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963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报批稿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13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技术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风电发电设施接入电网的技术条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对风电发电设施的管理,促进风电发展,依据《电力法》、《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技术导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风电发电设施接入电网的技术规范。
第三条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负责对本技术规定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接入条件第四条接入方式风电发电设施可以采用并网逆变器等技术手段接入电网。
第五条接入电压等级风电发电设施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网规定的标准。
第六条接入容量风电发电设施的接入容量应符合国家电力系统规划和电网调度的要求。
第七条接入点选择风电发电设施接入电网的接入点应根据电网的供电范围和风电厂的分布合理选择,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技术要求第八条风电发电设施电气连接风电发电设施与电网的电气连接应符合国家电气规范的要求,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九条风电发电设施并网逆变器风电发电设施的并网逆变器应符合国家电网规定的标准,具有电压和频率调整功能,能够实现与电网的同步运行。
第十条风电发电设施发电质量风电发电设施的发电质量应符合国家电力行业标准,确保对电网的电压、频率等参数影响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第十一条风电发电设施运行监测风电发电设施应具备运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发电效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二条低电压穿越风电发电设施应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能够在电网电压异常下安全运行并接入电网。
第四章安全防护第十三条风电发电设施安全保护风电发电设施应具备过电流、过电压、短路等安全保护装置,确保设施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四条天然灾害防护风电发电设施应具备抗风、抗雷、抗冰、抗震等防护能力,确保设施在天然灾害发生时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十五条人员安全管理风电发电设施应建立完善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安全责任人负责设施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全文所属分类: 新闻资讯来源: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更新日期: 2012-09-20 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标委综合【2009】93号《2009年第二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标准计划修订。
本标准与能源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共同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相关技术要求,能源行业标准规定了大型风电场并网的设计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对通过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GB/Z 19963-2005。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监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编写单位: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胜,迟永宁,戴慧珠,赵海翔,石文辉,李琰,李庆,张博,范子超,陆志刚,胡玉峰,陈建斌,张琳,韩小琪。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
对于通过其他电压等级与电力系统连接的风电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20320-2006 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T 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8)3.1电力监管机构. (8)3.2并网. (8)3.3并网调度协议. (8)3∙4风力发电机组(风电机组) (8)3.5风力发电场(风电场) (8)3.6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 (8)3.7风电场并网点. (8)3.8必备项目 (8)3.9评价项目 (9)4必备项目 (10)5评价项目 (15)5.1电气一次设备. (15)5.1.1风力发电机组与风电场 (15)5.1.2高压变压器 (18)5.1.3涉网高压配电装置 (19)5.1.4过电压 (20)5.1.5接地装置 (21)III5.1.6涉网设备的外绝缘 (22)5.1.7无功补偿装置 (22)5.1.8风电场储能设备 (23)5.1.9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系统 (24)5.1.10海上升压站 (24)5.2电气二次设备. (26)5.2.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6)5.2.2电力系统通信 (29)5.2.3调度自动化 (31)5.2.4直流电源系统 (32)5.2.5风电场储能控保 (34)5.2.6海上风电柔直控保 (34)5.3安全管理. (35)5.3.1现场规章制度 (35)5.3.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7)5.3.3技术监督管理 (37)5.3.4应急管理 (37)5.3.5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 (38)5.3.6反事故措施制定与落实 (41)5.3.7安全标志 (42)5.3.8海上风电 (43)附件 (45)为进一步加强风电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开展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 国家能源局组织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在《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2011版的基础上,分析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和安全管理面临的形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风电场并网安全必备条件及具体的评价项目。
本规范山国家能源局提出。
国家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PDF 29页)目录一、华北区域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试行)说明 (1)二、必备项目 (4)三、评分项目 (8)1、电气一次设备 (8)1.1、发电机组 (8)1.3、主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 (8)1.4、外绝缘和构架 (9)1.5、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10)1.6、高压电器设备 (10)1.7、场(站)用配电系统 (12)1.8、防误操作技术措施 (13)2、二次设备 (14)2.1、并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4)2.2、调度自动化 (16)2.3、通信 (19)2.4、直流系统 (22)2.5、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23)2.6、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 (23)3、调度运行 (25)4、安全生产管理 (26)华北区域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试行)说明一、根据电监会《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要求,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一次、二次设备、调度运行和安全生产管理。
其中电气一次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电容器(包括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外绝缘和构架、过电压保护和接地、高压电器设备、站用配电系统和防误操作技术措施。
电气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通信、直流操作系统、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及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
二、根据对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影响程度,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内容分成“必备项目”和“评分项目”两部分。
