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及安全性
- 格式:pdf
- 大小:237.34 KB
- 文档页数:2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体酮对于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10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大剂量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黄体酮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相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相比并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不同剂量的黄体酮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黄体酮;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疗效比较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又被称为无排卵性月经不调。
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
目前常见的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的药物为黄体酮,但有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黄体酮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同[1]。
我院在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小剂量黄体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5月-2014.5月间收治的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100例,患者年龄为22-52岁,平均年龄为35.63±1.52岁。
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确诊为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为35.06±1.36岁。
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52岁,平均年龄为35.98±1.46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患者均需要使用黄体酮对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黄体酮为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040982的安宫黄体酮。
孕激素不同剂量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为了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比较分析采用不同剂量的孕激素用药效果。
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患者分为四个治疗组,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 组以及治疗d组,四组患者孕激素的用药剂量依次为每天100mg、200mg、300mg以及400mg,对四组患者的具体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结束后四组患者的月经卡评分比较情况无明显差异,保证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c组和d组患者的撤退性出血率均达到了100%。
结论临床治疗数据对比发现,四组患者分别服用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了女性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
【关键词】孕激素;不同剂量;临床治疗效果;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35-02妇科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出现的月经失调患者越发繁多,具体总结女性在正常生理周期需要有合理的雌孕激素维持,所以任何其中存在任何一种激素紊乱都会引发女性月经失调的不良现象。
而无排卵型月经失调[1]是指女性在出现排卵异常情况时由于缺少了孕激素的影响作用,最终引发子宫内膜组织无法正常脱离的问题而形成的月经失调现象,就现阶段为止主要治疗方法就是采用孕激素进行补充,而且随着孕激素在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现,用药简单、对女性的乳腺影响相对较小,所以也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推广,我院采用不同剂量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工作,整个治疗疗程的时间为一周,均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下面对我院孕激素治疗工作的展开情况进行全面性分析,剂量应用以及效果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共收治孕激素治疗患者124例,此类患者的入选标准[2]主要包含几方面:患者处于育龄期妇女阶段;患者的年龄在20岁至49岁之间;这些患者的具体停经时间均超过了3个月;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0.5cm;患者并无孕激素禁忌症情况等。
妇幼健康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刘丽英呼和浩特市妇女儿童医院/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无排卵 型月经失调患者180例,均采用孕酮治疗,按照剂量不同分为A、B、C三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撤药性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不 良反应。
结果:B组出血率95.00%与A组83. 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 05),与C组100. 00%相比差异不显著CP> 0.05);B组出血时间略极于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0.05);C组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CP<0.05),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C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CP<0.05),但三组间差异不显著CP>0.05)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略高于A组6.67%,但无显著差异CP>0. 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7%明显高于A组、B组CP<0. 05)。
结论:不同剂 量孕酮均可有效调节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症状,但低剂量所致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不同剂量;孕酮;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该病是由于孕 激素缺乏而致子宫内膜不脱落引发的阴道无规则持续性流 血现象,长期存在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降低患者生活 质量[1]。
临床多采用孕激素进行治疗,虽具有明显疗效,但 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通过对无排 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孕酮进行治疗,分析其疗 效差异,研究结果如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无排卵 型月经失调患者中选取180例,分为A组(60例)、B组(60 例)及C组(60例h A组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2. 52士5.48)岁;停经时间(3. 86±1. 12)个月;血清孕酮含量(8. 25 ±1. 18)nmol/L。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
方法:将严格筛选的98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3组分别为33、33、32例。
三组患者全部口服黄体酮胶囊,设计单中心、随机、开放、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
100mg组每晚睡前口服,其余则早晚口服1次。
用药持续12d,评估用药效。
结果: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阴道出血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的孕激素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月经失调;无排卵型;孕激素;剂量正常的月经周期要求雌孕激素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任何一种激素发生缺陷都会带来月经失调问题[1]。
