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一到四年级古诗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到四年级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清平乐(春归何处)体裁:词题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者:名字:黄庭坚年代:宋代描述: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翻译: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
原文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译文: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原文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原文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
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五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词为惜春之作,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赏析三:艺术特色“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体裁:诗题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原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杜甫因为战乱平定,心情很好,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赏析三:艺术特色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部编版小学语文100首含“春”的古诗词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2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3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5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6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枊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7 夜月【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8杭州春望【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春天的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恼人天气又春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村居体裁:诗题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名字:高鼎年代:清代描述: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翻译: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译文:农历二月时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似乎都陶醉在这烟雾朦胧的景色中。
原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赏析三:艺术特色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春天的名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恼人天气又春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告知,虚庭草争出.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
洗末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
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润入土膏春脉脉,暝含山色昼沉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