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地标建筑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55.31 MB
- 文档页数:15
PAGE25.ISSUE1103桥中有故事,桥中有诗江安校区的长桥桥面上印着许多杂乱无章的字母,有文章曾写道这些字母其实是拆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诗《当你老了》,设计者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纪念自己20世纪80年代就读川大时那段无果的爱情。
作为江安标志性建筑,长桥也成为川大学子写诗赋文的热门对象。
在川大的三行诗大赛里,就屡屡见到以长桥为写意的诗歌。
有人说,“陪你走完长桥只用了 一个梦的时间”;还有人说,“你说长桥那么长而青春却那么短”。
的确,对于每一位川大学子而言,长桥已经是大学生活里的一部分,那些年和喜欢的人一起走过418米的长桥,即使顶着夏日骄阳,或是隆冬阵阵寒风,也不觉得长桥有多长了。
吃货天堂——小北门川大人偏爱小北门,吃食堂吃厌了换个口味,远方朋友来了请客招待,首选肯定是小北门。
小北门外,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一到饭点就挤满了各路吃货。
校友开的玛丽珍奶茶店,去晚了就要排队的自贡好吃客,酱料特别的惠元冒菜,麻到舌头失去知觉的老麻抄手,山西人开的正宗山西水饺……家家都有一道文科与宗教“文科女生的生活重心在言情小说、偶像剧和吃喝玩乐上。
除此之外就是闲磕牙和寝室内的勾心斗角。
”这个难道不是文科女生的共性吗?川大女生同样如此,川大的文科本来就小有名气,更把民族性和宗教性看得很重。
因在于宗教方面,四川有大片藏区,而且四川汉地是道教重地;四川的甘孜、阿坝属于康藏,康巴汉01 风雨120年里,正如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展现的精神,川大襟、国际视野的川大人。
川大地标——望江明德楼明德楼始建于1951年,为原成都工学院一大楼。
1998年,川大行政楼迁到这里。
从此,它成为学校的行政管理中心,更是川大文、理、工、医渗透结合的标志。
这座楼采用了纵横三段西方古典主义构图模式构建建筑中部,又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重檐歇山式屋顶、中国古代吉祥图案以及中国传统的红色梁柱等中国古典元素。
飞檐雕花高雅气派,红柱和青砖交相辉映,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汇融合。
四季风华百年川大——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华西校区介绍岷峨挺秀,锦水含章。
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地处“天府之国”的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占地7050余亩,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生活在江安校区的川大人自然也要了解四川大学的其他两个校区,从整体瞩目这个流芳百年的西南学府。
望江校区——四川大学的“心脏”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位于成都一环路,整个校区又分为东、西两区,东区是原四川大学,西区是原成都科技大学,1994年4月两区合并后成为现在的望江校区,川大学生习惯上叫“老校区”,以别于江安“新校区”。
望江校区分设东南西北四门。
北门位于磨子桥,附近有电脑城、省体育馆、来福士广场等;东门外锦江汤汤,著名的望江楼便在河畔;西门往外的科华路车水马龙,是成都市的主干道路;宽度仅半米的“最牛”小北门外是红瓦寺,美食云集;南门外的郭家桥,店铺林立,又临近加勒比广场,有各式小酒吧及各类滋味餐馆,是学生们出入最频繁的大门之一。
望江校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每年10月下旬,四川大学田径运动会在望江校区体育馆举行,各学院会派出优秀的运动员参加这场一年一度的运动盛宴。
川大拥有众多极富特色的社团。
这些社团常会在望江校区开展各色各类活动,比如“英语协会”每周日晚上体育馆前的英语角,“馨心社”每学期在望江校区的旧物收集和义卖等。
由于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居住在望江校区,所以每年六月上旬的校园招聘会也都会在望江就业指导中心举办。
望江校区是四川大学的“心脏”,在这里学习的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研究生及博士生。
除医学在华西校区、部分学院留守江安校区外,大多学院在望江校区均有自己的办公教学楼。
文史科的优秀传统,理工科的强劲发展,开设在望江校区的各学院各专业以一种相互推进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模式提高着川大的整体实力。
望江校区大气厚重,宁静安详,人文气息浓郁。
东大门轴线为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之作,体现了工整、严谨和气象万千、明志致远的校园建筑氛围。
川大打卡文案摘要:1.川大的历史和背景2.川大的校园风光3.川大的学术成就4.川大的校园生活5.川大的打卡热点正文: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学术成就的全国重点大学。
川大创建于1896 年,前身为四川中西学堂,是中国最早创办的西医学校之一。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川大已经成为了一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
川大的校园风光秀丽,拥有三个校区,分别是望江校区、华西校区和江安校区。
其中,望江校区位于成都市中心,毗邻锦江,校园内古树参天,环境优美。
华西校区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拥有著名的华西钟楼和荷花池,是川大的老校区,充满了历史和文化底蕴。
江安校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是川大的新校区,建筑现代,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川大在学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