当正常排卵受到影响,加之孕激素短缺时,会导致子宫内膜无法顺利脱落而使月经不规律,这种月经问题在临床中是非常普遍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一般采取补充孕激素的治疗方法。
口服天然孕激素孕酮,不会对乳腺造成危害,且给药简单容易操作,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研究对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实行比较,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8例,年龄(36.8±4.)岁;筛选要求:年龄20-50岁;停经≥2个月;入院后检测血清孕酮(P)<9.51nmol/L,子宫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度≥0.5cm。
排除标准:合并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器质性病变;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损伤;不适合接受孕激素撤退疗法的治疗者。
向患者及家属传递研究目的、方法等并征得其同意。
98例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入100mg/d、200mg/d、300mg/d 3个不同剂量孕激素组,即100mg组(A)、200mg组(B)、300mg组(C),每组病例对应为33、33、32比例。
1.2方法三组患者全部口服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中心、随机、开放、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
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84例(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小剂量孕酮治疗的观察组(42例)与大剂量孕酮治疗的对照组(42例),观察撤药性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撤药性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
结论: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治疗中,不同剂量孕酮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于高剂量孕酮治疗,低剂量孕酮治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作为该病首选治疗方式。
【关键词】不同剂量;孕酮;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疗效月经失调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月经出血量或周期异常,还有很多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在各种疾病各种类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且发生率较高,该病主要为孕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的刺激,出现子宫内膜持续增生的情况,最终导致撤退性出血[1]。
该病主要患病人群为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且常由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激素等所引起,以上方面均会使其内分泌失调、激素异常,进一步影响卵巢排卵,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2]。
该病对女性健康影响较大,同样也对其心理造成伤害。
在疾病治疗中,孕酮应用较多,其主要作用为调节机体,帮助患者维持孕激素平衡,但在临床治疗期间发现,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其剂量的选择依然存在争议,对治疗安全性有着较大影响[3]。
本研究选取我院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84例,观察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选取我院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
对照组年龄22至46(34.29±3.81)岁,病程3至8(5.73±1.28)个月,观察组年龄23至47(35.38±3.69)岁,病程3至9(5.57±1.34)个月。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组别 第一产程/h 第二产程/h 总产程/h 对照组 12.26±0.14 1.92±0.38 13.90±1.60 t4.135 2.086 4.819 P<0.05<0.05<0.052.3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出血量对比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为0.3%、0.6%,差异不明显(P >0.05)。
两组产妇产后2h 内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出血量对比组别 自然分娩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h 内出血量 观察组 (n =350) 287(80.8) 62(17.7) 1(0.3%) 190.54±179.89 对照组 (n =350) 233(66.6) 115(32.8) 2(0.6%) 206.35±192.83 χ2/t14.036 12.501 0.334 0.162 P<0.05<0.05>0.05>0.053讨论产妇在分娩时往往会伴有焦虑、紧张或惧怕等负面情绪,宫颈肌肉及宫底腹膜过度紧张,导致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应激物质的产生,机体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宫缩乏力、宫缩和宫口扩张失调等情况产生,造成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6],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因此镇痛在分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痛分娩常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硬膜外阻滞镇痛的方式,本次研究中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方式,减弱宫口张力,松弛盆腔肌、阴道肌,减小分娩阻力,保证分娩顺利进行。
催产素是由垂体后叶分泌的一种垂体神经激素,可作为宫缩剂使用,催产素可刺激乳腺的排出作用,能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宫缩及子宫收缩力、收缩频率,产科无痛分娩中应用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可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活跃期时间,加快活跃期宫口扩张频率,从而缩短第一产程时间。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对比发表时间:2016-12-26T16:12:22.8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3期作者:郑亚宁孙莉娜[导读]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属于临床妇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女性疾病。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山东威海 264203摘要:目的对应用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对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平均每组33例。
采用低剂量孕激素对甲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采用中剂量孕激素对乙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采用高剂量孕激素对丙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结果丙组和乙组患者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和甲组患者在应用孕激素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应用中剂量(200mg/d)孕激素对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不同剂量;孕激素;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属于临床妇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女性疾病,持续性阴道不规则出血是该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病情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有诱发贫血等严重疾病的可能[1]。
