colleague or a known sender.⑦In addition,all computers used for e-mail need to have a current version of a good antivirus progarm whose virus definitions are updated regularly.⑧While it may be possible to lessen the likelihood of downloading an infected file,businesses are still vulnerable to computer virus problems because of human error and the threat of new,quickly spreading viruses that cannot be identified by antivvirus software. ①②→Theory and common beliefs. ③→The start ④⑤⑥⑦⑧→Implications Ⅲ.信息性摘要 An informative abstract,as its name implies,summarizes the key points in the RP.It is an overview that briefly state the purpose,methods,results and conclutions with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信息性摘要主要报道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它是论文全文的高度浓缩,相当于论文的简介或概要,但它又不是简单对原文篇幅进行按比例的缩减,而是要进行深入加工。 比较流行的信息性摘要架构有: ①Objective→Methodology→Results→Conclusions ②Background→Purpose and aim→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题) 15 1、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诺贝尔 答案:A 2、衡量国家科技领先的标志之一是: A、获诺贝尔奖的人数 B、国民经济总产值 C、人口数量 答案:A 3、衡量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之一是: A、论文 B、家产 C、经历 答案:A 4、理论要不要经过实验验证: A、一切理论都要 B、有些理论不一定要 答案:B 5、检验理论正确的实验是必须能够重演的: A、是 B、不一定 C、不是 答案:A 6、称赞你的论文的人都是: A、坚持真理的人 B、认同你的观点的人 C、奉承你的人 答案:B 7、一篇论文其关键词可以选择几个: A、两个 B、3~8个 C、9个以上 答案:B 8、论文引言就是: A、前言 B、绪论 C、引论 答案:C 9、参考文献的编号一律用什么括号括起: A、大括号 B、中括号 C、小括号

答案:B 10、参考文献号一律用: A、阿拉伯数字 B、汉字 C、英文 答案:A 11、论文中对重要的公式: A、应编号 B、不应编号 答案:A 12、论文中使用别人公开发表的结论,并注明出处的属于: A、引用 B、抄袭 C、剽窃 答案:A 13、论文是如何写出的: A、研究后写出的 B、编写出的 C、从书上抄来的 答案:A 14、博士学位论文至少应有: A、创新点 B、新理论 答案:A 15、论文中对表的题目要求为: A、表的题目在表上部 B、表的题目在表下部 C、随便什么位置 答案:B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5题) 25.01 16、 在一篇题目为《目标运动分析新论》论文中,论文摘要是: “在我的《TMA理论》那本书中,介绍了TMA的经典方法,在本论文里,主要叙述目标运动分析的几种新的方法,它们是:1)识别-滤波-控制原理;2)交互多模型方法;3)多站信息融合的方法。” (1)、上述摘要犯了那几方面的毛病? A、使用“我的”第一人称 B、使用了缩略语TMA C、前两句是过去研究信息,应删掉 D、没有交代成果与结论 E、以上全部是 答案:E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与要求 一、写作毕业论文的态度和要求 1.每位毕业生必须恪守学术规范,以严肃、认真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毕业论 文写作。不允许剽窃他人成果或由他人代作。发现类似问题,论文不予通过。 2.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3.论文应力求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创见,而不是对一般事物的简单叙述和 介绍,也不是别人观点和材料的堆积。 4.论文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材料扎实、文字流 畅。 5.论文字数:中文3万字左右;英文2万字左右。 6.论文写作所用语言:中英文任选一种。 7.上交的论文必须按照本规范要求的标准格式打印。 二、毕业论文的具体写作方法和步骤 1.选题与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 (1)选准题目。学生选题时,在首先考虑题目意义的同时,要根据本人的兴趣、基础和条件,选择恰当的题目。一篇论文的 题目不能做得太大,不要做因条件限制难以搜集资料、难以 调查研究、难以完成的题目。 (2)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3)调查研究、围绕选题搜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在本题目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主流和非主流的各种不 同观点、论据、数据资料。 (4)认真考虑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 (5)撰写提纲。论文提纲应列入文章的纲、目,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6)开题报告。由至少三名本本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开题小组,对选题和提纲进行可行性评估和具体建议。 (7)进行写作,反复修改。写作过程中要继续搜集、补充资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明确,旗帜鲜明,论证有 理有据,具有说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简洁、通顺、流畅、 无错别字。凡引用文字、数据注明出处。写完初稿后,根据 文章的内容写一份300字左右的论文内容提要(中英文各一 份),并附3到4个关键词。