“必备项目”是指那些如果不满足本评价标准的要求,则可能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后果的项目。
“评分项目”是指除了必备项目之外,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应当满足本评价标准的其他项目。
三、本评价标准中,“必备项目”18条;“评分项目”包括四个评价单元,各单元应得分为:电气一次设备925分、二次设备1075分、调度运行100分、安全生产管理450分,共计2550分。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风电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和管理,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从事风电接入电网的各类主体,包括风电设备制造商、风电场运营商、电力系统运营商等。
第三条风电接入电网应遵循以下原则:1. 风电接入电网应符合国家有关能源发展和电网规划的政策和要求;2. 风电接入电网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电力系统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3. 风电接入电网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法律法规;4. 风电接入电网应符合电力市场化运营的要求;5. 风电接入电网应具备良好的对外接入条件和接口技术能力。
第四条风电接入电网应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和风电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五条风电接入电网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化发展风电和电力系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可调度性和可扩展性。
第二章风电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第六条风电场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选取合适的风电设备,确保风电接入电网的安全运行。
第七条风电场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 风电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适应复杂的气候和地形条件;2. 风电设备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故障检测功能,方便实时监测和管理;3. 风电设备应具备低电流谐波、无功无功并补和并网保护等技术能力;4. 风电设备的短路电流和过电流能力应符合电网接口要求;5. 风电设备应具备与电网的通信和控制能力,实现电网的调度和管理。
第八条风电场应按照电力系统规划和风电资源开发的需求,合理布局和选址,确保风电的稳定供电。
第九条风电场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十条风电场应建立健全风电设备的安全与运维管理体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第十一条风电场应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必要的技术研究和应急预案,提高风电接入电网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西北区域新建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西北区域新建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使用说明1新建风力发电机组安全性评价标准项目是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项目条件对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程度,将新建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分为“必备条件”和“查评项目”两部分。
“必备条件”采用审查方式进行确认,“查评项目”采用检查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2“必备条件”和“查评项目”按专业分为安全生产管理、电气一次、二次保护、通讯及调度自动化、风力发电机组(机械部分)共计五个专业。
3新建风力发电机组安全性评价的依据是:相关的国家法规和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原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业部)颁发的规程、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相关电网企业的规程,相关发电企业的规程、标准、反事故措施,现场运行、检修和试验规程;并采用有效的版本(包括任何的修订)。
新建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必备条件1 新建风力发电场应具有完备齐全的审批文件,满足国家规定的各项要求,完成了按工程建设要求的各项试验、试运行和竣工验收,经具有建设质量监督权的机构验收合格,并取得工程各阶段性质量评价报告。
2 调度管辖范围明确;按电监会“范本”签订并网调度协议;有关设备命名标志符合要求。
3 运行值长及有权接受调度命令的值班人员,应全部经过调度管理规程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值班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书。
4 具备相应的满足生产需要的运行规程、系统图和管理制度。
5 消防设备及检测系统设施齐全、有效,符合《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要求,并经相关消防部门验收合格。
6 电气主接线按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110kV及以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应当经电力调度机构审批,并按有关规定执行;与电网直接联接的断路器遮断容量应满足电网的安全要求。
7 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截面积应满足热稳定校验要求;全厂接地网应进行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参数测试,接地电阻要满足设计要求。
风电场的无功配置计算
一般需要依据《GBT_19963-201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进行风电场的无功配置分析。
风电场的无功损耗主要由4部分构成:
1)箱式变压器:箱式变压器将风机的电压由690V升压到1OkV或35kV,一台风机对应一台箱式变压器。
2)集电线路:风机的电力经过箱式变压器升压后通过集电线路将电力送至风电场升压站。
3)升压变压器:风电场升压站内升压变压器将集电线路送来的电力升压后送出。
4)风电场送出线路:升压变压器将风电电力升压后经送电线路接入电力系统。
同样的,上述无功损耗中变压器损耗占比最大,计算公式相同。
一般的箱式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值为4.5%,空载电流百分值为0.9%,无功配置容量应在5.4%以上。
升压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值为9%,空载电流百分值为0.19%,无功配置容量应在9.2%以上。
再加上集电
线路和送出线路的无功损耗,整个风电场的无功配置应在20%以上。
所以风电场的无功配置容量一般按照电站容量的20%比例来配置。
国家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篇:国家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国家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范围本规定提出了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通过110(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与电网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
对于通过其他电压等级与电网连接的风电场,也可参照本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范围于本规定。
GB 12326-2000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D 325-19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技术导则国务院令第115号电网调度管理条例(1993)电网接纳风电能力(1)风电场宜以分散方式接入系统。
在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之前,要根据地区风电发展规划,对该地区电网接纳风电能力进行专题研究,使风电开发与电网建设协调发展。
(2)在研究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时,必须考虑下列影响因素:a)电网规模b)电网中不同类型电源的比例及其调节特性c)负荷水平及其变化特性d)风电场的地域分布、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3)在进行风电场可行性研究和接入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电网接纳风电能力专题研究的结论。
为便于运行管理和控制,简化系统接线,风电场到系统第一落点送出线路可不必满足“N-1”要求。
风电场有功功率(1)基本要求在下列特定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力调度部门的指令来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
1)电网故障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以防止输电线路发生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
2)当电网频率过高时,如果常规调频电厂容量不足,可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