该病的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与患者机体的孕激素水平分泌不足具有一定的关系[2]。
本次对应用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对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疾病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平均每组33例。
甲组患者月经不调患病时间1-1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8.6±3.4)个月;已婚研究对象21例,未婚研究对象12例;已产研究对象17例,未产研究对象16例;研究对象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29.7±6.4)岁;研究对象体重41-73kg,平均体重(54.6±8.2)kg;乙组患者月经不调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8.1±3.3)个月;已婚研究对象23例,未婚研究对象10例;已产研究对象19例,未产研究对象14例;研究对象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29.2±6.8)岁;研究对象体重44-72kg,平均体重(54.9±8.6)kg;丙组患者月经不调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8.3±3.1)个月;已婚研究对象20例,未婚研究对象13例;已产研究对象17例,未产研究对象16例;研究对象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29.2±6.7)岁;研究对象体重45-72kg,平均体重(54.9±8.6)kg。
低剂量黄体酮胶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胡燕发布时间:2023-06-15T07:07:19.3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胡燕[导读] 目的分析对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低剂量黄体酮胶囊治疗的价值。
都江堰市蒲阳街道卫生院四川成都 611830摘要目的分析对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低剂量黄体酮胶囊治疗的价值。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时间范围:2021-07至2022-07,入选者共计48例,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剂量黄体酮、低剂量黄体酮治疗,并对比不同的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两组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月经量与月经持续时间,治疗前、后两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同组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发生率更低。
结论对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采取低剂量黄体酮胶囊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剂量黄体酮胶囊;无排卵型月经不调;预后现代生活中,女性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加,使得无排卵性月经不调频发,此外,药物刺激、卵巢功能障碍等也会增加该病症的发生率,如处理不当,可影响女性健康水平和激素的稳定性,降低生育能力。
目前,补充孕激素是临床的首选治疗方案,其中以黄体酮胶囊最为常见,这类药物属于天然激素类药物,在用药后的3d可达峰值,并随着时间推移快速代谢,降低药物的副作用[1],但目前临床对于该药物的使用剂量尚未达成统一,遂本文围绕黄体酮胶囊剂量开展相关研究,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从中抽取48例参与此次研究,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07至2022-07,并将不同的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
系统医学 2023 年 10 月第 8 卷第 20期剂量不同孕酮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的应用研讨王成峰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妇产科,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孕酮进行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A1组(n=30)孕酮用药剂量为100 mg/d,A2组(n=30)孕酮用药剂量为200 mg/d,A3组(n=20)孕酮用药剂量为300mg/d。
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出血量、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以及腰痛)总发生率。
结果 3组治疗总有效率、出血量、出血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3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3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1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低于A2组及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在选择孕酮药物治疗期间,不同剂量获得的效果均较为显著,但小剂量(100 mg/d)应用可显著提升孕酮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孕酮;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疗效;出血量;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10(b)-0167-03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Progeste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novulatory Menstrual DisordersWANG Chengfeng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uxi Ninth People's Hospital (Wuxi Orthopedic Hospital),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btained by using different doses of progeste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ovulatory menstrual disorder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novulatory menstrual disorders admitted to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from May 2021 to Ma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by randomized number table method. In group A1 (n=30), the dose of proges⁃terone was 100 mg/d, in group A2 (n=30), the dose of progesterone was 200 mg/d, and in group A3 (n=20), the dose of progesterone was 300 mg/d. The 3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bleeding volume, bleeding time,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dizziness,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low back pai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leeding volume and bleeding time of the 3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the 3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the 3 groups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group A1 was 3.33%,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s A2 and A3,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ovulatory menstrual disorders during the choice of progesterone medication, the effects obtained at differ⁃ent doses are more significant, but the application of small doses (100 mg/d)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afety of progesterone medication.[Key words] Progesterone; Anovulatory menstrual disorders; Efficacy; Bleeding volume; Bleeding time; Endometrial thickness; Adverse reactionsDOI:10.19368/ki.2096-1782.2023.20.167[作者简介] 王成峰(1972-),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女性内分泌疾病。