慕课《如何写好科研论文》期末考试答案

1.论文写作前的积累包括哪些(2/2 分) 实验细节Idea专业知识讲座 正确答案 :实验细节Idea 专业知识讲座 答案解析 :论文写作前的积累包括实验细节、Idea、专业知识、讲座、文献追踪 多选 2. 文献一般重点引用哪些(2/2 分) 重要文献最新文献便捷获取文献大家的文献 正确答案 :重要文献最新文献 答案解析 :答案如选项 多选 3. 提高研究与写作的技巧包括(0/2 分) 导师的言传身教大量阅读与思考联系很重要学会和学术期刊打交道 正确答案 :导师的言传身教大量阅读与思考联系很重要学会和学术期刊打交道 答案解析 :提高研究与写作的技巧包括:提高研究与写作的技巧包括、大量阅读与思考、联系很重要、学会和学术期刊打交道 多选 4. 学术论文质量标准包括(2/2 分)

形式标准质量标准内容标准学术标准 正确答案 :形式标准内容标准 答案解析 :学术论文质量标准包括形式标准和内容标准 多选 5. 什么情况下可以发表你的成果(0/2 分) 研究有原创性对既有研究有提升文章的逻辑和文字都很完美对某领域有独特领悟的总结正确答案 :研究有原创性对既有研究有提升对某领域有独特领悟的总结 答案解析 :答案如选项 多选 6. 如何同期刊打交道(0/2 分) 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认识编辑善于推荐自己善于交流 正确答案 :善于推荐自己善于交流 答案解析 :同期刊打交道包括:善于推荐自己、善于交流 多选 7. 编辑认为好的学术论文应具备的条件(0/2 分)

知识积累创新思维学术功底研究(写作)技巧 正确答案 :学术功底研究(写作)技巧 答案解析 :编辑认为好的学术论文应具备的条件有:学术功底、研究(写作)技巧 多选 8. 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科研(论文作业)结合的好处(0/2 分) 节约时间可以得到老师的真正指导积累写作经验尽快发表论文 正确答案 :节约时间可以得到老师的真正指导积累写作经验 答案解析 :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科研(论文作业)结合的好处有:节约时间;可以得到老师的真正指导;积累写作经验 多选 9. 如何培养科研兴趣(0/2 分) 本身就热爱做成后产生多读论文兴趣无所谓 正确答案 :本身就热爱做成后产生 答案解析 :培养科研兴趣,要么本身就热爱,要么做成后产生 多选 10. 科技论文语言的特征是(2/2 分) 清晰客观准确简明

