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超声波传感器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第2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35 MB
- 文档页数:14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第2版答案第1章1. 答: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的部分。
2. 答:传感器有许多分类方法,但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被测输入量来分;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来分。
前者的优点是便于使用者根据用途选用,后者的优点是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比较清楚,类别少,有利于传感器专业工作者对传感器的深入研究分析。
3. 答:传感器测量静态量时表现的输入、输出量的对应关系为静态特性,常用的静态特性技术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漂移等。
4.答:传感器的灵敏度k=dyyx=6x+35. 答:产生误差的原因有:测量方法的近似、仪表本身的精度限制、测量人员的习惯、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等多种原因,有的是有规律可循,有的是随机产生的,因此测量误差也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6. 答:绝对误差Δt=±800−−200×0.5%=±5℃相对误差γ=±5500×100%=±1%7. 相对误差γ1=±5300−−200=±1%γ2=±5800−0=±0.625%答:因为γ1>γ2所以测量范围为0~800℃的仪表精度高8. 相对误差γ1=±600×2.5%500=±3%>2.5%γ2=± 600×2.0% 500=±2.4%<2.5% γ3=± 600×1.5% 500=±1.8%<2.5% 答:可见2.0级与1.5级都能满足测量误差要求,考虑性价比建议选择2.0级,若只需考虑测量精度则选择1.5级。
第七章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本章主要内容7.1 超声波传感器7.2 红外传感器7.1 超声波传感器机械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称为声波,人耳可听的声波频率范围是16~20kHz,20kHz以上的频率,人的耳朵就听不到了。
通常把超过可听声频率的声波(即大于20kHz)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具有很好的定向性和穿透能力。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一些物理性质,把非电量(如高度、位移、速度等)转换成声学参数(如声速、声阻抗、声衰减等),而这些声学参数又利用某些传感元件(如压电元件)转换成为电参数,因此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电量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液位检测、厚度检测和金属探伤等方面。
7.1.1 工作原理1.超声波及其物理性质振动在弹性介质内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
超声波的指向性很好,能量集中,因此穿透能力强,能穿透几米厚的钢板,而能量损失不大。
在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如空气与某种介质的交界面)时,能产生明显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超声波的频率越高,其声波的指向性就越好。
频率在300MHz~300GHz的波称为微波,如图所示。
2.超声波及其波形由于声源在介质中施力方向与波在介质中传播方向的不同,声波的波形也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波形。
(1)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称为纵波。
它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2)横波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称为横波。
当介质质点受到交变的剪切应力作用时,产生切变形变,从而形成横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表面波质点的振动介于纵波与横波之间,沿着表面传播,振幅随深度增加而迅速衰减的波,称为表面波。
表面波质点振动的轨迹是椭圆形(其长轴垂直于传播方向,短轴平行于传播方向)。
表面波的能量随传播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弱。
当传播深度超过两倍波长时,质点的振幅就已经很小了。
表面波只能沿着固体的表面传播。
为了测量各种状态下的物理量,应多采用纵波。
纵波、横波及其表面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弹性常数及介质密度,气体中声速为344m/s,液体中声速在900~19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