不同剂量孕激素联合芬吗通对月经失调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联合芬吗通对月经失调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本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月经失调患者中抽取78例为对象,再用单盲法把78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
采用15mg/d孕激素剂量+芬吗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25mg/d孕激素剂量+芬吗通治疗对照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44%与对照组94.87%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撤药后出血率5.13%比对照组20.51%低、患者的出血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
结论:不同剂量(15mg/d、25mg/d)孕激素与芬吗通联合治疗月经失调的效果均显著,但低剂量孕激素治疗后的用要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出血持续时间更适宜。
【关键词】月经失调;孕激素;不同剂量;芬吗通月经失调属于妇科常见疾病类型之一,通常均见患者不规则的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者闭经等不良情况,发病久之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精力降低或者不孕的异常情况。
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月经失调的药物诸多,而常用的药物则是孕激素,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不过有研究显示,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可以获得相应的效果。
故而本次研究中旨在对月经失调患者接受不同剂量孕激素和芬吗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探讨,现将获得的结果作下述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起止日期是2017年1月-2018年3月,对象纳入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于起止日期内抽取我院收治的月经失调患者78例,再把78例患者用单盲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9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是18岁、最大是45岁,均值是(38.16±2.04)岁,病程最短是7个月、最长是11个月,均值是(9.32±0.54)个月;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小是20岁、最大是43岁,均值是(38.08±2.11)岁,病程最短是6个月、最长是13个月,均值是(9.01±0.57)个月。
黄体酮胶囊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黄体酮胶囊是一种含有黄体酮的口服药物,具有以下功能:1.促进黄体形成:黄体酮能够刺激卵巢中黄体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2.改善黄体功能:黄体酮能够提高黄体功能,增加孕酮的分泌。
3.维持妊娠:黄体酮能够维持妊娠的正常进行,避免流产和早产。
主治黄体酮胶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或症状的治疗:1.黄体功能不全:黄体酮胶囊可以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月经不调、闭经等问题。
2.习惯性流产:黄体酮胶囊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习惯性流产。
3.妊娠相关问题:黄体酮胶囊可以用于治疗和维持妊娠相关的问题,如妊娠早期出血、胎停育等。
4.卵巢功能异常:黄体酮胶囊可以用于治疗卵巢功能异常相关的问题,如无排卵、卵巢囊肿等。
用量在使用黄体酮胶囊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按照以下用量进行使用:1.月经不调或闭经:每次口服黄体酮胶囊5-10毫克,每日1-2次,连续使用10-14天。
2.习惯性流产:每次口服黄体酮胶囊10-20毫克,每日2次,从妊娠确认后开始使用,连续使用至妊娠12周。
3.妊娠早期出血或胎停育:每次口服黄体酮胶囊20-40毫克,每日2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卵巢功能异常:每次口服黄体酮胶囊5-10毫克,每日1-2次,连续使用10-14天。
注意:用药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具体指导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不宜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
注意事项使用黄体酮胶囊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慎用:黄体酮胶囊是一种具有激素作用的药物,孕妇慎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不适应症:对黄体酮过敏或有肝功能障碍、血栓性疾病等不适应症的患者不宜使用。
3.药物相互作用:黄体酮胶囊与一些药物可能相互作用,如苯巴比妥钠、顺铂等,请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4.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使用黄体酮胶囊时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5.存储条件:黄体酮胶囊需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以上是黄体酮胶囊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的相关内容,如需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按照用量要求使用药物。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月经失调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间来本院治疗的月经失调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26例,将其分成2组(所采用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为63例),包括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两组患者均使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其中高剂量组患者,300mg/次,2次/d;低剂量组患者,200mg//次,2次/d。
结果:高剂量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剂量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少于低剂量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低剂量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发生率3.17%,低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200mg/次的低剂量孕激素治疗,300mg/次的高剂量孕激素治疗月经失调可获得更加显著的遴选疗效,不仅能够快速改善阴道出血症状,同时利于子宫内膜的保护,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孕激素;月经失调;剂量;治疗效果;子宫内膜;不良反应孕激素补充是当前临床治疗月经失调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补充孕激素能够促进月经来潮。
当前,临床最常用的孕激素是黄体酮,临床对于黄体酮治疗月经失调的疗效有一致的认可,但对于其用药剂量存在不同的意见。