有关中西比较文学的论文

有关中西比较文学的论文:可以将《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吗?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英国文学史上著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死亡的悲剧,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 相同点: ①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尖锐的冲突,两篇课文都展示了紧张、激烈、集中的矛盾冲突。从冲突双方的性质来看,一方追求美好的合乎人性的爱情理想,它是正常的,自然的,健康向上的,但是却处在被压抑的地位;一方则代表腐朽陈旧的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在《孔雀东南飞》中表现为封建家长制权威,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则表现为狭隘的封建家族利益,它是邪恶的、反人性的,违情悖理的。但是却在现实中占统治地位。 ②从矛盾发展的结果看,它们都写出了双方矛盾的不可调和,最终以善良弱小者——男女主人公殉情的结局来结束矛盾冲突。 既然都写到了死亡,这里有必要思考死亡的美学意义。应该说,死亡终究是悲凉凄惨的,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结果。但是当现实不能容许男女主人公那美好的合乎人性的爱情理想实现的时候,则这种死亡就是对刻薄寡恩的现实的最大反叛和抗拒,他们并不是不热爱生命,只是不愿让生命在无爱的境地和违背人性的环境中苟延残喘,所以他们坦然无畏地选择死亡,显示出人物不屈于压力,不肯苟且的坚韧与顽强,高贵与充满尊严。无论是刘兰芝和焦仲卿,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都以那灿烂的毁灭来证明爱情的崇高、专一和难于逆转,都以他们那短暂却闪耀着夺目光辉的一生强烈地震撼人心,定格在历史和人心的深处,使人看到大胆追求自由理想幸福爱情的人性之美与青春之光,看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和卑鄙。 ③从对男女主人公死后的反响来看,它们都写出了双方长辈后悔不迭的举动。《孔雀东南飞》写双方家长求合葬,满足男女主人公生不能相随,死亦要相伴的愿望,而他们自己,可以推想将要在漫长的孤苦岁月中独自咀嚼丧失亲人的悲痛;《罗密欧与朱丽叶》则写出了两大家族的长辈后悔自责,并捐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好。而且还在维洛那城为这一对青年男女塑像,让他们的友爱永远照耀维洛那城。应该说,两篇课文写到的双方家长本质上也是善良的,并不是生性邪恶。是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封建主义思想观念使得他们顽固地逼迫自己的亲人,在这样的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受害者。 不同点: ①从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量的态度来看,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孔雀东南飞》塑造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主要还是平民的形象,作为平民的家庭妇女和作为平民的衙门差吏。平民首先关心的是在遵从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获得自己应有的平静、幸福的生活。他们总是力求个人在道德、人格和才能上的完美,力求自己符合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标准,渴望获得权力者的真诚的爱和同情。他们好象总是在那里顺从,顺从他们应顺从的一切权力。刘兰芝在娘家谨从兄命、勤习女红,在婆家对婆母礼节周全、对小姑关顾怜爱以及对家务“夜夜勤作息”的辛苦操劳,焦仲卿对母亲孝顺依从、对妻子则出以生死相依的深情,无不深深地感动人心,成为凉薄的社会永远的温暖。他们不会像精卫一样要填平造成他们苦难的大海,而是试图以毁灭自己来获得他们在尘世间没有获得的爱和同情,他们以自己顽强的道德意志战胜了自己的生命意志,从而谱写了一曲哀感绵绵的苦情之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则是由于违背了家族的规则,轻视了家长的权力。悲剧主人公是在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中导致灭亡的。这一对青春少年的追求总是显得那样的主动、积极,那样的无所畏惧,全然是毫无顾忌,气势磅礴。在他们的心目中,唯一重要和神圣的就是那使两心相悦的爱情,而狭隘的家族私利在美好的爱情面前则显得荒唐可笑、丑陋卑劣。他们爱得像一把火,轰轰烈烈;他们也毁灭得像一把火,尽管光焰消失,却为寒冷漆黑的大地留下了青春的爱的温暖。他们以自己短暂却又惊心动魄的生命,证明了爱情和青春的崇高与美丽,从而谱写了一曲激情洋溢的悲壮之歌。 ②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他们所坚持的美学理想来看,体现出历史发展的长期性与延续性。《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经过董仲舒的整理加工,儒家思想逐渐显露出它的反人性、反感性

比较文学论文

插入部分标题: 1 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与 发展 孙振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2017级西班牙语班 学号:0171106022

摘要 对于更多的中国读者来说, 1982年《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自然是掀起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热潮的起点,但是真正引起大规模的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 理解和思考应该是2012年,当Hallucinatory realism一词出现在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颁奖词中时,莫言与马尔克斯的写作风格的相似性和区别性开始 引起各国的思考和争论的时候。Hallucinatory realism 先后被译为“谵妄现实主义”和“幻觉现实主义”用以区别“Magical realism”——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中毫不掩饰地提到那位前辈对他曾有过的影响时说: “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 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 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尽管如此,莫言无疑是受到了马尔克斯巨大的影响,并作为中国当代对其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和发展的代表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比较容易 地能够看出这种影响的痕迹,所以研究中国文学对于马尔克斯的借鉴、融合和发展, 通过马尔克斯与莫言作品的比较就可见一斑了。 关键字:马尔克斯;当代中国文学;影响与发展