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享誉国内外的学术大家。
此外,川大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川大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除了专注于学术研究外,还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充分展现了川大学子的风采。
同时,川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等机会,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在川大,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打卡热点,如望江校区的钟楼、华西校区的荷花池、江安校区的樱花大道等。
这些地方不仅见证了川大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川大人的青春回忆。
对于游客和校友而言,这些打卡热点是回忆过去、感受校园文化的好去处。
总之,四川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无论是在学术成就、校园风光还是校园生活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吸引力。
对于广大学子和游客而言,川大无疑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龙源期刊网 川大图书馆到处都是知识点作者:张秦张鸿腾来源:《大学生》2019年第01期走进四川大学图书馆,探秘除了书本以外的川大内涵。
柱子、小屋江安图书馆正中有一根“顶天立地”大柱子,是川大图书馆的一大标识。
大柱子名叫“栋梁柱”,取“教学——树人——栋梁”之意。
“栋梁柱”高14米、直径1.8米,从上到下皆由白铜制成。
柱子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人类古老文明的文字符号,不仅有甲骨文,还有巴蜀图语、楔形文、希腊文、埃及象形文,等等。
“栋梁柱”上还雕刻着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画像。
比如孔子、马克思、爱因斯坦、贝多芬、牛顿、莎士比亚、门捷列夫、南丁格尔,达尔文、达芬奇。
此外,“栋梁柱”上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祖冲之的圆周率、郑和的远洋船队、张衡的地动仪、蔡伦的纸卷、毕昇的活字印刷,以及《论语》《孙子兵法》等等。
“栋梁柱”的底部,有古蜀金沙文明的太阳神鸟图腾符号绕柱一圈,体现出古蜀文化的地域特征,取太阳鸟之意,引申伟大思想从这里起步和飞扬升腾!在江安图书馆的三楼,有一个特别的空间,名叫“沐心小屋”。
这里有古朴的木制电钢琴,摆放着许多指引心灵方向的书籍。
“沐心小屋”是图书馆与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四川大学心理协会、相关学院教授及学生社团合作,基于发展阅读疗法理论,结合中医“治未病”的智慧,以“阅读保健心灵”为宗旨而建设的。
琴、角、桂、椅望江文理馆一进门,大厅右侧整齐地摆放着四架电钢琴。
图书馆与钢琴,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美妙火花?原来,这是图书馆的一项面向全体师生的文化服务设施,取名“闳声角”。
这个名字取自南宋范开所写《稼轩词序》中的“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寄寓同学们在一个小角落里也能心有大目标。
钢琴可不是摆设,只要有时间有意愿,就可以在“闳声角”随意来上一曲。
望江文理馆有一个内庭,内庭中养着一池锦鲤,池塘旁种了不少桂树,终年常绿、枝繁叶茂。
每每到了9月,桂花的馨香便从这里飘散,萦绕在文理馆的每个角落。
内庭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桂菀”。
四川大学校外图书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市民们文化素养的日益提高,一个个全新的校外图书馆应运而生。
其中,四川大学校外图书馆无疑是这类图书馆中的佼佼者,它以独特的设计和实用性非常强的功能为学生,教职员工,社区老师和城市市民的普及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川大学校外图书馆位于四川大学商学院西站,占地面积2000
平方米,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校外图书馆。
图书馆的外观是黑灰色的,它使用预制混凝土建筑,并在四面环绕着绿色植物,四周环境安静,休闲气氛浓厚。
四川大学校外图书馆每周开放七天,全天候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全面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
图书馆内拥有超过三万册图书,其中包括各类科普读物、文学著作、历史类书籍、社会类图书等。
此外,图书馆还开设了一个小说区,为市民提供完整的小说阅读体验。
另外,还有一个专业知识阅读区,提供有关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是学习爱好者理想的学习场所。
图书馆内有便利的书籍借阅服务,可以免费使用全部原版图书,故而成为读者们最理想的资源。
此外,图书馆还设有免费的电脑WIFI,让读者可以轻松上网,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为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四川大学校外图书馆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专题报告、讲座、书友会、文化论坛等,极大地丰富了市民们文化生活。
四川大学校外图书馆充分结合实际,以浅显易懂的文化知识向全
体市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极大地拓展了市民们的知识面,加深了他们对科技先进和文化传承的理解,无疑是当今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的重要场所。