如何确定黄体酮的合理用药剂量,并保证其用药安全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鉴于此,本文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间来本院治疗的月经失调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2组(所采用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为6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黄体酮胶囊治疗,就对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间来本院治疗的月经失调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26例,将其分成2组(所采用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为63例),其中高剂量组,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5.52±1.63)岁;病程3-9个月,平均病程(6.02±2.31)个月。
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及安全性
发表时间:2018-06-12T13:49:05.6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6期作者:万李
[导读] 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治疗中,采用小剂量黄体酮不但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防止产生不良反应情况。
(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评判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效果、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行分组,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撷取的58例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通过黄体酮治疗,前者采用小剂量治疗,后者采用大剂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10%,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治疗中,采用小剂量黄体酮不但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防止产生不良反应情况。
关键词:不同剂量;黄体酮;无排卵性月经失调;临床效果;安全性
无排卵性月经失调,发病原因和女性卵泡储备过低、过度劳累、应激、流产等具有直接关联。
临床主要表现:月经不规则、通经、肥胖等[1]。
女性月经周期保持正常,需要体内雌性孕激素维持正常水平,当孕激素缺乏/紊乱,就会引发月经失调。
排卵障碍条件下,无法确保孕激素的正常水平,进而使得子宫内膜不能脱落,即为无排卵性月经失调。
临床方面多采用孕激素方式治疗,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并且治疗安全系数较高[2]。
针对于此,本次研究撷取近年来收治的58例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分析不同剂量黄体酮,在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撷取了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共计58例。
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
(n=29)。
研究前,两组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治疗,均通过病症诊断标准确诊。
观察组年龄搜集范围26~50岁,平均(38.5±3.3)岁。
对照组年龄搜集范围28~46岁,平均(37.3±2.9)岁。
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均使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均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通过大剂量黄体酮(生产厂家: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66109)口服治疗,每次给予50mg,每日2次。
1.2.2 观察组通过小剂量黄体酮口服治疗,每次200mg,每日2次。
两组治疗的时间相同,均为10d。
待月经干净后3d,接受彩超检查,重点检查患者子宫内膜情况。
1.3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 临床疗效的评判:治疗后,产生撤药性出血,出血量在正常范围内,经子宫彩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的厚度正常,即为显效。
治疗后,产生撤药性出血,出血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子宫彩超检查可见厚度改变,即为有效。
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即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4.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表达,使用±、%,表示均数差、率,以t和X2实行临床统计学检验。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即为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行比较,差异性不存在,P>0.05,如下表。
3.讨论
月经失调,为临床方面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发病的原因和下丘脑、垂体、卵巢间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
无排卵性月经不调发病机制,与卵巢功能异常所致子宫出血存在直接关联[3]。
主要发病的人群集中在成年女性,临床主要症状: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加、经期时间较长等,病症的发生会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构成直接影响。
在受到内部/外部刺激后,因为内分泌异常所致,容易产生子宫内膜出血症状,且无排卵比较常见[4]。
临床方面多使用口服激素的方式,以及止血、促进排卵的方式进行治疗。
经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厚度
增加,子宫内膜创面修复效果、止血效果均非常理想。
由此能够看出,采取孕激素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加以治疗,不但能使得宫内膜经增殖期——分泌期转变,并能改变子宫膜间质细胞蜕膜。
这时,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可保持稳定,进而可控制内膜出血情况。
本次研究,通过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这一药物为天然的孕激素,无雌激素活性。
一般主要在通经、功能性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症等治疗中应用。
因为卵巢黄体自然分泌,所以雌激素受体能有效调节。
这一药物可使得子宫内膜厚度发生改变,血管和腺体增生。
与此同时,黄体酮还可以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在药理作用下,子宫内膜可逐渐脱落,实现刮宫的效果较好[5]。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黄体酮不但能很好的修复子宫内膜,还可有效抑制自用内膜过度增生情况。
本次研究,通过不同剂量的黄体酮,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实行治疗,应用大剂量和小剂量的黄体酮,均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然而,经小剂量黄体酮治疗,不易于产生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更加安全。
总而言之,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治疗中,采用小剂量黄体酮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马桂芳.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疗效对比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3):61-61.
[2]林初专.不同剂量孕酮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08-109.
[3]曹海龙.用不同剂量的孕激素治疗无排卵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8):54-55.
[4]李晓岚,梁小娟,陈小宁.戊酸雌二醇分别与黄体酮胶囊、醋酸甲羟孕酮联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对月经周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4):3684-3685.
[5]刘娇.三种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113-114.。