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与发展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不到十年间开始 逐步兴盛,而其进入我国并在我国迅速变热发酵却是大约在20世纪 8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学术的说法实际上并非来自于拉丁 美洲,而是出现在德国艺术批评家弗朗茨·罗在1925年发表的专著《后期表现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中用来解释德国和欧洲后期表现主义绘画作品中显示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美学意向。而从1948年委内瑞拉作家阿杜罗·乌斯拉尔·彼特在论著 《委内瑞拉的文学与人》中首次用“魔幻现实主义”来评论拉丁美洲文学的创作现象,到1954年美籍哥斯达黎加裔教授安赫尔·弗洛雷 斯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全美文学教授协会年会上作了《论西班牙语美洲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报告并明确使用“魔幻现实主义”来概括拉美当代文坛的一批令人注目的文学创作潮流,“魔幻现实主义”才开始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拉丁美洲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起来。 加西亚·马尔克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马尔克斯也可算得上是20世纪对中 国文学影响最为巨大和持久的外国作家之一,以其为代表的拉美魔幻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期末试题

班级:英语2班学号:2010103060 姓名:曹慧娟 Title: (10points)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Love Value Literature Review: (20points) Jane Eyre ranks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perennially popular works of English fiction. Xie xiulong thought that In his eyes.the love value of Jane is freedom,equality,dignity and true love.Although the poor but plucky heroine is outwardly of plain appearance, she possesses an indomitable spirit, a sharp wit and great courage. She is forced to battle against the exigencies of a cruel guardian, a harsh employer and a rigid social order.Besides,in the view of Jiang hua modern woman must be strengthen,brave and gentle owing to Jane Eyre .However,all of which circumscribe her life and position when she becomes governess to the daughter of the mysterious, sardonic and attractive Mr Rochester. there is great kindness and warmth in this epic love story, which is set against the magnificent backdrop of the Yorkshire moors.,the opinion of Zhao yuhua,Henan Jiaozuo University professor.Denglan thought that this novel has expressed a kind of religious love value,namely,penetration in the secular Christian ideas and ethical color with Christ. Different people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have different views about the love value of Jane Eyre,in my opinion,this novel has expressed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rebellion,and the growth of woman.This incredible lady in her beloved story has carried on through the centuries to inspire all its readers. Abstract: (20points) Nineteenth Century Engl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unique moral, political, and social beliefs. In turn, such beliefs shaped how individuals viewed such things as marriage and class divisions.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can be seen as a snapshot in history, a social commentary which subtly reveals a distaste for traditional Victorian beliefs. .Jane Eyre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novel named Jane by Charlotte Bronte.She is but a fictional character,and in our hearts she will stay.This incredible lady in her beloved story has carried on through the centuries to inspire all its readers.The novel follows the life of Jane Eyre from childhood through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She is portrayed as a female heroine who oversteps the gender and class barriers of her time to pursue and secure her own happiness. Outline: (30points) Introduction: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love value of Jane Eyre. Jane Eyre is Charlotte’s best literary production.In writing it, the author drew a great deal from her own life-experience. The novel show us a new woman on 19th century in England.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This thesis aims at Jane Eyre’s sense of love. Under her rebellion and self-respect, she literally has got a fiery heart for her love.Jane Eyre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novel named Jane by Charlotte Bronte.She is but a fictional character,and in our hearts she will stay.The thesis discusses from the character of female,the formation of this novel and the meaning of the value. Chapter 1 .Jane Eyre’s Love Value A. Her Rebellion and Love Value B. Her Attitude Towards Men C. Her Female Consciousness Chapter 2 The formation of Jane Eyre’s Love Value A.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e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