问“道”锦江春色中——四川大学一堞川大的道教研究在全国甚至全球位列第一,读书人大抵知道。
但要不是查资料,可能很少人知道,川大发起并引领着中国两千多年文化主干儒学的文献集成《儒藏》的编撰,在佛教研究领域也影响至巨。
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川大皆有重大的贡献。
此外,川大还主编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收集汉字最多、释义最全的汉语辞书《汉语大字典》与世界第一部《甲骨文字典》,推出了中国最大的断代文章总汇《全宋文》……也许旁人会觉得有点奇怪,这些标志性文化工程怎么可能由居于华西高原大山缝隙之中的川大来完成呢?实际上想想道理也简单,正因为地处内陆,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要趋西崇新,川大相比东部不占优势,但守旧倒还是容易,并且“旧”的力量在川大一直顽强,虽然这里也出现了很多新派人物,如“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吴虞等,但川大文史一脉素有“ “国粹堡垒”之目。
抗战时期川大中文系还被称为“古国”,“一个精粹的最后的儒生阵容”!媒体报道川大“向重中文,尤偏经典,考试例皆文言,绝少语体,苟作文试以白话,遇夙彦硕儒,则难免弃置”。
因重庆成为陪都,大量的名教授入川,作为西南最高学府的国立川大自然成为大师荟萃之地,而像叶圣陶这么著名的现代作家,到川大来居然没有让他在校本部教书,而是在成人夜大教书。
川大之“旧”可见一斑。
在中国人缺乏文化自信的年代,旧学是保守落后的象征,常为人诟病。
势易时移,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文化复兴,旧学被尊为国学,又成显学了。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实际上,川大的整个历史中充满了“中”“外”、“东”“西”、“新”“旧”的巨大矛盾张力,由于独特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或许可以说是同类大学中张力最大者。
川大前身之一的尊经书院是张之洞于1875年创办的,而张恰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影响中国。
较严格意义上的川大从1896光绪皇帝敕令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发端,也颇具有象征意味。
川大历史上的“中”固然为本,而“西”与“外”实际上也并不少。
成都三环内旅游景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这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美食和文化上,还有着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
特别是位于成都市三环内的景点,更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成都三环内的旅游景点。
1. 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古街区之一,位于三环内的青羊区。
这里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漫步在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古代。
巷子里有许多特色小吃和特色手工艺品店,是品尝成都美食和购买纪念品的好去处。
2. 文殊院文殊院是成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成都市三环内的青羊区。
寺庙建于唐代,历史悠久,庄严肃穆。
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香火鼎盛。
游客可以在这里烧香礼佛,领略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
3. 人民公园人民公园位于成都市中心,占地面积广阔,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内有湖泊、草坪、花园等景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在这里散步、骑自行车、荡舟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春天,公园里的樱花盛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花。
4. 牛王庙牛王庙是成都的一处道教圣地,位于市中心的青羊区。
庙内供奉着牛头马面等道教神祇,气氛神秘莫测。
牛王庙建筑风格独特,传统与现代融合,是游客们探寻道教文化的好去处。
5. 锦里古街锦里古街是成都三环内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位于青羊区。
这条古街保存了许多古建筑,街道两旁是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店和特色小吃摊,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夜晚的锦里古街灯火辉煌,熙熙攘攘,是体验成都夜生活的绝佳去处。
6. 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成都市三环内的武侯区。
馆藏丰富,展示了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四川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7. 成都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成都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位于成都市三环内的青羊区。
馆藏丰富多样,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古代建筑模型等,展示了成都的古老文明和精湛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