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沥青混合料抽提-稳定度自动计算表格(1)
- 格式:xls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25
车辙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
硬质沥青混合料(硬质沥青为30#沥青,集料均来自昌泰项目)SBS沥青混合料(SBS为昌泰项目中取自罐车样品,软化点79.9℃;
集料来自昌泰项目)
2、实验过程
采用AC-13级配,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成型车辙板,尺寸为300 mm ×300 mm ×50mm。
利用规范方法进行车辙实验,获得材料的动稳定度。
3、实验数据
具体实验数据如下文所示。
3.1硬质沥青混合料
3.2 SBS沥青混合料
4、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果上看,对于SBS沥青混合料,其动稳定度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增大,相对变形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减小。
对于硬质沥青,其相对变形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减小,动稳定度在碾压次数为26次与38次时,并未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增大。
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SBS改性沥青)施工指导意见根据交通部标准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我省已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SBS改性沥青)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沥青路面上面层用AC-13C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表一一、材料要求1、沥青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业主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并留样备检。
检测频率:施工单位每车检验一次,监理组每五车抽检一次。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应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每1000T检验一次。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对进场细集料每500T检验一次。
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每50T检验一次。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二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沥青路面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四注:(1)视密度不小于2.6 g/cm3;(2)砂当量不得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4)棱角性不小于30s。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表五注:亲水系数宜小于0.8。
控制编号:TJSZ—512—02报告编号:2016—LQ0752委托协议编号:2016—LQ0752报告总页数:12省际通道至二道河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GTM配合比设计方法)承包单位:商都县瑞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报告日期:2016年07月27日1. 任务来源商都县瑞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省际通道至二道河通村公路表面层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 原材料性质分析省际通道至二道河表面层采用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
各原材料产地为:内蒙化德县石料厂产玄武岩粗集料,化德县砂料厂天然砂,盘锦中油辽河沥青有限公司产SBS 改性沥青。
3.1 沥青对石油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
检测结果表明该SBS改性沥青样品符合I-C级沥青技术要求。
3.2 矿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和生石灰。
3.2.1 粗集料粗集料规格为10mm~15mm、5mm~10mm、3mm~5mm,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各项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三级公路及其他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表2 粗集料技术性质3.2.2 细集料细集料采用天然砂,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
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各项指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三级公路及其他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表3细集料技术性质3.2.3 矿粉矿粉为石灰岩矿粉,试验结果见表4。
试验结果表明,矿粉的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其他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矿粉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一、基本情况320国道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AC-13C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5.《320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至富阳新桥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玄武岩(4.75-9.5mm、9.5-16mm)和石灰岩(2.36-4.75mm、0-2.36m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种矿料、矿粉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吸水率(%)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档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2. 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 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
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确定三种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5.0%,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0.3 0.15 0.07511.0 7.5 6.010.0 6.9 5.510.4 7.2 5.7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由各组体积分析结果,根据经验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图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67,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830。
表6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482 2.5972.474 2.5792.471 2.560/ /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 min,OAC max),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
最大理论密度计算
材料20-30mm10-20mm5-10mm0-5mm砂矿粉沥青
比例021*******
表观密度2.812 2.812 2.836 2.797 2.671 2.7221
毛体积密度2.743 2.763 2.779 2.733 2.671 2.722
r sa= 2.764r sb= 2.73w x=0.451c=1r se= 2.757
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湖南中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同号:试验编号:DFSYLP2011-010监理单位:内蒙古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试验日期:2011.6.14 第 4 页共 4 页
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湖南中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同号:试验编号:DFSYLP2011—011
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号:试验编号:
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号:试验编号:
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号:试验编号:
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号:试验编号:
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记录
承包单位: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号:试验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