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
- 格式:docx
- 大小:13.57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课文原文及赏析
《晏子使楚》课文原文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课文赏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机智的故事,通过讲述齐国使者晏子如何应对楚王的刁难,展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和胆略。
在故事中,楚王为了羞辱晏子,故意让人绑架了一个齐国人,并指责齐国人盗窃。
然而,晏子并没有被吓倒,他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用橘子和枳的例子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暗示楚国的环境可能导致了这个齐国人的盗窃行为。
这样的回应既显得合理,又巧妙地回避了楚王的刁难。
整个故事中,晏子的言辞犀利而又不失礼貌,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同时,故事也传递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进人们的健康成长。
总之,《晏子使楚》是一篇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课文,通过阅读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胆略,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做人处事的启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1课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1课《晏子使楚》原文: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1.《晏子使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概括。
2.学习课文,感悟晏子的语言艺术,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晏子,了解课文大意1.揭示课题,生读课题。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吗?“使”是什么意思?(出使)2.初识晏子。
(1)课件出示晏子的资料——晏子:名婴,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生齐读。
“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古时候对有学问,有突出贡献的男子的尊称。
如:老子、孔子、老子……)(2)预习课文后,同学们印象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敝国、囚犯、淮南、柑橘、枳、盗贼学生读,教师正音。
理解“敝国”的“敝”。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国势强势身材矮小侮辱面色不改赔不是尊重A.生自由读,说说发现了什么?B.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要写什么?二、朗读课文,读懂晏子语言1.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怎么回击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特别要关注课文中写到的晏子的语言。
(板书:语言)生自由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语段:“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1)同学们看,这是晏子第一次说的话。
晏子这一段话共说了四句,会读书的同学,会发现者四句话都围绕着一个意思在讲。
生答,师板书:狗国。
(2)同学们看看晏子说的另外两次话,能不能也用一句话来说说晏子主要在说什么?(生答,师板书:下等国贼国)3.重点研读第二个故事中晏子的语言三次回击,其实就是三个故事。
晏子和楚王来来去去回合最多的是课文中的哪个故事?(第二个故事)第二个故事中,晏子一共说了三段话,请同学们拿起书,自己读读这三段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晏子使楚》原文: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晏子使楚》课文原文及赏析《晏子使楚》课文原文: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这个小门进去。
晏子看了看,说:“我是出使到狗国去的,才从狗门进去。
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
”楚国人只好打开大门,让晏子进去。
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什么派你这样的人来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被派到这儿来了。
”一会儿,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是哪里人?犯了什么罪?”武士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转过头来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晏子站起来,严肃地回答:“大王,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南就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如果移栽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小又苦的枳。
这是因为土壤和水土不同啊。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课文赏析: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使者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面对楚王的侮辱和挑衅,晏子凭借他的机智和口才,巧妙地进行了反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首先,晏子通过拒绝从狗门进入楚国,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尊严,同时也讽刺了楚国的无礼行为。
其次,面对楚王对他身高的嘲笑,晏子以齐国的外交规矩为借口,既回击了楚王的侮辱,又不失大国使者的风度。
最为精彩的是晏子对齐国囚犯在楚国犯罪的解释。
他运用比喻,将人的品行与植物的生长环境相联系,暗示楚国的社会环境导致了齐国人在楚国犯罪,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楚王对齐国人的指责,再次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整篇文章通过晏子的言行,展现了其机智、勇敢、爱国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尊重他人、维护尊严的重要性。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新盈中心学校李望松
教学目标:
1、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所蕴涵的智慧。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利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齐国尊严的故事,由衷地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能言善辩的口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是怎样三次侮辱晏子,而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又是如何接待晏子的呢?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有是如何的呢?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
2、投影出示句子:“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齐读。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清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这一句也一样,你读了刚刚出示的句子后想到了什么?出示投影: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分读这两句话。
读了以后,我们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了:晏子是如何变侮辱为尊重的?请同学们简单说说。
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接着,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反击这样,我们就把这文章化简单了。
我们要抓住“侮辱”和“反击”来学习。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简单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读这句话,用自己的话讲。
板书:钻狗洞(2)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指出:瞅、冷笑。
齐读这句话,楚王这句话是请示晏子没本事,想以次达到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3)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楚王是想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可真是怎么样?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好呢?(居心叵测、用心不良)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板书:反击
三、学习“晏子反击”
1、学习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
(1)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想象当时的场面,填空,读一读。
出示投影: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
的国家?” 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
板书:狗国(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3)楚王是心甘情愿开城门的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他开城门是无可奈何的,否则就要承认楚国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诵,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学懂了晏子的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面。
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习晏子后两次反击,现在分小组学习。
2、学生分小组学习。
投影:第二次反击:(1)上等人访问___________,下等人访问____________。
(2)我________________,才派到________。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结果_________。
第三次反击:(1)柑橘生长在淮南,___________;而生长在淮北,__________。
(2)齐国人在齐国能______________,而一到楚国就____________。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示结果的话,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用了“只好”这个词语),谁来用一个词语形容楚王此时的感受?(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能言善辩、机智勇敢)
四、聪明人的题目
投影: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的说:“我去过一个岛,这个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
”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那我陪你去那个岛上填补这个空白吧!)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败了楚王的侮辱。
同学们,我们只有几天学好知识,才能象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祖国的尊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晏子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赞,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
请有兴趣的同学去找来阅读。
七、板书
11、晏子使楚楚王———————————————————晏子(居心叵测、阴险狡诈)(能言善辩、机智勇敢)(侮辱)———(反击)——————(结果)钻狗洞是狗国只好大开城门没人才下等国只好陪着笑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